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69KB ,
资源ID:2841403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4140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技术创新迅猛开发变化科教兴皖成就斐然.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技术创新迅猛开发变化科教兴皖成就斐然.docx

1、技术创新迅猛开发变化科教兴皖成就斐然技术创新迅猛发展 科教兴皖成就斐然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之五新中国的成立,为科技事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高举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旗帜,大力实施“科教兴皖”、“创新推动”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全省科技事业发展步入了跃升期,科技实力迅速增强,科技成果大量涌现,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安徽注入了不竭活力和强大动力。一、科技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省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2、针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全省科研机构、科技队伍迅速发展,到1958年底,各级各类研究机构达1607个。但由于“大跃进”的失误,科技工作存在脱离实际、机构盲目设置的情况。1962-1965年,通过一系列调整与定位,全省科技工作渡过了一段平稳发展期。“文革”时期,我省科技管理和研究机构被撤销或遭到破坏,科技事业处于停滞状态,科技人员身处逆境,但仍在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也取得了一些成就。1977年省委召开的“向科学进军大会”标志着我省科学事业春天的到来。一是全面恢复以及重新组建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文革”中被撤消或遭到破坏的科技管理和研究机构以及群众科技团体相继恢复,科技情报网络逐步建立。特别是组

3、建了中科院合肥分院,国务院有关职能部门也在皖组建了一些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二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一方面积极平反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另一方面调整用非所学的知识分子的工作。同时,出台发掘人才、大胆提拔使用科技人员、提高科技人员待遇的多项政策,稳定壮大了科技队伍。1987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近28万人,科技人员的素质也有所提高,专业构成趋于合理。20世纪90年代小平南巡讲话后,我省作出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出台了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安徽省技术市场管理

4、条例和安徽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别是为保证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出了“科教兴皖”战略,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到1998年,全省已有32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实施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68项;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6.8亿元,出口创汇占出口创汇总额的比重达到11.5%,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及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省科技工作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提出以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为契机,建设创新型安徽的战略部署。印发了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

5、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以加快推动我省科技向纵深方向发展。2008年,我省作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决策,以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这一阶段,是60年来我省科技创新环境最好、发展势头最快、对经济发展贡献最高的时期。二、科技发展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是我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60年,也是科技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60年。科技发展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教兴皖”、“创新推动”的梦想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1、科技创新投入显著增

6、加。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达到23.8亿元,为2000年的6.8倍,年均增长27.1%。在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构建创新支撑服务平台、合肥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政府积极有效地引导下,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掀起了新的高潮,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由1985年的1亿元猛增到2008年的245.5亿元,增长246倍,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由0.3亿元增加到99.5亿元,增长337倍,相当于GDP的比例由0.09

7、%上升到1.12%。科技投入持续不断增加,为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创新型安徽的建设步伐。2、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丰富。一是科技队伍不断壮大。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培养、使用、提拔人才的良好环境,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2008年底,全省有科技活动人员15万人,为1985年的5.7倍;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万人,为1985年的5.9倍。二是研发机构门类齐全。全省现有各类科技机构1533个,其中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和省属科研单位7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

8、普通高校93所,博士授权点100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多个。三是创新平台日趋完善。拥有5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级实验室、60个省级(含重点)实验室、部属(含院属)实验室2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技术中心355家;已建成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个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立各类科技创业孵化器39家,为推进自主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3、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科教兴皖”、“创新推动”战略的相继实施,加快了我省科技事业发展步伐。二是科技创新已经作为我国基本发展战略之一,这为建设创新型安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将中部定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

9、强调中部崛起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三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省在全国较早提出了构建安徽科技创新网络的设想,颁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以及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安徽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政策法规。四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转制工作基本完成,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中央驻皖科研单位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取得积极进展。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通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工业企业出现“五个70

10、%以上的态势”,即70%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73%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70%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科技机构1071个、科技活动人员4.4万人,开展科技活动项目8797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69.6亿元,申请专利4551件,实现新产品产值1131亿元。一批自主创新的企业脱颖而出,以奇瑞、江淮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成为我国民族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典范;以马钢、铜陵有色、海螺为代表的材料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成为业内有影响力的领军式企业;以丰原集团为代表

11、的生物能源产业依靠创新,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之一;以淮南、淮北矿业集团为代表的能源工业,在瓦斯综合治理、快速建井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从高端向低端转移、军工向民用转移,以多种方式与地方企业对接,生物质能、缓释化肥、纳米分散等重大技术已在我省转化,科大讯飞面向网络和嵌入式环境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等转制院所已成长为我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5、科技产业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省加快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汽车关键零部件、生物质能源、新型材料等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12、,有力地促进了汽车、工程机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基本形成了以光机电、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28家,实现产值3212.3亿元,为2000年的8倍多;实现增加值905亿元,相当于GDP的比例由4.8%上升到10.2%。合肥、芜湖和蚌埠高新区以及铜陵电子材料、芜湖医药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二是民营科技异军突起。全省已建成10个省级以上民营科技园区,无为高沟“特种电缆产业群”、天长秦栏“电子元器件产业群”等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到20

13、08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6000多家,年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100多家,并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三是科技兴农成效斐然。“十五”以来,全省累计有2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审定,推广面积600多万公顷,粮食优质率超过60%。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现水稻亩均增产17%、小麦亩均增产15%。四是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成效显著,瓦斯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科技强警等领域技术取得新进展。6、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五”以来,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4251项,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有600多项,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30

14、多项;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研制、奇瑞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双双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杂交油菜项目破解了世界难题,被评为我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年度五大进展之一。2001-2008年,我省累计申请专利34048件、授权专利17535件,其中2008年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达10409件;技术市场快速发展,累计成交额123.5亿元,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7、科技会商、合作工作迈出新步伐。“十五”以来,我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建立与科技部、中科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会商机制,省级联席会议积极协调省直部门和中

15、央驻皖科研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支持力度,促进市县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全省创新网络。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互动,落实促进科技创新举措,联合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试点等工作。同时,广泛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层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分别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及香港科技协进会等签署科技合作框架性协议和38个省际科技合作项目,与上海市达成加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共识,加入“长三角”科技中介联盟,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80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40余项,进一步扩大了我省科技工

16、作对外合作与交流。8、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自2008年起,省财政设立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亿元支持合芜蚌3市自主创新。2008年,合芜蚌3市财政科技支出达10亿元,财政科技投入占3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2.8%,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此外,中央财政科技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我省共争取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支持近10亿元。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有效地拉动了全社会的科技投入。2008年,三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亿元,占全省的50%以上;R&D投入占GDP的比例达1.9%,比例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

17、,接近长三角区域2010年研发投入占GDP比例2%的发展目标。科技创新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08年,合肥、芜湖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在国家首批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中,我省有9个产品入围,其中合芜蚌有7个,分别为语音合成/识别软件2008版、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LA100、数字化色选机SS-型、G系列3吨环保型内燃平衡重式叉车CPCD30、宾悦轿车HFC7240C1G3、东方之子SQR6470B147、机动车尾气道边监测系统BDH-1。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三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05家,占全省45.6%;实现

18、增加值451.4亿元,占全省49.9%,占三市GDP的比重达15.6%,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2008年,合芜蚌进出口总额达101.3亿美元,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到70.8%。三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良好,2008年,开发区工业增加值164.3亿元,占三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4.2%,已成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四是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成效。在节能环保汽车研发方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开发出BSG混合动力车,安凯纯电动客车进入商用化阶段。在机械装备研发方面,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开发出符合本土汽车发展的技术及装备,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联合破解

19、了关键特材压力容器设备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将在合肥形成全国最大的特种材料设备制造基地。在节能减排研发方面,海螺集团完成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智能化集散控制系统(DCS)等开发,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之中。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60年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奋力拼搏,我省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也应看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省科技水平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国内经济发达省市相比,特别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仍显不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仍待提高。我们坚信,随着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的进一步落实到位,特别是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稳步推进,我省科技事业必将迎来大发展、大跨越的明天。撰 稿:陈小永审 稿:董恒康 核 稿:张明俊签 发: 方志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