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64KB ,
资源ID:283693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3693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哲理的诗歌名句.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哲理的诗歌名句.docx

1、关于哲理的诗歌名句关于哲理的诗歌名句【篇一:关于哲理的诗歌名句】哲理诗大全1、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2、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春日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5、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

2、、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8、游山西村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9、水调歌头宋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春

3、日行唐 李白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如窅冥。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12、游太平公主山庄唐 韩愈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13、雪梅宋 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14、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

4、里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分页:【篇二:关于哲理的诗歌名句】【题目】题西林壁(苏轼)【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5、。【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

6、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哲理】(1

7、)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

8、方面等。【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

9、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诗词原文】,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题目】拟古 (明 钱宰)【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10、。【题目】论诗 (清 赵翼)【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题目】草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哲理】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这首诗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强大啊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旧事物的

11、威力可谓横肆暴虐,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题目】寄兴 (宋 戴复古)【诗词原文】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对人、对事、对己,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责备求全,就是一点论,就会犯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题目】雪梅 (宋 卢梅坡)【诗词原文】,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

12、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题目】 (宋 苏轼)【诗词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欲上时。【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共性、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春天的到来,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而表现出来。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妙画面,春光也就无从谈起了。【诗词原文】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题目

13、】感怀 (明 杨基)【诗词原文】骅骝日千里,亦在御功者。向无造父能,乃与凡马同。【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首诗虽然突出地强调了外因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否定内因。一方面,它告戒那些对于他人来说处于外因位置的人们,应当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积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还告戒那些在各方面已经取得成就的人们,不可忘记和否定自己成材的外部因素,把一切成功、成绩归于自己。【题目】赤壁 (唐 杜牧)【诗词原文】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哲理】内因是事物

14、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题目】蚁 (唐 元稹)【诗词原文】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哲理】这首诗通过小小蚂蚁造成的巨大危害,说明了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题目】读 (宋 杨万里)【诗词原文】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哲理】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懂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

15、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一个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硬拼蛮干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从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才可能实现。陈蕃一室不扫,哪能谈得上“扫天下”的雄心壮志?【题目】七律.(毛泽东)【诗词原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哲理】诗中引用了楚霸王项羽当年本可凭借优势兵力消灭刘邦,但他却害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时机,最后反被刘邦攻击的

16、历史悲剧,告诫热闹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如果犹豫不决,就会痛失良机。“天若有情天亦老,”,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说明“世界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综合司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沧桑,指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人间正道”是指社会发展规律。“老”是指因气愤、痛苦而变得衰老。这两句的意思是,天若有情的话,看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会气愤不已,变得衰老;人类社会的除旧布新,沧桑变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间正道)。【题目】小松 (唐 杜荀鹤)【

17、诗词原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哲理】这首小诗借松写人,寓意深长。小松刚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至被埋没在深草之中,但它并不示弱,逐渐成长,是那些小草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往往忽视、不认识小松将长成凌云大树的远大发展前途,等到松树真的凌云参天之时,才去称赞它的高大。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再来称赞它们高大,并不说明有眼光,而在小松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时,如能识别,预见到它必将凌云的发展前途和趋势,而陪加培养和爱护,为它的成长创造条件,那才是有见识、有意义的。许多日呢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作者以松喻人,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

18、要及早给以重视、关心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从哲学角度来说,小松的成长也可比喻为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它最初出现时总是比较弱小,不可能完全具备和充分显示其优势,甚至常常是貌不惊人,幼稚可笑。但由于它符合客观规律,代替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及时发现它,预见到它的远大发展前途,积极地支持它,促使它迅速成长和壮大。【题目】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诗词原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9、。【哲理】任何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无论如何也禁闭不住的。【题目】放言 (唐 白居易)【诗词原文】朝真暮伪何人辩,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哲理】诗中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世事变化之快,真真假假,什么人年能分辨得清楚,而古往今来哪件事又不是如此?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并以种种贴切的比喻说明,人们通过分析比较,是可以辨别真伪,认识事物的本质的。【题目】论诗绝句之二 (清 赵翼)【诗词原文】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20、。【哲理】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题目】咏史 (唐 高适)【诗词原文】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哲理】诗的前两句,肯定了须贾的怜寒念旧之情,后两句借题发挥,讽刺须贾仅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也是对仅以外表、衣帽取人的一种讽刺。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可以被人

21、的感官直接感知。而事物的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因为须贾的认识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和饿程度,因而不可能给以重视和委以重任。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是这样的。【题目】诗一首(杨虎城)【诗词原文】西北山高水又水,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哲理】诗前两句表达了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后两句富于哲理,发人深思,从“黄河后浪推前浪”的现象,上升为社会在发展、世事在变迁,事物在变化的哲理性认识,蕴涵着“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理性思考,因而得出了抓住机遇、珍惜时光,建功立业的结论。马

22、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人们在看问题、办事情时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诗中所表达的立志、拼搏、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题目】古瓦砚 (宋 欧阳修)【诗词原文】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哲理】价值是指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有用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而人的需要是具体而复杂的,不仅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某种物品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大小,又是有条件的、可变的。如诗中所说,如果用来“发墨”,瓦砚的价值是金玉之贵也无法取代的。一个人对社会有没有价值,或价值

23、的大小,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做工、务农、从军,还是某方面的专家、学者,都能够从某一特定的方面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题目】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诗词原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哲理】在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具有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这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价值观,决定了周恩来革命的人生道路。【题目】西施(罗隐)【诗词原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吴国人都认为吴国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吴王好女色,根

24、源在于西施,这是一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哲理】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的现象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方面要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又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人通过深入思考,分析吴国灭亡的本质,得出吴国的灭亡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爱女色,越国的灭亡又该怪罪于谁呢?【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诗词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

25、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好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必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他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篇三:关于哲理的诗歌名句】哲理诗词名句1、人生到

26、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2、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9、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与诸子登岘山1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苏麟断句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1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13、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1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15、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27、刘琨重赠卢谌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7、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都乐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20、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21、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22、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23、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2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阳春曲题情2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2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27、尺有所短,寸有所

28、长。屈原2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2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30、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3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3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3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35、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3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7、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释文向过苕溪3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3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40、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41、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4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29、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4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4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4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4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47、百学须先立志。朱熹4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九首4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50、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5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5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53、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5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56、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

30、阴惰寸功。杜荀鹤5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58、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59、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6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6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62、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63、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6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6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6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6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68、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6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7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