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5.59KB ,
资源ID:2825583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255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四下语文2《第一朵杏花》.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四下语文2《第一朵杏花》.docx

1、苏教版四下语文2第一朵杏花2.第一朵杏花市中区孟庄镇周村中心小学 刘利英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句话的含义。4.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5.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2、教学重、难点: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竺可桢在

2、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3、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理解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 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2. 课下搜集竺可桢相关资料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

3、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看图,激发阅读兴趣。 1幻灯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多美的杏花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眼前的杏花吗?我们还会想到什么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有谁留意过这样的问题:杏花何时开?第一朵杏花何时开?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竺可桢爷爷就十分留意这些细致的问题,那么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从他的行为中,我们又能领悟到什么呢?(二)介绍竺可桢。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2.教师补充:竺可桢:浙江人,中国气象学、地理学奠基人。他率先对台风、季风、农业气候等进行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这些研究成

4、果很多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有的用于天气预报。竺可桢特别重视调查研究,他常年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燕子飞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1974年2月6日,他临终的前一天,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在病床上写写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亲自去观测温度,是根据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了“局报” 两个字。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乃至今后,都会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长久地绽放光彩。(三)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

5、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初读课文。要求:(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 小组互读,注意生字的读音。(3) 读通课文,注意长句的朗读。(4) 读懂大意,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4.检查自学情况:(1) 出示词语读一读:一株 吹皱 曾经 精确 仰起脸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大概 规律 郑重 程度 顷刻间(2)读好长句。(课件出示)5.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6.读这两个大段,找一找: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7.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

6、号。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8.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1.读这段话思考:你知道他为什么非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搞科学研究)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竺可桢爷爷哪些优秀的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2.课文中的这个小故事正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一精神品质。(五)学习课文的1-5自然段 1.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么不同吗?(1)学生说

7、:杏花开得最早的那一朵(2)这篇课文就是竺可桢爷爷观察第一朵杏花的事情,知道他为什么第一朵杏花这么感兴趣呢?(3)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相关的文字就知道了。(4)学生读课文2.鼓励学生坚持读完课文。3.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的?(1)请大家自己读读15自然段。(2)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现竺爷爷是在精心观察啊?(学生说:第一自然段)(3)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爷爷精确观察的?学生说:(4)出示: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从哪里看出是精确观察?学生说:一朵一朵地数学生说:竺爷爷是走近了杏花才数的,这样可以数得更加清楚一下。学生说:四朵杏花开放的程度还是不同的。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

8、程度的四朵花”,这样的观察才是“精确地观察”,(5)齐读这一个片断4.请大家接着往下读。(1)出示:“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2)读完这个自然段,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啊?学生说:“又”,这里可以看出竺爷爷又来看花了学生说:“习惯地问”竺爷爷看见桃花开了,会怎样问呢?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3)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4)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

9、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5)竺爷爷关注的是(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优秀的习惯。(4)齐读这个段落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

10、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六)学习第二部分(6-15)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它来读好这段话。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

11、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1)这段对话很特别,没有提示语,你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情来读好它吗?(2)再读,准确把握人物的对话语气。 (3)如果硬要加上提示语,你会结合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正确填写吗?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同桌讨论,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4)思考:这里为什么不用提示语?(小孩急切想要告知竺爷爷观察结果,竺

12、爷爷急切想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没有用提示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两人急切的心态。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6.他们的激动和兴奋

13、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1)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2)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3)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

14、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七)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课文中只是竺可桢爷爷常年一丝不苟进行科学观察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为题?还可以只用其他的题目吗?学生讨论后回答。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竺爷爷和小孩两个人两年的劳动果实。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

15、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八)课堂作业: 1.填空: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_竺爷爷记录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一个小故事_,表现了他_坚持不懈、一丝不苟_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改写句子。你怎么会不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呢?(改成陈述句)时间飞快,转眼又是一年。(改成比喻句)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用关联词

16、将两句合并) 3.“时间像_,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_柳梢,吹_了小草,吹_了河水,吹_了杏树的花苞。”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_,这时运用了_地修辞手法. 4.课文第一朵杏花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使人想到了成语_。我们还知道形容时间短的成语有:_、_。 5.“我需要的是_。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_这类字眼,也不能用_,这句话表现了_(谁)_的态度。(九)板书设计:2.第一朵杏花又是一年常年精确观察 郑重记下坚持不懈、一丝不苟附2.第一朵杏花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一、我是小小朗诵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小星星进行评价。)(1)能够把课文读得通顺

17、、流利得一颗星。(2)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停顿得当得一颗星。(3)能够读出文章的意蕴美得两颗星。 二、我是小小书法家。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比一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三、按要求填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 )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 )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描写竺爷爷动作的词语。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你怎么会不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呢?改成陈述句: 2和煦的春天把杏花吹开了。改成“被”字句:

18、教后反思:成功之处: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课文描写了他和一个小孩子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题定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对话朗读部分,我设计了想象补充提示语,分角色朗读,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这篇课文出现了几组一问一答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括号里进行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到位。不足之处: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教学建议:教学中应当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互帮互学,这篇课文的对话较多,虽然我在教学时知道学生朗读,但是个别同学得到了锻炼,全体同学锻炼的机会少,今后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感知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