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62.78KB ,
资源ID:284757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4757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表内除法.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表内除法.docx

1、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表内除法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学难点】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教科书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2.谈话。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

2、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二(1)班的同学也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讲授1.教学教科书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6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教师给出食品总数: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生1: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生2: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

3、2个。生3: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4)提问: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同样多)(5)讲解: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3.教学教科书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

4、呢?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以及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三、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板书设计】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由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

5、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2课时 平均分(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过程

6、】一、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春游时分配食物的问题。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来分果冻,看看又出现了什么问题。2.出示教科书第10页例3分果冻情景图。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4.汇报、交流信息。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师:看到分果冻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分几份?(2)分组探讨解决“分几份”。提问: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能帮助他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8里面包含4个

7、2,能分成4份。2.拓展应用。师: 如果每4个一份,要怎么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分一分,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小结:如果每4个一份,8里面包含2个4,能分成2份。三、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板书设计】平均分(2)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每几个一份地分 平均分【教学反思】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

8、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均分,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第3课时 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例4、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12个竹笋和4个

9、盘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用小棒代替),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2.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二、探究新知1.以前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

10、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教学例4。“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2)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4)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5)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6)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

11、少条鱼?平均放在几个盘子里?学生回答。每盘放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155=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2)完成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用小棒分一分,然后填写。4.教学例5。(1)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

12、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A.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B.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C.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自己表现怎么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突出了从“平均分”的含义把学生引入到“除法”的含义上来。认识除法,是学生学习除

13、法的开始。考虑到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除法会感到困难。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新课开始,就揭示“除法”,了解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当然学生也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了他们心中的“除法”,这样就激活了学生认知区域,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第4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练习三第5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教学重点

14、】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教学难点】会看图写除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读出下面各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122=6 305=6 408=52.分一分,填一填。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 )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1)分一分,写算式。(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5题。引导学生先圈一圈,再写算式。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2.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读

15、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7题。引导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4.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9题。引导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交流。5.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10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同桌之间交流。三、拓展应用1.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8题。(课件出示图)(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2)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这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2.完成教科书练习

16、三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看图写算式教学中,注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第5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2.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7、教学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作好铺垫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填出( )里的数,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 )=6 2( )=8 ( )4=12 5( )=10 3( )=9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看,猴妈妈正在给小猴分桃呢!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教师(出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教师:请一位同学把题读一读。教师:猴妈妈要分几个桃?怎么分的

18、?谁能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23= 。2.引导观察,建立表象。教师:先自己想一想猴妈妈是怎样分的,再看一看课件里演示的和你想的一样吗?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猴妈妈分桃的过程。3.明确探究要求,鼓励自主探究。教师:通过分,我们能知道123的商是4。如果我们以后每做一题都要先分一分,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1:很麻烦。学生2:如果被除数很大,分起来很费时间。教师:对!那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方法。教师:下面我们就以123= 为例,请同学们结合分桃的过程,想一想、试一试,可以把得到4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4.展示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师

19、: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和记录的过程会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懂学生的思考过程,挖掘其中合理的成分,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预设1:第一只分3个,12-3=9;第二只分3个,9-3=6;第三只分3个,6-3=3;第四只分3个,3-3=0。教师:这位同学用连减的方法算出能分给4只小猴。看来你对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理解得很清楚!预设2: 教师:这位同学采用连加的方法,4个3相加是12,也算出了分给4只小猴。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进一步组织交流,让学生的更多方法得到展示。教师及时予以评价,指出学生方法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帮助指导。三、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

20、算理,形成算法1.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师:同学们用连减、连加的方法都能算出123的商,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教师:看看小猴分桃后的图,你能想到哪个算式呢?课件出示分桃的图片。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4=12。教师:谁来说一说3、4、12分别表示什么?教师:对比34=12和123= ,除法算式的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教师:同学们发现了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是有联系的。我们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就可以用乘法来帮忙。2.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教师:要计算123= ,你想用哪个乘法算式来帮忙?教师:想3和几相乘得12,又需要借助谁来帮忙呢?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如下: 想:3和几相乘得

21、12? 三(四)十二,商是4。教师:看来计算除法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3.回顾反思,提升认识。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123= 的计算方法,同学们都想到了哪些计算方法?教师:计算除法为什么要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教师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师:你喜欢哪种方法?4.尝试练习,明确方法。教师:试着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计算124=的商,并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根据124= ,你想到哪个乘法算式?要想几的乘法口诀?四、全课总结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第6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2及“做一做”,

22、练习四第5题。【教学目标】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说出口诀。42= 65= 29= 63= 55= 34=24= 54= 204= 355= 123= 102=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2.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新知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二、互动新授1.

23、谈话:同学们,李师傅的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例2图)(1)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并收集信息。)师: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回答。)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6=24)师: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2)教师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教师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多少个?怎样列式?(246=4)你是怎样算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3)师:还可以怎样问?(学生自由发言

24、。)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装4个,可以装多少屉?怎样列式?(244=6)你是怎样算的?用的是那句口诀?(四六二十四)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师: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一些规律,都有4、6、24这三个数,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虽然4、6、24在三道算式中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条件和问题不一样,算式也就不同,请大家想一想,4、6、24在乘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

25、?很多同学也都发现了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哪个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三道算式,如“四六二十四”:46=24 244=6 246=43.出示一道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三六十八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乘数。这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三、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同时,还发现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乘等于一个数,反过

26、来,两个数相除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里和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到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了。【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46=24246=4 244=6四六二十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之间的对比,由乘到除,帮助学生了解乘、除法间的关系。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精彩的发言成为本节课的亮点。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变换算式,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式学习,学生很快了解了乘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较易掌握怎样将乘法算式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乘除之间的运算是互逆的。这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27、,体现了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的编写意图。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除法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关系。第7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第612题。【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除法知识。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法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把口诀补充完整。二( )得八 二( )一十 ( )六十二 三( )得九 ( )三得六2.口算。93= 84= 123= 124= 126= 164=246= 305= 1

28、83= 105= 66= 204=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6题。比一比,看谁得的玩具多?2.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7题。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8题。背一背所学的乘法口诀。想:哪几句乘法口诀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4.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9题。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口诀求商,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

29、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5.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10题。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做帮助小动物看谁先到家的游戏。6.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11题。学生把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画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7.完成教科书练习四第12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三、课堂小结你在练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和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等数学练习活动,营造出充满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第8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

30、容】教科书第23页例3,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实际问题,并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重点】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口算。305 124 3+3 102 85 246153 66 186 164 255 932.分一分、填一填。12块饼干,每人分6块,平均分给( )人。12块饼干,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 )块。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3。(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A.从题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B想一想:怎样解答呢?因为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C怎样列式计算呢?153=5(只) 想:三(五)十五。D怎样检验是否正确呢?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