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50.10KB ,
资源ID:285041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5041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1、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第一卷甲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

2、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梁氏所言,即据于此。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

3、、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同时,出现了不少联作名家,如王安石、苏

4、轼、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等等。明初,由于洪武皇帝除夕传旨,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清朝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使其不仅可以写景、抒情,而且可以叙事、议论;不仅可以用来谐谑,而且可以讽刺。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涌现出大批如解缙、纪昀般的联坛高手,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 (选自戴本恒对联艺术探微,有删改)1下列关于对联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对联界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

5、的相关记载普遍认为对联起于五代,但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B我国古代很多诗文里有对偶句,对联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就是起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C作者认为,古代民谣、诗经以及屈原作品中的对偶句,尽管也有对联的一些因素,但还不能算是对联的开端。D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是对联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的来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代时,蜀地的孟昶在除夕日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因为对辛寅逊的题词不满意而自己题写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B据晋书记载,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

6、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C中国许多对联学者近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否定了“联萌于五代”之说,得出“联兴于五代”的结论。D唐代出现了许多规范的对联作品,如:“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等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元时期,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题赠联、书院联等;同时,还出现了王安石、苏轼等不少联作名家。B宋元时期,对联形式变化多姿。因为对联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

7、联。C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D明代洪武皇帝下令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使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清代以后的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答案】1A2B3C【解析】1试题分析:A 项“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于文无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B项原文这样表述:“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所以说张华建议二人互作通报,并未要求以对联的形式,二人的通报在当时也并非是上联

8、和下联,属曲解文意。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C 项“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有误,属强加因果关系。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课内部分(9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9、,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

10、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答案】4A5D6C【解析】4试题分析:A项“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是使动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11、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原文没有此意。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课外阅读(19分)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shn),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

12、,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shn)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注释】尼:通“泥

13、”,停止。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俾:使。徼:谋求。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禅礼乐以陶吾民 禅:继承 B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草茅:指民间C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 知:掌管 D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庖:厨师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更若役 ,复若赋C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弃甲曳兵而走D秦以山西鏖六国 作师说以贻之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倡而不和,教尼不行。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草茅危言者,

14、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A B C D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答案】7D8A9B10(1)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2)他很怕人才散失,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意旨。(3)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

15、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解析】7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句,然后把句子放入原文中,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D项庖:厨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虚词判断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动词,到B如果你的C表转折表修饰D凭借 来,目的连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要抓住题干中“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一句,从文中筛选出合乎要求的信息。此题宜用排除法。句说有的州县不响应朝廷立学诏令,使教学受

16、阻,不能推行。说学校建成后带来的外在变化。说汉武帝即位于民强国富之际,光武帝出生于行伍之间,但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有此三项就排除,即可得到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0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1)屈力殚虑:费尽力气,绞尽脑汁;祗顺德意: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苟具文书: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章。(2)儒效阔疏: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亡:通假字,通“无”,不;称:符合,相称。(3)若:假使;徼利达:谋求富贵;徒:只是。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参考译文】李觏袁州州学记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

18、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

19、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

20、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为农杜甫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注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句漏令,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令(句漏在今广西北流县),帝许之。11“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12请简要分析“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答案】11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2分)这

21、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2分)12【解析】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2分)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2分)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抓住诗歌的意象,体会意象构成的氛围。答题步骤为:(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本题中

22、运用了荷叶、麦花等意象,描绘出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的景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表达作者暂时陶醉于景色中的愉悦之情。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劝学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2分)(2)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分)(3)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1分)(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2分)(5) ,

2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分)【答案】(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除了第5句外,都是情景默写。这种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易错字:(1)锲 镂 (2) 遗 (3)仁义不施(4)峥嵘而崔嵬(5)萧萧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必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贾平凹两年前,我出差到陕南

24、的阳平,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遇见过一个小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忘却,慢慢自重起我这做大人的身份了。 那一天,我钻了六十里山路,赶到阳平的时候,已经黄昏了,就歇在镇南的旅店里。这个旅店很小,五排小平房;我的房间就在最后一排的东头,窗外正好是几株苹果树,果子结得很繁,枝条一直伸到窗台,在房里伸手便能摘下来。我进去的时候,房间里是空空的,临窗的那个床上,堆放着几个装得很好的提包,一个小女孩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的果树。听见我进来的响声,她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我。她眼睛很大,鼻子却又小又翘,是一张十分生动的脸面,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你是谁的孩子?”我说。“妈妈的孩子。”我笑了,愈觉得孩子的可爱,

25、去按她的鼻子,她却挡了我的手,问我是住店的吗,说她的妈妈在这里住了两天,妈妈到车站买票去了,准备晚上去汉中呢。“你真乖,”我说,“怎么不到院子去玩玩呢?”“妈妈让我就坐在床上数那苹果哩,说数清了,她就回来了。”她向我指指窗外的那棵苹果树。那满树的果子,虽然并没有熟足,却都呈着白灰色,上面似乎都噙着露珠儿。我走得口干肚饥的,一股馋馋的酸水儿就泛了上来,耳朵下分明感觉到了两个小坑了。“这苹果一定好吃。你数了多少了呢?”“我老数,老数不准,一遍和一遍数的不一样呢。”“你没有摘个吃吧?”我笑着说。“怎么能吃呢?你瞧那个牌子,妈妈说那上面写着有毒的。”原来那树干上挂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写道:“喷过农药,吃

26、者小心中毒!”我笑了:这一种牌子,常常是树主人搞的花招,他们害怕孩子们乱摘,才想出这么个绝法儿来的。“那是没有毒的。”我给她解释说。“有毒!”她却认真的说。“那牌子是假的。”“真的!”她很坚决,不满地反驳我。 我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就一伸手摘下了一颗,自个先咬着吃了,果然十分爽口。我让她吃,她摇摇头,却一眼一眼盯着我吃,等我吃完了,在那里收拾我的床铺,她突然问我:“你怎么没有毒死呢?”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给她做着得意的鬼脸儿,就去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漱洗。我洗得很仔细,洗过了就梳头,搽“面友”。一边唠唠叨叨骂着这地方肮脏。末了,就又洗起了脚。但是,我却没有带擦脚布,拿洗脸手巾擦时,又放了下来,就

27、爬上床去,撩起床单的一角擦了。小女孩一直在看着我,歪了头,眼睛眯得细细的,我觉得好玩,便说:“你叫什么名字呢?”“我叫小小。你是城里的阿姨吗?”“你怎么知道我是城里的阿姨?”“你穿得真好看,还有高跟皮鞋哩!”孩子的聪明,使人更爱怜了,我赶忙穿好袜子,便又要去按她那翘鼻子了,这当儿,有人在敲门。我慌乱地把床单上擦了脚的那块湿处遮掩了,将门打开。一个中年女人走了进来,笑笑地向我打了招呼,就去抱了小女孩。我知道这该是孩子的母亲了。“我们坐八点的火车要走了。”孩子的母亲说,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让孩子吃,问孩子等得可急,数清了那树上的苹果吗?女孩儿却对母亲说:“妈妈,那牌子是哄人的呢。”“你怎么知道?”

28、孩子的母亲有些惊讶,“那是旅店的苹果,有毒呢。”“没有毒。”女孩儿说,“城里阿姨吃了一个,怎么没有死呢?”我一下子脸烧了起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知道孩子母亲的脸上有了什么样的表情,我低了头,不敢看她们。慌乱之间,我又撞翻了脸盆儿,水溅了我一脚,我“啊啊”叫着,赶紧端了盆子出门去了。污水倒在厕所里,我心稍稍有些安静,但就在我返回来的时候,才走到门口,听见那女孩儿还在问着母亲: “妈妈,咱们到汉中去,汉中是城吗?”“当然是城。”“城是什么呢?”“城就是城呗。”“城里都是阿姨那么好看的人吗?”“都是吧。”“城里的阿姨都穿高跟皮鞋吗?”“都穿吧。”“城里的阿姨都用床单擦脚吗?”“你说什么?”“城里的

29、那个阿姨刚才就用床单擦脚来的?”我差点没叫出声来,胸口呼呼乱跳,要去推门的手垂了下来。但我立即又紧张起来,害怕她们突然出来,害怕小女孩再问我一句什么,便拿了脸盆儿,又匆匆钻到厕所去。站在厕所里,我脸还在烧着。担心有人进来发现了我。这么一直呆了好久,看着天黑严下来了,我才走出来,下了决心:立即回房间去,向女孩子赔错,向孩子的母亲赔错,求她们饶恕我。可是,等我回到房间,房间里已经没有人了。“小小!”我大声叫着,不顾一切地追了出来。但是,我终没有再见到那个小女孩。也终没有再见到小女孩的母亲。我浑身无力地倚在旅店的大门口,望着满天的星光,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做大人的耻辱(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30、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通过“我”吃苹果和用床单擦脚两件事,写出了城里人的不文明行为,作者也表达出对这种行为的批判。B文中第二段对旅店环境的描写,写住处比较隐蔽,苹果触手可得。为后文大胆的摘苹果埋下伏笔。C文中写到“我”仔细的洗头,梳头,擦脸等细节描写,突出了“我”作为城里人爱美的心理,并与下文“我”的不文明举动形成对比。D以“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为题目,引发读者猜想,告诉了事件发生的地点,给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场所。 E小说结局有些做作,就是一点生活上的小事,“我”并不需要这样自责。作者用了“饶恕”一词,有些小题大做。(2) 分析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31、(3) “我”的形象特征有哪些?请解析。(6分)(4) 结合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自重做大人的身份”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8分)【答案】 (1)选D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 (2)讲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总领全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内心状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照应,突显文章中心主旨。(6分) (3)自私,缺少公德心。随便摘苹果,用床单擦脚。及时反思,知错就改。在听到孩子和母亲的对话时,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能够解剖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力求他人原谅的勇气。对他人和善。看到孩子十分生动的脸,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对小孩很友好。(6分)(4)理解:文中“我”的那些不文明的举动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并让我陷入深深地自责,觉得大人应该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2分)看法:大人的世界与孩童的世界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