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47.45KB ,
资源ID:2832868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328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酸碱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酸碱讲解.docx

1、酸碱讲解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一、 选择题: 1、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 2、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A.木炭 B石蜡 C烧碱 D乙醇3、一些食品常用袋装生石灰做干燥剂. 生石灰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反应的示意图: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 )A化合反应

2、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5、下列物质因与氧气有关系而不能敞口放在空气中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白磷6、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下列 ( )A硼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氨水或肥皂水 D.食用醋7、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形成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印墨水偏酸性 B.打印墨水显中性 C.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8、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

3、钠干燥的是 ( ) A.SO2 B.H2 C.CO2 D.HC19试管内壁附着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固体物质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X Kb1 . C omC.久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10我们已经学习很多物质并进行分类,下列各组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 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C 盐酸、氯化氢、食盐 D 冰、干冰、水11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碳酸钠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可直接将它们鉴

4、别出来的是( )A.只有 B只有 C.或 D.或或12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A B C D13、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14、可能含有下列杂质的锌片6.8g,跟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0.2g氢气,则此不纯的锌片中,一定含有的是 ( )A、Fe B、Cu C、Al D、Mg15、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5、A、CO B、CO2 C、H2 D、O216、 选择H、C、Cl 、S、O、Ca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X| k |B | 1 . c |O |m(1)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 ; (2)用于探充空气球的单质气体 ;(3)最常用的溶剂 ; (4)能还原铁矿石的氧化物 ;(5)气体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 ;(6)实验室中常用的挥发性酸 ; (7)常用做干燥剂的一种酸 ; (8)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9)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17如图,将若干正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的种子正在进行_作用消耗_气

6、,放出_气体(2)测定过程中U型管中的_液面下降(填“A”或“B”)15(4分)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可将此混合气体先通过_,再通过_。18 、甲、乙、丙、丁分别是石蕊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若用四个圆表示四种溶液,两圆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丁是_通常其用途为_(2)甲和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反应类型为_19、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盛有1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1)甲是_溶液;滴

7、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甲溶液呈_色(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 20(7分)X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1)根据题意推断X的化学式为 ;(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已知A、B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右图表示向A中加入B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1)A是 ;(2)B是 ;(3)你从曲线图中收获的信息是: 22.铜丝表面上常有一层氧化铜,某同学于是把该铜丝放到稀硫酸中浸泡一会,很快铜表面的黑色氧化铜就没有,该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

8、通过图中在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另取纯的氧化铜粉末做实验) I II III()你提出的假设是 。(2) 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 。(3) 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II和III,在III中应加入 。(4) 探究的结果为 ,你认为除实验II和III所用的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另一种常见物质是。232005年1月1日起,各地环保部门将对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某校实验室里有50kg氢氧化钠废液,该校用某化工厂废弃的稀硫酸来中和后排放。当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00 kg,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求: (1)反应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9、(7.1克) (2)该校实验室的氢氧化钠废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8)24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1)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 _。(2)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3)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25如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BM、N都不是易溶物质C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

10、和溶液 DP点表示20时M、N的溶解度相等26、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

11、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请另外举出个生活或生产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2)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若每份样品中加入l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水、氯化氢的逸出结果精确到0.1)2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碳酸钙Bt时在一定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C高温条件下碳还原氧化铜D一定量的镁在氧气中燃烧29. 以石灰石、赤铁矿为原料,进行金属铁的冶炼,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写

12、出步骤和的化学方程式: 、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B中还含有未煅烧完的碳酸钙。请用两种方法证明:30.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和H2中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气体的组成,某实验小组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A、D装置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B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亮红色;C装置中有明显现象,该现象是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该气体的组成是 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与反思: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对上述实验设计提出质疑,认为没有达成实验目的。下面请你一起对上述实验装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31、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发生了如下反应:,过氧化

13、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只要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_。 方案二:_。 你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吗? 假设:_。 方案:_。 答案(1)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或对其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2)假设二:生成的氧气

14、使溶液褪色 方案二: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通入氧气,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其他假设和方案合理均可)32、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

15、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实验步骤设计目的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

16、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种。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1)做重复实验(2分) (2)固体氢氧化镁中没有自由移动的OH一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分) (3)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无关(2分)(4)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与结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3分)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或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2分)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或无关)。(2分)33、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

17、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右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 (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 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 ;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1)

18、无色晶体,能溶于水 (2)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汽水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分)红色不褪去(2分)34、刘丽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取出一小袋干燥剂,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她将这袋干燥剂全部倒人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1)刘丽同学测定了滤液的酸碱度,你认为结果可能是 。(2)刘丽同学又对白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 l 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2 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假设3 只有CaCO3假设4 只有Ca(OH)2其中假设 不合理。(3)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刘丽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19、,出现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否定假设 。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她再取少量沉淀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静置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只有假设 合理。35、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取少量()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可能含有什么?(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3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

20、、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3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38、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制取

21、铜,有下列两种途径:(1)Zn H2 Cu;(2)CuO CuSO4 Cu若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相同质量的铜时,下列叙述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锌 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39、活性炭是防毒面具滤毒罐里的吸附剂,可用来吸附氯气等有毒气体。下表列出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气 体二氧化碳氢气氧气氮气氯气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442322871气体的沸点/-78-252-183-196-34被吸附体积/mL974.53511494请你分析表中数据,找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1) ;(2) 答案:(1)相同条件下,

22、气体的沸点越高,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2分)(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容易被活性炭吸附(2分40、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溶液呈中性。【查阅资料】:Ca(NO3)2溶液呈中性。 Ca(NO3)2 +Na2CO3= CaCO3+2NaNO3【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Ca(OH)2 Na2CO3; 你认为可能有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

23、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正确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分析讨论】:丙 Ca(OH)2 与Na2CO3不能共存。【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NO3)2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酚酞后溶液变为红

24、色 猜想正确不正确。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如果氢氧化钠还没有反应完,盐酸就不可能与碳酸钠反应,也就不可能产生气泡。【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过量或不足。41、. 几年前,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猜想与假设】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

25、气、氢气或乙炔(C2H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大家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 ,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3滴 。溶液变红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反思交流】载有电石的货

26、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猜想假设】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不具有可燃性;CaO + H2O = Ca(OH)2;【实验探究】乙炔(或C2 H2 );没有气泡产生 ;酚酞;放热42. 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提出猜想】 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实验验证】操作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27、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变红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也可能正确,理由是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 。静置,分层。(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 。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 (1)溶液显碱性 (2)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或碳酸钠) Na2CO32HCl2NaClH2OCO2【讨 论 】

28、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他说法合理也给分) 不再产生沉淀 CuSO42NaOHNa2SO4Cu(OH)2【反 思 】2NaOHCO2Na2CO3H2O43、为测定标有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实验时先在烧杯中加入2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该盐酸,测定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如图。(1)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g。(2)请认真看清右图信息后回答以下问题当滴加盐酸到C点时,所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到0.1%)导致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原因是:。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答案:1)8g。(2)7.3克29. 2% (2分)盐酸有挥发性 HCl、NaCl(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