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热点素材积累文化教育 寒门学子需要怎样的教育公平 1寒门学子需要怎样的教育公平熊丙奇2019年07月04日08:08来源:中国青年报浙江新近发布的小学教育质量评估报告显示,该省一项反映教育公平的指标“抗逆学生”占比为30.4%,基本与国际水平持平。“抗逆学生”,指的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位于后1/4,却能克服相对不利的成长环境,在学业成绩上进入前1/4的学生,即学业优良的寒门学子。国际上通常用这些学生在同等家庭背景学生中的占比来观察一个区域的教育公平状况。必须要肯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为寒门学子接受平等教育所作出的努力。事实表明,只要给寒门学子公平的教育环境,他们是可以通过教育完善自己,改变
2、自己及自己家庭处境的。有舆论把这“寒门贵子”结合起来,认为公平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寒门出贵子”。国际上,确实会用不同家庭环境学生的成长情况来评价教育公平情况,然而,“寒门贵子论”会激励部分“寒门学子”上进,也会让难以成为“贵子”者觉得读书无用而放弃学业。因此,要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求学环境、平等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要创造多元选择机会,而不是“贵子”一条道。传统的“寒门贵子论”具有两面性。对于学业成绩能进入前1/4的学生来说(如果维持这一水平,未来升学有很大机会进入传统意义上的一本院校),这些学生有望成为“贵子”,但是,对于其余近七成没有进入前1/4的学生呢?那些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可能滋生出“读书
3、无用论”选择辍学,这种情况在发达地区的农村相对较少,但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却比较多。切实降低农村地区学生辍学率,成为当前我国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之一。降低辍学率,与提高“抗逆比例”无关,而与让所有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价值有关。同时,不宜将学业成绩等同于教育质量,并基于这样的观点统计“抗逆学生”的比例。比如,有的乡村公办学校,就只重视语数外等核心考试科目的教学,对其余教育内容并不关注。从所谓主科的成绩看,“寒门学子”表现可能也不错,但他们有可能缺乏后劲。评价学生当然要用学业成绩这一指标,但是,不应该把成绩视为唯一的指标。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其中,社会对教育起点和教育结
4、果关注比较多,但对教育过程公平关注不够。比如,对于教育结果,就用分数指标或升学指标评价,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已经享有平等的教育过程。而教育过程对寒门学子的成长来说更为重要。包括学校教师不得歧视寒门弟学子,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多年前,一项针对随迁子女的调查显示,随迁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求学的学业成绩,平均高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从浙江此次调查看,“抗逆学生”在完全本籍子女公办学校中分布也最密,比例达到32.6%。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形成新的教育公平观至关重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到,要推进实现各类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不仅要让少数寒门弟子走通改变命运的通道,还要通过不断扩大教育公平,提高
5、整体教育质量,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求学实现自身的成长与成才。城区教师犯错“流放农村”加剧城乡教育失衡廖德凯2019年07月04日08:07来源:中国青年报7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位基层教师的文章:最近,他所在的乡村学校迎来了一名城里老师,而3年前,在一个学期的中途,曾来过3名城里教师。两次都是因为城里老师“组织和参与有偿补课”受处分调来的。这位基层教师跟同事们想不通:为何城里老师违纪犯错就往咱乡村学校调?到乡村任教什么时候成了一种处罚手段?在我看来,让犯错教师换个环境,避免犯错老师在原岗位上导致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升级,有利于其放下思想包袱,改正错误,是正常且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问题在于,在实
6、际操作中,从“好学校”调到“差学校”,从城市学校调到乡村学校,往往被视为对教师的处分。安徽太和县将某犯错教师调往农村中学,同时高调宣传调去的是“农村高中”,就是基于这样的“惩罚思维”。将教师的调动,视为对教师的“奖励”或者“惩罚”,当然有其现实性。这个现实性就是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但如果将教师调动与奖惩挂钩,看似是“论功行赏”“论罪定罚”的“公平竞争”,却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并且形成了对农村学校、农村师生“官方认证”的教育歧视,成为加剧城乡教育不平衡的“软件因素”。调离本身不是一种处分措施,只是达到人岗相适的一种组织管理手段。将调离与奖惩挂钩,使农村学校成为犯错教师的“流放地”,不利于农村学校吸
7、引优质师资和生源。农村教师和学生会有被羞辱感和被抛弃感;原本诚心到农村服务的教师也会产生顾虑,怕被人误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或者犯了错误被“发配农村”这些心理问题和对乡村教育的实际伤害不容忽视。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资源向农村倾斜?当然不该是豆腐渣教学楼、犯错教师,而理应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城乡教育的客观差距,不是将调动作为奖惩的依据,而是实现城乡教育平等的动力。那些羞辱农村师生的管理方式,真的该清理一下,扔进垃圾堆了。毕业的你,留给学弟学妹怎样的寝室?王钟的2019年07月03日13:41来源:中国青年网进入7月,离别的笙歌再次响起,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8、高校毕业季。毕业以后,你离开校园,离开朝夕相伴的同学和老师,当然,也离开了那一间狭小而承载青春回忆的寝室。4年以后,毕业生留下的寝室究竟怎样,是大家好奇也关心的话题。上海财经大学一张寝室照最近在网上走红。照片里,窗头的橱柜上,一束鲜花在初夏的阳光下绽放。整个寝室窗明几净,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像人们印象中杂乱无序的毕业生寝室,倒像是刚做完开荒保洁的新生寝室。人们更熟悉的,可能是一段网络视频中某高校宿舍楼楼道的场景:垃圾遍地都是,过道没有落脚的地方,废弃物品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很多人的大学记忆都应该像徐志摩再别康桥描述的那样,干干净净地来,
9、坦坦荡荡地离开。然而,大学生活并非雁过无痕,毕业生不仅在校园挥洒宝贵的青春,还多多少少留下些什么,比如,废弃的物品和生活垃圾。一尘不染的“网红寝室”,无疑值得欣赏。毕业生在处理繁琐的毕业事务之余,还有心给寝室做最后一次大扫除,其精神令人感佩,其素养令人称赞。尽管按照惯例,毕业生离校以后,学校都会组织后勤工作人员大清扫,为即将入住的新生准备良好的居住条件,但由毕业生自主完成清扫,无疑具有更深刻的意义。那么,对于更多乱糟糟的毕业生寝室,是否意味着它们原来的主人缺乏素养,给别人制造更多的麻烦?事情要分两面看。大学4年,毕业生个人物品日积月累,在临走时产生大量带不走也不愿带走的东西,可谓人之常情。何况
10、,现在的大学生物质生活较为宽裕,习惯于到新的环境以后重新购置生活用品,大量个人物品自然被留在母校。怎么处置这些带不走的个人物品?很多人大概还记得毕业季的“跳蚤市场”,学校专门开辟出一块场地,供毕业生向学弟学妹低价出售不需要的物品。不过,除了书本、电子产品等适合循环利用的物品颇有销路以外,还有很多不适合再次使用的物品,注定只能当废物处理。毕业生废弃物品多,形式多样,有的搬运和处理难度还较大。普通的宿舍楼垃圾倾倒处,平时压力就已经很大,到了毕业季根本容纳不了海量废弃物。面对这种情形,毕业生就算有意愿处置个人物品,恐怕也有心无力。宿舍垃圾桶容纳不了的废物,总不至于堆积到楼下吧?毕业以后,给学弟学妹留
11、下一间怎样的寝室,不仅事关素养和品格,同样也是管理和教育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和毕业生应当共同努力,为如何清扫寝室寻找“最大公约数”。毕业是最后一课,学校当然要抓住这次珍贵的教育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妥善处理废弃物品。最重要的是,为毕业生处理废品创造条件,比如在毕业季为垃圾丢弃设施临时扩容,向学生提供一次性垃圾袋,等等。但与此同时,后勤部门也不能推卸应有的责任。学生的能力有限,“兜住”毕业生带不走的垃圾,允许他们最后一次“放肆”,更显母校的宽容与大度。实际上,相信各大高校后勤部门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毕业季海量垃圾的应对上已有成熟方案。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毕业生尽己所能处置个人废弃物品,不仅
12、展示了成熟的生活能力,也体现了为他人考虑的品格,更能在母校留下些许精神层面的痕迹。当你离别之际,当你从“学生”变成“校友”,母校不一定期待未来的你身居高位,归来捐款千万,而是你能用行动证明: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你都不逃避责任,为他人尽力付出。让我们从最后一次清扫寝室做起。学霸办培训班,无需追捧也不必急于否定2019年07月04日 08:39:38来源:新京报福建泉州某中学高中文科重点班的应届毕业生,近日联手打出“暑期精品课程”招生广告,引发争议。该招生广告称,“师资优质有保障”“高考成绩优异,数名同学考取清北人复等优秀高等学府(预录取),更有泉州市文科总分第一名加盟”对此,有家长认为孩子能近距
13、离接触这些学霸,机会难得;有家长则指出学生自行组织培训无资质、不合法;还有家长觉得这些高分学生急于变现,太急功近利。这个“暑期精品课程”的“师资简介”显示,参与的13名应届毕业生中,有4人进入了今年福建高考文科前10名,并均被北京大学预录取,最后一名高考总分也在600分以上。仅就高考成绩而言,他们的确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当然,诚如部分网友指出的,会考的不一定会教,该“精品课程”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可认为这种由学生自行组织的培训无资质就该“取缔”,也未免过于上纲上线。有必要看到,该培训班由学生发起,开办时间短,辐射范围亦有限,与一般的专业化市场类培训机构有着本质区别。拿开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标
14、准来一刀切,着实有点“小题大做”了。因为它虽然是收费的,却很难被界定为是盈利性质。事实上,每年不少学校或机构都会组织高分考生与学生、家长的见面会。一定程度上,学霸们利用暑期办培训班,也可看作是将这种多由学校或者第三方机构牵线的交流经验会,变成了自己来“运作”,尽管不再是无偿的,却也可能变得更系统、更有效。对这些高分考生而言,如此自发行动可以为自己挣一些大学生活费,对部分孩子与家长来说,亦可由此获得一些来自“一线”的学习经验,其实是一种双赢。面对这样的自我创新,家长们大可抱以宽容,而不必狭隘否定学霸们的行动和试验价值。至少在无专业化培训机构参与前,对这般完全由学生自发行动、自我组织的小范围培训活
15、动,监管层面无需过度介入。当地熟悉情况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值得就报名,而不信任的也大可以平常心看待。至于一些声音认为这是学霸们急于变现的急功近利,也未免苛责。毕竟,这一经历对于学霸们的意义,并不完全是经济上的,而更在于一种难得的社会锻炼。十多名同学合办一个“暑期精品课程”,从筹备到实际培训,从“招生”到协调各种关系,是一种包括协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锻炼,也可以说是高中毕业生对学校能力教育不足的一种自我“补课”。再者,他们基本都是成年人了,不能再一提收费就谈虎色变,与“急功近利”画等号。正常情况下,面对走出“题海”的学生们有勇气和能力自发开展小范围的教育“试验”,社会当首先看到其创新和行动意识,然
16、后再作利弊权衡,而不是急于否定。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时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创造、创新意识不够,但一看到打破常规的做法,不少人又往往不自觉地拿条条框框去评价和规制他们的行动。这种矛盾心境,也未尝不是社会创新氛围有待增强的一种现实注脚。当然,适度宽容这种学生自发式的行动,不意味着盲目追捧,更不能神化其效果。一者,会学确实不一定会教;二者,过度追捧学霸,往往会忽视一些教育中的真问题,也助长社会的考试焦虑。此外,由于他们涉世未深,并完全是自行管理,其中所涉及的风险,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安全上的,都需要加以注意。这也是社会必须有的提醒。但整体而言,我们应乐见其成。学霸办培训班不能踩了法律红线2019年07月04日08:00来源:北京青年报戴先任福建泉州某中学文科重点班的应届毕业生近日联手打出“暑期精品课程”招生广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