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02KB ,
资源ID:283487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3487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大一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大一上.docx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大一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大一第一学期复习)前言本书所要讨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1917年1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而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的召开所谓“现代文学”,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1915年9月,独秀在创刊青年杂志(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角度,认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进行语体革新

2、,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外,还有1918年4月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要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以与周作人的人的文学1917年2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腐的、铺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指斥拟古的骈文和散文为“

3、选学妖孽,同城谬种”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文学革命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关键性几场论争1、与林纾复古论调的斗争论争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荆生、妖梦2、1922年,与“学衡派”论争。1922年1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伯明等七人在发起创办了学衡杂志,学衡派因学衡杂志而得名。“学衡派”多受当时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的影响,更相信依靠伦理道德的理论来凝聚中国。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鲁迅发

4、表估学衡,批驳“学衡派”的保守立场。揭露其“学贯中西”下的窘迫3、1925年,与“甲寅派”论争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章士钊在复刊甲寅后,以此作为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镇压进步学生运动,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文学革命的社会效果和重大实绩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局面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成立,由周作人、雁冰、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戏剧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注重

5、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因而被看做是 “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何畏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初期主“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

6、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左翼革命文学。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不久,部形成一个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代表刊物为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他们思想上倾向自由主义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4.语丝社:1924年11月,办有语丝周刊。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半农等。文学主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

7、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他们所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5.莽原社、未名社与语丝社同时期活动,作家有高长虹、台静农等多写反应农村现实的“乡土小说”,并译介许多俄国文学与十月革命后的联文学作品6.浅草社、沉钟社1922年在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在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上有至的诗歌,林如稷等人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第一个十年(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显现感伤的情调的流行个性化的追求;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8、。第二章 鲁迅1、生平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81年9月25日诞生在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里。1898年在求学时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其在狂人日记中首次使用的笔名。1936年10月19日逝世2、鲁迅文学的创作概况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故事新编散文集(回忆性):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花边文学书信集:两地书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1918年5月鲁迅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

9、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3.呐喊彷徨对现代小说杰出的贡献(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鲁迅在论与中国文学的变革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学题材、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传统小说的人物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他“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

10、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最终指向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故事情节的弱化与灵魂揭示的强化。传统小说比较注重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完整性,但单一的线形的因果关系的情节难以展示人丰富复杂的心世界。呐喊彷徨为了更深入的揭示人们灵魂状态,大都以人物的情绪感受为小说的整体框架,故事情节和生活画面被编织进人物的情绪感受中。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以此完成(实质上)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这也是鲁迅小说现实性与向性的表达。如故乡以“我”感伤的情怀把故乡的落寞萧索和故乡人的辛苦麻木贯穿起来。“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

11、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一类“看与被看”发生在普通民众中。示众(彷徨)里叫卖馒头的胖孩子,红鼻子胖大汉,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的老妈子,都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看/被看“的模式。但他们看的是什么,为什么看,连自已都不知道。社会群体的愚昧、麻木、冷酷由此表达出来。而在这类小说中,好奇的看客背后,常常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慨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构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另一类“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也就是说,“被启蒙者”与“启蒙者”,“受益者”与 “牺牲者”成了看与被看的关系。就像药中,作为启蒙

12、者的夏瑜为了崇高理想而做出的牺牲成了茶客们闲聊的谈资,甚至成了可笑的表演,当华小栓讲染满夏瑜的血的馒头吃进肚子里“却全忘了什么味”时,“看/被看”模式机一部发展为了“吃/被吃”模式。这里,被质疑批判的对象即使那些“吃人”的民众,更是被吃的启蒙者,以至启蒙本身。而鲁迅也是这启蒙者中的一员。“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简称为“归乡”模式,也基本构成一个系列,这类作品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故乡。这类小说表达者讲述他人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已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了一个复调。如故乡从“我”回到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说起,将“归乡”模式的第一阶段“离去”推到后面。小说通过某些提示虚写了“我过去的故事”:当

13、年或被封建宗法制度的农村社会所挤压抛弃,或为外面世界的向往,我现代都市寻求出路。后为归根恋土情节所蛊惑,开始做起“怀乡梦。回乡时所见萧索现实图景逐渐代替理想世界,而现实闰土的故事起了惊醒的作用,并以再度离去完成了离去归来再离去的人生循环,同时也是一个绝望希望绝望的心理过程。而鲁迅却又对这样的“绝望”提出了“虚妄”的质疑,他的小说最后,往往在绝望中又会有反抗绝望的心理反弹。(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小说的实验性,表达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狂人日记)。完全自觉的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独立创造,以建立起中国现代小

14、说的新形势(既是自觉的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狂人日记设计的文言文的“小序”,与白话文的正文形成了绝妙的反讽。正文里显示的是一个疯狂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文言小序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因素的颠覆、消解形成了反讽的结构。在艺术表现上,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鲁迅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也由此形成简约、凝练的风格。表达角度、视角丰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灵活变换。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

15、,直接剖露他的心理。并且采用了白话文语体。从小说外在的喜剧性看到了在的悲剧性。主体渗入小说,通过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艺术创造力,读者、隐含作者、表达者与人物就置身于复杂的小说表达网络中,呈现出既非单一的,又是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应。而这一切复杂性又显现于极其简练的表达语言于极其舒展的表达风格中。而阿Q正传中,作者与一定程度上的读者主体精神与生命体验的介入,充分表达了鲁迅小说“主观抒情性”特征。小说创作手法多样。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和戏剧的艺术来丰富小说,并将它们熔为一炉,创造了种种不同的小说样式。如“诗化小说”(社戏),“散文化小说”(故乡、兔和猫),“戏剧体小说”(孔乙

16、己),“历史演义体小说”(故事新编),等等。不仅如此,孔乙己中对表达者的独特选择,在小说中构成了多重看被看层次结构:1)小说人物之间的看被看,即酒客、掌柜(看客)看孔乙己。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谬性。2)表达者与小说人物之间的看被看,即小伙计看孔乙己、酒客、掌柜等人。又展开了只是这与群众的双重悲喜剧。同时,又构成了表达者(小伙计)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野草和朝花夕拾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的一方面,散文文体就是“个人文学之尖端”;另一方面,又为现代散文创作提供了两种文体,即“闲话风”朝花夕拾和“独语体”野草的散文。这个方面也是显示了鲁迅“文体家”

17、特色的。第三章 小说(一)问题小说1.概念:关注社会问题,提出问题,但是不解决问题。产生于“五四”前后,冰心、王统照、叶圣等,指用小说形式探索人生问题,同时也思考社会,带有哲理意味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潮流,不是小说问题的试验,只是一股小说“题材热”。3.原因:(1)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造就了“思考的一代”(要求问题的尖锐性,减少了小说的形象化,造成概念化、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端)(2)当时作家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3)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影响(1918,周作人年发表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肯定“为

18、人生”的文学。新青年“易卜生专号”是这位挪威作家的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1919年,周作人写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提出“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产物”,强调“以小说为闲书”的中国传统不可能产生“问题小说”。都对此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4.作家作品(过程):显露问题小说端倪罗家伦(最早写作问题小说的作者之一)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花匠 叶圣这也是一个人?(后改名一生)冰心,斯人独憔悴(晨报副刊)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并以此闻名)处女作两个家庭(晨报),代表作超人(小说月报),童话体小说分文学研究会倡导“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将“问题小说”引向高潮卢隐,海滨故人带有现代知识女性的反叛

19、精神。王统照,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是中国现代中长篇小说的最初实践者一叶沉思微笑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叶圣,从问题小说起步,又成为“五四”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关注点在于封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穷愁(文言)低能儿苦菜一个朋友后专心刻写学校知识分子和市镇小市民的精神历程方面,(矛盾“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隔膜火灾饭校长(二)人生派写实小说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叶圣,先生在难中(风格逐渐成熟的代表性作品)(三)乡土小说1.概念: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或城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小说(鲁迅

20、是现代乡土小说开风气的大师,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凡在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2作家作品王鲁彦,于暴露社会黑暗之中充满呼之欲出的荒诞感和沉重的幽默情绪,菊英的出嫁柚子(接近鲁迅风格的作品)家煌,表现闭塞农村乡绅于乡民之间发生的各种话剧作品,怂恿(矛盾称“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活鬼台静农,民间性特别强,以人事为材料,描写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鲁迅说他“能将详见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地之子拜堂建塔者(小说集)许钦文,疯妇(浙东农民)鼻涕阿二(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一个阿Q似的人物,对鲁迅

21、的模仿)蹇先艾,水葬(乡土题材)许杰,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惨雾赌徒吉顺出嫁前夜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与其他主观型表达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作为一股创作潮流是从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最早短篇小说集)小说集开始的。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主、情节为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他们或者是沉沦里由于个性解放(包括性的要求)和爱国情怀的受压抑,以致绝望而麻醉自己、戕害自己的人;或者如梅烧酒里原希望为祖国做一番事业,可社会给予他们的则是经济困窘与政治压迫,最终选择颓唐堕落。这些人往往与现实

22、社会势不两立,宁愿穷困潦倒,也不远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甚至以 种种变态行为表示反抗。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自述,也是对“五四”知识青年精神世界的拷问。卢隐,海滨故人(标示她转向郁达夫式的自叙传体的写作)归雁女人的心象牙戒指女士(沅君)隔绝,慈母旅行春痕(书信体小说)翔鹤,茫然西风吹到了枕边不安定的灵魂(书信体小说)独身者文炳(废名),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从文、汪曾祺则说对其影响之大)许地山(落花生),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春桃(短篇,30年代力作)凌叔华,酒后绣枕第五章 郭沫若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以崭新的容与形式,开一代诗风,看成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

23、作。女神的自我主义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洪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同时又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 、个性的真实袒露。 其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形象基本特色为壮阔性、奇异性与飞动性,由此形成了“女神体”雄奇的艺术风格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瑩)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历史剧作,虎符棠棣之华屈原高渐离如果说强调时代性、现实针对性与政治尖锐性,是表现了这一时期历史剧共性的话,强调历史剧的主观性与抒情性,则表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个性第六章 新诗成仿吾诗的防御战(郭沫若称之为头像诗坛的“爆击弹”)诗的“抒情本质”1922年4月出版诗合集湖畔,汪静之、应修人、漠

24、华、雪峰被称为湖畔诗人。5月汪静之出版了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出版诗合集青春的歌。他们的爱情诗(的创造是其首要贡献)和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所有诗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贞。他们诗中的真纯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其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短歌、俳句和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如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鲁迅称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和“理智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25、。闻一多进一步提出新诗格律化,鼓吹诗的“三美”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考虑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朱湘最认真的实践“理智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的,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热衷于向中国古典诗词传统吸取艺术养料,同时模拟西洋诗体。主要追求:1.塑造采莲少女、待嫁新娘、摇篮边吟唱的少妇等这样的超越时间的具有“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形成“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从文说他是“用的声音唱的歌曲”“使新诗与旧诗在某一意义上,成为一种渐变的连续”2.对诗的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

26、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章法上各行整齐划一,章与章之间各部对称。且不宜超过十一字。根据诗的容情绪安排音韵。在叙事诗的创作上朱湘也颇用功,他宣称要“用叙事诗的体裁来称述华族民性的各相 朱湘的诗抒情优美,洋溢着浪漫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富于乐感,铿锵可诵。“纯诗”概念:1926年早期意象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正面向胡适提出挑战,指出应创作纯粹的诗歌,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与表现方式。由此可见早期意象派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光慈新梦集开创无产阶级革命诗歌胡适尝试集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

27、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怪圈,是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胡适之体”第七章 散文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一 散文小品是一种非常自由的文体,比其他新兴文体更容易掌握,所以,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

28、家几乎都是写过散文。二 散文比较简短,一有感触,即可成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体,与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承受。三在“化传统”(即,将传统文化现代化)方面做得更好一些,比较适合民族审美的心理习惯,也就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四 向传统文学示威,打破用白话文不能做美文的迷信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后又形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试验一种“文抄公体”的散文。周作人的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俞平伯,现代著名散文家。有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等,收录了如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散文名篇,散文文笔繁丽,注重营

29、造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伤感的思绪,追求名士意味,属于远离现实的一类。钟敬文,擅长书写咏物类小品文和游记,如荔枝茶黄叶小谈等;游记作品往往情思清朗、文笔清隽,如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等。文炳(废名),擅长描摹山野乡村宁静的生活和平静的生活,对小人物寄予同情,平淡委婉,抒情气息浓郁,注重意境的传达。初时尚注重社会意义,后学习西方技巧,文风变得怪异竹林的故事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倾诉自己的真情显示出清丽的风致。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与泰戈尔哲学瞿秋白

30、饿乡纪程(即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此为报告文学的先声语丝文体”: 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当然这只是大致情形,除了议论性的杂感外,也有不少抒情小品佳作。核心成员是鲁迅周作人,伏园著有散文集伏园游记;福熙有散文集山野掇拾归航川岛散文集月夜林语堂(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剪拂集西滢的创作以现代闲话为主,是“现代评论”的“闲话家”,著有散文集西滢闲话徐志摩(新月派的诗圣)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 第八章 戏剧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是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剧社。主要成员有叔同纾的翻译小说改编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1910年底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