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怎么考考题千变皆有规一、高考试题(高考是个指挥棒,为你复习定方向)(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
2、,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3、。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4、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
5、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解析:4【C】 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昧:不明。引申为违背。5【A】 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是说李揆被贬官后,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是说李揆被元载报复。这两项均是李揆不受重视的表现,与题干要求不符。6【C】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原文“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说明吕諲地位并未超过李揆,“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于文无
6、据。而且,“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是在吕諲被“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之后,“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就更无从说起,李揆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惧其重入”。 7(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采分点:时名(当时的名望),滞(停留),引进(推荐),各1分,全句通顺2分(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采分点:薄(怠慢、轻慢),迁徙(搬家、搬迁),盖(大概、大约),各1分,全句通顺2分提示: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参考
7、译文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大街上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
8、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
9、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
10、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二、学习清单管理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推断方法(2)理解常见18个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用直译和意译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用“三非一析”筛选文中的信息(2)用“三非一辨”做内容辨析题考什么合作探究 课时1实
11、词一、考题引路再做2013新课标全国卷考题第4题。二、互动探究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辞从除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微恶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一)一词多义古代汉语中的单义词比现代汉语多,但是往往比较生僻。常用词大多是一词多义
12、的,这也符合语言的一般规律。词义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之分。例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由此引申出“根本、本来、原本、基本”等含义;“手足”本义是“手和脚”,由此产生比喻义“兄弟”。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比喻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理清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掌握词义。连线教材1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字。间例句解释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草屋八九间 (归园田居)小结规律“间”有“jin”“jin”两个读音,本义为“空间”“时间”,后来引申为“机会、夹杂、从小路”等堪例句解释更那堪,
13、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寒蝉凄切)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并序)小结规律“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动词“可,能够”答案: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动词,夹杂名词,一会儿名词,期间量词经得起,忍受能够,可以胜任(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有以下几种类型:1词义扩大。比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2词义缩小。比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3感情色彩变化。比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
14、师表)中的“卑”原指地位低下,“鄙”原指学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4词义转移。比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连线教材2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例句古义今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劝学)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贫穷小学而大遗 (师说)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上级对下级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答案:求学的人困厄、处境艰难小的方面要学习指看父母兄弟等亲属(三)词类活用
15、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连线教材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都是词类活用的字,请你将相对应的两项用直线连起来。答案:(四)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
16、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包括三类,即古今字、假借字和通用字。类别内涵阐释举例古今字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同一读音和意义的一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莫”通“暮”“说”通“悦”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这两个字就叫通用字。“有”通“又”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17、,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连线教材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含义。例句通假字本字含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此小大之辩也 (逍遥游)答案:受授教授闵悯忧患辩辨区别(五)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说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在“好歹你都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两面的意思都有,但在“万一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意思,“好”仅是一个陪衬。由此可以看出偏义复词和一般并列复合词的区别。连线教材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加以阐释。(
18、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_(2)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行并序)_(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_(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_答案:(1)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2)去来:偏义在“去”,“来”是衬字(3)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4)出入:偏义在“入”,“出”是衬字三、巩固训练(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
19、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
20、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
21、多属燧 阙:失职。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
22、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答:(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答案解析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过错、缺点。【答案】【D】分析:古文实词推断题考查内
23、容:一词多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名动形数的活用)等答题方法:(1)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联想课本,联想成语);语境推断法。(2)检查时采用代入法。(将实词含义代入句子中,结合语境看是否通顺)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答案】【C】分析:古文信息筛选题答题方法:(1)三非一析(三非: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一析:看这个句子是直接、间接或是评论这个人物。应选直接表现人物的)(2)排除法。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方法点
24、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答案】【A】古文内容辨析题答题方法(1)三非一辨(三非: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时;一辨:辨时间空间上、辨细节、辨关键词和逻辑关系。)(2)借题解文(3)2012年试题分析:(1)误点极细微;(2)选项与原文有由前到后的关系。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
25、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答案】(1)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附古文翻译:萧燧,字照邻,临江军路人。萧燧生下来就聪颖异常,很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平江府观察推官的官职。当时秦桧执掌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秋试时他一定会在漕台主持考试,萧燧反问其中的缘故,(亲信)说:“丞相的儿子要参加科举考试,(丞相)想要把他托付给你。”萧燧恼怒地说:“(我)刚刚当官就敢欺骗自
26、己的良心吗!”秦桧开始衔恨他,不久他就被调到秀州,到了那里官员的定额已经满了,萧遂到府院就任,就换了一个人到漕闱任职,秦熺果然中举并名列前茅。孝宗初年,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值策对时,阐述“官位应当选择合适的人才,不应当因人而选择官位”。皇上很高兴,撰写了用人论赐给大臣。淳熙二年,升任起居郎。在此之前,监察御史有了缺额,朝中的议论大多属意萧燧,但因为他没有在县任职的经历,于是任命他为左司谏。当时宦官甘昪之的朋友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堂叔王秬都在外担任地方官,因为有所仗恃,不做好事,萧燧上奏都罢免了他们。当时正在重新讨论进攻北方的事,皇上拿这件事寻问萧燧,萧应对说:“如今有才德的人和无才德的人混
27、杂在一起,风俗浇薄虚浮,兵力不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谋求国内太平安定。如果依仗经济稍有宽裕,萌生骄傲之心,(其后果)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皇上说:“(这是)忠言啊。”(萧燧)趁机讽劝皇上严肃法令制度,包容正直的言论;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以赏赐财物,不可赋予权力。皇上都表示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土地狭小财物匮乏,萧燧刚到任的时候,公家的钱不满三千串,萧燧勤俭理政,使财用丰足。两年之间,用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正在严格限制职务升迁,没有功劳不给职位,下诏说萧燧治理郡县有功劳,任命为敷文阁待制,调任婺州知州。(严州)父老百姓拦住道路,萧燧几乎不能上路,送
28、他出境的人数以千计。婺州与严州相邻,(婺州)人都熟知他的法规教令,不费劲就治理得很好。有一年闹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从婺州调粮食到严州,萧燧对他说:“东西两州不属同一行政单位,按理说不应当给粮食,但哪里忍心对于原管辖地区坐视不救呢?”替他们向朝廷请示,打开太仓的粮仓赈济严州百姓。熙宁八年,召回朝廷,萧燧说:“江、浙连续两年遭受水旱灾害,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诸司对郡县征收财赋时要灵活变通,不要只是催促逼迫。”熙宁十年,上书说广西诸郡的百姓身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庆典时推布恩泽,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终年七十七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6分)勃海鲍宣妻
29、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选自后汉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以女妻之 妻:嫁B装送资贿甚盛 盛:多C更著短布裳 著:穿D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挽:乘解析:选DD项,挽:拉。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父奇其清苦 B而吾实贫贱C既奉承君子 D妻乃悉归侍御服饰解析:选CC项,“奉承”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侍奉”的意思。参考译文:勃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陪送(给女儿)的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佩戴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