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35.54KB ,
资源ID:281981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1981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荒漠化和水土流失.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荒漠化和水土流失.docx

1、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荒漠化和水土流失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训练: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C.臭氧层破坏 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B解析:水土流失发生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且坡度大、降水多的地区,图示该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图中显示该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加之过度经济活动,地表植被大量减少,荒漠化严重。臭氧层破坏主要发生在南极上空及青藏高原上空。新疆并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最多的区域。2.为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2、()A.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提高牧民经济收入B.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C.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加快城市化的进程D.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答案:D解析:结合上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问题,为避免其加剧,应科学合理安排产业活动。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会导致过度放牧,加剧荒漠化;增修引水工程用于灌溉,扩大绿洲农业面积不仅会导致过度农垦,还会加剧用水紧张;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更会直接加剧环境问题;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会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减缓荒漠化。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

3、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成34题。3.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土地沙漠化C.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答案:D解析:中原经济区的西部三个生态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不属于生态问题;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不易发生土壤盐碱化。4.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A.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B.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C.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

4、答案:B解析: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属华北平原,是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故B项正确。该区域的洪涝灾害主要是黄河的“地上河”特征所致,因此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防治洪涝灾害效果不明显,故A项错误。西部地区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大规模梯田改造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故C项错误。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不符合客观实际,故D项错误。右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

5、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资料,完成56题。5.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土层薄,石漠化严重以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A. B. C. D.答案:A解析: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表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6.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6、”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答案:C解析: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意义方面。建设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塔拉滩地区(图甲)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 形成了良性循环。读图,完成810题。8.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C.森林破坏 D.土地盐碱化答案:A解析:塔拉滩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表典型植被为高原草甸。由材料信息“植被不断恢复,沙丘

7、移动明显减缓”可知这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9.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答案:C解析:沙丘广布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是水分条件。减弱风力不会直接导致植被生长;太阳能电池板因遮挡阳光会降低土壤温度,电池板下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差。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10.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提高水电发电量

8、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答案:D解析: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减少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光伏产业园区与水电发电量无关,该区多沙丘戈壁,牧羊业会降低植被覆盖率,可能会促进沙丘发展。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 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1113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48.514.515.21.17乔灌结合42

9、.613.813.80.95林草结合42.514.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林39.112.212.3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1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答案:B解析:退耕还林是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如果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刺槐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喜光。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

10、12.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答案:A解析:读图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为明显。13.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答案:C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

11、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416题。14.该固定沙丘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D.1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A. B. C. D.1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答案:14.C15.B16.D解析:14.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时间分布上看,68月土壤含水量大多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15.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温较高

12、,降水量相对较多,但蒸发量更大,导致土壤含水量较低。16.该地人类活动干扰少,保护该地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下图为我国某区域5月13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读下图,完成1719题。17.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 ()A.沙源、地形 B.地形、风向C.沙源、风向 D.沙源、城市答案:B解析:由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可得,该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端,从图示时间可以推出此次沙尘暴在向东移动,5月,西北地区盛行偏北风,故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风向;移动路径偏向东方,而不是南方,结合该地地形概况,推出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受该地南部山地阻挡的影响。18

13、.下列关于13日08时图中城市受沙尘暴影响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丰强于和田 B.喀什强于若羌C.敦煌强于玉门 D.若羌强于民丰答案:A解析:图中等值线为能见度等值线,能见度越小,受沙尘暴影响越强。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13日08时沙尘暴正影响民丰,能见度接近0。19.从13日02时到13日23时期间,沙尘中心的移动速度 ()A.越来越慢 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 D.越来越快答案:C解析:把图中沙尘暴时间等值线划分成时间间隔相同的等值线,从13日8时到13日14时等值线之间均匀画一条等值线,即11时等值线,这样每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等值线距离越近,移动速度就越慢,即

14、从13日2时到14时再到23时期间,沙尘中心的移动速度为先慢后快。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2题。20.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A.季风区河谷地带 B.绿洲边缘C.沙漠腹地 D.农牧交错地带答案:C解析: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可能有灌丛生长,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从而导致灌丛沙堆发育。沙漠腹地由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沙漠广布

15、,不易形成灌丛沙堆。21.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 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C.降低区内风速 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答案:D解析: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故由于灌丛存在才形成风力沉积,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植被。22.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A.弱强强 B.强弱弱C.强弱强 D.强强强答案:C解析: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阻挡风沙,使其在灌丛区沉积。第二阶段风力减弱,灌丛沙堆发育稳定。第三阶段风力强,沙堆被侵蚀。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强弱强。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

16、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主要支流。读不同时期头道拐和龙门水文站水、沙变化表,完成2324题。年份头道拐水文站龙门水文站水量(亿立方米)沙量(亿吨)水量(亿立方米)沙量(亿吨)2006174.90.635199.61.82007189.30.719205.91.442008164.10.476177.60.5842009169.60.457178.30.56819701979均值233.121.15284.548.6823.20062009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小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答

17、案:B解析:20062009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流量差值就是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结合表中数据,通过计算龙门和头道拐水文站水量的差值,可知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逐年减少。24.与19701979年相比,20062009年黄河中游水、沙发生明显变化,与其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A.打坝淤地,拦沙蓄水 B.退耕还林,保持水土C.毁林开荒,过度放牧 D.采砂取土,疏浚河道答案:C解析:20062009年与19701979年相比,黄河中游水量和沙量明显变小。 打坝淤地,拦沙蓄水, 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采砂取土,疏浚河道,会使得洪峰流量减少,河流的含沙量减小;毁林开荒会导致地面径流

18、增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来水来沙增多,和来水来沙量减少无关。河流的流量、流速及流域内的土质状况等都会影响河流含沙量,而所含泥沙矿物成分的不同也会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色。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分的原因,当渭河含沙量达到 10 kg/m3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而在某些季节在泾河(渭河的支流)、渭河交汇处容易出现“泾渭分明”的景观。读渭河、泾河流量及含沙量统计表,完成2526题。河流平均径流量汛期平均径流量汛期平均含沙量枯水期平均含沙量渭河22.939.740.110.10泾河13.923.9268.005.7525.与渭河相比,泾河枯水期含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量小 B

19、.降水量小 C.支流较多 D.植被稀疏答案:A解析: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与渭河相比,泾河的坡度要小得多,故A正确。泾河和渭河在枯水期降水都较少;河流的支流对含沙量影响较小;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泾河枯水期含沙量较小,故植被覆盖率比渭河要高些。26.“泾渭分明”景观容易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D解析:夏季两条河含沙量都很大,到了枯水期,渭河含沙量要比泾河大,故答案是冬季,选D。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

20、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2729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27.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8.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 B. C. D.29.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

21、坡面答案:27.B28.B29.D解析:27.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28.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只有2天,历时时间较短,故错误;2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 mm,降水强度大,故正确;由于该月降雨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径流增加,形成河

22、流洪峰,故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截流量不变,故错误。29.该地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由于该月降水频率高,降水量大,在植被覆盖坡面,因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使土壤摩擦力减小,坡度较大的地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从而导致该次降水后含沙量极高,故D项正确;河流对河床侵蚀一直都存在,不可能导致河流含沙量突然增加,故A项错误;由于该次降水量为54.4 mm,相对较少,对沟谷侵蚀相对较弱,也不可能导致泥沙大量增加,故B项错误;因历次降水都对裸露坡面侵蚀作用较强,故由其导致泥沙含量不可能产生极大现象,故C项错误。二、综合题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

23、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法指导读:从材料中获取所示区域风向、地形特征、风沙流集中范围。提:(1)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中“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青藏铁路”说明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就地起沙”说明沙源不是大风从外地刮来的,而

24、是本地产生的。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2)从设问材料中获取信息设问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青藏铁路”“冬春季”提供了地点和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该地此时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说明风沙会对路基和铁轨造成影响。(3)从图中获取信息调:该题需要调取如下知识:(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条件、物质条件、植被条件、动力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2)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地面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

25、,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3)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的接触。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

26、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洛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是一条经常发生高含沙洪水的河流。流域内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不同时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1)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请说明其原因。(2)简析北洛河流域林地在19982010年快速增长的原因。(3)简述图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北洛河水文的影响。(4)据监测,北洛河上游的输沙量呈下降态势,除人工植被变化外,推测其他人为措施的影响。答案:(1)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多垂直节理,表土质地松软

27、易崩塌;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降水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变率大。(2)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造林积极性高;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林木比重高,既环保又增收。(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4)水库调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沙分布;修筑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改变了水沙形成条件。解析:(1)主要从地形、土质、植被、水文、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耕地减少,林地增加,说明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退耕还林,造林积极性高;国家政策支

28、持;经济林木比重高,既环保又增收。(3)从图中看林地增加,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森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流量季节变化减小。(4)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还有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包兰铁路(1958年建成通车)在宁夏中卫和干塘之间经过腾格里沙漠边缘,建成初期,铁路深受风沙危害,当地人民在沿线的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沙障,形成以麦草方格沙生植物为主的“五带一体”固沙防护体系,在铁路沿线建起绿色屏障,至今已安全畅通40多年。沙坡头的治沙模式成功后,特殊的自然景观和著名的治沙成果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9、、宁夏游必去景点之一。下图示意包兰铁路经过腾格里沙漠和沙坡头的位置。(1)推断造成沙坡头风沙灾害的风向,并说明理由。(2)简述风沙对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危害。(3)说明大面积扎设草方格沙障能有效减少风沙灾害的原因。(4)说明沙坡头固沙防护体系的意义。答案:(1)西北;图中沙丘的凸坡(或缓坡)位于西北部;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铁路位于沙漠南缘(西北风的下风带)等。(2)侵蚀路基和铁轨;损坏通信、信号灯设备;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灯。(3)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阻挡沙的移动,降低沙丘移动速度(固定沙丘);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被)存活等。(4)成功治理风沙危害,保障

30、包兰铁路线安全畅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旅游景区,带动当地经济(旅游业)发展等。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沙丘的缓坡位于西北部,即沙丘是西北风形成,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由图可知,包兰铁路位于沙漠南缘即西北风的下风带,据此推知造成沙坡头风沙灾害的风向为西北方向。(2)风沙对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危害体现在风沙直接侵蚀路基和铁轨,掩埋路基和轨道灯;风沙还会损坏铁路沿线的通信、信号灯设备。(3)大面积扎设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地表有了障碍物可以阻挡沙的移动,降低沙丘移动速度;草本植被还可以蓄水、滞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提高固沙植物(被)存活率。(4)沙坡头固沙防护体系成功治理了风沙危害,保障包兰铁路线安全畅通;由于植被的调节作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且在沙漠地区形成绿地景致,形成旅游景区,带动当地经济(旅游业)发展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