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66KB ,
资源ID:283386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3386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文档外滩的历史和建筑word版本 11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文档外滩的历史和建筑word版本 11页.docx

1、精品文档外滩的历史和建筑word版本 11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外滩的历史和建筑篇一:外滩建筑介绍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亚西亚大楼曾被称为“外滩第一楼”,因为当时它确为外滩地区最高的一幢大楼。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后来转让给美商旗

2、昌洋行。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一度归轮船招商局所有,后又几经易主。1913年由麦克信恩公司投资,重建了新大楼,故原名为麦克信恩大楼。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名亚西亚大楼。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石油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三大石油垄断组织,美孚排名第一、亚西亚排名第二、得士古排名第三,纷纷看上中国的市场,并分别于1900年、1907年和1914年在上海设立公司。外国石油公司采用卖油送油灯的促销手法,很快在上海打开了销路,抢占了中国市场。亚西亚石油公司的油产品销售数量,占当时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0年,亚西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此后大楼分别有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

3、地产管理局、丝绸公司使用。1996年房屋置换,该楼成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楼。原有西文名称:McBain Building,Asia Petroleum Company 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当您一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聚

4、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新楼采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称。 上海总会,原来是外国人、达官富商寻欢作乐的场所。当时实行对会员开放,只有外国领事馆人员、工部局巡捕房上层人员以及军官、外商洋行等外籍职员才有资格当会员。即使有中国人,也多为买办之流。太平洋战争期间,上海总会关闭,抗战结束后恢复。1956年,大楼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原有西文名称:Shangh

5、ai Club, British Club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 如果有人要问,上海哪幢大楼最早采用框架结构?那就是有利大楼!有利大楼建于1922年,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洋行。洋行主营进出口贸易兼保险。1918年洋行倒闭,房产被保安、保家两保险公司收买,被改称为“联合大楼”。1922年,大楼被拆除重建。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

6、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 解放后,大楼分别由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地质矿产局使用。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原有西文名称:Union InsuranceCompany,Union Building,The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London & China 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 日清大楼是一幢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大楼1925年建成,由德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整幢大楼分为三段。一、二层为第一段,三、四、五层为第二段,顶层为第三段。五、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窗框周围饰有浮雕。属欧洲复古主义风格。因大楼原属日清汽

7、船会社所有,故称为“日清大楼”。 十九世纪末,上海与国外的贸易逐步兴旺,航运业日盛。1907年由日本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和湖南汽船会社合股组建了一家较有实力的轮船公司,取名日清汽船会社。日清汽船会社当时为国内水运的主要公司之一。1945年日本战败,日清汽船公司由中国政府接管。日清大楼也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建国后,大楼归海运局使用。 原有西文名称:The Nishin Navigation Company 元芳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行址为外滩6号。该楼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东印度式”建筑

8、,原是一家拍卖行。因银行建筑对安全性能有一定的要求,1906年对旧楼进行了翻造。改建后的大楼为假四层,砖木结构。外 形是具有维多利亚哥德式风格的市政厅式建筑。外装饰带有浓厚的欧洲宗教色彩,底楼和二楼的窗户都是并列的落地长窗,窗框上端为扇形,顶楼正面对称并列的五个尖顶上原来都有十字架(现已被拆除)。中国通商银行开办时由官商合股,采用汇丰银行的管理模式,早期的业务单据都使用英文,还聘请了洋人大班,并加入外商银行的同业公会。历来的股东包括:李鸿章、杜月笙和张啸林等人。1903年因出现大量通商银行伪钞而发生过挤兑事件。抗战期间通商银行迁往内地。20世纪20年代,通商银行为扩充业务,还购入隔壁外滩7号原

9、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因大楼西侧有元芳弄,故名元芳大楼。该楼高四层,顶部两侧有方窟窿,外观为三段式,系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 通商银行历来采用官商合股的模式,1954年公私合营,1956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现房产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原有西文名称:The Imperial Bank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

10、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轮船招商总局(又名旗昌洋行,中山东一路9号)大楼建于1901年,系英商玛孔逊洋行设计,是一幢高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外貌为新文艺复兴式,各层间都有明显的腰线。底层是石砌的外墙,门窗为拱形木结构,第二、三层正面原有古典柱式外廊,后被改为房间。外墙采用红色花岗岩石料,门斗上设凸出的阳台,内部楼梯曲折,木扶手和栏杆雕花显得十分精致。 这里原来属美商旗昌洋行,主要的业务是经营长江航运。1867年后,与英商太古洋行在业务竞争中失败,被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收购。招商局原是官

11、商合办,1930年国民党接收后改为国营。解放后大楼交上海港务监督局等单位使用。 原有西文名称:China Merchants Steam Navigation Co. 汇丰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 汇丰大楼在外滩西洋建筑群中是一幢较为突出的作品。1923年,当时的英国人曾称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该楼原是英商汇丰银行的办公楼。 汇丰银行是英国在华最大的金融机构,1864年创办于香港。1865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分行,最篇二:外滩历史建筑保护曲折路外滩历史建筑保护曲折路第一财经.大风文化孙行之 201X-05-31也许很多人会忽略,今天充溢英式风情的上海外滩华尔道夫

12、酒店,即是曾经的上海总会。这座1911年落成的大楼,原是在沪英国侨民聚会的地方。其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操刀,以一条长达34米、抛光桃心木制成的长吧著称。“这是当年远东最长的一个吧台,是午餐时间可以遇见几乎所有英国大班的地方。而长吧也有所谓潜规则,会员在吧台的位置是由他们在老上海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上海外滩建筑地图作者、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乔争月对第一财经说。 然而,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入驻这座大楼,著名的长吧连同内部豪华的装饰有一次遭到破坏。“吧台被拆除,昔日深色优雅的大班俱乐部改成色调轻浅的餐饮环境,肯德基还将其经典的红白色店招悬挂在这座历史建筑的外立面

13、上。”乔争月说。在当时的上海,请人在肯德基吃一次饭还是件有面子的事儿,人们纷纷为这种高效、洋气的快餐叫好,很少有人还有余暇去寻找那条留驻了上海风云的远东第一长吧。“此后,1998年至201X年,原上海总会空置了10年。期间,它还成为2046、如果爱等电影的取景地,大楼的室内装饰格调也为了剧情需要被改成不同颜色。”乔争月说。直至201X年,这座空置已久的大楼使用权最终归于华尔道夫酒店,这条著名的长吧连同其中的装饰才得以按原貌复建起来。 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酒店复建了英商上海总会著名的长吧。“外滩的建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但每一幢历史建筑后来的命运也不尽相同。”乔争月关注上海历史建筑已有10多年。

14、作为英文上海日报主任记者,她一直从事关于上海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的调查写作。她发现,10多年前,很多旅居上海的外籍人士就开始对上海历史建筑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历史建筑保护。 与华尔道夫酒店同样有着曲折历史的还有外滩9号轮船招商局小楼。乔争月在红与灰一文中写道:这座位于中山东一路9号的建筑,是现存外滩唯一的维多利亚外廊式建筑。“小楼初建时是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墙,但后来多家企业入驻,这座小楼的外廊全部被玻璃钢窗封死,红砖墙也被涂上了水泥。”她告诉第一财经,1998年,招商局再次入驻这栋小楼时,负责改造修复工作的同济大学建筑系常青教授认为当时的小楼堪称“外滩最难看的

15、建筑。”当时,到底是保留初建时的红砖,还是尊重后来改建而成的灰色外立面,专家曾有争论。最后专家还是达成了共识,将这座建筑“修旧如初”。之后,常青团队凿除了覆盖红砖表面的水泥砂浆,让小楼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初的模样。 外滩九号楼建于1901年,其前身为旗昌洋行后花园。图/招商局能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网站201X年,招商局耗资两千多万修复了上海外滩九号楼。图/招商局能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网站“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之间,可能永远存在矛盾,使用者所站的角度与保护者不同,其他国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乔争月说。但,有没有更多的争取平衡的空间?在乔争月看来,上海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一次重大改变发生在201

16、X年。那年7月25日,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颁布。“对于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乔争月这样说道。 在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卢永毅看来,这一条例将建筑的保护等级分为四类,“本身就充分考虑了再利用空间”。按照条例,历史保护建筑按重要程度被分为四类,每一类都对应不同等级的保护规范。其中一类保护建筑,“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和内部装饰不得改变”;而等级最低的“第四类”,则规定为“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这一规定就充分考虑到了保护和利用的平衡。”卢永毅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道。在她看来,三菱洋行大厦遭到破坏,原因还是中晋公司没

17、有根据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的要求去制定保护方法。“如果一步步都是理性修复,就不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同时,没有批文就去施工,也是没有法律意识的表现。“她说道。 “欧美有相应的法规建设,历史建筑的使用企业甚至能够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而这种优惠又是与建筑保护工程的验收相挂钩的。”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陆地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提及。改造、修复和利用之间其实是有空间和余地的,尽管界限有时不那么清晰。一个改造过程中峰回路转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据乔争月介绍:曾经,外滩某历史建筑的承租方考虑到经营空间的采光和美观,希望在一楼某处的墙面开设一个拱门。这一提议被保护专家否决了。而后,经营方远赴大英

18、档案馆调阅历史照片,希望了解建筑初建时的模样。结果,一张19世纪的照片表明,这座建筑原来在这个位置确实有一扇拱门,但后期被封起来了。由此,专家同意了承租方的改造方案。 篇三:上海历史建筑简介上海歷史建築簡介一、外滩(中山东一路)1、中山东一路1号,太平洋保险总部(原亚细亚大楼)外滩1号是上海招商局地产,1916年英商麦克皮恩公司投资建造新楼,委托英商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原建7层,1939年加层至8层,占地面积为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391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竣工后被命名为麦克皮恩大楼,后来产权转让给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遂易名为亚细亚大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沿街东

19、(沿外滩)、南(沿延安东路)朝向布置,两面均有门,东面为正门。由于建筑进深大,为了有利于通风和采光,中央设置天井,四边均为写字间。立面底部两层立面采用花岗石砌筑,中部三至五层立面采用罗马石拱券装饰,底层至二层及六至七层立面采用爱奥尼克柱式,入口大门饰有双柱支承弧形门罩,并雕以花纹。东南墙角做成凹弧形,使立面多变。整个建筑墙面采用横三段、竖三段式处理,建筑风格为以巴洛克式为主的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新中同成立后,亚细亚大楼易名为延江大楼,1950年7月华东石油公司进驻办公,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迁入办公,1966年上海市房地产部门接管大楼。在1996年的

20、外滩房屋置换中,这幢大楼成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2、中山东一路2号,东风饭店(原英国总会)今天的东风饭店(现已关闭)过去是远东闻名的英国总会,又叫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也称上海俱乐部。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底层入口处两旁采用塔斯干柱式装饰,中间有宽阔的大理石楼梯直达富丽堂皇的大厅;二、三层立面中段采用六根爱奥尼克式柱式装饰,墙上饰有巴洛克特征的山花浮雕;屋顶南北两端各冠以巴洛克式风塔。整个建筑以大门入口为主轴线,建筑两侧对称,横向檐口线、腰线处理得体,外墙除柱和勒脚用石料外,其余均为水刷石。总会新楼建成后,成为上海滩最豪华的总会之一,外国使馆官员、洋行大班及少数华

21、商头面人物经常进出这里。每年英国女皇加冕纪念日,旅沪英侨在这里举行庆祝活动。1914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1956年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1971年将部分建筑改建为东风饭店。 3、中山东一路3号,外滩三号(原有利大楼)是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楼,钢材由德国克卢伯钢铁厂供货。建筑仿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立面装饰有明显的巴洛克艺术特点。广东路北立面正门为中轴线,形成两边对称,立面作古典主义建筑纵横三段处理。大门和立面上饰有巴洛克特征的曲线、曲面、断檐和山花。在大楼临外滩和广东路转角处的顶部建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塔亭。有利银行是英国经营远东贸

22、易的银行,1854年在上海就开设分行,该行行址在外滩附近多次变动,1954年抗战结束后上海分行复业,看中广东路外滩这座关闭的大楼,以8万英镑取得了房地产权,大楼易名为有利大楼或称有利银行大楼。1955年有利银行关闭后,大楼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市水文地质大队等单位承租。20世纪80年代初,大楼西部屋顶上加建 了两层。1996年新加坡佳通公司通过房屋置换取得了该楼的房屋使用权。现在,外滩三号已成为上海的时尚高地。4、中山东一路5号,华夏银行大楼(原日清公司大楼)日清公司全称日清汽船株式会社,是日本近代在华最大的航运公司。1921年日清公司在外滩5号新建大楼,占地面积为1280平方米,建筑面

23、积为5484平方米,由德和洋行设计。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大楼建造缓慢,直至1925年才竣工。建筑造型为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立面构图三段式,一、二层为一个层次,三至五层为另一个层次,顶层又是个层次。立面中段采用大挑檐、方形窗和凹凸的八字窗,加上贯穿第三至第五层的窗框线条,显得很有层次感。外墙均为水刷石。1939年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并入东亚海运株式会社,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公司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解放后,大楼由上海海运局使用,文革时期曾一度改名为上海轮船公司,20世纪80年代在大楼西部加建了一层作为海运局电台用房。90年代为实施外滩恢复金融街的规划,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

24、旧楼由锦都实业公司装修后作为出租商务楼,东部一层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5、中山东一路6号,6Bund(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外滩6号(今中山东一路6号)原是一家拍卖行,3层砖木结构,东印度式房屋,中国通商银行将其买下后作为银行营业用房。1906年中国通商银行因业务发展,决定拆除旧房,另建新楼,委托英商马礼逊洋行设计。新建的大楼占地面积为169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541平方米,假4层,混合结构,哥德式建筑风格。立面近似欧洲封建社会后期市政厅式样,采用横线条处理手法,窗樘自下而上都用半圆券和平券,老虎窗用尖券,每层窗框边都有大小不一的柱式。墙面有不少装饰线脚,墙面为清水墙。屋顶四周有哥特式圆柱尖顶

25、,每个老虎窗尖顶和四周圆柱尖顶上均竖有十字架。大楼入口处有罗马风格的柱廊。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通商银行迁往内地,1945年迁回原址。由于当时业务的扩展,隔壁外滩7号招商局大楼改为新通商银行。1956年中国通商银行业务划归中国人民银行,其房屋由长江航运管理局接管。现在,随着外滩3号和外滩18号将外滩系列打造成为了上海的时尚地标,这座哥特复兴式风格的建筑也将有了一个新的名字:6Bund。 6、中山东一路7号,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和泰国驻沪领事馆(原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外滩7号(今中山东一路7号)大楼由英商通商洋行设计,1906年开工,1907年建成。大北公司1919年购进爱多亚路外滩地皮(今延安东

26、路34号)自建大楼,在此以前是租房的; 外滩7号大楼虽然仅有4层,但是建筑立面严守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原则,三段式处理手法十分明显。每层窗框上都有椭圆形式三角形窗楣,窗的两侧设置大小不同的巴洛克立柱。顶部两端黑色的穹窿,十分引人注目,尤其与立面的白墙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解放后,外滩7号大楼由房管部门接管,长期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曾做过长航医院,底层开设酒家。现该楼为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泰国驻沪领事馆也设在楼内。 7、中山东一路9号,原轮船招商总局大楼。该楼房原名叫轮船招商总局,建于1916年。招商局原是洋务派李鸿章于1872年试办,1873年正式成立的。1916年在外滩现址建

27、造起一座砖石结构的三层办公楼。该座建筑每层都有石板腰线,东向的二三层立面采用古典柱子,二层为多立克式风格,三层为混合风格,石料为花岗石,门斗上设突出的阳台,每层层高都在4米以上,门窗档做刨砖线脚,石板窗槛,扶梯用雕花大木栏杆。这些都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装饰,属西方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 8、中山东一路12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原汇丰银行大楼)1864年8月香港大英轮船公司董事苏石兰等发起成立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总行设在香港皇后大道维多利亚大厦,后来改名为香港上海银行,香港华人称它为汇丰银行。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在1865年3月设立,刚到上海时租借中央饭店房间(汇中饭店前身)。1921年5月5日选址外滩

28、12号(今中山东一路12号)举行了汇丰银行新厦奠基仪式,新汇丰银行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英国德罗公司承建。建筑占地面积为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01X平方米,5层,中部7层,另有一层半地下室。建筑平面呈近似正方形,正门入口处既是八角大厅,建筑立面采用严谨的古典主义手法,中部有贯穿二、三、四层的仿古罗马科林斯式双柱,顶部冠以古罗马万神庙穹顶,外墙用花岗石砌筑。该楼被英国人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为了建造这幢大楼,共耗资800万两白银。大门入口处三扇青铜大门和两旁的铜狮子由英国专门铸造(据说这对铜狮子当时在英国铸造后立即将模型毁掉,当时共铸建了两对,一对放在汇丰银行门口,

29、另一对陈列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铸工极为精细。底层八角厅高10余米,穹顶直径为15米,近200平方米的墙面上,用彩色马赛克镶嵌图案,穹顶图案是太阳神话故事,四周外圈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加尔各答、曼谷、香港和上海城市的壁画。大厅内有拱形玻璃天棚和爱奥尼克式的大理石柱廊,其中4根柱子是采用整块意大利大理石凿成的护壁和低坪也均用大理石铺贴。大楼内不仅装有暖气设备,还安装了冷气设备,整个大楼内装有13部电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了汇丰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一度占据了该楼,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厦归还汇丰银行。解放后,汇丰银行在华业务大大收缩,几乎处于停业状态。1955年4月26日汇丰

30、银行大班姚克绍代表银行把新厦交给上海市政府,以抵历年来税款。同年,上海市政府对大楼进行修理后,从江西中路老市府大楼搬入新厦。改革开放后,为了实施外滩重建金融街的规划,1995年7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用房从汇丰银行大楼迁出,搬入人民大道新楼。1996年12月浦东发展银行通过房屋置换取得了汇丰银行大楼的使用权,然后拨出巨款按照修缮如故的原则将建筑修复,精心修缮的浦东发展银行竣工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9、中山东一路13号,上海海关(原海关大厦)这座房顶上有钟楼的建筑就是著名的江海北关(Customs House),1925年开工,1927年12月建成。由公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

31、建。占地面积为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201X平方米,由8层楼和5层辅楼组成。公和洋行建筑师威尔逊采用现代主义手法又结合欧洲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优点,如大厦门楣由4根希腊陶立克立柱支撑,给人以庄重感觉,大厦以钟楼为纵轴线,形成建筑两边对称均衡,塔楼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下部为粗糙花岗石砌筑。建筑外观为新古典派希腊式。钟楼四面为圆形钟面,每面用12角棱 形图案组合,铜钟声音洪亮,可传数里之外。如此大钟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数,是上海的一大景观。(此钟从前被叫做大清钟BIG CHING,名字是跟着伦敦著名的大笨钟BIGBEN来的。)海关大楼与汇丰银行都是出自于英国设计师威尔逊之手,两座大楼仿佛

32、一对姐妹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解放后海关大厦得以重点保护,多次精心修缮,大钟的钟面先改为向日葵图案。现在依然能听到海关大钟洪亮的钟声。 10、中山东一路14号,上海市总工会(原交通银行大楼)大厦的前身是交通银行(该行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3年),建筑形式为西方文艺复兴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大楼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9485平方米,装饰艺术派风格。整幢大楼矩形立体十分明显,东立面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其余墙面以白水泥粉刷。进口处为一圆形的门厅,两边筑有楼梯,大厅内有每排九根共4排大理石柱。二楼就设有一大厅,电梯设在楼厅的一侧,过电梯旁一侧,又设有一间较大的楼厅,三层以上楼层间虽不算太高,但光线处理较好。东立面为六层,正门为八层(汉口路为五层,部分为八层),该楼为外滩第二阶段建筑的典型代表。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这里原为德国德华银行所建的一幢文艺复兴式四层楼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接收德国在华的财产,这所银行就由交通银行接管,并于1919年将其在上海的分行迁至外滩14号。由于业务的发展,准备翻建旧楼,但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停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