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0.67KB ,
资源ID:2849693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4969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法理学范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法理学范围.docx

1、法理学范围法理学范围2.多选题10PS :有两个以上的选项3.名词解释(56 个)4.判断正误(不用分析)105.简答题(黑体字,第一句话)6.论述题(展开论述)PS:两选一,若都做按得分低的给分1.单选题101.法学导论1.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P4法学是围绕权利、义务及其界限而展开的,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 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法学的研究对象扼要的说就是法律现象。2.法学体系的划分 P5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划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2)从认识论角度划分: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3.法理学的学科体系 P321)法是什么2)法应当是什么3)法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4)法

2、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5)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4.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P33_36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2.法的本体1.法的定义、本质与特征 P47-55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反映由特定物质 生活社会秩序为目的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规定具体的权利、只适用于一类的行原则往往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体系。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即为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意志性与物 质制约性的统一。阶级意志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的特征:1

3、 )特殊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2)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 权利义务性: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4) 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2.法律概念的含义P61法律概念使人们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 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它是人们对于具体的法律事 实状态予以定性识别的一种法律工具。3法律规则的含义 P64法律规则,作为构成法的最主要的要素,是指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后果 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法律意义的各种指示和规定。4.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P65-681)三要素说 主要内容是法律规则由假定、处理、制

4、裁三部分组成2)两要素说认为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组成3)新三要素说 认为法律规则是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5.法律规则的分类 P68-70根据行为模式不同: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权义复合性规则根据强制性程度不同:强制性规则、任意性规则根据功能不同:调整性规则、构成性规则根据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6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P711)从内容来看,法律原则不预设确定的事实状态和具体的法律后果,也没有 义务和责任。而法律规则在内容上的明确化程度上显然高于法律原则。2)从适用范围来看,法律原则是通用的准则,其适用范围很大,但法律规则 为3)

5、从适用要求来看,法律规则的适用具有严格、稳定、准确等特点,而法律的模糊性和概括性4 )法律规则之间往往相互排斥,而法律原则则可以相互兼容5 )从逻辑结构上看,法律原则结构较简单,而法律规则的结构较复杂7.法律原则P70法律的基础性真理或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 序、法律决定的决定性规则。是法律行为、法律程8.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 P79-82正式渊源: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国际条约与协定。非正式渊源:公平与正义的观念、公共政策、法理、学说。9.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P83_86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民族 单行条例;特别行

6、政区的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和国际 惯例10.法律汇编、法律编纂、法律清理 P90-91法律汇编: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现行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惊醒 集成册的活动。(不属于法律创制活动)自治区域的资质条件和系统的整理编排并汇法律编撰:是指对某一类或某一部门法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 查、补充、修改,使之形成系统的法,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法典的 活动。(属于法治创制活动)法律清理: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统一安排的要求,对一定 时期和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和清理,从而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 的专门活动。(不属于立法活动)11.法的效力、法的实效 P92法的效力:通

7、常指法所具有的约束力,即法对主体所具有的普遍约束作用。法的实效:指法的实际有效性,即人们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按照法律规定的行 从而被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的状态。为模式去行为,法律12.确立法的效力等级的原则 P94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不同位阶)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同一位阶)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同一位阶)4 )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以主权国家缔结或参加或认可为前提)13.法的对象效力的原则 P961)属人主义原则2)属地主义原则3) 保护主义原则4) 折中主义原则14.法的溯及力及其原则 P100法的追溯力:是指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律颁布施行后,对其生效前所 发生的时间和行为是

8、否适用的问题。一般各国遵循 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1)从旧原则2) 从新原则3) 从轻原则4)从旧兼从轻原则5) 从新兼从轻原则。15.法的一般分类、特殊分类 P103-108一般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 一般法与特别法3) 根本法与普通法4) 实体法与程序法5)国内法与国际法特殊分类:1)公法与私法2) 普通法与衡平法3) 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16.法律关系含义、特征、种类 P112-116含义: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法律确认和调整社 会生活关系的结果特征:1)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 法律

9、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种类:1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2)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3)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4)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17.法律关系客体及其种类 P120-123含义: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种类:1 )财产2)非财产利益3)行为18.权利能力P118权利能力是指主体所具有的能够参加一定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19.行为能力及其种类 P119含义:行为能力是主体的意志能力在法律上的反映,具体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 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种类:1)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完全行为能力人2限制

10、行为能力人3无行为能力人2)法人的行为能力20.法律事实、法律事件 P124-125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事实 的总称。法律事件是由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 观事实。21.法律部门、法律体系 P132/P130法律部门:又称 部门法”是指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方法所划分的一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 称。法律体系: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22.法律体系与法系P132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不同:1 )归属的范畴不同2)内容和范围不同 3)

11、属国性不同两者的密切联系:1)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2 )法学体系反过来会成为法律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根据。23.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P1361)宪法法律部门2) 行政法法律部门3) 民商法法律部门4) 刑法法律部门5) 经济法法律部门6)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部门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部门8) 诉讼法法律部24.法律责任的种类 P1471)按照法律责任所依据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违宪责任。2) 根据违法行为的法律的性质:功法责任和私法责任3) 按照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25.法律责任的构成 P1501)责任主体2) 主观过错3) 违法或违约行

12、为4) 损害事实5) 因果关系26.法律责任免责及其条件 P155含义:免责即法律责任的免除,是指责任主体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岀现了法律规定的某 些情形或事由,致使其法律责任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免除。条件:1 )时效免责2) 不诉免责3) 协议免责或意定免责 4)责任主体消亡免责5)自首、立功免责6)补救免责7) 自助免责。8) 人道主义免责27.法律权利、法律义务 P162/P163法律权利:含义:是指社会主体享有的法律确认和保障的以某种正当利益为 追求的行为自由特征:1)法律性2) 自主性3) 可为性4)求利性。法律义务:含义:是指社会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必须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责任。特

13、征:1 )法定性2) 国家强制性3) 从属性4) 必为性28.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P1651) 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2) 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3) 功能发挥中的互动关系4) 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29.权利义务的分类 P171以权利、义务存在形态为标准 :应有、习惯、法定、现实权利和义务。根据权利、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重要程度 :基本权利义务与普通权利义务。根据权利和义务对人们的效力范围:一般权利义务与特殊权利义务。根据权力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性权利义务与第二性权利义务。根据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一直和利益的方式: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与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根据权利、义务主体的不同:个体、集

14、体、国家、人类权利和义务。3.法的演进1.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P1891)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法律的产生。2) 法的发展一般经历了由禁忌、习惯、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3) 法的发展常常与宗教、道德相伴而生。4) 法律的发展还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P1913.资本主义两大法系含义、分布 P215/P216大陆法系:含义: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 佃04年法国民法典和 佃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 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效仿这种制度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分布:涉及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等地英美法系:含义: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

15、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 法律制度以及仿效英国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分布:美国以及大部分英联邦国家以及一些原属英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4.法律继承的含义、内容 P228/P230法律继承就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内容:1)法律技术、概念2) 反映商品一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和规范3) 反映民主政治的法律原则和规范4 )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的管理的法律规定5.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 P2291)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律继承性的客观存在。2)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3)法律作为

16、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4)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也验证了法律的继承性。6.法律移植需要注意的问题 P2351)要注意国外法(供体)与本国法(受体)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2) 要注意外来法律的本土化,即用本国法去同化和整合国外法3) 要注意法律移植的优越性4) 要注意法律移植的超前性7.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P2371)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相当多法律、法规、规章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系 的,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制定的,是在人治因素非常浓重的体制下形成的2)法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关系额制度形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 和社会关系是其内容3)

17、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4) 在当代中国,法律发展与法制现代化是等值的概念,法制现代化意味着法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8.法制现代化的模式 P2471) 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2) 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3) 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4.法的运行1.立法、立法的程序 P260/P274立法:是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订、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立法程序:立法主体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2.立法的基本原则 P266-2711)实事求是原则2)民主立法原则3)总结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4

18、)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3.执法的含义P280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4.执法的原则P292-294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 效率原则4) 正当程序原则5.司法、司法基本原则 P300/P305-307司法乃是专门执掌国家司法权力的国家机构按照其法定的职责与权限,严格遵 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以超然和中立的立场与态度,通过对于相关事实和证据的 法律审查和逻辑审查,具体使用法律来处理和解决诉诸其面前的主体之间的法 律权利义务纷争的专门活动。原则:1 )法治原

19、则2) 客观原则3) 独立原则4 )公正原则5)责任原则。6.中国的司法体系 P304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7.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P314-3161) 法律监督的主体2) 法律监督的对象3) 法律监督的内容4) 法律监督的依据5) 法律监督的方式8.论述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 P3259.法律职业技能的内容 P332-333法律职业的语言技能、思维方式、专业知识和独特技术10.法律方法P347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职业人(或称 法律人”)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或者说,是指法律人寻求法

20、律问题正确答案的专门方法。11.法律推理 P350法律推理是指法律人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寻找和构造正当的法律理由,对某一具体案件进行法律事实 的认定和得出法律处理的过程和结果的证明方法和途径12.演绎推理P350是指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到个别特殊行为的推理13.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必要性 P354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文本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必要性:1)法律是概括的、抽象的,只有经过解释,才能成为具体行为的规范标准。2)法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3)人的能力是优先的,在立法当时,不可能绝对全面地表述法律,只有经过不断的解释,法 律才能趋于宀完善。14.法律解释的

21、方法P356-357一般解释方法:1)语法解释2)逻辑解释3) 系统解释4) 历史解释5) 目的解释6) 当然解释特殊解释方法:1)字面、扩充和限制解释2)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15.法治的内涵 P368-3711)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2) 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保障3) 法治表达了一种人文精神与价值追求4) 法治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性5) 法治还是代表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16.法治形成的标志P3761)市场经济的完善2)健全公平与公正的法律制度3)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4)法律至上理念的确立5.法的作用与价值1.法的规范作用 P387-3881)告示作用2)指引作用3)评价作用4)预测作用5)教育作用6)强

22、制作用2.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P3891)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保障、引导和推进对外开放,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3.法的局限性P3901 )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2) 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3) 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4) 在实施法所需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4.法的评价标准系统 P3991)生产力标准2)人道主义标准3)现实主义原则4)历史主义原则5.法的基本价值(利益、秩序、自由

23、、正义、效率、人权 )6.法与自由的关系 P418-4221)法律以自由为目的2) 自由需要法律保障3) 法律确定自由的范围、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4)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7.法对人权的保护 P429-4321)人权的国内法保护:人权的宪政保障2人权的立法保护3人权的行政保护4人权的司法救济2)人权的国际法保护六.法与社会1.政治文明构成的要件 P4591)文明的政治理念2)文明的政治制度3)文明的政治秩序4)文明的政治目的2.法律文化的含义 P469-4701) 法律文化是一种文化,它是法律在社会实践中所生成的一种文化形式,是文化与法律的结合,是大 文化之下的子文化。2) 法律文化是指人们对法律的

24、心理态度与信仰。3)法律文化是与法律制度及时间紧密相联系的,包括法律规范、组织、实施与机构,即法律制度及其 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4) 法律文化是不断发展的。5) 在不同的社会里,法律文化所欲解决的主要任务是不一样的。3.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与分歧 P477-4791)重视法律与崇尚理论2)重视个人利益与重视国家与家族利益3)追求平等、公平、正义与讲求身份、地位、等级4.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P4821)提高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2)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3)注重法律的宣传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P4921)调整的范围不同2)实施的方式不同3)调整的侧重点不同4)形成的方式不同5)表现的形式不同6)产

25、生的时间与条件不同6.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P495-496原因:1 )社会变革与法律移植。2)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3) 道德发展与法律发展相互脱节。4)社会价值多元化,使得法律价值与道德价值并不完全一致。5)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方式不一样。途径:1)应该统一标准,将法律与道德纳入到一个总的评价体系中来,就二 者交叉的部分来看,法律所赞同的,一定是道德所支持的,道德所反对的,一般也为法律所禁止。2)移植法律必须考虑本土的因素,使移植过来的法律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3)法律有其局限性,虽然道德不可代替法律,但可以用来补充法律的不足。4)注意法律的宣传,让广大民众都能够知法懂法,进而守法,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降到最低限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