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79KB ,
资源ID:285192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5192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docx

1、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基本技法。2、通过指导练习和临摹、创作活动,使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性和技法,掌握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难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及运用。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静物、中国山水画绘画工具。学生:教材、水彩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欣赏。(1)展示课件中各个画种的图片,如:中国画、水彩、油画。(2)教师选择其中一幅画,介绍中国山

2、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3)展示一些水彩作品,向学生提问,如:同学们能觉察出这些中国山水画都有哪些特点。2、讲解。(1)欣赏两幅中国山水画的作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对中国山水画形成感性的认识。(2)思考练习。设置一道配图选择题:从油画、中国山水画、中国画中选择出中国山水画。3、分析。(1)给学生欣赏几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出: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结束。4、示范。(1)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水彩工具材料,示范创作步骤。(2)让学生欣赏范作,体会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5、实践。(1)同学生用已准备好的水彩绘画材料,对中国山水画技法进行实践练习。(2

3、)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可以之间相互评价。6、拓展。(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其他技法,如:撒盐法、压印法等。(2)希望学生们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教学难点: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教学准备: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教学流程:一、欣赏导入

4、: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二、新课讲授: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3、实践、探究: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4、教师示范并讲解: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5、欣赏、分析:欣赏、分析学生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作业: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现出近景、中

5、景、远景。要求:大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注意室内清洁卫生。三、展评。1、作业展示、评价。2、教师总结。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

6、、陶冶高尚的情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三、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呈现了什么画面?从而引出课题。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1.教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看到这幅作品想到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沁园春长沙,给人以雄壮豪迈壮阔的景观。2.继续提问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描绘的?传达

7、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万千山峰的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画面物象经营布局具形式感,笔墨韵味也得到加强,既有严谨的刻意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此画以墨作底,红为主调,强调“遍”字。以朱砂色铺陈整个画面,可谓大胆创新之举,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传达出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1.教师展示富春山居图,你能从这件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又能想到什么?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富春山居图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有过多细微描绘物象表面。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幅作品讲究经营布局,注重笔墨韵味,使画面滋润明亮富有层次变化。教师

8、继续引导学生赏析富春山居图,并提问这幅作品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富于变化。2.教师继续提问: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运用绘画布局和笔法创新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1.教师出示黄山照片与张家界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山石与树木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山石形态也有所不同。其中黄山的纹理是长线短线结合,张家界的山石方正,纹理是横折线。2.教师示范山石的步骤。山石:勾形状-皴结构-擦质感-点苔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

9、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1.师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进行评价。2.师生总结课堂主要内容,并布置作业:把山水画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作品,也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学难点

10、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二.引入新课:今天学习第十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本课内容为欣赏。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1. 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

11、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1. 名词解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

12、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

13、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

14、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2) 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

15、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放映录象)(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

16、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放映录象)三.小结 (课件使用完毕)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5教案1.把握*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

17、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 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目标导学二:*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1. 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18、。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行文思路,并为*划分结构。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

19、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20、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

21、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教学提示】四个探究题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题,由于大多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基本鉴赏理论不足,得出答案并不容易;教学过程中教师宜从各方面引导分析,切勿将

22、答案直接予以学生而达不到教学目的。目标导学四: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年李可染

23、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教学提示】设置此赏析,并非使学生达到品味山水画意境的高度,而是借此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三、板书设计意境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获得方法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 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苦心经营意匠可取之处*教学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认识并体悟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教学过程中所设置探究提问,有利

24、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的体悟感受绘画理论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不足之处 课文内容都是艺术上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十分有难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及艺术审美不足的学生来说,难以应对*教学。此外,如何让抽象化的理论更加形象化地呈 现,亦是本教案需要改进之处。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能力目标: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

25、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教学方法 欣赏法 讲授法 观察法 启发法 练习法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板书设计 :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一、平沙落雁二、江山如此多娇三、万山红遍 教学过程1、导 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

26、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

27、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 。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 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由故事引入。2、新课一、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

28、、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 依画之意境作诗: 平地风起愁近秋,沙飞卷带百花休。落幸屈子离骚奏,雁去流水九辩忧。 【解释】愁近秋: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休:休息,这里指花谢了。落幸:失落失去,宠幸。离骚: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骚:即发牢骚。九辩: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 诗的释义: 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风?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

29、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二、江山如此多娇 磅礴旭日升中华, 九州沐浴金彩霞。 世纪更替逐浪高, 国昌民种富贵花。 江山如此多娇付抱石、关山月三、万山红遍 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 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 万山红遍 李可染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讨论画的意境。3、练习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讨论题:(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6)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4、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中国山水画意境赏析教学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