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414.07KB ,
资源ID:281406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1406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力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力学教案.docx

1、建筑力学教案建筑力学教案检查与回顾1. 梁的内力图规律。 2. 梁的内力值得控制截面有哪些?新授课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构件的横截面都是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尺寸有关的几何量都叫做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例如面积A、抗扭截面系数等。由于轴向拉、压杆的正应力、纵向变形都与截面面积A有关,受扭圆轴的剪应力与抗扭截面系数肼有关,所以,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是影响构件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节将集中讨论有关的几个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一、形心和面积矩 (一)形心 平面图形的形心就是其几何中心。当平面图形具有对称中心时,对称中心就是形心,例如圆形、圆环、正方形,它们的对称中心就是

2、形心;具有两个对称轴的平面图形,形心就在对称轴的交点上(图622);只有一个对称轴的平面图形,其形心一定在对称轴上,具体在对称轴上的哪一点,则需要计算才能确定。例如图623中的T形,其形心一定在对称轴y上,而坐标Y。值需要计算。 图622 图623 (二)面积矩 平面图形的面积A与其形心到某一坐标轴的距离Yc(至彳轴)的乘积,叫做该平面图形对该平面图形对z轴的面积矩,用Sz表示(图623) Sz=AYc 面积矩的单位是长度的三次方,常用mm3或m3,有时也用cm3。 由面积矩的定义可知:平面图形对过形心轴的面积矩一定为零。 (三)形心坐标公式 建筑工程中常用构件的截面形状,除简单的平面图形外,

3、一般都可划分成几个简单平面图形的组合,习惯上叫做组合图形。例如图624中的T形截面,可视为两个矩形的组合。若两个矩形的面积是AhA2,它们到某一坐标轴z的形心坐标分别为y1、y2,根据面积矩定义,可以写出它们对石轴的面积矩是 Slz=A1Y1 S2z=A2Y2若T形截面的全面积为A,整个图形对z轴的形心坐标是yc,那么,全面积对。轴的面积矩,就等于各部分面积对z轴面积矩的代数和,即 AYc=A1Yl+A2Y2得 yc= (A1Yl+A2Y2)/A利用上式就可以确定T形截面的形心位置。当组合图形划分为若干个简单平面图形时,则有A。Yc=AiYi 式中:A组合截面的全面积: yc组合截面对z轴的形

4、心坐标; Ai组合截面中各部分的截面面积; 图624 Yi各部分面积对z轴的形心坐标; siz各部分面积对Z-轴的面积矩。同理可得 zc=Aizi/A 例612试计算图624所示T形截面对z轴的形心坐标yc。 解:将T形截面划分为两个矩形A。、A:,它们的面积和对:轴的形心坐标分别是 Al=2080=160 mm2,Y1=90 mm A2=2080=160 mm2,Y2=40 mmT形截面对z轴的形心坐标Yc,按式(61)计算 Yc= yc= (A1Yl+A2Y2)/A=(160x90+160x40)/(160+160) =65 mm 例613试确定图625中槽形截面的形心位置(对z轴)。(图

5、中尺寸单位为cm)。解(1)槽形截面面积可视为矩形ABCD的面积Al与矩形abcd的面积A2之差,即 A1=820=160 cm2 A2=6 X 16=96 cm2 A=A1一A2=16096=64 cm2 (2)槽形截面的形心必定在对称轴Y轴上。取z轴靠截面的下边线,计算对z轴的形心坐标Y。由图中各部分的尺寸可1=4 cm;y2=3 cm AiYi= A1YlA2Y2图625yc=(1604-963)/64=5.5cm总结:一、形心和面积矩、(二)面积矩、(三)形心坐标公式作业:P162 6-9检查与回顾 1、组合图形的形心坐标公式 2、面积矩新授课 二、惯性矩 把平面图形分成无数多个微小面

6、积,用每一块微小面积乘以其形心到某一坐标轴距离的平方,再把这些乘积叠加起来,这个值就叫做平面图形对该轴的惯性矩。惯性矩用符号,;表示(下脚标是指对z轴的惯性矩),单位是长度的四次方,常用mm4或m4,也可用cm4。由于在计算惯性矩时,要把平面图形分成无数多个微小面积,通常用高等数学计算,所以这里只引用几种常用平面图形的惯性矩计算公式供使用。 正方形,边长为a,zc轴过形心且与底边平行。正方形对zc轴的惯性矩是:Izc=a4/12 矩形,宽度为b、高度为h,zc轴过形心且与底边平行。矩形对zc轴的惯性矩是:Izc=bh3/12 圆形,直径为D,对形心轴ZC的惯性矩是 Izc=D4/64 由惯性矩

7、的定义可知:平面图形对任一轴的惯性矩恒为正值;同一平面图形对不同位置的坐标轴的惯性矩不同。 例614在图626a的矩形中,已知6=3 cm;h=4 cm;试计算该矩形对形心轴zc、Yc的惯性矩IzC,Iyc。 解(1)计算Izc:Izc=bh3/12=343/12=16cm3 (2)计算Iyc:Izc=bh3/12=433/12=9cm3 三、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在今后的力学计算中,需要计算组合图形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例如图627中的T形,需要算出整个图形对形心轴z的惯性矩Iz。 可将T形视为矩形A1、A2的组合,分别算出A1、A2对z轴的惯性矩I1z、I2z,并把它们相加,就得到T形对形心

8、轴z的惯性矩Iz Iz=I1z+I2z 现在先计算矩形A1对z轴的惯性矩I1z。矩形Al的形心是C1,I轴通过形心C1且与底边平行,z轴与I轴平行且间距为a。可以算出,矩形A1对z轴的惯性矩是 I1z=I1+a2A1上式叫做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它表明:平面图形对任一牟由的惯性矩,等于平面图形对平行于该轴的形心轴的惯性矩,加上图形面积与两轴之间距离平方的乘积。由式(65)可以看出:平面图形对一组平行轴的惯性矩中,以对形心轴的惯性矩为最小。 应用式(65)可写出矩形A2对z轴的惯性矩是 I2z=I11+b2A2所以,T形对形心轴z的惯性矩是Iz=I1z+I2z=I1+a2A1+I11+b2A2

9、图 627应用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可以求出组合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例615 T形各部分尺寸如图628所示。试计算T形对形心轴y、z轴的惯性矩。解(1)确定形心轴位置。对称轴Y轴就是形心轴。为确定形心轴。的坐标yc,设参考轴zo如图所示。将图形分为两个矩形A1、A2,它们的面积和对轴的形心坐标分别是 Al=2 x 6=12击;y1=5 cm A2=26=12击;y2=1 cm (2)计算惯性矩Iy。形心轴y0通过矩形A1、A2的形心,所以,整个图形对y轴的惯性矩Iy等于两个矩形对Y轴的惯性矩之和,即 Iy=I1y+I2y=623/12+263/12=40cm (3)计算惯性矩Iz。由于z轴不

10、通过矩形A1、A2的形心,所以,它们对z轴的惯性矩要用平行移轴公式计算 al=2 cm;a2=2 cmI1z=I1c+a12A1=263/12+2212=84cm4 I2z=I2c+a22A2=623/12+2212=52cm4整个图形对z轴的惯性矩为Iz= I1z +I2z=84+52=136 cm4总结:1、 常见截面的惯性矩计算公式2、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作业:P163 6-10、6-11、6-12检查与回顾 1、常见截面的惯性矩计算公式2、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新授课 第五节 梁的正应力及其强度条件前面讨论了梁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根据内力图可确定梁的内力最大值及其所在位置。为解决梁的强

11、度计算问题,还需要研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和计算式。 梁的横截面上有剪力V和弯矩肘两种内力。剪力V是与横截面相切的内力,由它分布在各点的应力必定也与横截面相切,那就是剪应力。弯矩M是力偶矩,它只能由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仃组成,剪与应力r无关(图629)。这就是说:梁弯曲时横截面上有两种应力:剪应力r和正应力盯。梁的正应力是影响梁强度的主要因素,下面将着重讨论。图629 一、梁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为了解正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情况,可先观察梁的变形。取一根弹性较好的梁(例如橡胶梁),在梁的表面画上与梁轴平行的纵向线及垂直于梁轴的横向线(图630a)。于是在梁的表面形成许多小方格,然后,使梁发生弯曲变形

12、(图630b)即可观察到以下现象: 1各横向线仍为直线,只是倾斜了一个角度; 2各纵向线弯成曲线,梁下部的纤维伸长,上部的纤维缩短。 可以认为梁内部的变形情况与梁表面一样。所以,可作出如下的分析与假设: 1梁的各横向线所代表的横截面,在变形前是平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平面假设)。 2纵向线的伸长与缩短,表明了梁内各点分别受到纵向拉伸或压缩。由梁下部的受拉而伸长逐渐过渡到梁上部受压而缩短,于是,梁内必定有一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层,这一不受拉、不受压、长度不变的层叫做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叫做中性轴(图630c)。中性轴通过截面的形心并与竖向对称轴垂直。由此可知:梁弯曲时,各横截面绕中性轴做微小

13、的转动,使梁发生了纵向伸长或缩短,而中性轴上的各点变形为零,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变形最大,其余各点的变形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M (b) (c) 图630 图631 在材料的弹性受力范围内,正应力与纵向应变成正比。可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与各点的变形规律一样:上、下边缘的点应力最大,中性轴上为零,其余各点的应力大小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如图631所示。二、梁的正应力计算 梁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计算式可表示为=E上式中的纵向应变值e与所计算的点至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与反映梁弯曲程度的曲率1/成反比,即 =1/y 于是,正应力计算式可表示为 =E1/y 梁的曲率与截面的弯矩成正

14、比;与截面的抗弯刚度EIz成反比,即 1/=M/EIz得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My/Iz上式中:M截面上的弯矩; y所计算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Iz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式(66)说明: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与该截面的弯矩M及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与该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Iz成反比;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规律,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 用式(66)计算梁的正应力时,弯矩M与某点至中性轴的距离y均以绝对值代入,而正应力的正、负号则由梁的变形判定:以中性轴为界,梁变形后的凸出边是拉应力取正号;凹入边是压应力取负号。 例616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q=35 kNJm,梁的截面为矩形,b=1

15、20mm,h=180 mm,跨度l=3 m。试计算跨中截面上o、b、c三点的正应力(图632)。解(1)画出梁的弯矩图如图632b所示,跨中弯矩 M=1/8ql2=1/8Izc=bh3/12353=394 kN。m (2)计算正应力:用式(66)d:计算各点的正应力。 Iz=bh3/12=0.12 0.183/12=58.3210-6m4各点至中性轴的距离分别为 ya=h/2=90 mm;yb=50 mm;yc:90 mm a=Mya/Iz=(3941030.09)/ 58.3210-6=608 MPa(拉应力)b=Myb/Iz=(3941030.05)/ 58.3210-6=3.38 MPa

16、(拉应力)c=Myc/Iz=(3941030.09)/ 58.3210-6=608 MPa(压应力)三、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弯曲变形的梁,最大弯矩M一所在的截面是危险截面,该截面上距中性轴最远边缘ymax处的正应力最大,是危险点: max=Mmaxymax/Iz由于Iz、Ymax都是与截面的几何尺寸有关的量,若用Wz表示,正应力最大值计算式可写 max=Mmax/Wz Wz叫做抗弯截面系数。图633中矩形截面的Wz= bh2/6,圆形截面的Wy=Wz= =D3/32,正方形截面的Wy=Wz=a3/6抗弯截面系数是衡量截面抗弯能力的一个几何量,常用单位是m3或mm3 保证梁内最大正应力不超过材料

17、的许用应力,就是梁的强度条件,可分两种情况表达如下: 1材料的抗拉与抗压能力相同,正应力强度条件为 max =Mnxa/W1 (68) 2材料的抗拉与抗压能力不同时,常将梁的截面做成上、下与中性轴不对称的形式,例如T形。这时,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应同时满足 max (拉)= Mnxa/W1拉 max (压):Mnxa/W2 根据强度条件可解决有关强度方面的三类问题: 1校核强度。在已知梁的截面尺寸、材料及所受荷载情况下,对梁做正应力强度校核 max =Mnxa/W1 2选择截面。在已知梁的材料及荷载时,可根据强度条件确定抗弯截面系数WzMmax/ 再根据梁的截面形状进一步确定截面的具体尺寸。 3

18、计算许用荷载。在已知梁的材料及截面尺寸时,先根据强度条件计算此梁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nxa Wz 再由M一与荷载的关系计算出许用荷载值。 例6一17某简支木梁的跨度l=4 m,其圆形截面的直径d=160 mm,梁上受均布荷载作用。已知q=2 kNm,木材弯曲时的许用正应力仃=11胁(图635),试校核梁的正应力强度。 图 635 解(1)最大弯矩发生在跨中截面,其值为 Mmax=1/8ql2=1/82 x 42=4 kNm (2)计算抗弯截面系数形,。Wz =D3/32= 1603/32=401.9 103mm3(3)校核正应力强度。 max =Mnxa/Wz=4106/401.9 103 =

19、10 MPa所以要重选截面。 (4)按剪应力的强度条件重选工字钢型号。选I 25b试算。 Iz/Sz=2127cm b1 =lcm再进行强度校核max=VSz/Izb1=210 x103/212.7x10=98.7Mpa 最后确定选用工字钢I 25b。图652第七节 梁的主应力迹线前面讨论了梁在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及计算,并分别建立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 max ; max 实际上,梁往往还会沿斜截面发生破坏。例如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除产生跨中的竖向裂缝外,在支座附近还发生斜向裂缝(图653)。这种现象说明:在梁的斜截面上还存在着导致使梁发生破坏的应力。 计算表明:在荷载

20、作用下,梁内的任一点,在任一斜截面上都存在着应力,这个应力值与该点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 图6一53应力值有关,而且随斜截面的倾斜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某点的许多斜截匾上的应力值中,总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这个最大值叫做主拉应力,最小值叫做主压应力。如果在梁内计算出许多点的主拉应力值并确定其方向,再把各点的主拉应力的方向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条光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主拉应力迹线。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画出梁的主压应力迹线。图654画出了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主应力迹线:图中的实线是主拉应力迹线:虚线是主压应力迹线。从图中看到:所有的主应力迹线与梁的中性层的交角均为45。;在梁的上、下边缘处,主应力迹线与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