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4 ,大小:6.54MB ,
资源ID:284300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4300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整理番茄病虫害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整理番茄病虫害解析.docx

1、整理番茄病虫害解析番茄病虫害目录 夏疫病 晚疫病 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 番茄巨芽病 番茄溃疡病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番茄灰叶斑病 番茄灰斑病 番茄斑枯病 白粉病 青枯病 白粉虱 棉铃虫 美洲斑潜蝇 蚜虫 斜纹夜蛾简介英文名Tomatoearlyblight异名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病原茄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EllisetMartin)JonesetGrou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重。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症状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

2、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1)叶部: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早枯。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别于番茄圆纹病。叶柄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苗期茎基部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1周,引起腐烂。(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

3、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病原物王连平对番茄早疫病菌研究结果:(1)形态: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菌丝发达,气生菌丝灰白色。将其平铺于培养基上,菌落初为淡灰色,后转为青褐色、褐色,菌丝生长快,在25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一般在8厘米以上。该病原菌在PDA等一般培养基上较难产孢,经诱导处理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长不超过110微米,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50300)微米(1519)微米,一般有多个纵横隔膜,有长喙(一般不短于孢身长度),极少

4、数孢子喙有分叉。(2)特性:PDA、PSA是其最适合培养基,pH212菌丝均能生长,pH68生长较快。该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为2530;在535分生孢子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甘露糖为最适碳源;酪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氨为最适氮源。该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经过特别处理,一般不产孢或很难产孢紫外线照射促进产孢,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

5、,病原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次侵染,潜育期23天后出现病斑,35天产生分生孢子,并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在大棚内,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染。发生因素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1)环境: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湿度80%以上,温度2025最易发病。(2)栽培:番茄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或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结果过多,植株

6、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棚室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塑料薄膜上常结有小水珠,并落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茄抗5号、西粉3号、早丰、北京早红、密植红、满丝、苏抗11、佳粉10号、佳粉15号、毛粉802、毛粉903烟粉1号、陇番5号、粤胜、奇果、矮立元等。重病区实行轮作,与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黄叶,摘除病果,拔除重病株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高畦覆地膜栽培。合理密植,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重病情,要及时追肥或喷叶面肥。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渗灌,上午

7、灌水,灌水后适时放风,防止湿度过大。尽量采用滴灌,禁止大水漫灌,更不能用喷灌,防止随水传播。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或施用酵菌素调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施底肥,控制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不用硝态氮肥,提倡使用专用肥,以达到壮苗的目的。加强管理,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2)药剂防治: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将种子洗净药液后再浸种,水温5055,加热水保持水温10分钟,然后加凉水冷却到30浸种,捞出种子催芽。用25%嘧菌酯悬浮剂36

8、048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70克/公顷,或68.75%噁唑锰锌1.11.4千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其中嘧菌酯悬浮剂与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以保护作用为主。发病初期喷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或每间每隔7天喷1次药,共喷3次。可以兼治晚疫病。或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360100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7501100克/公顷,或68.75%恶唑锰锌(易保)12001500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其中阿米西达与世高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易保以保

9、护作用为主。棚室栽培的,发病初期每次喷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喷撒1次,连续34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33.75千克等烟雾剂在傍晚熏蒸,并注意先开棚排湿20分钟再进行闷棚熏蒸;或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300400倍液防治番茄晚疫病 简介英文名Tomatolateblight异名番茄疫病。病原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寄主番茄、马铃薯、茄子。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流行性很强,破坏性很大。常造成20%30%的减产。分布全国主要番茄产区。为害症状叶、茎、果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

10、。(1)叶部: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扩大后转为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后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2)茎部: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至黑褐色,稍向下凹陷、病茎组织变软,植株萎蔫、严重的病部折断造成茎叶枯死。(3)果实:果实受害,多从未着色前的青果近果柄处的果面开始,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浸状大斑,逐渐向四周发展,后期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果质硬质不软腐,边缘不变红,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果实收后在贮藏、运输、销售期间还可

11、继续受害,受害严重时可引起番茄大量毁坏。病原物(1)形态:菌丝有分枝,无色无隔,多核;孢囊梗无色,单根或多根成束,由气孔伸出;孢子囊顶生或侧生,卵形或近圆形,无色,顶端有乳突,基部具短柄,孢子囊中游动孢子少于12个。(2)特性:菌丝发育适温24,最高30,最低1013。孢子囊在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100%左右时310成熟;当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迅速失去活力。当孢子落在持续持有水滴的寄主叶片表面时,孢子囊才能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侵染才能发生;如果寄主叶片失去水滴,孢子则不能继续侵染。台湾王添成博士认为孢子囊萌发有2种方式,取决于温度。第1种方式,当温度低于21时,

12、孢子囊在13内产生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是12。游动孢子在水膜中游动片刻后,失去鞭毛和内胞囊,不久又产生侵染栓侵入到寄主体内。温度在1215时,游动孢子能迅速萌发,当温度升高至2124时,游动孢子能大量萌发芽管。第2种方式是当温度在2130时,孢子囊能在848内直接萌发产生芽管而不产生游动孢子,最适宜的温度是21。病原菌侵入叶片时直接通过表皮和外层表皮的细胞壁,侵入后在细胞间生长,并在叶肉细胞内产生吸器,侵染23后出现褪绿病斑,在侵染57时病症较为明显。病症出现后不久,孢囊柄从气孔里伸出,并产生孢子囊,此孢子囊可以作为再次侵染的侵染源。侵染循环病原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

13、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受该病的为害,以幼苗期,结果期为害最重。发生因素(1)环境:当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空气湿度在95%以上,或有水膜存在时,发病重。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当温度有利于发病时,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3月份现中心病株,4月中下旬流行。此时如遇春寒天气,温度低、日照少,病害会更加严重。棚室栽培

14、时,白天棚室气温在2224,夜间1013,相对温度95%以上持继8小时,或叶面有水膜,最易形成侵染和发病。(2)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棚室栽培时,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放风不及时,发病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秋冬和冬春茬可选用无限生长的长生育期品种如毛粉882、L402及渝抗系列品种。早春棚可选用有限生长的短生育期品种,如西粉3号、豫番茄1号、中蔬4号、5号、中杂4号等。番茄晚疫病专化性很强,因此推广多品种混合栽培,有利于将病害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减轻为害程度。与其他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尽量避免连作。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合理密植,早搭架,及时打杈

15、,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棚室栽培的,可选用无滴膜防止温棚滴水,午后应适当通风。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注意田间操作不要接触病株后再碰健株。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化肥时要氮、磷、钾肥混和施用,不能偏施氮肥。(2)物理防治:浸种催芽:播种前45天用55恒温水烫种10分钟,不断搅动,之后反复搓洗干净。进行变温催芽。把浸好的种子平铺在干净湿布上,再盖上湿报纸,在25温度下催芽1424小时,再移到0温度下锻炼10小时,当胚根露嘴即可播种。(3)药剂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多菌灵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喷50%氟吗锰锌800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50

16、0克/公顷,或10%氰霜唑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7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次。棚室栽培苗期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后喷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出现中心病株后,施用45%百菌清烟剂

17、33.75千克/公顷熏治或喷撒50%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熏治或喷撒1次。番茄叶霉病 简介英文名Tomatoleafmold异名番茄黑霉病;俗称黑毛。病原黄孢霉Cladosporiumfulvum(Cooke)Cif.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番茄等。危害番茄棚室栽培的重要病害,露地栽培也有发生。各地均有发生,北方重于南方。减产幅度在20%30%。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症状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1)叶部: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时叶片正面出现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晚期病部生褐色霉层或坏死;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

18、紫灰色至黑色致密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霉层;发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2)茎部:嫩茎或果柄发病,症状与叶片类似。(3)花果: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病斑自蒂部向四面扩展,产生近圆形硬化的凹陷斑,上长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病原物(1)形态:分生孢子梗成束地从气孔中伸出,暗橄榄色,稍具分枝,有110个隔膜,许多细胞上端向一侧膨大,其上产生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分枝,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深褐色,光滑,具13个隔膜,大小(1045)微米(5.08.8)微米。(2)特性:温度和湿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的

19、萌发具有较大的影响。菌丝在1035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但菌丝层厚;在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但菌丝层薄。在适宜的温度下,分生孢子在53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产生芽管,以2025最适宜。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分生孢子能够萌发。相对湿度增大,萌发率提高,在水中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在pH2.29.0之间均能萌发,以pH3.55.5萌发最好。侵染循环病原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或种子上越冬。第2年如遇适宜的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幼苗或成株叶片、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侵入后菌丝蔓延于细胞间,产生吸器伸入

20、细胞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后在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生因素(1)环境:高湿适温有利发病。气温22左右,湿度90%以上,发病重。晴天光照充足,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2)栽培:定植密度大,连茬种植以及管理不当易发病。(3)寄主抗性:病菌的专化性较强,不同品种间对叶霉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整枝、打杈和吊蔓,防止枝叶繁茂,行间荫蔽,通风透光差。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黄叶、病叶。对叶量大的品种在生育中后期应酌情进行剪叶

21、处理,以利通风透光。棚室栽培时,应施足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提高植株本身抗逆性。采用半高垄盖地膜栽培,使小沟形成暗沟,深冬早春灌水时,选择晴天早上,于膜下暗沟灌水,切忌阴天灌水和大水漫灌,灌水后加强通风排湿,雨季及时排水。(2)物理防治:53温水浸种30分钟,沥干播种。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3)药剂防治:露地栽培发病初期喷4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或25%金力士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0%多

22、菌灵超微粉600倍液,或47%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或65%普德金可湿性粉剂,或80%保加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轮换使用。整地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公顷进行土壤处理。番茄定植前,对温室进行消毒。方法有2种:一是提前15天扣好薄膜,密封温室,使温度可上升至5070,维持10天左右,利用高温闷棚消毒。二是在番茄定植前,用硫磺粉45千克/公顷与锯末90千克混合,分设成150个左右小堆,密封温室,点燃熏蒸24小时,然后通风12天即可定植。棚室栽培,晴天喷雾可选用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70%甲基

23、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阴雨天喷5%百清粉剂,或7%叶霉净粉剂,或6.5%甲硫霉威粉剂,每次用药剂15千克/公顷。每隔78天防治1次。还可施放5%百菌清烟雾剂7.5千克进行烟熏防治,傍晚施放,封密温室1夜进行烟熏。番茄巨芽病 简介英文名Tomatobig-budvirus病原类病毒(Mycoplasmalikeorganism,简写MLO)。为害症状病株新长出的叶片变小,顶部枝梢呈淡紫色,肥大,直立向上呈圆锥形,花柄肥大、花萼显著膨大,萼片联合成筒状,在叶腋处长出1个淡紫色粗短肥大的腋芽,在腋芽顶上丛生若干个直立的不定芽

24、,病株结果少或仅结出少量坚硬的圆锥形小果实。侵染循环在病株韧皮部筛管及伴胞内都存在大量圆形或近圆形至椭圆形、哑铃形和不规则形等多形态的类菌原体。可通过嫁接传染。防治方法把病芽放在四环素溶液内,浓度为1000单位/毫升,浸2小时,用清水洗净后,采用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优异。生产上发现该病时,可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溶液4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喷1次或2次。番茄溃疡病 简介英文名Tomatobacterialcanker病原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Clavivbactermichiganensesubsp.michiganense(Smith)Davie

25、setal,属细菌。寄主番茄、辣椒以及龙葵、天仙子等杂草,但不为害马铃薯。危害番茄毁灭性病害。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防治困难。分布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为害症状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番茄的叶、茎、果均受害。(1)植株:幼苗发病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蔫,植株矮化或枯死。移栽后,初期成株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似缺水状,细菌未达到的部位,其枝叶生长正常。发病植株枯萎很慢,不表现出萎蔫症状,有些情况下,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叶脉和叶柄出现小白点,茎变粗,外部形成瘤状突起,内部变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发病后期茎中空乃至开裂,可见褐色条斑,易折,叶

26、片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状,湿度大时,有褐色菌脓溢出。(2)果实:细菌可通过维菅束侵染果实,也为害胎座和果肉。幼果发病后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内的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正常大小的果实发病后外观正常,偶尔有少数种子变黑或有黑色小点(发病种子的发芽率仍很高),在暴风雨多时,果实上往往出现白色圆形小点,病情发展后变为褐色,中心粗糙,略微突起,直径约3毫米左右,斑点边缘围绕着白色晕圈,呈典型的。鸟眼斑。有时连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使病果表面十分粗糙。鸟眼斑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侵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反季番茄溃疡病发病较迟,7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溃疡病在番茄茎上的症状表现

27、与番茄条斑病毒病极为相似,可凭下列特征区分:手捏病茎,内部中空且变为褐色的为溃疡病株;茎内不中空,髓部不变褐色的则为病毒病。病原物短杆状或棒状,大小(0.30.4)微米(0.61.2)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芽胞,有荚膜,无运动性,严格好氧;最适pH为7.5-8.5,最适温度为2527。侵染循环病原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种子带菌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初侵染发病后,条件合适时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该菌主要由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内带菌。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28、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发生因素(1)环境:播种出苗后,前期阴雨,后期又遇高温高湿,使病菌得以快速蔓延,甚至短暂几天就会造成植株死亡。高温、大雾、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2)栽培:连片种植,地块低洼,排水通风不良,利于病菌的近距离大面积传播。农事操作造成了大量伤口,引致病菌侵入。棚室内采用喷灌时亦可造成果实发病加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严格检疫封锁疫区,严禁疫区的种子、果实、幼苗等外调。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建立无病留种地。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采取高垄栽培,避免带露水进行农事操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29、病穴用生石灰消毒。注意肥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不能偏施氮肥。(2)物理防治: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3)药剂防治:播种前用1.3%次氯酸钠浸种30分钟,或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浸种2小时,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旧苗床用40%福尔马林30毫升加34升水消毒,用塑料膜盖5天,揭开后过15天再播种。或者每苗床用40%五氯硝基苯20克/平方米,拌入1千克细土中,均匀撒在苗床上,耙平,再用塑料膜闷盖5天,然后播种。番茄定植后喷11200倍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发病初期喷73%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

30、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英文名Tomatobacterialleafspot异名番茄细菌性微斑病、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病原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叶斑病致病型或称疱病黄单胞杆菌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属细菌。寄主番茄、辣椒;人工接种可为害茄子、龙葵、毛曼佗罗和白花曼佗罗。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棚室和露地内都有发生。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

31、疆、北京、台湾、天津等。摩洛哥、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瑞士、英国、前苏联、南斯拉夫、巴西、约旦、希腊、委内瑞拉、葡萄牙、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有发生。为害症状为害叶片、茎、果实和果柄。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1)叶部:开始呈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深褐色不规则斑点,无轮纹,四周具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发亮的菌脓;(2)果实:幼嫩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它细菌性斑点病。(3)茎部:首先形成米粒状大小的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随着病斑的扩大颜色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形状由斑点扩大为椭圆,最后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脓出现。叶部:叶片感染,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