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14.90KB ,
资源ID:283771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3771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内江市高中2019届第三次模拟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竹书纪年是春秋“晋”、战国“魏”史官在史乘编年记事的基础上,追溯西周、商、夏乃至远古,然后按时代顺序排纂的编年体通史,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据此可知,当时晋、魏A. 统治者削弱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B. 社会改革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变化C.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D. 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学核心价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材料“春

2、秋晋、战国魏史官在史乘编年记事的基础上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史官排斥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大变革,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说明社会改革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变化,故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不是主流地位,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确立主流地位,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当时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故C排除;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尚未传入中国,道教尚未产生,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下表是汉代各地“铁

3、官”所制铁器物证及铭文标志表。汉初到武帝时的变化反映出A. 冶铁业经营权力完成转变B. 冶铁业利润丰厚争夺激烈C. 官营是冶铁业主要形式D. 汉武帝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齐铁官”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齐国有自己的铁官,材料“河南郡、南阳郡、河东郡”反映了铁官属于郡,而不是属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正确;“齐铁官”到“河南郡、南阳郡、河东郡”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冶铁业经营权力完成转变,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冶铁业利润丰厚的问题,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官营是冶铁业的主要形式,而是反映郡国并

4、行制到中央集权的变化,故C排除。3.史载,唐太宗曾告诉门下的黄门侍郎王硅,“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仿过误”,然,有人计较得失,甚者“护己之短”“苟避私隙”,长此以往,“亡国之政”。这说明太宗A. 认识到三省的缺陷和负面影响B. 对分散相权的错误做法的检讨C. 认为三省分权威胁到君主专制D. 为统一相权寻找合理客观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省制。材料“中书、门下,本拟相仿过误然,有人计较得失护己之短苟避私隙亡国之政”反映了三省制的弊端,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三省的缺陷和负面影响,故A正确;分散相权是为了加强皇权,并不是错误做法,故B排除;三省分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

5、反映统一相权的客观原因,而是说明三省的缺陷和负面影响,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然,有人计较得失护己之短苟避私隙亡国之政”,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的缺陷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B. 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C. 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D. 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

6、事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材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反映了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经世致用思想,不是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故B排除;东林党人重修东林书院并不能说明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世致用思想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下图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图中发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

7、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这些现象反映了A. 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现状B. 中国近代民主意识得到显著增强C. 三民主义中驱逐鞑虏的革命精神D. 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与民族主义。材料“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时,部分民众和官员的民族意识缺失,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现状,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问题,不是民主意识,故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时三民主义尚未出现,故C排

8、除;材料主旨是反映民族意识缺失,不是说明国内民族矛盾的问题,而且当时最主要矛盾也不是国内民族矛盾,故D排除。6.1919年5月11日每周评论载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表明A. 巴黎和会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B. 新文化运动后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C. 在中共领导下学生运动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D. 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到无产阶级革命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材料“1919年5月11日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

9、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了当时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而1919年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故B正确;巴黎和会与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排除;1919年中共尚未诞生,故C排除;当时中国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革命,故D排除。7.1941年,中共中央在延安阎店子创建发电厂,它是我党领导电力事业发展的开端,尽管发电功率只有3千瓦,却将原有的几十个无线电台的联络范围,一下子扩展到了国统区乃至苏联。中共当时发展电力工业旨在A. 为抗日根据地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B. 彰显中共提倡自力更生的奋斗精

10、神C. 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抗战信息的交流D. 为打败国民党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1941年处于抗战时期,材料“中共中央在延安阎店子创建发电厂将原有的几十个无线电台的联络范围,一下子扩展到了国统区乃至苏联”反映了抗战时期抗战信息交流的需要,故C正确;“发电功率只有3千瓦”说明发电功率较小,无法为抗日根据地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共提倡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而是体现抗战信息交流的需要,故B排除;1941年处于抗战时期,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941年将原有的几十个无线电台的联络范围,一下子扩展到

11、了国统区乃至苏联”,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下表是特定时间中“国际国内”密切联系的重大历史事件,促成这一联系的主要原因是A. 国内变化决定国际变化B. 国际变化影响国内变化C. 意识形态差异根本不同D.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材料“新中国建立、中苏建交、告台湾同胞书、中美建交”反映了新中国、苏联、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中苏、中美关系的变化,故D正确;中国国内的变化并不是国际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变化与国际变化的紧密联系,不是国际变化影响国内变化,故B排除;当时中苏意识形态相同,故C排除。9.

12、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一切给我们认识的事物都具有一个数,而没有什么数既不能设想又不能认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了解宇宙本质,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反映了A. 数学是人类科学中最基础性的科学B. 把数学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强烈愿望C. 智者学派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主观臆测D. 人的价值实现在于人的理性精神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材料“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了解宇宙本质,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古希腊时期对宇宙和人类的理性探究,体现了人的理性精神的追求,故D正确;

13、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数学是人类科学中最基础性的科学,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宗教束缚,而且古希腊时期并没有天主教的宗教束缚,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学派的主观臆测,而是反映理性探究,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通过数量关系了解宇宙本质,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的理性精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0.当代民主理论家.R.达尔认为现代民主是一种“混和物”,它们有的是对古典时代和日耳曼先人直接民主的继承,但大部分是中世纪的创新,在中世纪结束时它已初具轮廓,它为近代代议民主准备了充沛的思想资源。据此可知,关于西方近代代议制的研究A. 利用了历史的和

14、发展的观点方法B. 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C. 站在阶级分析的立场上考察问题D. 仍然坚持“欧洲中心论”的西方史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材料“对古典时代和日耳曼先人直接民主的继承,但大部分是中世纪的创新它为近代代议民主准备了充沛的思想资源”反映了该学者从历史基础、发展演变的角度研究西方近代代议制,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信息,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阶级分析的立场,故C排除;材料内容并未体现“欧洲中心论”,故D排除。11.下表是苏联1929年前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变化表。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 西方改变了对苏联的敌视封锁政策B. 苏联实

15、行了对外开放的建设举措C. 西方经济大危机和苏联工业化建设D. 两极格局的对峙中美苏关系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材料数据反映了1929年后英国、美国向苏联出口技术设备,输出专家人才,这说明西方经济大危机促使英美出口政策转变,同时苏联工业化建设也有此需要,故C正确;英美出口政策转变并不能说明西方改变了对苏联的敌视封锁政策,故A排除;当时苏联处于斯大林模式,并不是实行对外开放,故B排除;当时尚未形成两极格局,故D排除。12.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个成员国中13国直接参战,其余6国提供后勤支援的一场局部战

16、争;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l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战争正式结束。这说明当时A. 美国的“一超”地位已经严重动摇了B. 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C. 中国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中孤军奋战D. 俄罗斯仍对美国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材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个成员国中13国直接参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反映了在科索沃问题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占主导地位,说明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故B正确;当时美国的“一超”地位并未严重动摇,故A排除;仅凭

17、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中国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中孤军奋战,故C排除;材料“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无法体现俄罗斯对美国支配地位构成挑战,故D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前期,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公然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欧洲科学技术处于停滞状态,比罗马帝国时期大大倒退衰落了。随农业耕作较大发展,欧洲技术获得了重新进步,印刷机和火药武器的使用使欧洲机械发明达到了顶点;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文化交通为大学的7起铺平了道路,最早兴办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牛津大学相继产生,到15世纪,西欧建立了近

18、80所大学,这些大学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欧洲大学重新翻译阿拉伯文献、学习古希腊科学文化,是获得古代希腊罗马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为欧洲文艺复兴作了准备。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材料二 中国是见长于技术发明与工程创造的文明古国:从青铜铸造、生铁冶铸到都江堰、长城等大型工程的兴建;从四大发明到传统天文学、数学、中药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传统科技体系,在宋代达到高峰。20世纪,欧美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传入,“五四”前后,“科学、民主”思想逐渐扎根,人们开始强调用“科学”的尺度衡量世界。切事物,现代科技在中国逐步建制化,为我国科教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

19、技术大会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继1956年“向科学进军”、1978年“科学的春天”之后,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摘编自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后期欧洲科技发展、崛起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中国和欧洲科技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的相似状况。(3)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中国当代科技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答案】(1)条件:古代欧洲辉煌科技;欧洲大学的兴起,具有很强国际性;中国科技,尤其四大发明的传入促进其发展;欧洲农耕农业的发展;欧洲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大大促进技术进步;文艺复兴的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新

20、航路开辟,直接冲击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和神学理论;宗教改革摧毁了基督教的神权统治,摧毁了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 (2)欧洲: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创造了辉煌欧洲早期科技;中世纪早期,欧洲科技停滞不前、大大衰落,落后于中国;中世纪晚期,欧洲科技重新发展,产生近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中国:在宋代以前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进入传统科技总结时期,相对于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大大落后于西方;近代以来,随学习西方中国近现代科技逐步发展起来,当代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 (3)问题:重视大学的发展和国际化(大学办学重视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用科学的尺度衡量世界,重视科学精神;重视政府在科

21、技发展中的主导、引导作用;保持科技发展的延续性。【解析】【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一“随农业耕作较大发展,欧洲技术获得了重新进步,印刷机和火药武器的使用使欧洲机械发明达到了顶点;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文化交通到15世纪,西欧建立了近80所大学,这些大学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欧洲科技、欧洲大学、中国科技传入、农耕农业、工商业、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等方面说明中世纪后期欧洲科技发展、崛起的有利条件。(2)相似状况,根据材料二“中国是见长于技术发明与工程创造的文明古国在宋代达到高峰。20世纪,欧美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传入1995年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又一重

22、要里程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早期科技、中世纪早期、近代科技等方面说明欧洲科技状况。从宋代以前、明清时期、近代以来等阶段概述中国科技状况。(3)问题,根据材料一“西欧建立了近80所大学”、材料二“科教兴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大学的发展、科学精神、政府作用等方面简析中国当代科技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洋,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大气的襁褓,资源的宝藏,商贸的窗口,国防的前哨。亘古历史证明,谁控制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能领航人类文明的“快船”。因此,“蓝色”火炬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海洋文化始终引领着人们“向海洋进军”的风雨历程,并给予最及时、最粗犷、最公正

23、的褒贬奖惩。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一再证明,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简洁准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商贸的窗口;海洋是国防的前哨;在近代征服和控制海洋是大国崛起的前提条件;海洋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说明:(1)古希腊文明是以海洋文明发展起来的欧洲文明,其工商业发达、形成平等互利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和人文精神,建立了民主制度。(2)近代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考察,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海洋到陆地的演变过程。总结:重视

24、航洋,吸收海洋文化、发展海洋文明;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的海洋观,建立海洋强国。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题规范【解析】【详解】观点,据材料“海洋资源的宝藏,商贸的窗口,国防的前哨。亘古历史证明,谁控制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能领航人类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例如:海洋是商贸的窗口。说明,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古希腊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入手即可予以说明。其它观点史论结合即可。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o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宋代户籍有丁帐、丁口簿、五

25、等丁产簿等单行户籍,均只计男口。其中五等户籍制经宋初三朝逐步完备。五等户籍是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指占有田地、承担赋役的人户,并按土地多少划分为五个户等;客户指没有田地的人户,主要是佃户,但也是国家编户。一等户是大地主,二三等户是中小地主,四五等户和客户是农民,第四等户属于自耕农,第五等户多数属于半自耕农。主户和佃户通过契约形成了地主和佃户的关系,这表明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随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宋朝取消了人口税,实行以田亩为主征收赋税,但仍征丁口赋。王安石变法时许多地方取消丁帐改设甲册,作为征兵征赋之据,只限登记男口。摘编自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分析(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户

26、籍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宋代户籍的管理对象。(2)根据材料,说明五等户籍制的管理范围,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主户和佃户”关系的影响。【答案】(1)内容:建立多种单行户籍;农村实行五等户籍;以户籍作征兵征赋之据。对象:丁男(男子、男口)(2)范围:农村简评: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推动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国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人口流动性加强不利于社会的社会稳定。【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丁帐、丁口簿、五等丁产簿等单行户籍,均只计男口占有田地、承担赋役的人户,并按土地多少划分为五个户等佃户,但也是国家编户”即可从单行户籍、五等户籍、征兵征赋之据等方面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

27、容。对象,据材料“均只计男口”即可指出宋代户籍的管理对象。(2)范围,根据材料“五等户籍是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和客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五等户籍制的管理范围是农村。影响,据材料“地主和佃户的关系,这表明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身依附关系、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封建生产关系、人口流动性等方面简评“主户和佃户”关系的影响。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43年11月开罗宣言:“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

28、、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材料二 第一条甲:日本与每一盟国间之战争状态,即告终止。乙:各盟国承认日本人民对于日本及其领海有完全的主权;第二条乙: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第六条甲:各盟国所有占领军,应予本条约生效后尽早撤离日本。但本款规定并不妨碍外国武装部队依照或由于一个或二个以上的盟国与日本业已缔结或将缔结之双边或多边协定,而在日本领土上驻扎或留驻。1951年9月8日美国主持对日和约旧金山和约(1)根据材料,概括两则材料对“台湾及澎湖列岛”规定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29、变化的意图。【答案】(1)不同:材料一要求日本把“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华民国;材料二只要求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原因:材料一的规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结果;材料二的规定源于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建立;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分裂中国;冷战和两大阵营对峙下,意识形态差别遏制中国。(2)变化:材料一美国是打败限制日本;材料二是结束占领、扶持日本。意图:服务于美国全球称霸的冷战政策;利用日本为朝鲜战争服务。【解析】【详解】(1)不同点,根据材料一“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材料二“日本放弃

30、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即可从归还中华民国、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等方面概括两则材料对“台湾及澎湖列岛”规定的不同点。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新中国建立、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等方面分析其原因。(2)变化,根据材料一“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材料二“承认日本人民对于日本及其领海有完全的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打败限制日本、扶持日本等方面简述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意图,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全球称霸、朝鲜战争等方面指出美国变化的意图。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布移驻重庆办公宣言,上海、南京等地的机关、团体、学

31、校纷纷向后方撤退。1937年底,包含科教、文化等各条战线的人流、工厂物资等源源不断地来到宜昌,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涌入宜昌的人流达到顶峰。但40天后川江就进入枯水期,所有滞留人员和物资必须在40天内运完。被誉为“中国船王”的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宜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苦战40天后,1938年12月初,当江水水位低落时,拥塞在宜昌的3万多名待运人员早已运完,九万多吨器材也运走三分之二,其运量达到民生公司1936年总和。至1940年6月宜昌沦陷,民生公司转运人员150余万,转运货物达100余万吨,日军看到的却是一座空城。其后,大后方很快建立了一系列成为中国抗战工业命脉的工业区,为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摘鳊自宜昌大撤退:卢作孚与他指挥的中国版敦刻尔克(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孚“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卢作孚的历史功绩。【答案】(1)原因:日本侵华,中国东中部上海、南京、武汉等被占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的影响;沿海人员物资大量转移后方;宜昌以西川江即将进入枯水期,时间紧迫;中国船王的运载能力和爱国精神。(2)功绩:卢作孚指挥大转运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