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5.40KB ,
资源ID:28126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12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文明理论与建设研究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文明理论与建设研究概述.docx

1、生态文明理论与建设研究概述生态文明理论与建设研究概述一、 国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概述 20世纪中期,西方工业化国家先后出现的严重生态危机引发了持续的绿色运动,这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反思工业化弊端,并试图从理论上寻求一种有别于传统工业化的模式,希望走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生态理论和思潮流派。目前,国外关于生态理论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生态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现代化理论等这几个流派。1)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包括生态原教旨主义和生态无政府主义,是绿色运动中以强调解决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的思想、观点和行动纲领。生态主义与

2、生态运动密切相关, 是生态运动在政治上的激进主张。生态主义普遍认为, 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是这种价值观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的贪婪掠夺。他们信奉生态中心主义,认为只有建立以自然为中心的新的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才能最终解决生态危机。生态主义批判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 完全否定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主张无政府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 生态主义强调个人行动,认为个人以及各种各样的分散化的、民主的和小规模的示范性共同体在社会变革中起着关键性作用。2)生态马克思主义 在西方的生态理论思潮中,生态马克思主义有较高和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它是西方国家的

3、一批学者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基础上, 把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批判生态危机,试图从生态危机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革命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结合点。他们从社会制度、社会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层面深刻揭示了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避免的“消费异化”是导致经济和生态双重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要重塑人们的消费价值理念和调整消费行为;建立一种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人类长存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稳态经济模式”, 即追求产品质量和经济 “零度” 增长以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遏制对资源和环境的无止境索取和巨大浪费等。3)生态社会主义

4、生态社会主义是在生态主义即不同程度的“绿色”观点、思想和行动纲领的基础上, 以解决生态危机为出发点, 同时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变革、社会主义的前景结合起来而出现的一个社会主义思想流派。它的总体特征是试图用社会主义的理论去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危机, 寻找一条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理想道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主张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同对资本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造, 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这就是生态社会主义者所设想的生态和谐、民主、公正的社会。生态社会主义在经济理论上同生态马克思主义类似,也主张建立一

5、个“稳态经济模式”;在政治主张上,强调实施基层民主等。生态社会主义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相同, 区别在于关注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途径不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态危机的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在这种制度下,“生态危机不可能通过改良来解决,只有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和超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1)。而完成替代和超越的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4)生态现代化理论 生态现代化理论首先是由德国学者约瑟夫胡贝尔( Joseph Hub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这种理论首先否定了先前一些生态学者主张的经济与环境间存在着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观点,认

6、为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环境的改善是可以兼顾的。它致力于构建经济发展和环境间新的关系框架,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即维持环境健康发展是长远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现代化工业社会的生态转型应以经济与市场动力的良性增长为基础要素。这种理论强调应当将环境问题看作推动社会、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因素,同时也强调经济动力在生态改革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主张市场的优先性,并且重视创新者、企业家和其他经济代理人在生态重建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载体作用(2)。认为现代经济制度和机制完全可以按照生态理性准则进行改革。生态现代化理论还主张建立“参与治理”型生态政治模式,主张政府在环境政策决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必须发生变化,因为环

7、境政策决策的性质需要从“治疗性”向“预防性”转变,从“封闭性”向“广泛参与性”,从“中心化”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并且环境政策制定要从依靠国家计划经济向依据实际社会背景进行筹划的方向转化等。二、 国内学术界生态文明研究概述国内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7年,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在学术界首次生态文明的概念(3)。当时叶谦吉教授主要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定义生态文明,他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之后,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生态文明成为了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从中国知网搜索到的资料

8、看,国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这些研究大体上集中在几个方面 1)对国外主要是西方发展工业国家生态理论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理论等思潮的评价、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启示等方面。如:万希平(2010年)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一文中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把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对以往绿色环保理论实现了超越。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赵海月等(2011年)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

9、态文明建设一文中分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意义与理论局限,同时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代全球生态问题和人类困境的思索,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杨春玉(2013年)在国际生态文明思想流派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文中把当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明思想归纳为了一个主要流派:基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角度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从国家战略实施角度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思想。王秋月(2008年)试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对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两者了联系与

10、区别。 2)对中国生态文明概念与内涵的探讨 当前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概念与内涵的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总体来说,主要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探讨。一是从纵向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来阐述,这种思路把生态文明看作是随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而出现的更高阶段的全新文明形态。如张明指出: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先进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和对自身发展方式的思考的积极结果。(4)而李兆清、李校利等则把生态文明视为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后第五阶段的文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春则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螺旋上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对工业文明的

11、扬弃,是对以往的农业文明,现存的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的继承和保守,同时更有超越。(5)翁志勇认为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对现代人与自然关系重新思考的基础上,为摆脱生态困境并且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对于原始、农业、工业文明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文明概念。二是从横向的当前社会文明系统的角度进行阐述,把生态文明看作是一种社会形态内部某个重要领域的文明,在体系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对应。如。李禄俊认为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6)王克迪认为生态文明

12、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曾正德认为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新的组成要素,相对其他要素文明而言还处于生成阶段;张多来等则指出人类文明就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等四大文明构成的完整而全面的有机体系。四大文明构成的系统中, 物质文明是基础, 精神文明是动力, 政治文明是保证, 生态文明是前提条件。三是对前面两种观点的综合。如周以侠(2009)认为从广义角度理解,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

13、种新的文明形态, 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从狭义角度理解,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刘爱军则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纵向来说,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 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从横向来讲, 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四大文明。3)对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 对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儒释道和佛教中探究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如牛文浩(2013)指出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

14、”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了“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伦理观,并最终以“自然无为”为指导来实践其生态思想;佛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无我论和整体论,提出要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就是要实现普渡众生,境心清净的目标。张文彦(2008)则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的和谐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 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以及遵循规律合理利用资源的“参天化育”的生态观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人们潜意识当中的积极意义, 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成为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蔡海生(2009)等认为在中国古代生态

15、思想中蕴涵着许多深刻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化发展的思维,其精华包括“天地人一体”的生态化思维,“天地人中和合”的生态化目标,以及“与天地参”的生态化行为。他指出探讨古代生态化的思维、目标、行为等,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对于丰富生态文明内涵、促进当代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云飞(2009)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核心内容的“仁、义、礼、智、信” , 也具有生态道德的价值:“仁”要求将道德扩展到自然事物上, 做到爱护自然; “义”要求禁止灭绝自然和铺张浪费的行为, 做到有益自然; “礼”要求效法天地自然, 做到保护自然; “智”要求把握自然知识和自然规律, 做到认识自然;“信”要求以真心对待自然,做到协和自

16、然。以“五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 是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的历史资源。4)对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研究 随着对生态文明问题关注的加深,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关注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在我国,鉴于生态文明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针对生态文明的测度与评价的文献并不多,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学术界公认的指标体系。如梁文森(2009)主要以环境要素作为评估对象,设计了一套包括大气、水环、噪声、辐射、生活、生态、土壤、经济等环境质量的生态文明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而朱松丽、李俊峰(2010)则以其所认为的生态文明的四个重要特征:优良的生态环境、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为依据设计了生态经济指标(经济结构、能源发展和生态水环境);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指标。杜宇和刘俊昌(2009)从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五个角度设计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框架。张静、夏海勇根据客观性、相对独立性、代表性以及数据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