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专项二三阶段性测试题2019高三历史专项二、三阶段性测试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必修一专题【二】三专题测试)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
2、)两部分。总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8山西大学附中)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冲击了“夷夏”观念,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C、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D、中国的历史进程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答案】B【解析】由材料1514年的325年后可推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A、C、
3、D三项分别是鸦片战争在经济、政治、整体方面的影响,鸦片战争虽然在思想上也引起了震动,但远没有达到“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程度,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事情,所以选B项。2、(2018丰台)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自由,平等,博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D【解析】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
4、运动可以建立中华共和国,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即建立近代的资产阶级政体形式,实现民主权利,这是与当时中国实际情况不符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受农民阶级本阶级局限性所限,不可能实现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马克思所期望的那样的社会只有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可能实现,所以选D项。A、B两项一是农民阶级政权,一是农民革命纲领,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在1856年,排除。3、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表达:“(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5、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此运动应是农民运动,发动者宣传的是实现平等,但实际建立的是森严的等级制,进而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4、(2018宁德)假设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革命纲领,那么其可以用来指导()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此运动以“崇拜上帝”为宣传方式,主张“诛灭妖朝”即采用革命暴力手段,进而可判断选A项。5、(2018潍坊一模文综)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创立拜上帝教奉行平均主义重建等级礼制提倡效法西方A、 B、C、 D
6、、【答案】A【解析】此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提倡效法西方是文化上的进步,故排除即可确定A项正确。6、(2018昌乐)“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分别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据“19世纪中叶“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确定“农民的造反运动”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洋务派,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7、(20
7、18南昌)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中世纪。”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表达反对帝国主义本身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冯友兰教授否定太平天国的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推行神权政治,反对帝国主义与神权无关,应选C项。8、(2018淄博)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鸦片战争 B
8、、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时局图表达的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企业家,公车上书的导火线是马关条约割台,这三者都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9、(2018莆田)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假设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有效遏制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9、【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综合材料中信息可知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10.(2018云浮)右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京条约之后B、北京条约之后C、马关条约之后D、辛丑条约之后【答案】C【解析】漫画名义上是“中国之独立”,实际上表达了中国被列强所共同支配。联系史实可知,马关条约之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之局面。应选C项。11、(2018苏北四市)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
10、奉天讨胡檄。这说明()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答案】D【解析】此题是比较题,此类题目有效的解题方法是代入法。A项不符合前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不相同,前者建立封建国家,后者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排除C项。两者发布的文件都以“讨胡檄”为名,可联系两者的斗争对象是清政府即可判断两者都是在以民族矛盾为方式而达到推翻清政府之目的,所以选D项。12、(2018西安)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
11、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准确的理解是()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答案】D【解析】材料表达的是“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许景澄、袁昶反对”,所以D项最符合题意。13、(2018台州)“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堪称是中国历史发展里程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惊人的相似。这指的是()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深受
12、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包含有实行总统制的内容【答案】B【解析】此题是比较题,此类题目有效的解题方法是代入法。美国没经历封建社会,排除A项;C项不符合两者;D项不符合前者,所以排除A、C、D三项。两者都主张施行三权分立,所以选B项。14.(2018丰台)右图为作于1916年名为“水中捞月”的政治漫画,水中月亮上有“帝制”字。通过分析该画能够获得的认识是()A.洋务运动未使中国富强B.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国共合作打败北洋军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实施帝制是“水中捞月”,即寓意为最终没有结果一场空。结合1916年提示,可知选B项。因为辛亥
13、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才会出现上述情形。15、(2018山西联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说明()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失序,强调了建立新制比推翻旧制还难。B、C、D各项“没有”、“更重要”、“没有任何成效”表述皆不符合史实,排除,应选A项。
14、16、(2018宁德)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那么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说明孙中山()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那么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答案】D【解析】“每省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既照顾到了地方积极性又加强了中央权力,所以选D项。17、(2018陕西模拟)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
15、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材料从社会民众心理、法律两方面说明袁世凯上台的原因,所以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只看到一方面,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C、D三项选A项。18、(2018马鞍山)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说明()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答案】B
16、【解析】结合1912年的提示,根据材料“新国民”可知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A、C、D三项都未表达,所以选B项。19、(2018莆田)下图为某位学生的电脑屏幕截图该同学查找的资料最有可能用于研究()A、“五四运动对上海服装演变的影响”B、“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运动”C、“五四运动时上海底层百姓的生活”D、“五四运动与上海各阶层关系”【答案】D【解析】逐项分析材料信息内容,A、B、C各项分别表达了一个方面的材料内容,只有D项能全面表达各个材料。20、(2018台州)某篇文章写道:“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
17、然只是两个男人(注:性格火爆的蒋介石与一向率性的张学良)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该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B、正确的,因为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作用最主要是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的程度C、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D、错误的,因为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采信【答案】C【解析】西安事变的爆发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其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严重,而材料过多的强调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个人作用,忽视了必然性,所以选C项。21、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
18、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说明()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抗战建国纲领对全国抗战起到政治领导作用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有力地改变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国民党认识到民众与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的重要性A. B.C. D.【答案】C【解析】材料重在强调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没有指出中华民族抗战的国际影响,所以排除选C项。22、(2018山东模拟)胡锦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
19、,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上述材料说明了()A、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B、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D、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答案】C【解析】由材料“民族团结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可知,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A、B、D三项中的战争性质、中共作用、国际因素都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所以选C项。23、(2018汕头)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中央宣传部张部长钧鉴:查本月二十八日新华日报第三版左
20、下角有陕甘宁边区学生电英学生联合会之大字标题新闻,亦属不合。以后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登载,希即切实注意为要。中正手启。卯艳。侍秘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答案】D【解析】由民国三十二年可知当时是1943年,进一步结合材料“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登载”等信息可确定D项符合题意。24、(2018济南)“双双草鞋送给红军穿,红球朵朵像呀么像火焰,照到哪里哪里红,星星之火能燎原”。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余人。革命形势发展迅速的原因不包
21、括()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B、土地革命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学习苏联的革命道路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答案】C【解析】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5、(2018济南)2005年1月15日,我国新建成的某陈列馆正式开馆,新馆建筑风格为青砖碧瓦的黔北民居式样。陈列馆内用了三组群雕手段艺术地渲染了人物和历史,它们分别是惜别苏区、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该陈列馆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中共诞生 B、井冈山会师C、遵义会议 D、三大战役胜利【答案】C【解析】“惜别苏区”指的是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
22、开始长征;“历史转折”指的是结束了王明等人的错误领导,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出奇制胜”指的是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下,长征不断取得胜利。故与三者最接近的事件只能是遵义会议。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材料二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
23、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那么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那么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请回答:(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2分)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2分)(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4分)(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案】(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
24、:君主立宪政体。(2分)道光帝:独裁专制;英国:国王统而不治。(2分)(2)中国:皇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做出了决策。(1分)英国:议会就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策。(1分)区别:人治与法治。(2分)(3)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扩大了英国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分)【解析】此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考查了东西方世界的变化,通过在鸦片战争中两国君主作出决断的不同方法,表达了两国政体的本质不同,从经济的角度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两国的影响,此题解题关键是一定要把握好“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2
25、7、(14分)(2018山西联考)关于义和团运动拆毁铁路、砍断铁路的行为,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敌视西方文明的行为;有人认为这是抵抗侵略的正义行为;也有人认为应通过真实再现历史原貌,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去考虑。阅读并依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教科书也谈到拆毁铁路如此说来,拆毁铁路不过是抵抗侵略者迫不得已的措施。实际情况怎样?二十九夜(5月27日)先闻涿州至琉璃河一带被拳匪将铁路焚毁,今早由琉璃河至长辛店一百余里沿途铁道车站桥梁并局所洋房,均有拳匪蜂起焚烧刻下电线又阻至长辛店线阻,由琉璃河至涿州线,被匪徒砍断,所有电均被阻滞。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
26、为了抵抗侵略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同时,这类行动波及各地,不是局部性的偶发现象。也就是说,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而不是某些史家说的抵抗侵略者的功勋。从时间看,西摩尔军从出发到被迫撤回天津是6月10日至26日之间的事,而在此之前拆毁铁路、电线,焚烧车站、抢掠财产的急报,已纷至沓来。义和团烧杀抢掠、敌视和肆意摧毁现代文明在前,八国联军进军在后,这个次序是历史事实,无法也不应修改。”袁伟时先生在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袁伟时先生的观点。(3分)材料二5月16日:直隶练军分统杨福同率马队八十余名由天津乘火车赶往涞水(捕杀团民)。5月17日:杨福同抓捕、杀死团民多人。天津镇
27、总兵罗荣光派营官李瑞带步队四百名由塘沽乘火车开赴高碑店。5月22日:附近义和团纷纷前往涞水助战。义和团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伏击杨福同,将其杀死。5月26日:一些团民打算从高碑店乘坐火车去涿州,在买票时与铁路员工发生不快,怒而将高碑店铁路拆毁,并拔去电杆。5月27日:大批义和团占领涿州,并开始拆毁卢保铁路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卢沟桥一线及沿线设施,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子乔按:这是运动开始以来,义和团第一次大规模拆毁铁路)天涯社区“煮酒论史”:子乔矫枉岂能过正义和团运动史实述评(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主要不同是什么?(2分)材料三五月九日(6月5日),“高碑店兵(编者注:清兵
28、)拳开仗,拳死数十人。大沟等村拳闻之,急欲赴高碑助战,而白沟拳欲拆北河铁桥以阻运兵。定兴拳因与官绅约,不拆路,力阻之,甚至叩头,白沟拳不允,竟烧桥。”(清)艾声(时任定兴县官员)拳匪纪略注:1900年5月28日,公使团议定调兵来京。6月10日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由铁路进犯北京。中途被清军和义和团击败,逃回天津。7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4日,八国联军两万人进犯北京。8月14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出逃。(3)结合所学与注解,你能从材料三获得哪些信息?(3分)材料四(6月底),“拳匪谬称奉旨,妖氛遍地;凡铁路官募工役,概谓之二毛,欲尽除之。铁路人人自危,皆错愕不知所为。或献计曰:莫如迎师立厂
29、,拳匪顾念同类,或可免意外之虞。观察不得已从之,立厂于西关永宁寺,迎师教练,诫毋焚杀。铁路诸色人等尽入其中。由是人心始定,拳匪与工役耦居无猜,附省二百余里铁路得以无恙。然匪首持权搜杀教民,与他厂无异,观察不敢禁也。”(清)刘春堂:畿南济变纪略,载义和团史料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简要指出材料四的主要意思。(2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义和团拆毁铁路行为的认识。(4分)【答案】(1)完全否认义和团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是抵抗侵略者的正义行为;认为义和团敌视摧毁现代文明;义和团摧毁现代文明的行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2)材料二认为义和团拆毁铁路等主要是为了防止清政府通过铁路调兵镇压
30、义和团;材料二说明义和团拆毁铁路、砍断电线与敌视西方文明无关。(2分)(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仍在镇压义和团;义和团焚毁北河铁桥是为了阻止清军调动;义和团组织松散,各地拳民各自为政;当时有一部分义和团还是比较理智的,而且颇守信用;某些地方官绅与义和团的关系很微妙。(3分,任答三点即可的总分值)(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铁路官员采取灵活策略,支持义和团,故义和团就不拆毁铁路,并能与“洋务人员”即“二毛子”和睦相处。(2分)认识:义和团敌视的主要不是现代文明本身,而是被敌人用作侵略工具、镇压工具或具有侵略背景的具体事物。同一事物,如为敌人所用那么摧毁之,如对自己有利那么使用之。当然,
31、其中也有很强烈的对洋人的报复情绪,因为列强在修筑铁路时严重侵害了沿线居民的利益。(4分)28、(12分)(2018武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蔡晓滨中国报人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京报上编发大篇幅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