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6.39KB ,
资源ID:282018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2018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志鸿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志鸿优秀教案.docx

1、志鸿优秀教案志鸿优秀教案【篇一:新课标(人教版a)志鸿优化系列丛书高中优秀教案生物必修2】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必修2目 录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4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5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4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41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42 (一) 减数分裂 ?44 (二) 受精作用?56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74 第3节 伴性遗传 ?82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93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102 第3节 dna的复制 ?112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17

2、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123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24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39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152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62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62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171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185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200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201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209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23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25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33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235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241 (

3、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51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章节规划 本章是遗传与进化(必修)的开篇,集中描述了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的研究。 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这是在140多年前奥地利学者孟德尔,从个体水平出发,利用植物杂交实验的方法,展开对生物性状的研究来揭示遗传规律的。由于孟德尔在植物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遗传因子和揭示了遗传因子遗传的两个规律,使遗传学诞生了。因而孟德尔成为名垂青史的遗传学的奠基者! 孟德尔于1866年发表的植物杂交实验论文中,揭示了核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本章内容围绕以上两个定律分两节进行描述。即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4、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本节内容是按照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其顺序即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这就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中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有一些新特色: 1.对实验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这是极其重要的特色! 2.对杂交实验

5、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没有作跨时代的说明,完全是按照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这是过去人教版的高中生物课本的内容中所没有的。 3.在讲述孟德尔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以下的内容要点构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 本节在内容安排上与第1节有共同的特点,即按照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 “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这一问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说明,分

6、离定律是研究单因子的,而自由组合定律是研究多因子的。单因子的研究是多因子研究的基础。 本章内容与本册书其他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章内容集中描述了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只是一种推测,根据推测总结遗传规律。而其他章的内容是围绕第一章的内容层层展开的。如: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回答了遗传因子是什么和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的问题;第3章基因的本质描述了遗传因子的本质是什么;第4章基因的表达描述了遗传因子(基因)是如何行使功能的;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描述了遗传因子(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描述了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遗传因子(基因);第7章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描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因子(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总之,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了这条主线,就可以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教学中就能达到左右逢源了。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 本章教学价值: 1.知识方面 (1)学习孟德尔科学实验的方法。 (2)认知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3)认知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能力方面 (1)学习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本章教学安排: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

8、交实验(一):2课时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课时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即孟德尔的单因子遗传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篇二:志鸿优秀教案2014年秋九年级物理名师示范教学设计: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三、比热容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

9、、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 知道为什么? 推进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

10、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

11、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

12、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 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按照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记录水和砂子开始时的温度;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

13、,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

14、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唯一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

15、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

16、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板书设计 三、比热容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3知道物质温度改变时吸热或放热的公式,并会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 复习回顾 地理知识:沿海地区与内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不同? 观察思考 1用同样大小的炉火,烧开一壶水和半壶水,哪个需要加热的时间长?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的热量多

17、还是少? 2用大小恒定不变的炉火加热同一壶水,让水温升高10 和升高20 需要的时间一样吗?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3请根据上述事实和你的生活经验,推断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如果需要,可以与你的家人交流讨论。 合作探究 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活动1:与同学交流课本第130页“想想议议”中问题,回答: 1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2如果取两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如水和砂子),它们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也相等,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吗?你见到过有关的现象吗?联系实际想一想,提出你们的观点。 (提示:1.质量 升高的温度 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

18、,吸收的热量越多 2.略) 活动2:实验探究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等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实验时取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水和砂子作为研究对象,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前需要考虑到:(1)对两个烧杯应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2)水和砂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 (3)对两个加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4)怎样保证水和砂子的质量相等?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5)怎样测量温度升高的度数?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6)怎样判断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质量相等的水和砂子,升高相等的温度

19、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你认为吸收的这个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由此说明什么? (提示:(1)相同 消除容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用控制变量法,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种类的关系 (3)相同相同的时间内,水和砂子从热源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判断水和砂吸收和热量 (4)测出相等质量的水和砂子 天平 (5)用温度计测量,边测边搅拌 温度计 搅拌器 (6)根据加热时间 钟表 略) 活动3:阅读课本第132页内容,思考回答: 1什么叫做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什么符号表示?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从课本第132页“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格中,查出水的比热

20、容,并说出其物理意义。砂石的比热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义?比较表中的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3在日常生活中,水既可以用来取暖(如图甲),也可以用来降温(如图乙),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填一填 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等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 2_的物质,温度每_(或_)1 所_(或_)的热量为该物质的_,用符号_表示,其国际单位是_。 b水是比热容最大的物质 c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3.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质量相同、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可以吸收(放出)更多的热量。甲图中的热水降温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图中冷水升温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因而具有更好的取暖或散热效果。 填

21、一填 1不同 二、热量的计算 活动4:思考回答 1水的比热容是多少?物理意义是什么? 2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m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7你能根据上面的推理得出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吗? 8你能模仿上面的推理得出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吗? 7.q吸cm(tt0)8.q放cm(t0t) 活动5: 1从地理课中我们知道,对于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在一天之内,海滨的温差只有几摄氏度,而沙漠的温差可达几十摄氏度。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2利用热量公式进行下面的计算,也许对你理解上面的问题有帮助。 填一填 物体在升温(或降温)过

22、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为_ _。 (提示:1.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和砂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光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滨比沙漠的温度变化小。 砂石升高的温度: 填一填【篇三:新课标(人教版a)志鸿优化系列丛书高中优秀教案地理必修1】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 必修1目 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3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3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0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6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38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45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56 第一节 冷热不

23、均引起大气运动 ?56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66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80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93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99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105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105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12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23 问题研究 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131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33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33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140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147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156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59 第一节 自然地理

24、环境的整体性 ?159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70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177第一章 行星地球 本章规划 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不考地理,鉴于这一客观情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学习地理不够重视,兴趣往往不够浓厚,甚至抱有排斥的情绪。因此,本章的教学任务就不只是教参中所述的几条。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篇,本章内容难点较多,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要为后面的地理学习培养兴趣,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教材以地球为中心,首先从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星系环境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再讲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25、时刻影响着地球,这些内容难度不大,使用录像和相关图片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章最难理解的部分,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辅以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本章最后的教学内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反映了全章内容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空间逻辑,教学中应体现这一特点。 课时安排:共7课时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从容说课 本节涉及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

26、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

27、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