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04.35KB ,
资源ID:284407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4407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化学第三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化学第三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高中化学第三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三章第三节 氮的循环第三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试评价建议】: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N2 、NO 、NO2 、NH3 和铵盐以及HNO3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能

2、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课标解读】:1、通过预习和实验观察,能准确完整的说出硝酸的物理性质。2、通过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硝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3、能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硝酸见光分解的产物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能完整规范的描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准确判断产物,并能用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准确表示。5、掌握钝化的条件及原理,并能准确分析钝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6、通过观察实验,准确掌握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7、通过研读课本,总结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并且研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氮的

3、循环,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是第三课时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新授。硝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部分和高考考查的重点,本节内容不仅为以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氮循环”这节教材,通过真实复杂问题构建含有含氮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习含氮元素的物质的性质:通过分析自然界的氮循环认识含有氮元素的物质;通过研究固氮过程、氨气的转化与生成、硝酸的性质,构建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探讨人类活动

4、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体会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科学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必要性、化学科学在防治环境污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尽量是知识与生生活产相结合,理论与实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用化学去指导生活”的理念 。教材从以下角度来引导学生认识硝酸的性质:硝酸的用途 通过观察硝酸,了解并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室保存硝酸的颜色来感知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不稳定性。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对比来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及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的对比。

5、通过铁在常温下加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来认识钝化通过将铁与浓硫酸加热条件可以反应来进一步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来学习碳与浓硝酸的反应相关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又是贯穿高中化学的两大基本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具体应用和反映。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更本质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由零散到系统。学生通过对铜与浓稀硝酸对比实验这种对比式的问题讨论形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思考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加强思考的有序性,提高速度,避免思考的盲目性,提高实效性。本节知识结构如下:

6、本课时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后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概念知识,前两节中也已经学习了氮循环中非常重要的氮气,氮的氧化物,氮的氢化物及其盐,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本节可以利用前面所学,按照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来研究硝酸的性质。学以致用,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预习,总结出硝酸的物理性质。目标2:通过实验研讨,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目标3:通过研读课本,总结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并且研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

7、。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点】: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和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五、教学过程教学主题 硝酸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新课引入【师】通过一则新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则新闻中涉及了很多的化学知识,让我们通过解决新闻中的化学问题,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生】读一则新闻:运输浓硝酸的铁槽罐车泄露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入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环节二:目标1,通过预习,总结出出硝酸的物理性质。【过渡】问题一: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8、硝酸的气味-物理性质【师】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思考回答整合总结硝酸的物理性质课前预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并且完成本节课目标一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环节三:目标2,通过实验研讨,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过渡】问题二:为什么可以用纯碱进行事故的处理?【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硝酸化学性质的预测【交流研讨一】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硝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问题解决】问题二:为什么可以用纯碱进行事故的处理?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小组汇报汇总: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2.具有氧化性,且还原产物可能是NO2、NO。【生】:利用了硝酸的酸性明确在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始终从物质类别和化合

9、价两个角度来思考并预测。【过渡】:问题三:为什么现场会造成大量红棕色烟雾?硝酸见光受热会分解-硝酸的不稳定性【师】组织引导学生继续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探讨硝酸的不稳定性。【交流研讨二】1、红棕色的烟雾是什么气体?2、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硝酸见光分解除了产生该红棕色气体,还会有哪种物质产生?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黑板写出方程式。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推测另外一种物质,并锻炼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研讨三】-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师】明确探究任务。设计实验:1.证明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2.证明稀硝酸

10、有强氧化性 3.证明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谁强?【师】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方法导引】如果你预测某物质具有氧化性,就应该寻找具有 的物质与之反应加以验证;上述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若你要验证两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就应该寻找 的还原剂与之反应。【师】给出可供选择的试剂,组织引导学生小组研讨实验方案。【实验方案】1、符合要求的具有还原性的试剂: 2、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师】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整合,明确自己实验项目;【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1】【学生实验要求】环保,实验改进在针管中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两个实验同时进行。1.一同学:取烧杯,并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2.两个同学:先拔下针管的

11、塞子,加1-2片铜片,塞上塞子,用针管吸取浓、稀硝酸2-3ml,放在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实验现象。3.一同学在导学案P-2记录实验现象。4.实验中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稀硝酸滴到手上【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汇总【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1、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是什么?2、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如何验证?3、根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分析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讨论金属与硝酸反应的特点?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方程式的书写请在笔记本上书写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碳与浓硝酸的化学方程式。【过渡】问题四:运输浓硝酸为什么可以用铁槽罐车?

12、【实验探究】【师】引领学生通过观看“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视频,总结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方程式的书写请在笔记本上书写碳与浓硝酸的化学方程式。【目标2评价】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只发挥了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D.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2、下列不能产生H2的反应是( )A、Mg与浓硝酸 B、铝与稀硫酸 C、钠与水 D、铁与稀盐酸【师】介绍硝酸的用途。认真聆听,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探究方法思考,小组讨论,回答。汇报讨论结果;实验方案设计:可以让浓硝酸与铁片、铝片、铜

13、片、FeCl2溶液、KI溶液、木炭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分别产生什么颜色的气体,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2)Cu与浓、稀硝酸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小组交流实验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回答。汇报讨论结果;【生】黑板;自己写同时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观看视频,总结现象。思考、书写、黑板展示。以问题驱动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硝酸的氧化性,学习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以问题驱动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问题驱动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自己总结出铜与浓硝酸

14、、稀硝酸;碳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中学、悟中学,体验成功的喜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的目标2的掌握情况。环节四:目标3: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过渡】化学科学为人类造福:引出硝酸的用途。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的进步,对生态的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引出: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交流研讨四】请同学们研读课本P113-114的相关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含氮化合物对环境有什么影响?2.氮的氧化物有哪些来源?3.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师】德育目标的培养:1、坚持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久

15、发展的千年大计。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回顾:课前预习【生】阅读课本,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社会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环节五:课堂小结【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思考、回忆、整合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有整体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章物质的分类后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概念知识,前两节中也已经学习了氮循环中非常重要的氮气,氮的氧化物,氮的氢化物及其盐,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本节可以利用前面所学,按照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来研究硝酸的性质。学以致用,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的知

16、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学案中【课前活动区】的内容,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硝酸的酸的通性,为课中的问题探究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持。整堂课通过问题探究、类比实验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开始时学生觉得有点拘束,随着问题的推进和部分同学的积极参与,使全班的同学都踊跃行动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小组合作交流也非常融洽。通过目标评价发现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相信每个同学无论是从知识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标准评价结果目标1硝酸的物理性质。教师设置问题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够正确

17、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质。结果:达到目标目标2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教师设置合理的问题,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会回答问题从而自主总结目标2的知识内容,通过目标评价习题,90%的学生能预测出硝酸的化学性质;80%的同学能写出硝酸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检测一:100%通过检测二:极少数在C选项上犹豫结果:达到目标综合目标检测能力提升问题是掌握基础知识后的一个综合提升,不需要当堂每个同学都能掌握,经过讲解能充分理解即可,通过课后习题再次巩固加深。课后习题【基础巩固】部分希望准确率在80%以上。能力提升题,每小题都约有60%-70%的通过率,课后还有加强综合练习。硝酸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I中的第三

18、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的第二节氮的循环的第三课时,具体内容是硝酸的性质。硝酸的性质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主要围绕着这个点进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成功的做法1.教学设计。硝酸的性质教学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硝酸的化学性质,引出硝酸的酸的通性和强氧化性;由硝酸泄露产生的红棕色气体引出硝酸的不稳定;由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浓、稀硝酸的氧化性,并通过浓、稀硝酸分别与铁和铜的实验加以验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为学生理解知

19、识搭建了平台,降低了难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2.实验设计。本节内容实验有三处,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再进行铁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后观看红热的碳与浓硝酸反应的视频,通过三组实验得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并且进行了实验的改进,在注射器中进行了实验,效果很好。二、不足之处过度不够巧妙自然。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度不太自然,教学功底还有待加强提高。三、今后应注意的方面1.优化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授课更为轻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任务重,所以时间很紧,整节课都是急匆匆的,若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将一部分板书用PPT展示的话,可能会节约不少时间。2.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立体地位。学生

20、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比如分析硝酸与铁、铜的反应时,给学生时间久一点,多让他们分析、对比、讨论,效果也许会好很多。3.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应及时肯定。学生在教师面前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对他们的优点及时肯定,他会在今后表现更好。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氮的循环,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是第三课时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新授。硝酸的性质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部分和高考考查的重点,本节内容不仅为以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进一

21、步巩固和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氮循环”这节教材,通过真实复杂问题构建含有含氮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习含氮元素的物质的性质:通过分析自然界的氮循环认识含有氮元素的物质;通过研究固氮过程、氨气的转化与生成、硝酸的性质,构建含有氮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探讨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体会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科学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必要性、化学科学在防治环境污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尽量是知识与生生活产相结合,理论与实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

22、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用化学去指导生活”的理念 。教材从以下角度来引导学生认识硝酸的性质:硝酸的用途通过观察硝酸,了解并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室保存硝酸的颜色来感知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不稳定性。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对比来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及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的对比。通过铁在常温下加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来认识钝化通过将铁与浓硫酸加热条件可以反应来进一步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来学习碳与浓硝酸的反应相关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又是贯穿高中化学的两大基本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具体应用和反映。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更本质地理解物质的性质

23、及相互的转化;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由零散到系统。学生通过对铜与浓稀硝酸对比实验这种对比式的问题讨论形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思考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加强思考的有序性,提高速度,避免思考的盲目性,提高实效性。本节知识结构如下:本课时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目标2评价1、下列不能产生H2的反应是( )A、Mg与浓硝酸 B、铝与稀硫酸 C、钠与水 D、铁与稀盐酸2、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B.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在铜与浓硝酸的

24、反应中,硝酸只发挥了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D.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硝酸3、在下列反应中,能表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是( )A、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B、能与Ag反应生成AgNO3C、能与碳酸钙反应 D、能与CuO反应生成Cu(NO3)24、下列试剂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的是 ( )A、浓HNO3 B、NaCl溶液 C、新制氯水 D、AgNO3溶液 一、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试评价建议: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N2 、NO 、NO2 、NH3 和铵盐以及HN

25、O3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课标解读:1、通过预习和实验观察,能准确完整的说出硝酸的物理性质。2、通过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预测硝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3、能够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硝酸见光分解的产物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能完整规范的描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准确判断产物,并能用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准确表示。5、掌握钝化的条件及原理,并能准确分析钝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6、通过观察实验,准确掌握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7、通过研读课本,总结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并且研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二、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预习,总结出硝酸的物理性质。目标2:通过实验研讨,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目标3:通过研读课本,总结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并且研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点】: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和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