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蒙养正弟子规译注版本A4排版可直接整理编辑李毓(y U)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生卒年不详。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 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 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 学图书馆。启蒙养正弟子规弟子规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读本, 原系清康熙时绛州(今山西新绛)秀才李毓 秀编撰的训蒙文,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整理,改称弟子规广为流传。
2、李毓秀始终不过一介秀才, 学位不高,但他一直以教书为业, 对幼学启蒙教育的特点谙练熟捻,所以他编写的这篇训蒙文言简意赅,切合实用。李毓秀之前,出自大儒名宿手笔的蒙学伦理读本已有不少, 其中尤以南宋理学大家朱熹 的小学最受尊崇。全书辑录古圣先贤的嘉言善行,分编内、外两篇,内篇再分“立教”虽大, 说理却过于深奥, 又多引古礼,加之难字太多且不谐时俗, 在实际蒙学中不易推广流 行。至于三字经与千字文虽较小学来得通俗,却是以综合教育为主旨,并不专 注道德训示。而明代吕得胜父子所编小儿语 、续小儿语 ,内容亦略显庞杂。弟子规则不求其大,不贪其全,精选并紧扣孔子论语学而第六章的“弟子入 则孝,出则悌,谨而
3、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过二十五字的这句话,匠心 独运,以三言韵语阐释、演绎成包括“总叙”在内的五个部分,规定了子弟居家在外所应遵 循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其核心为孝悌仁爱信。 全文一千余字, 好懂易诵,具有学规学则 功能,甫一问世便大受欢迎,其影响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进入新世纪,国学热不断升温, 少儿经典诵读更是波推浪涌、 方兴未艾。有意思的是成 书较晚的弟子规 ,不但在各地纷纷开办的国学班及中小学里大受重视,而且还被有的公 司职场指定为员工的必读书,开工之前全体员工捧读弟子规的场景, 甚至引发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 被视作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这些现象表明, 作为一个礼治教
4、化源远流长 的国家, 人们期望借助深厚的传统道德伦理来规范举止言行, 激发人性向善, 弥补和纠正社 会在法制逐步健全完善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缺失与不足。 人们更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 孩子心底积淀根植, 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坚韧意志的潜移默化作用,将伴随他们一生成 长,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开放的、 多元的全新社会历史时期, 其作用无疑更显重要。 这就是弟 子规 等蒙学佳著, 其识字功能虽已日趋弱化,但在当代中国仍能普受欢迎、迅速传播的原 因。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始终是应当坚 守的原则。譬如三字经所宣扬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千字文所
5、乐道的“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无不留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必须分析指出,加以引导。尤其是青少年们心智尚未成熟,价值取向远未定型,更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诊释经典,作到“古为今用”。例如弟子规的“非圣书,屏勿视” ,就可解读为:屏弃含有凶杀暴力、荒诞灵异、淫秽奢靡的图书音像,不要让其污染毒害我们的心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既有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又富现代理想精神的社会栋梁, 我们任重而道远。译文则采用韵语,以求贴近原作风格;重点字、词、句作注;生僻字或多音字加注音。弟子规清李毓秀一、总叙【题解】“总叙”即弟子规一书的总纲。 “弟子”是旧时对少儿、学生、门徒的称谓, “规”乃规则、规范, “弟子规
6、”就是青少年弟子应当格守的行为法则。因为弟子规是编著者选用论语学而第六章整段文字“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11)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演绎而成,而“总叙”基本上是上述孔子言论的照录,故有着“开 宗明义”的总论作用。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言论。首先要讲孝悌,其次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有富余精力,读书多做学问。【注释】规:规则,规范。弟子规:青少年弟子应当恪守的行为法则。圣人 :指儒家创始人孔子。训:教导,教诲。孝悌(t):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悌:敬顺兄长。谨 :出言慎重,寡言。信诚信。
7、文:文献典籍。这里指儒家经典。、入则孝出则悌题解】“孝悌”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 论语学而第二章记载了孔门弟子中与曾子齐名的有子 (名若 )对孝悌的诠释: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有子认为一个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很少会“犯上作乱” ,因此孝悌是“为仁之 本”。封建时代统治者推崇孝悌,主旨在“不犯上” ,不犯上就可以避免发生夺位篡权之事, 封建统治就能巩固延续。 普通民众看重的则是其伦理亲情和德行操守, 所谓 “百善孝为先” , 人人孝悌, 自然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试想一个连生身父母同胞手足都不爱不敬的人, 又怎么可能爱国爱民呢 ?对青少年子弟而言,
8、孝悌的品德培养,就是从日常生活身边小事做起。当然时代不同, 旧有的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与我们今天可能会有所差异, 需要我们与时俱进重新 解读。 譬如本段中 “亲有疾, 药先尝” 这节, 就可理解为当父母患病时, 子女就当问医问药, 贴心照料。而父母不幸亡故,也不必更不可能照搬封建礼法去“守丧三年” ,甚至为此改变自己的生活起居,天天愁云满面悲伤哭泣。因为努力工作,乐观生活, 是父母对儿女的一生 期待 ;而实现父母生前的期许,才是对父母的真正尽孝和最大回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听到父母呼唤,回答不能迟缓;父母指派差遣,快做不能偷懒。父
9、母谆谆教导,应当恭敬聆听; 父母批评责备,必须接受顺从。【注释】应(y ng ):应答。懒:怠惰,偷懒。教(ji do):教导。顺承:顺从地接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译文】冬天为亲暖被,夏天把床扇凉, 早起问候父母,黄昏要道晚安。外出必须相告,回家当面禀报,按时起居工作,不能随意调换。【注释】冬则温:冬天用自己身体先为父母把被窝温暖。凊 (q ng):凉。这句说夏天替父母把床铺扇凉。省(x ng):探问,请安。定:定省,子女早晚问候父母。这里专指昏定,即晚间 服侍父母就寝。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告:告知。反:同“返
10、”,指返家。面:当面向父母察报平安,让父母放心。常 :保持常规,不改变。业 :职业,做事。无变 :没有改变。指在外做事有规律、合规矩,不随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译文】事情即使不大,不可擅作主张,如果任性而为,有失子女本分。虽然东西很小,不能据为己有,假如私自匿藏,会让父母心伤。【注释】苟(g ou ):如果。子道:子女应当做的。亏:欠缺。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文】父母双亲喜好,竭力为其办到 ;父母厌恶之事,尽心尽力除掉。身体受到损伤,会让父母担忧 ;品德若有污点,连累父母蒙羞。【注释】
11、力:尽力。为(w百):替,给。具:准备,置办。谨:指严肃恭敬的态度。去:除去。贻(y j:遗留。这里指带给。忧:担心。羞:羞耻,耻辱。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号泣随,挞无怨【译文】父毋非常爱我,孝敬他们不难 ;父母对我厌恶,尽孝才显我贤。父母若有过错,劝说他们改正,劝时和颜悦色,还应细语柔声。劝说父母不听,待其高兴再劝,悲号哭泣请求,被打也无怨言。【注释】谏(ji cn ):直言规劝。更:改变。怡:和悦。柔:温和。入:指采纳。悦:指父母高兴 时。号(h ao ):大声哭号。随:随后,紧接着。挞(t:鞭挞。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
12、死者,如事生【译文】 双亲如果染病,煎药自己先尝, 白天黑夜侍奉,寸步不离其床。父母不幸身亡,守丧要满三年,常常伤心哭泣,改变生活起居,一切尽量从简,酒肉享乐不沾。丧事要合礼仪,祭奠竭尽诚意,对待去世父母,一如他们生前。【注释】疾:疾病,身体不舒服。昼:白昼,白天。侍:侍奉,照顾。丧( smg )三年:据仪 礼丧服所记,宗法封建社会规定子女为父母居丧的期限为三年。居处变 :意思是居丧期 内,子女的日常生活起居习惯都应改变从简以遵孝道。事 :奉事,服侍。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译文】兄对弟要友善,弟对兄要恭敬,兄弟彼此和睦,孝道体现其中。财物看得很轻,就
13、不怨天尤人,言语不合要忍,愤怒自然不生。【注释】道:应遵行的道德原则。友:友爱亲近。恭:恭敬。睦:和睦。中:其中,内部。轻:看轻。怨:怨恨。忍:忍让。忿( f en):怨愤,愤怒。泯(m n):灭。指消失化解。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译文】无论饮水吃饭,还是坐卧出行,依礼长者为先,幼者应在其后。长辈要是叫人,立即代为呼叫,所叫之人不在,自己立即赶到。【注释】或:或者。这里是无论、还是的意思。长( zh ang ):年长,年龄和辈分较大。即长者、 长辈。幼:年纪小,相对于“长”而言,并不专指幼童。即:赶快,马上。代:代替。人:这里特指长者、长辈叫的那个人
1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译文】 如果称呼尊长,不可直呼其名, 若在尊长面前,不可炫耀逞能。路上遇到尊长,快步向前行礼,长辈没有吩咐,退后恭敬侍立。外出见到尊长,赶紧下马下车,恭待长辈离远,目送百步开外。【注释】称:叫,称呼。尊长: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对:朝着,对着。这里引申为在长辈面前之意。见(Xi cn)能:逞能,炫耀。见:同“现”显出,表现。能:才能。疾趋( q 口):快步向前。揖(y i):拱手行礼。乘(ch eng):指乘坐在车上。过:指已经从自己面前过去 了。犹(y6u ):仍然,还。待:等待。这里指恭立
15、目送。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译文】长者如果站着,幼者不能就坐,尊长坐定以后,叫你你才能坐。尊长面前说话,声音一定放低, 低至不能听到,那也不合规矩。尊长叫你见面,理应快步向前,告退行动要缓,这才合乎礼仪。尊长如果问话,必须起身作答,不可左顾右盼,否则就是失礼。侍奉自己叔伯,也如侍奉父亲 ;对待同族兄长,也像胞兄一样。【注释】命:吩咐。乃:才。低:声音细微。这里指声音柔和适中。不闻 :听不到。宜(y i):合适,应该。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诸父 :伯父、叔父。诸兄:同族兄长,堂兄。三、谨
16、而信【题解】“谨”是指寡言,孔子不是提倡不说话,而是强调“少说多做” 。如学而第十四章, 孔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 (做事勤快,说话谨慎 );为政第十三章,孔子说“先行其言而 后从之” (先将你要说的话做到,然后再开口讲出来 ),都是这个意思。 “信”是指诚信,是儒家最为推重的品德。在学而第四章,孔门大弟子曾参天天反躬自问的第二条就是“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 (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 ) 。 为政第二十二章,孔子更感慨“人而无 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不诚信,不知道那怎么可以 )。本段即围绕着以上两个核心内容展开,但并不虚谈空论。前半段重点说“谨” ,要求青少年弟子在平日生活中,要事事严格
17、,出言谨慎。其规定细致到起居洗漱、衣冠摆放、饮食 嗜好、行走坐卧、敲门应答等方方面面。后半段主要谈“信” ,针对青少年弟子易犯的错误, 提出如何预防改正, 培养树立诚信。 像借人东西应及时归还, 不可花言巧语欺骗别人, 不道听途说传播谣言,要见贤思齐闻过则喜等, 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倡导的好品质好习惯, 们诵读学习弟子规的原因所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译文】清晨尽量早起,晚上迟些入睡,人生岁月易老,要把时间珍惜。早上必须盥洗,同时注意漱口,便溺结束回来,则要立即洗手。【注释】盥(gu an):浇水洗手。便溺(ni co ):排泄大小便。辄(zh e):
18、就。净手盥洗沐浴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而且是古人参加各种典礼活动的严格礼仪要求,就要教育培养。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也是我:洗干净手。所以从小帽子应戴端正,衣扣必须扣好, 袜子要穿平整,鞋带注意系紧。脱下衣帽鞋袜,存放位置固定,不可乱丢乱放,以免弄脏弄乱。【注释】冠:帽子。纽:衣纽,纽扣。结:打结,系好。履(1 u):鞋。切(qi e):贴切合适。置(zh1 :)摆放。定:固定的。顿 :安置。污秽(hu 1 :肮脏。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译文】穿衣贵在整洁,不必追求华
19、贵,衣着要合身份,还要考虑家境。饮食应当全面,不能挑挑拣拣。注意适当有节,不要过量无限。年龄如果还小,千万不要饮酒,否则一旦喝醉,失态样子最丑。【注释】贵:崇尚,注重。洁:整洁。华:华丽,华贵。循:遵循,符合。分 (f en ):身份,等级。称(ch en):相称,合适。家:指家庭条件。过(gu b):超过,超越。则:准则,规章。这里指应当遵从的饮食原则,即饮食要适量适度。方:正当,正好是。丑:指丑态 百出,出洋相。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译文】走路迈步从容,直立姿态端正,作揖弯腰到位,跪拜认真恭敬。出入不踩门坎,站不歪抖其身,坐不叉开双腿,切忌腿脚抖
20、动。【注释】揖(y i:作(zu b)揖。汉族传统的一种礼节, 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 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 右手在内左手包于外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 ,一般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 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 “吉拜”。深:指够深度,到位。圆:完整。践: 踩踏。阈(y u):门坎。跛(b 1)倚:偏倚,站立不正。语出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临祭, 其为不敬大矣。”箕踞(j ij U:两脚伸直叉开的坐姿,形似簸箕。髀 (b ):大腿。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21、。【译文】 掀动门帘要轻,切勿发出声音,走路转弯大些,不要撞上物品。手拿空的器皿,像满装般小心 ;进入无人空屋,如同屋里有人。【注释】宽转弯:指转弯角度要大,不要急切抄近、慌张冒失。勿触棱( I eng ):不要撞到家具物品的棱角。执:持,拿着。虚:空。盈 :满。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译文】做事不要匆忙,忙中大多出错,不必害怕困难,也不轻率随便。打架闹事场合,不可轻易靠近 ;邪恶荒诞之事,绝不好奇打听。【注释】畏:害怕。轻:轻率。略 :忽略。场:场合。绝,绝对,一定。邪( xi e):邪恶, 不正当。僻(p 1)怪癖,荒诞不经。邪僻:亦作“邪辟” ,
22、据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审分 考,邪僻,乖谬不正。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译文】要进人家大门,先问是否有人 ;迈入厅堂之前,大声让人知闻。人家问你是谁,定要回答姓名,如果只说是我,对方如何辫明。【注释】:指只是回答说孰(sh u):谁,哪一个。存:在家。堂:厅堂。扬:高,扩大。吾与我“吾”或者“我”。吾(w u),我。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译文】借用别人物品,必须请求应允,倘若根本不问,无疑与偷等同。借了人家东西,一定及时归还 ;别人向你借物,有就不要吝啬。【注释】明求:公开、当面请求。悭(qi an):吝啬
23、。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译文】大凡开口说话,要以诚信为先,如果欺诈荒诞,那又怎么可以 !话多不如话少,言多语必有失,应当实话实说,不能花言巧语。尖酸刻薄之话,污秽不堪之言,粗俗无赖习气,切记戒除改变。【注释】信:诚实,讲信用。妄:言词荒谬,没有根据。奚:何,怎么。佞(n ng)巧:花言巧语骗 人。市井气:指欺诈蒙骗不讲诚信的市俗习气。市井,古代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也用以 代称商贾(g u)o儒家重农轻商,商贾地位最低,故市井”带有贬义。气:习气。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译文】
24、没有弄清之事,不可轻易发言 听到并不确切,不要轻易就传。不合义理之事,不要轻易允诺,如果随便承诺,做与不做都错。【注释】真:真实情况。的(d ):确实。诺(nu o):表示同意,应允。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译文】说话吐字发音,定要清晰流畅, 说得不能太急,否则含糊不清。 那人过来说长,这人过来说短, 事情与己无关,闲事不要去管。【注释】道字:说话吐字。重:指发音吐字清楚。舒:流畅。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译文】 见人义举善行,就要向人学习, 纵然差距尚远,也要逐渐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立即反躬自省
25、,有则立刻改正,无则加勉自警。【注释】思齐:考虑并努力向其看齐。即指积极行善。语出: 论语里仁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纵:纵然,即使。去:距离。跻(j登,升。这里指升入同一行列, 成为同一类人。说文:“跻,登也。”诗经兼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省(X ng ): 反省。无加警:无则加勉,警告自己不去做。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译文】注重品德学问,培养才能技艺,发觉己不如人,就当自我激励。诸如衣服饮食,不要与人攀比,即使不如旁人,切勿自卑生气。【注释】惟:只有,只是,副词,用来限定范围。 书舜典:“惟明克允。”孟子梁惠王上:“惟士为
26、能。”戚(q ):悲戚,忧伤。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译文】闻听批评即怒,听到赞誉则喜,坏朋友就会来,好朋友就会走。听到恭维不安,听见指责却喜,正直诚信之士,渐会与你亲近。【注释】过:过失,错误。誉(y u):赞誉。损友:对自己有害的朋友。却:退却,离去。恐: 不安。欣:欢喜,愉快,高兴。直 :正直。谅(li eng ):诚信。说文:谅,信也。”孔子认为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是三种有益的朋友, 即益友。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
27、,倘掩饰,增一辜。【译文】无意之间失误,可以称为过错 ;故意去干坏事,那可就是罪恶。有错勇于改正,可以当作无过,倘若文过饰非,就是错上加错。【注释】非:错误。名:称作。归:回到。无:指没有过错。辜(g u):罪,过错。四、泛爱众而亲仁【题解】“泛爱众” 是说要有博爱大众的胸怀。 “仁” 则是孔子提出的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是各种美德的高度概括,其核心就是“爱人” 。论语中提及最多的就是“仁”字,孔子认 为“仁”是君子的责任和使命,一个人不可以为 “求生”而 “害仁”,只能是“杀身以成仁” 。 在孔子眼中, “仁”是人格道德的最终追求和最高标准,为之可以不惜献出生命。如此的境 界和高度,不是
28、人人可以达到的,但是“亲近仁德”却是每个人都应努力去做的。就此,弟子规的编著者教诲说 :一个人仅仅孝悌并不够,还应做到“博爱亲仁” 。具 体地说就是要仰慕敬重那些德行高尚、 学问精深的人, 以刚正不阿的仁德贤者为榜样, 向他 们看齐。要做到与人为善,不可忌贤妒能、欺贫馅富、诋毁中伤别人。与人交往要多给予而 少索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值得注意的是囿于阶级偏见,本段“待脾仆,身贵 端”一节,使用了个别歧视性言词,虽不正确,但这一节表达的对于“弱势阶层”要宽厚同 情、不可以势凌人的观点,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
29、所服,非言大。【译文】 所有一切的人,都须相亲相爱, 共享一片蓝天,同有大地承载。德行高尚之人,自然拥有名望,人们看重品德,并非容貌怎样。才学博大精深,肯定天下闻名,人们钦佩其才,并非言词惊人。【注释】天同覆:同在蓝天下。覆,遮盖。地同载( zai):共立大地上。载,承载。 荀子: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以上两句指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上。行:德行。名:名望,声望。重:看中,重视。貌高:指外表高大威严,仪表堂堂,好像正人君子。望 :声望,名望。服:佩服,敬佩。言大:自我吹嘘,夸夸其谈。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译文】自己若有才能,切勿自私独用 ;他人才华出众,不要低毁否定。不应谙媚富人,不可傲慢欺贫,不要喜新厌旧,做个仁德贤人。人家正在忙碌,不可用事打搅人家心情不好,不要闲话打扰。【注释】轻:轻易,随便。訾(z 1:低毁,说人坏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