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28.76KB ,
资源ID:2830680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3068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 指导.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 指导.docx

1、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 指导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指导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实训总学时:60学时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承担实验室:第一、二、三摄影实验室、CT实验室、超声技术实验室、附属医院影像科。一、 实验、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加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完成各项实训所要求的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实训掌握各项检查的操作技术,与即将进行的毕业实习接轨。二、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序号所属章号实验/实训名称学时必开/选开011参观医学影像设备,观察X线影像2必开022几何学模糊度实验2必开032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的测定2必开

2、042滤线栅的应用2必开052运动性模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2必开062X线摄影曝光因素的互换2必开073胸部CR正位、右侧位摄影2必开083数字图像后处理操作训练2必开095上肢摄影位置2必开105下肢摄影位置 2必开115头颅摄影位置2必开125脊柱摄影位置2必开135骨盆摄影位置 2必开145胸廓摄影位置2必开155呼吸、循环系统摄影位置2必开165消化、泌尿系统摄影位置2必开175静脉尿路造影见习2必开185观看心血管造影录像2必开196临床见习:腹腔动脉造影DSA检查2必开207CT机扫描架及扫描床的操作训练2必开217颅脑部CT模拟扫描训练2必开227胸部CT模拟扫描训练2必开237腹

3、部CT模拟扫描训练2必开247盆腔CT模拟扫描训练2必开258常用MRI脉冲序列选择的临床见习2必开268腰椎(椎间盘)MRI检查临床见习2必开279超声诊断仪使用及基本探查方法2必开289肝脏超声检查技术2必开2910支架置入术及活检术的操作技术2必开3011甲状腺、肾、骨的显像技术2必开三、 单项实验、实训的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各实验、实训对组织学生总的要求为:分组进行,一般5人/组,实训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当时掌握知识情况临时调整每组人数,以尽可能达到人人动手,人人掌握。操作时要按机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注意用电安全。实验一 X线影像的观察实验目的了解医学影像设备的种类及不同影像图片的显示特征。实

4、验器材X线机、CT机、B超机实验内容1见习各型X线机、CT机、B超机等基本结构与操作程序。2观察透视图象和X线图象,分析其特点。实验方法及步骤1X线正像观察。2X线负像观察。3比较胸部X线照片影像与透视时荧光屏上影像的不同之处。实验要求1通过参观见习,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有所了解,以便于本书后续内容的学习。2掌握透视及普通X线影像形成的原理,认识透视图像和摄影图像的特点。讨论1说出同一被检器官在正像和负像上的不同表现。2X线透视和摄影各有哪些优缺点?实验二 几何学模糊度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用大、小焦点摄影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加深理解几何学模糊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能在实际工作

5、中灵活应用和正确处理几何学模糊。实验器材200mA以上X线机、矩形分辨力测试卡、其它X线摄影器材。实验内容1使用X线机大、小两种焦点,放置分辨率测试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摄取两张照片。2使用长短不同的两种肢体-胶片距离,放置分辨率测试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摄取两张照片。3使用长短不同的两种焦点-肢体距离,放置分辨率测试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摄取两张照片。对以上照片图像进行分辨率分析。实验方法及步骤1物-片距离贴近测试将装有胶片的暗合平置于摄影台面,然后将X线分辨力测试卡平放在暗盒上,使其长轴平行于胶片长轴且居中,做好标记。X线中心线通过分辨力测试卡中心垂直射入胶片,分别用小焦点和大

6、焦点、40kv、10mAs,90cm(焦-片距)的条件曝光。2物-片调整为30cm测试 更换胶片,使X线分辨力测试卡到胶片的距离为30cm,分别用小焦点和大焦点进行二次曝光摄片,其它摄影方法和条件同上。3摄片完毕,用同样的方法对胶片进行标准处理。实验要求通过对各种照片图像的分辨率分析,获得焦点、焦点-肢体距离、肢体-胶片距离对照片模糊的影响关系,加深对几何学模糊度的理解。同时掌握在摄影中尽量减少几何学模糊度的方法。讨论1.分析几何学模糊的原因。2.探讨减少几何学模糊的措施。实验三 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的测定实验目的认识焦点面上及照射野的线量分布。观察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理解阳极效应及方位

7、特性的形成机制。实验器材多行针孔铅板(长20cm、宽10cm、厚1.0mm)1块,铅板上穿有直径小于0.1mm、平行于铅板长轴的数行等距的小孔,行距为1cm、小孔照相设备、放大镜(0.1mm刻度)、10英寸X12英寸胶片、暗盒、有大小焦点的X线机、光学密度计、照片冲洗设备。实验内容认识焦点面上及照射野的线量分布,观察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装有10英寸X12英寸胶片的暗盒放于摄影台上,并使胶片长轴平行于X线管长轴。在暗盒上放一木支架,在木支架上放一平行于胶片的木板,离胶片距离为25cm,将打有数行孔的铅板置于木板上,使铅板中间的一行小孔平行于胶片长轴。2做好阳极或阴极端标记。

8、3调整X线管,使长轴平行于胶片长轴,焦点至小孔距离与小孔至铅板距离相同,中心线对准铅板上居中的小孔垂直射入胶片(选用适宜的照射野)。4摄影条件:50kV,100mA,0.1s,采用小焦点,进行曝光。5更换胶片,条件同上,采用大焦点进行曝光。6将所得曝光照片进行显影处理。7照片影像的观察、测量与分析。实验要求掌握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的形成机制。讨论1.焦点面上线量分布对像质有何影响?2.分析出现阳极效应的原因。3.说明焦点方位特性的形成机制。4.X线摄影时,如何利用阳极效应?实验四 滤线栅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各种不正确使用滤线栅的方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使学生明确使用滤线栅的意义。通过实际

9、操作,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滤线栅的方法。实验器材X线机、聚焦式滤线栅、铅橡皮、其它X线摄影用器材。实验内容进行正确使用滤线栅和几种错误使用滤线器的摄影实验,处理照片,进行分析。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装有10英寸X12英寸的暗盒平放于摄影台上,使胶片长轴与摄影台长轴方向垂直。2.暗盒横向划分成六等份,分别摄取各种方式的滤线栅影像。用铅橡皮遮盖5/6份,留下1/6份为曝光区。把聚焦式滤线栅正放,平行放于暗盒上,使滤线栅中线与胶片长轴中线重合。调节X线管的位置,使焦-片距与滤线栅的焦距相等,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相应的中心位置,垂直射入胶片。摄影条件用50kV,20mAs,做好标记曝光。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

10、光区,将滤线栅倒置,其他条件与相同,做好标记曝光。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将焦-片距改为50cm,其他条件与相同,做好标记曝光。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倾斜X线球管,使中心线与滤线栅铅条的长轴呈300,焦-片距等于滤线栅焦距,其他条件与相同,做好标记曝光。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变化滤线栅与X线管中心线的相对关系,使中心线向滤线栅铅条的短轴方向倾斜30,其他条件与相同,做好标记曝光。移动铅橡皮,改换胶片曝光区,移动X线球管,使焦点偏离胶片中心1020cm,其他条件与相同,做好标记曝光。3. 处理照片。4.照片分析。实验要求通过正确和错误使用滤线器的摄影,通过分析图像质量,加深理解,

11、掌握正确使用滤线栅的方法。讨论1叙述滤线栅的工作原理。2使用滤线栅有哪些注意事项?实验五 运动性模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运动模糊对X线影像质量的影响,学会控制减少运动性模糊的方法,以及运动性模糊在某些特殊情况和部位摄影时的应用。实验器材 X线机1台、横式弹簧振子1架、其它X线摄影必须的器材。实验内容利用弹簧振子进行分次曝光实验,分析X线照片影像模糊度。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一张12英寸X 15英寸的X线胶片放入增感屏暗盒内,将胶片分为四等份,每次留1/4作为曝光区并做好相应标记,其余3/4以铅橡皮遮盖。2在暗盒1/4的曝光区放置横式弹簧振子,并按动振子到一定位置后放开,以不

12、同的摄影条件进行曝光摄影。3四次摄影的曝光条件分别是50kV、30mA、5s、90cm;50kV、50mA、1s、90cm;50kV、200mA、0.1s、90cm;50Kv、500mA、0.02s、90cm。4对X线胶片胶片进行标准暗室处理,行X线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分析。实验要求通过摄取弹簧振子运动的照片分析,认识运动模糊对X线影像质量的影响,学会控制减少运动性模糊的方法,以及运动性模糊在某些特殊情况和部位摄影时的应用。讨论1运动性模糊是如何产生的?2摄影时怎样减少或消除运动性模糊?实验六 X线摄影曝光因素的互换实验目的 通过选用不同的曝光条件组合对同一物体进行X线摄影,观察X线照片影像,使学

13、生加深对胶片感光效应的理解,在X线摄影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选择曝光条件。实验设施 摄影用X线机、铝梯、胶片、暗盒、摄影水模。实验内容 选用不同曝光条件组合对同一物体进行X线摄影,观察X线照片影像。实验方法及步骤1将装有10英寸X12英寸胶片的暗盒平放在摄影台上,并划分成四等份。2把铝梯置于第1个1/4处中间,中心线对准铝梯中心垂直射入。曝光条件为60kV,100mA,0.2s,焦-片距为100cm。3把铝梯置于第2个1/4处中间,改用200mA,0.1s,其余条件同上,进行摄影。4把铝梯置于第3个1/4处中间,改用50mA,焦-片距为50cm,其余曝光条件不变。5把铝梯置于第4个1

14、/4处中间,改用50kV,40mAs,焦-片距为100cm,曝光摄片。6将X线胶片进行标准暗室处理。实验要求 通过该实验加强对感光效应的掌握,以在X线摄影中具体灵活、合理地选择曝光条件。讨论1分析比较不同曝光条件下的摄影效果。2如何在不同条件下灵活、合理应用曝光条件?实训七 胸部CR正位、左侧位摄影实训目的通过对胸部CR正侧位摄影的操作实践,熟悉CR的操作过程。实训设施附属医院放射科CR室相关设施,小型PACS报告系统。实训内容1.按操作步骤分别进行胸部CR正位、左侧位摄影。 2.图像常规处理。实训方法与步骤1阅读病人会诊单,在ID 工作站上输入病人资料。2在X线机控制台选择曝光条件。3带病人

15、入机房,按胸部正位摄影的体位要求摆设病人体位。4中心线水平投射,对准T5高度入射。5训练病人呼吸状态,并嘱其深吸气后屏气。6曝光。7更换IP暗盒。8按胸部左侧位摄影的体位要求摆设病人体位。9中心线水平投射,对准T5高度入射。10训练病人呼吸状态,并嘱其深吸气后屏气。11曝光。12安排病人出机房,取出IP暗盒。13IP送入读出装置处理。14在ID 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处理。15在ID 工作站上执行“打印”命令,打印照片。实训要求1提前掌握普通胸部摄影的体位要点、中心线、呼吸状态等要领。2掌握CR的常规操作程序,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思考题1比较胸部的普通摄影与CR摄影操作程序的异同。2与普通

16、摄影相比,说明CR摄影的优点。实训八 数字图像后处理操作训练实训目的通过影像的最优化处理并进行存储与传输,加深对影像后处理的理解。实训设施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安装有不同解剖成像部位的多种预设影像处理模式软件,计算机内存的数字图像。实训内容进行影像的查询、显示与处理,并进行存储与传输。实训步骤1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查询,选调显示一幅头颅图像。2对图像进行窗宽、窗位调整。3对图像进行放大、局部放大处理,观察图像效果。4对图像进行旋转处理,观察图像效果。5对图像进行边缘增强处理,观察图像效果。6对图像的兴趣区进行添加注释处理,观察图像效果。7将处理好的图像进行存储与传输。实训要求1提前熟悉影像后处理工

17、作站的显示界面。2掌握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3对图像处理中注意调整的图像要符合诊断的需求。思考题通过实训操作,说出常用图像后处理的方式有哪些?各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实训九 手后前位和手斜位摄影实训目的 学会手后前位和斜位摄影方法,说出手前后斜位和手后前斜位摄影的用途。实训器材 摄影用X线机1台;8英寸 10英寸胶片3张;8英寸 10英寸暗盒3个;铅字标记1套;观片灯1架;铅围裙1件。实训内容1手后前位, 2.手前后斜位,3.手后前斜位实训方法及步骤 (1)手后前位摄影。(2)在暗室内将胶片分别装入暗盒。(3)将标记好的铅字反放于一暗盒的边缘,暗盒置于摄影床一端。(4)被检者穿好铅围

18、裙侧坐于摄影床的一侧,被检侧手置于暗盒上,掌面向下紧贴暗盒,各手指伸直并稍分开,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5)移动X线球管,将焦-片距置于80cm处。(6)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于暗盒。(7)根据摄片因素,选择曝光条件。(8)复核摄影位置和曝光条件,在监视控制台曝光指示和被检者体位情况下曝光。2手前后斜位摄影(1)将标记好的铅字反放于一暗盒的边缘,暗盒置于摄影床一端。(2)被检者穿好铅围裙侧坐于摄影床的一侧,被检侧手内侧缘贴近暗盒,掌心向上,手掌与暗盒约成45角,手指均匀分开并稍弯曲,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3)重复手后前位摄影中(4)(5)(6)(7)。3手后前斜位摄影(1)将标记好的

19、铅字反放于一暗盒的边缘,暗盒置于摄影床一端。(2)被检者穿好铅围裙侧坐于摄影床的一侧,被检侧手内侧缘贴近暗盒,掌心向下,手掌与暗盒约成45角,手指均匀分开并稍弯曲,第3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3)重复手后前位摄影中(4)(5)(6)(7)。4冲洗胶片实训要求1掌握手正斜位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2熟悉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3观察x线照片影像显示的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实训讨论 观察手后前位、手前后斜位、手后前斜位照片,讨论铅字放置是否规范。思考题分析照片,讨论手前后斜位和手后前斜位摄影的用途。实训十 足前后位和足内斜位摄影实训目的 学会足前后位和足内斜位摄影方法,分析两摄影位置的

20、观察内容。 实训器材 摄影用X线机1台;8英寸 10英寸 X线胶片3张;8英寸10英寸暗盒3个;铅字标记1套;观片灯1架;铅围裙1件。实训内容1.足前后位, 2.足内斜位。实训方法及步骤(1)足前后位摄影。(2)在暗室内将胶片装入暗盒。(3)将标记好的铅字正贴于暗盒边缘,暗盒置于摄影床上。用铅板横向遮盖暗盒1/2。(4)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髋部和膝部弯曲, 足底平踏于暗盒,第3跖骨基底部置于暗盒拍摄范围中心。(5)移动X线球管,将焦-片距置于80 cm处。(6)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于暗盒。(7)根据摄片因素,选择曝光条件。(8)复核摄影位置和曝光条件,在监视控制台曝光指示灯

21、和被检者体位情况下曝光。2足内斜位摄影(1)用铅板遮盖已照1/2暗盒。(2)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髋部和膝部弯曲。第3跖骨基底部置于暗盒拍摄范围中心,使足底内侧缘贴暗盒,外侧缘离开暗盒至足背与暗盒平行。(3)移动X线球管,将焦-片距置于80 cm处。(4)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于暗盒。(5)重复足前后位摄影中(6)(7)。3冲洗胶片。实训要求 1掌握足正斜位摄影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2熟悉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3观察x线照片影像显示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实训讨论 用何种方法解决足趾部与跗骨部的照片密度差别效果最好。思考题为什么足部摄影的常规位置是足前后位和足内斜位,而不是侧

22、位?实训十一 头颅摄影位置实训目的 学会头颅后前位和头颅侧位摄影方法,能在头颅正侧位片上指出影像解剖结构。 实训器材 摄影用X线机1台;10英寸12英寸X线胶片2张;10英寸12英寸暗盒2个;铅字标记1套;观片灯1架;铅围裙1件。实训内容 1颅骨后前正位, 2.颅骨侧位。实训方法及步骤 1颅骨后前正位(1)在暗室内将胶片装入暗盒。(2)将标记好的铅字正贴于暗盒边缘,暗盒置于摄影床下暗盒托盘内。(3)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测量头部前后径。两手放于头旁。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头顶及下颌包括在片内。(4)移动X线管,将焦-片距置于90cm处。(5)中心线通过眉间,垂直于床面。(

23、6)按下滤线器摄影键,根据摄片因素,选择曝光条件。(7)复核摄影位置和曝光条件,在监视控制台曝光指示和被检者体位情况,嘱被检者吸气后屏气曝光。2颅骨侧位(1)将标记好的铅字反贴于暗盒边缘,暗盒置于摄影床面下暗盒托盘内。(2)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测量头颅左右径。头侧转,被检侧在下,同侧手臂向下伸直并内旋180置于身旁。对侧上肢屈肘置于肩旁或握拳垫于颌下。头部正中矢状面平行于床面,瞳间线垂直于床面,听眶线垂直于床中线。头顶及下颌包括在片内。(3)移动X线管,将焦-片距置于90cm处。(4)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2.5cm处,垂直于床面。(5)重复头颅后前位摄影(6)(7)。实训要求1. 掌握颅骨

24、正侧位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2熟悉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3分析x线照片影像显示的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讨论 讨论头颅正侧位位片的影像解剖结构的不同之处。思考题说出所学摄影位置中,需将头颅放置为标准侧位姿势的有哪些?实训十二 腰椎前后位和腰椎侧位摄影实训目的 学会腰椎前后位和腰椎侧位摄影方法,掌握腰椎正侧位片的评价标准。实训器材 摄影用X线机1台;11英寸14英寸X线胶片3张;11英寸14英寸暗盒3个;铅字标记1套;观片灯1架;铅围裙1件。实训内容 1腰椎前后位, 2.腰椎侧位。实训方法及步骤 1.腰椎前后位摄影(1)在暗室内将胶片装入暗盒。(2)将标记好的铅字正贴于暗盒边缘,

25、暗盒置于摄影床下暗盒托盘内,用铅板遮盖暗盒一半。(3)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测量腰部前后径。双侧髋关节及膝关节弯曲,双足踏于床面,使腰部贴近床面。身体正中矢状面中线,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下部胸椎和上部骶椎包括在片内。(4)移动X线管,将焦-片距置于90cm处。(5)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处,垂直于床面。(6)按下滤线器摄影键,根据摄片因素,选择曝光条件。(7)复核摄影位置和曝光条件,在监视控制台曝光指示和被检者体位情况,嘱被检者深呼气后屏气曝光。2.腰椎侧位摄影(1)用铅板遮挡暗盒另一半。(2)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测量腰部左右径。两臂上举抱头,双下肢弯曲。身体冠状面垂直于床面,腰椎棘突置于床中

26、线外5cm处,下部胸椎和上部骶椎包括在片内。(3)移动X线管,将焦-片距置于90cm处。(4)中心线对准脐上3 cm处,垂直于床面。(5)重复腰椎前后位摄影中(6)(7)。实训要求1、掌握腰椎正侧位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2、熟悉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3、观察x线照片影像显示的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实训讨论 1评价照片质量。2腰椎侧位摄影焦-片距,为何大于腰椎前后位摄影?思考题在腰椎前后位摄影时为何不摄后前位?实训十三 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摄影实训目的 学会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和心脏大血管右前斜位摄影方法。掌握心脏大血管斜位影像解剖。实训器材 摄影用X线机1台;12英寸15英寸

27、X线胶片2张;12英寸15英寸暗盒2个;铅字标记1套;观片灯1架;体厚测量尺1把。实训内容1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 2. 心脏大血管右前斜位。实训方法及步骤 1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摄影(1)在暗室内将胶片装入暗盒。(2)将标记好的铅字反贴于暗盒边缘,暗盒置于摄影架上。(3)被检者面向摄片架站立,测量胸部斜位体厚。双足分开,右壁上举抱头,左臂内旋,手背放于髋部。胸部左前方紧贴暗盒。身体冠状面与暗盒成6065角。第7颈椎至第1腰椎以及两侧胸壁包括在胶片内。(4)移动X线管,将焦片距置于200cm处。(5)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高度斜位胸廊水平连线中点,垂直于暗盒。(6)根据摄片因素,选择曝光条件。(7)复

28、核摄影位置个曝光条件,在监视控制台曝光指示和被检者体位情况下,嘱被检者平静呼吸屏气后曝光。2. 心脏大血管右前斜位摄影(1)将标记好的铅字反贴于暗盒边缘,暗盒置于摄影架上。(2)被检者面向摄片架站立,双足分开,左壁上举抱头,右臂内旋,手背放于髋部。胸部右前方紧贴暗盒。身体冠状面与暗盒成4555角。第7颈椎至第1腰椎以及两侧胸壁包括在胶片内。(3)移动X线管,将焦片距置于200cm处。(4)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高度斜位胸廊水平连线中点,垂直于暗盒。(5)根据摄片因素,选择曝光条件。(6)让被检者含一口调好的钡剂。(7)复核摄影位置个曝光条件,在监视控制台曝光指示和被检者体位情况下,嘱被检者吞咽钡剂

29、并屏气后曝光。3冲洗胶片。实训要求1掌握心脏大血管摄影位置的检查目的及摄影方法。2熟悉x线机的操作及摄影条件的选择。3分析x线照片影像显示的部位,评价x线照片质量。实训讨论 1.讨论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和心脏右前斜位摄影目的。2.讨论心脏大血管左前斜位和心脏右前斜位片的影像不同之处。思考题为什么行心脏大血管摄影时须吞服钡剂?实训十四 膈上肋骨前后位和肋骨斜位摄影实训目的 学会膈上肋骨前后位和肋骨斜位摄影方法。认识肋骨片的X线解剖关系。实训器材 摄影用X线机1台;12英寸15英寸X线胶片2张;12英寸15英寸暗盒2个;铅字标记1套;观片灯1架;体厚测量尺1把;铅围裙1件。实训内容1、膈上肋骨前后位, 2.肋骨斜位摄影。实训方法及步骤 1膈上肋骨前后位摄影(1)在暗室内将胶片装入暗盒。(2)将标记好的铅字正贴于暗盒边缘,暗盒置于摄影床面下暗盒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