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96.51KB ,
资源ID:281809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1809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6徐健顺唐调浅探.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6徐健顺唐调浅探.docx

1、16 徐健顺 唐调浅探“唐调”浅探徐健顺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诵读方式。百年之前,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朗诵为何物,正如今天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吟诵为何物一样。世事变幻,竟是如此无情,又是如此可笑。于是以吟诵方式创作的诗文,就被朗诵着,习以为常以至为天经地义。文学被视同口语,等同文字。声韵之美,自然消散,甚至涵义思想,也无法体会。如今要复兴传统文化,却连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的还没弄清楚,岂不可叹。吟诵,就是恢复汉语文的声音。吟诵之必要,不言自明。然而传统的吟诵到底是怎样的?它有什么规则、讲究?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笔者近年来广为搜罗采录,至今已有300余位先生的数百小时影音资料,以及数百万字的文献材料。其

2、中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然而差异之中又有统一,变化之下又有规则,我已有他文论述。在这些众多的吟诵中,有一种独具特色而又影响力巨大。在第一届“中华吟诵周”中,我只为这种吟诵举办了专场活动,这就是“唐调”。本文即想简介“唐调”的来龙去脉,并简单分析其规律性和功用、价值。目前所得,有唐文治先生录音、唐文治先生之弟子陆如挺、朱东润、钱仲联、陈以鸿、萧善芗、范敬宜、冯其庸及唐文治先生长孙女唐孝纯的吟诵影音,以及再传弟子陈少松、魏嘉瓒、周?的吟诵影音,以及与“唐调”有关的屠岸、钱绍武、戴逸、姚奠中的吟诵影音等。除前三位外,均为亲自采录,有采访文字记录,谈及学习“唐调”的经历以及“唐调”的

3、心得等。文献资料有桐城派、曾国藩、唐文治的文集中的相关资料,以及陈以鸿、秦德祥、陈少松、余子侠等的研究论著等。由于唐文治先生的录音久远,很多地方难以听清,其他资料搜集也不够丰富,加之本人不会吴语,学识不深,故本文为浅探之见,仅为管窥,其中大道,尚俟方家。一、“唐调”的来龙去脉“唐调”,因唐文治先生而得名。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著名教育家、爱国进步人士。原籍江苏太仓,后定居无锡。18 岁中举。28岁中进士。清末历任多个外交和商部之职,官终尚书。此后致力于教育,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今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前身) 校长十余年。1920年,因双目失明,辞职回无锡疗

4、养,旋创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自任校长直至病逝。留有茹经堂文集等大量专著、文章。其中还有一项独特的遗产,并非文字,即其吟诵法。唐文治先生在上海交大和无锡国专期间,大力提倡吟诵,身体力行,以致受业学生,大都会其腔调。无锡国专人才济济,师多名士,生多才子,如章太炎、钱基博、钱穆、吕思勉、周谷城、郭绍虞、朱东润、夏承焘、饶宗颐等人都曾于其中授课,而陈中凡、王蘧常、唐兰、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钱伟长、冯其庸、范敬宜等著名学者,皆出其门下。于是唐先生的吟诵调流布江南,被称为“唐调”。1934年,唐文治先生曾灌制吟诵唱片两张。据茹经先生自订年谱,唐文治先生于甲戌年(1934年)七十岁高龄时,分别在五月底和

5、十月中旬两次赴华东电气公司录制读文唱片,第一次“读文四篇”,第二次“讲演孝弟廉耻及读诗经左传法”。此事仅见于其日记,两张唱片是否发行,不得而知。至今我也没有这两张唱片的任何下落。1948年,唐文治先生再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十张唱片,其中绝大部分是吟诵。这套录音名为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10张LP唱片),由上海大中华唱片厂录制发行。唱片附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说明书,其中有唱片开篇唐先生论读文之法的演讲录音文字记录,并及各篇目录。目录如下(前方数字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的唱片编号):1362 第一片上 唐文治述:唐蔚芝先生读文法讲辞1363 第一片下 唐庆诒述:唐谋伯先生英文介绍辞1389 第二片上 唐

6、文治读:欧阳修秋声赋1406 第二片下 唐文治读:欧阳修丰乐亭记1407 第三片上 唐文治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上)1408 第三片下 唐文治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下)1396 第四片上 唐文治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397 第四片下 唐文治读:范仲淹岳阳楼记1392 第五片上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上)1393 第五片下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下)1394 第六片上 唐文治读:诸葛亮前出师表1395 第六片下 唐文治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1390 第七片上 唐文治读:诗经鸨羽诗经卷阿1391 第七片下 唐文治读:欧阳修泷冈阡表1384 第八片上 唐文治读:诗经常棣诗经谷风诗经伐木1385

7、第八片下 唐文治读:岳飞满江红1388 第九片上 唐文治读:楚辞九歌云中君楚辞九歌湘夫人、苏东坡水调歌头1387 第九片下 唐文治读:左传吕相绝秦1386 第十片上 唐文治读:唐若钦迎春诗送春诗1364 第十片下 唐文治、唐庆诒合唱:昆曲长生殿小宴(第一段)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通用集(5张LP唱片)是上述唱片的选辑版,附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通用集说明书,目录如下(前方数字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的唱片编号):1448 第一片上 唐庆诒述:英文介绍辞1449 第一片下 薛桂轮述:英文总说明1392 第二片上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上)1393 第二片下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下)1395 第三片上

8、唐文治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1396 第三片下 唐文治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390 第四片上 唐文治读:诗经鸨羽诗经卷阿1450 第四片下 唐文治读:苏东坡水调歌头(冠以唐庆诒英文翻译)1451 第五片上 唐文治读:岳飞满江红(冠以唐庆诒英文翻译,并由薛桂轮宣读)1364 第五片下 唐文治、唐庆诒合唱:昆曲长生殿小宴(第一段)这十张唱片,与其选辑版五张唱片,一并发行海内外。“唐调”遂名噪天下,为吟诵之代表。这十张唱片,现在仍有多套流传人间。只是胶木质脆,不易保存,现在能听者寥寥,而音质也大都不佳。笔者从唐文治先生长孙女唐孝纯女士处转录得一套录音,从江苏太仓市档案馆和陈以鸿先生处又各转录一套

9、录音,三套音质各有不同,而均噪音极大。只是参以目录,大部分尚可辨明字句,听出曲调。本文即据此写成。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曾于2008年修复过一版。所用唱片,为无锡唐文治先生纪念馆(茹经堂)的一套。此套唱片为重修纪念馆时无锡国专毕业生所捐献,1994年为筹备上海交大校庆,校办副主任李征老师从茹经堂借来。2007年底,档案馆委托中华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其前身即为大中华唱片公司)进行修复,共修复两版,一版为原音转录,一版为消噪修复。下图即为此套唱片,唯当时不知其由来,并混入其他唱片,故为17张:这两版录音,笔者均未有。近闻上海交大又有修复行为,不知确否,亦不知所修复为哪一套唱片。无锡国专的教师多吟诵,而

10、如唐尧夫、陆如挺等人,所教也基于“唐调”,所以无锡国专学生多会“唐调”。由于无锡国专是百年来中国水平最高、人才最盛、影响最大、贡献最巨的国学学校,加之其后很多人又传给自己的学生,所以“唐调”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最大的一种吟诵调。唐文治先生的吟诵调,属于桐城派吟诵所传的一支。传承顺序为: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吴汝纶唐文治唐门弟子。其间由安徽而湖南而江苏,语音有变而读法一贯。桐城派为清朝古文大派,上承明代唐宋派,更上承则逾韩愈而抵贾谊,为先秦古文之流绪。汉晋以来,骈文大兴,古文一直是少数派,其读法当不始于方苞,而是传承久远,并与作文之法相通。概而言之,就是一个“气”字。气韵之变,如何把握?刘

11、大櫆一语点破:“于音节求之”(见论文偶记)。以音之高低长短轻重缓急,表达和体会字字关系、句句关系、段段关系,这种关系的脉络就是“气”,非文字也。所以刘大櫆说:“予谓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同上)今天所谓读书,就是读字,哪里读了书来?今天所谓研究,就是解释字义,至于音义则茫然不知,“文之能事尽矣”!二、对唐氏“唐调”的分析唐文治先生的“唐调”,虽用太仓文读语音,但吟诵之法是来自古文一派的正宗传承。所以“唐调”并不以唐文治先生为首创,而只是在他这里最为发扬光大。需要说明的是,唐文治先生的唱片里,吟诵分为诗词、古文两大类。其中诗词的吟诵,唐先生从未说明是学自吴汝纶先生,而提及桐城派所传,

12、历来只说古文,所以这一类吟诵,当是太仓的传统吟诵。今天所谓“唐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唐调”是指唐文治先生的所有吟诵;狭义的“唐调”仅指唐文治先生所传的古文吟诵。笔者所谓的“唐调”,指后者。唯后者为传自古文派,并且具有不同寻常的特点,兼且有全国推广的价值。笔者把唐文治先生的古文吟诵称为唐氏“唐调”,是为第一代“唐调”。唐氏“唐调”具备了“唐调”的基本结构和各种变化。汉诗文的传统吟诵,分为两大类:古体和近体。古体诗文,一般有上中下三调,三调之间大致是模进关系。近体诗文,吟诵时平长仄短,句调之间大致是对称关系。(请见笔者的其他文章。)唐氏“唐调”,属于古文吟诵,但是只有两个调,这是比较特殊的

13、。两个调不如三个调变化丰富,如何能表达出变幻无端的“气”来呢?唐氏“唐调”的两个基本调如下:上调:2222321下调:55556165两调之间,是比较纯粹的模进关系,而且是两个主音之间的关系。两调的特点,首先都是平调。这也是很特殊的。迄今为止,在我们搜集采录的上千个吟诵调中,只有“唐调”的基本调是平调。平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无法依字行腔,所有的声调都会被抹平。这好像违背了汉语歌唱的基本原则。其次,它的不平的部分只在结尾处,有一个小的向上的起伏。前面,不管有多少字,都可以用平调。最多时可以达到十几个字。它的变化如下:上调在1之后,可以有三个走向。一个是回到6,这样就回到了下调。一个是1结束。还

14、有一个,是可以有一个尾腔,这通常都是一个段落结束的时候。尾腔一般是615,可以延长。下调还可以拼接上调,这样就出现了5522和6622开头的调子,但是上调好像不会拼接下调。平调的部分也可以很短,最短可以只有一个音。这样调子就变成了起伏的调子。到底是用平调为主,还是起伏调为主,这取决于吟诵人对文气的体会。同样,用上调还是用下调,也取决于对文章的理解。唐氏“唐调”的节奏,以一字一拍为主。这也是比较特殊的。入声字一律读为半拍。有时跟入声字连在一起的非入声字,也被连带着读成了半拍。只有个别的尾字(如段落结束的字)可以拖拍,其他的字都是一字一拍。唐氏“唐调”有一种独特的腔音,就是16和15,前者用在句中

15、,后者用于句尾。唐氏“唐调”的独特之处有三:平调、一字一拍、只有两个调,这些看起来都与丰富性相悖,这样的吟诵调,怎能表达出古文的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然而,这就是中国的“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道”是从最简单的阴阳开始的。两个调子的相互转换,恰恰就是阴阳。这个阴阳是怎样变化出丰富的样态的呢?一字一拍,抹平了缓急,平调,抹平了升降(不是抑扬,而是字音本身的升降),这样一来,所有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到了字和字之间的关系上。剩下的是什么?就是起伏和顿挫。顿挫,是通过入声字来实现的。起伏,是通过字字之间的关系、句句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字字之间的关系,就是乐音的起伏或平平,句句之间的关系,就是上下调。“

16、气”是什么?就是流动于字里行间的情绪。所以,“唐调”一下子把“气”突出出来了。什么样的调子最有气势?恰恰是平调。所以宗教多用平调。曲折调给人以有限的感觉,而平调有无限的感觉。“唐调”就是用平调,但是如大海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且又变化无端。因为只有一个下调,所以上调就显得很鲜明,一旦回旋于上调,就显得很高亢。而“唐调”的起与收,必于下调。而且,下调是基础,没有情绪的高涨,是不用上调的。这有如中国人的为人,首先是低调的,其次该高调时就高调,而且一击成功,即全身而退。若连续高歌猛进,必气势如虹,一气呵成,而达成之后也必迅速退回低调。这是中国人的哲学和世界观。“唐调”里面蕴含着“道”。再说一下依字行腔

17、的问题。表面看平调是违反依字行腔原则的。但是,实际上“唐调”也可以依字行腔。汉语的歌唱是有腔有调的。依字行腔、依义行调。调表示情绪,腔表示字音。旋律是腔与调的合成。任何调都可以唱任何字、任何腔,只要腔音与调型是相符的。平调也可以吟诵。实际上,笔者在教普通话吟诵的时候,都是从平调开始的。而且,不需要示范,只需讲一下道理,所有人都可以在10分钟内自发掌握平调吟诵。因为这是所有说汉语的人的本能。这个普通话平调,我们叫“矿泉水调”。所有吟诵学习班的学员都会。“唐调”也是利用了腔音的原理,在很多时候用微小的腔音表示出字音的声调。当然,不否认唐氏“唐调”有时是不依字行腔的,这是为了追求“气”而做出的放弃。

18、但是,我们在学习使用“唐调”的时候,是可以避免倒字的。唐氏“唐调”如此追求“气”,这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了桐城派的“因声求气”理论。长期以来,对桐城派“因声求气”理论的研究很多,但是一来误把“读”理解成了今天的“朗读”,而没有想到古代的“读”全是吟诵,二来没有吟诵的声音相佐证,仅从义理上探讨,所以到底也说不清楚什么叫“因声求气”。其实,我们古代的概念没有玄之又玄的,都很朴素,很实在,是切切实实可以抓住掌握的,只是今天传承几乎断了而已。唐氏“唐调”还是用气的。据闻当面听唐文治先生吟诵,是有气感的。曾国藩吟诵也是有名的气足声远。而这种低沉的平调,也的确需要用气才能吟诵得悠长而浑厚。因“气”而舍弃“腔

19、”,这又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唐氏“唐调”不是用来正音识字的。它更像是学会了以后,用来深入体会文气、文心、文意,或者用来表达的。在这一点上,与诵经相似。我们是在唐文治先生的长孙女唐孝纯教授哪里,第一次听见“唐调”是诵经调的说法。她说,凡宗教都诵经,难道儒家不诵经吗?也诵经的,“唐调”就是诵经调之一。联系到宗教的诵经调多用平调,多为均匀律动,多用气,多低音,多连绵不断,多洪亮浑厚,这些都与“唐调”的特点一致,所以我也倾向于“唐调”可能是儒家的诵经调之一,它的源头,有佛教或道教诵经调的影响,它的功用,也有儒士诵读经典的成分。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三、对传承“唐调”的印象笔者把唐文治先生的弟子和再传弟

20、子的“唐调”称为传承“唐调”。唐门弟子的“唐调”各不相同。他们都继承了“唐调”的基本特点:两个调、基本调是一样的,平调、一字一音为主,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变化。这符合吟诵的传统特点:每个人都不一样。一个老师教的,也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才是中国教育的伟大之处。总结起来,这些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语音方面,用各自的方言文读。入声字方面,有的人不顿挫,有的人顿挫后再拖,这是吴语地区的特点,恐怕与昆曲有关。曲调方面,很多人增加了一个上调的5,这个音,在唐文治先生的录音中没有,但是据有人讲,唐文治先生平常吟诵时是有的。这个事情恐怕永远搞不清楚了。但是,的确,增加了5之后,吟诵变得更丰富了。尾腔方面,有人增加

21、了尾腔的长度,做了一次重复,更为抒情。速度方面,有的人变得更快,有的人变得很慢。节奏方面,很多人都打破了一字一拍的传统,不仅在尾字,而且在中间的一些重要的字上也拖拍。总的来说,传承“唐调”更丰富、更动听,但是唐氏“唐调”还是更有“气”。“唐调”的价值,在以下几个方面。“唐调”的历史传承悠久而正宗,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巨大。“唐调”是古文的一种重要读法,这种读法以读出“气”为主要目的,对于古文创作也非常有用(参见吴汝纶师从曾国藩事),对于我们研究古文有非常大的学术价值。“唐调”是一种儒家诵经调,对于今天经典学习很有意义。“唐调”是平调,任何方言都可以使用,所以普通话也完全可以,所以今天具有巨大的推

22、广价值。笔者举办的吟诵学习班,除非是时间不允许,否则必教“唐调”,而且一教就会,因为“唐调”非常简单,而又非常传神。迄今约有一千人以上跟笔者学了“唐调”。只是笔者不会吴语,兼之没有师承,学养不厚,所以只能教基本的“唐调”,至于其中的丰富变化、鬼斧神工,都只能求学于录音和唐门诸方家了。但是,不管怎样,“唐调”一定要传下去。按目前的情况看,“唐调”在吟诵学习班上是大受欢迎的。在央视的各种节目、各种文化活动、各种音像出版和教材中,笔者一直都力推“唐调”。希望“唐调”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希望“唐调”传下去,并且更为发扬光大!2011年12月附录唐文治先生吟诵简谱三种徐健顺说明:

23、本简谱为徐健顺记谱,所记录音为唐孝纯教授捐献给江苏太仓市档案馆的一套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胶木唱片的电脑转录录音。因唱片年代久远,噪音很大,转录也同样如此,所以有的地方难以听清。加之唐先生当时双目失明已久,个别地方读的与原文有异,本人又不懂吴语,所以难免记错、记漏。仅供参考,以俟来者。丰乐亭记欧阳修5 5 5 5 5 5 5 16修既治滁 之明年 夏,6 16 2 2 1 16始 饮 滁水而 甘。5 5 5 5问诸滁人,5 5 1 6 5 5 5 5得于州南 百步 之远。5 5 16 6其上(则)丰 山,2 2 2 16耸然而特立,2 2 3 2 2 2 2 1 6下则幽谷,窈然而 深藏,65

24、5 5 5 6 5 5 5 5中 有清泉,滃 然而 仰出,5 5 16 16 2 23 1 16俯仰 左右,顾 而 乐 之。6 6 2 2 2 2 3 3 2 2 1 6于是 疏泉凿石,辟地以为 亭,2 2 2 2 3 2 6 1 2 5而与 滁人往游其 间。5 5 2 2 3 2 1 1 6滁于五 代干戈之 际,2 2 1 6 1 2 5用 武之地也。5 5 1 6 5 5昔太 祖 皇帝5 5 5 1 6 5 5 5 1 6 2 2 2 2 3 2 2 1 6尝以周 师 破李景 兵 十五万 于 清流山下,2 2 2 2 3 2 2 2 2 2 16 2 2 1 1 6 2 1 6 1 2 5

25、生擒其 将皇甫晖、姚凤于 滁 东门之 外,遂 以平滁。5 5 6 1 6 5 5 5 5 6 1 6 6 2 2 3 3 2 2 2 1 6修尝考 其 山川, 按其 图 记, 升高以望 清流之 关,2 2 3 2 2 1 1 1 6 6 2 2 2 1 6 1 2 5欲求 晖凤就擒 之 所, 而 故老皆无 在 也,6 2 3 2 1 6 1 2 5 盖天下 之平 久矣。5 6. 1 5 5自唐 失其政,6 1 6 5 5海 内 分裂, 2 2 2 3 2 1 6豪杰并 起而 争,2 2 2 2 3 3 2所在为敌 国者,2 1 6 1 2 5何可胜 数?5 5 5 1 6 1 6及宋受 天 命

26、,2 2 2 2 3 2 1 6圣人出而 四 海一,2 2 2 2 3 2 3 2向之凭恃 险 阻,2 3 2 2 1 6 1 2铲 削 消 磨,6 5 5 5百年之间,5 5 1 6 1 6 2 2 2 1 6漠然 徒 见 山高而 水清。2 2 2 2 3 3 2 1 6 1 2 5 欲问其事, 而遗 老 尽矣!5 5 5 6 16 16 16今滁介 江 淮 之 间,2 2 3 2 2 2 2 1 2 1 6 1 2舟车 商贾、 四方宾客 之所不 至,5 5 5 5 5 5民生不 见外事,6 6 6 2 2 3 2而安于 畎亩 衣食,0 6 2 2 1 6以 乐生送死。6 2 2 3 2 2

27、 1 6而 孰知上之功 德,2 2 3 2休养 生息,2 1 6 2 2 2 1 6 6 1 2 5 -涵煦于 百年之 深 也。5 1 6 5 5修 之 来此,5 5 6 2 2 2 2乐其地 僻而 事简,(后一句听不清,应是“又爱其俗之安闲”,但吟的不是)5 5 5 1 6 5 6 1 6 5既得斯 泉 于山谷之间,5 5 5 6 1 6 6 2 2 1 6 2 2 1 6乃日与 滁 人仰而 望山,俯而听泉。2 2 2 2 1 6 1掇幽芳 而荫乔木,15 5 5 5 2 2 1 6风霜冰雪,刻露清秀,2 2 3 2 2 1 6 1 2 5 四时 之景, 无不可 爱。5 5 16 16 1

28、6 2 2 2 3 2又幸 其 民乐其 岁物 之丰成,2 2 2 2 1 6 1 2而喜 与予游也。5 5 5 5 1 6 6因为 本其山 川,6 6 2 2 1 16道其风俗 之 美,2 2 2 2 2 2 1 6 2 2 1 6 0 6 1使民知 所以 安此 丰年 之 乐者,5 5 2 3 2 1 6 1幸生无事 之时 也。5 5 5 16 6 0 5 5 5 16 6夫宣上 恩 德 以与 民 共乐,2 2 2 3 2 1 6刺史 之事也。2 2 2 2 1 6 1 5遂书 以名其亭焉。岳阳楼记范仲淹5 5 5 16 16庆历 四年 春,5 5 16 2 3 2 2 1 6滕子 京 谪守巴

29、陵 郡。2 3 6越明年,2 2 3 2 2 0 1 6 1 6政通人和,百 废具 兴,0 2 2 2 2 2. 2乃重 修岳 阳 楼,2 2 1 6增其旧制,0 2 2 2 3 2 2 2 2 1 6刻唐贤 今人 诗赋于 其上,2 2 2 2 3 2 1 6 1 15 属予(听不清) 以 记 之。5 5 5 2 2 3 2予观夫 巴陵胜状,6 2 3 2 2 1 6 1在洞庭 一湖。5 5 5 15 5 5衔远山,吞长江,2 2 1 6 2 2 3 2浩浩荡荡,横无 际涯,2 2 1 6 2 2 1 6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2 2 2 3 2 2 2 1 6此则岳 阳楼之 大观也,2 3 2

30、 1 6 1 5前人之述 备矣。5 5 5 5 1 6 1 6 0 5 5 1 6 1 6然则北 通巫 峡 南极 潇 湘,2. 2 3 2 2 2 1 6迁 客骚 人,多会于此,2 2 3 2 2 1 1 6 1 15 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听不清) 5 5 6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2 2 3 2 2 2. 1 6阴风怒号,浊浪 排空;2 2. 3 2 2 2 1 6日星 隐曜,山岳潜形;2 2 3 2 2 1 6 1 1 5 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2 2 1 6 2 2 1 6薄暮冥冥,虎啸猿啼;2 2 1 6登斯楼也,6 6 2 2 3 2 2 1 6 1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5 5 16 16 2 3 2 1 6 1 15 满目 萧然,感极 而悲 者矣。5 5 16 16 2 2 2 2 1 6至若 春和 景明,波澜不惊;2 2 3 2 2 1. 6 16上下天光,一碧 万顷;5 5 5 5 2 1 1 6沙鸥翔集,锦麟 游泳;2 2 3 2 2 2. 1 6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听不清)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2 2 3 2 2 2 1. 6浮光耀金,静影 沉 璧;2 2 3 2 2 1 6 1 15渔歌互答,此乐何极。5 5 16 16登斯 楼 也,6 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