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28.63KB ,
资源ID:284255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4255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docx

1、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重点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解 &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幼小。 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 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鸟鸣。 怡(y)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碎石、碎瓦。 壑(h)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

2、来”的意思。 为(w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 察,看清。 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

3、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 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

4、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 关键:丰富的想像。 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有强烈的好奇心。 有细致的观察力。 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迁移运用 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要善于在平凡的

5、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4.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

6、情趣。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 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 &论语六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

7、,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i)有害。 诲(hu)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希望。 勿(w)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女同“

8、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

9、,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 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 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2.第三则: (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 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3.第三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

10、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 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第四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5.第五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 只有在险恶环境

11、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 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 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六则语录归类。 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

12、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15古代诗歌五首 山行留客张旭 1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全唐诗 作者:张旭,字伯高,苏州吴县(现在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诗人。 张旭既是擅长七绝的诗人,也是著名的书

13、法家,精通楷书,以草书最为知名。 其草书逸势奇险,连绵回绕,具有狂逸爽朗的新风格。 怀素就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 张旭之书与当时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号称为“三绝”。 常醉后作书,时人称之为“张颠”。 解题:山行留客,意在“留”字,是将客人留在春意盎然的山中。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2诗歌赏析 诵读全诗 诗的第一句便以山中美景来打动客人。 诗人并不着眼于山中的具体景色,而以总体的山光物态尽显春色的面貌去感染客人,一个“弄”字使呈被动欣赏的景色变为能主动创造的主体,将山中的满目生机和春光无限恰切地烘托出来,同时也留给了客人想象的空间:争奇斗妍的山花、欢唱不已的溪水,千回百啭的鸟啼、飘移不定的云雾?一

14、切均在可以想象的山光物态之中,并使人依恋起那生机盎然的春晖来。 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否定了客人的想法,诗人善意的规劝客人不要因为山中偶然飘起一片阴云就打算归去。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 诗人还得给客人们讲一点更深微的道理,故后两句就将诗的意义推向了更深的一层:客人啊,您只耽心天阴而雨会淋湿了衣裳,但是天晴时分又会怎样呢?您既然要来游山观景,就要登山临谷、探幽寻胜,要获得真正的寻访收获和审美享受,也得进入云之深处,而在那云之深处美色无穷的云雾不也是会使您的衣服被水气沾湿吗? 3拓展诗歌意境:从“沾衣”我们联想到陶潜,他立下返耕园亩的愿望

15、后,就着手去做,并且乐于去做,“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他早出晚归,沐风浴露,衣裳恐怕被打湿了几十回,可志向并不因此改变,故他在诗中表示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的许多人恐怕缺少的就是这种志向。 其实,做人做事,立志高远是最重要的。 人生道路上,“入云深处”的景色同样也会令人向往,激起人进取的欲望。 宋人陆游曾有诗写游山所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路人的“入云深处”不也是充满诸多的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吗?但只要我们有不怕“沾衣”和不轻易放弃的追求,就会勇往直前,直至“云之深处”。 古人道“追至春深处,采得百花归”,正是一分艰辛一份收获,浅尝辄止则会万事无成的。

16、(在这里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识做一些探讨) 4写作技巧: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1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岑参集校注 作者: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 解题:这是一首五绝。 写作者行军途中在重阳节时思念故土。 2诗歌赏析 读诗,注意“强”读“qing”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第一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第

17、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 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 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最后一句“应

18、傍战场开”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3小结: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汉江临眺王维 1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作者:王维(701-761),自摩诘,蒲州(现在山西永济)人,

19、唐代诗人、画家,以写田园诗著名。 解题: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律诗共四联八句,中间两联是对偶句。 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 2诗歌赏析 开头第一、二句总写汉江形势。 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荆门的众多河流连接,所以水势浩瀚。 中间两联写临眺之所见。 第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五、六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 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 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

20、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 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 苏轼曾评议他的诗和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古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这里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像并描述诗中所展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 ) 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 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此诗中的山翁借指的到底是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襄阳地方长官。 王维说:襄阳风景极好,自己愿意留下来与地方官同饮;一是诗人自指。 是说襄阳这样好的风景,正是留给自己来饮酒赏景的。 解作诗人自喻

21、较能贴切地表达诗人对汉江风景的赞美。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味两种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 ) 3小结:作为律诗,汉江临眺不但每一联的对仗都十分工整,而且诗人还非常重视炼字,像“接”与“通”,“外”与“中”,“浮”与“动”,都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春日汪藻 1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宋诗选注 作者:汪藻(1079-1154)字彦章,德兴人,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有浮溪集。 解题: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2字词解释 第一联写出了当地春天的情形,雨水很多,随处可见乌云携雨而行,点明春之特点。 第二联写山间田野,春水澄澈得比镜子还青碧,水鸟嬉戏看到人来了也不会惊飞。 那种闲适自然之景让人流连忘返。

22、第三联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的绚烂多姿。 也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联,作者写茅屋四周云雾迷漫,弄湿了客人的衣裳,一声鸡鸣,惊醒了午睡的主人。 3小结:全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欲扬先抑的手法,诗意清新自然,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及向往自然闲适生活的那种情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文学常识 出处:选自全元散曲 作者: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 天净沙,曲牌名 2元曲赏析 前三句作者用了九种景物的叠加营造了一种特殊典型的氛围:凄凉、萧索、寂寥。 流浪在外的游子,在一个黄昏时刻,牵着一匹瘦马,来到了西风劲扫的荒凉古道上,看到的是枯

23、萎的藤,苍老的树,黄昏的乌鸦。 不知不觉到了小桥流水的地方,这里有几户人家,炊烟袅袅,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又是一年将近,何日是归期? 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时间,也表明了主旨:这是一首游子思乡之曲。 3写作手法:意象叠加,渲染气氛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

24、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第二种意见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 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