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过关练散文阅读一二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专题过关练(一)-(二)专题过关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 幅 画宗璞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年代初
2、,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
3、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仍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
4、。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不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
5、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瀓莱而作,寄与宗璞。把玩之际,不觉欷歔。谢谢你,汪曾祺!瀓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50年代最后一年,瀓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瀓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认识!瀓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
6、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回忆了挚友汪曾祺三次赠画的始末及其逸事,风格淡然,笔法简洁,多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展现了汪曾祺多才多艺、真实坦诚的性情中人的形象。B“小鸡思果图”仿佛一个涉世不深的人在品味人间的酸甜苦
7、辣,观察和思考着社会与人生,汪曾祺借这一可笑的形象,批评宗璞单纯幼稚。C“红花墨叶图”恬淡、活泼和热烈,既是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D作者写道,“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这里的“真性情”,既包含着真实、真诚、真挚,更有对至美人性、人情的赞美和追求。解析:选BB项,“这一可笑的形象”和“批评宗璞单纯幼稚”表述不当,“小鸡思果”这一形象可爱而不可笑,且汪曾祺对宗璞绝无批评之意。2试就第三幅画的内容和意蕴,分析汪曾祺的真性情。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画作的具体内容入手,重点分析体现在画作中的人情之美和友情之真。如,水仙花“长长的挺
8、秀的叶子”,象征着瀓莱超脱悠闲、固执脆弱但又宁折不弯的个性,表达了对瀓莱的理解;“几瓣素白的花”的清冷逼人,象征着瀓莱当年落井的凄寒,寄托汪曾祺对瀓莱的哀思;水仙花的“就纸色不另涂白”,象征着瀓莱天真、自然、尚朴的特性,表达了他对瀓莱的欣赏和怀念。宗璞曾作水仙辞纪念瀓莱,汪便主动作水仙画,共同纪念瀓莱,可见他对友人的体贴之情。答案: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象征着瀓莱固执脆弱但又宁折不弯的个性,表达了汪曾祺对瀓莱的理解之情;“几瓣素白的花”的清冷逼人,象征着瀓莱当年落井的凄寒,寄托了他对瀓莱的哀思;水仙花“就纸色不另涂白”,象征着瀓莱天真、自然、尚朴的特性,表达了他对瀓莱的欣赏和怀念。(任答
9、两点即可)得知宗璞曾作水仙辞纪念瀓莱,汪曾祺便主动作水仙画,共同纪念瀓莱,则又体现了汪曾祺对友人的体贴之情。3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答: 解析:从结构安排看,以三幅画开篇,以三幅画结尾,全文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从技巧运用看,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三幅画是文章着力表现的对象;从主题表现看,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易突出“真性情”的主题;从意境设置看,“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
10、余。答案: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答出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只取千灯一盏灯乔忠延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
11、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上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它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
12、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
13、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
14、,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
15、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首段多采用短句,表现了作者探访千灯古镇的急切之情。B第二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不同质地的灯,既回扣题目“千灯”又暗示此行目的就是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C“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D“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
16、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顾炎武仁爱思想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解析:选BB项,“此行目的就是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的说法有误,作者此行的目的是借千灯来指出我们需要思想明灯。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指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设问,然后结合描写内容分析表达作用。答案:连用三个设问,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承上启下,引出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6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探究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答: 解析:作者特别强调顾炎武是一盏明灯,是为了突出他的仁爱思想。而仁爱思想正是当今社会缺乏
17、的,提振当今人们的精神境界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答案: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的“匹夫有责”思想使社会民风和洽,其乐融融。)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专题过关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父亲的旧怀表美萨里娜迈勒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18、。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对我说:“这是你父亲当年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爸,你买这车干吗呀?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爸可捡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我还想起早年父亲
19、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捡回来,修好,再用。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地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
20、。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
21、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
22、种。“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断,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B“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重视,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C“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
23、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D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重点是将原文相关内容与题干选项相对照。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主观性太强;C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是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D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分析偏执,作者写“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品质。2试简要分析画线部分
24、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叙事类的散文中材料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是材料本身的意义、作用;二是材料对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如表现父亲的节俭;三是从表达技巧或修辞效果的角度思考。答案: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说明父亲日常生活的节俭。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起到了反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3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父亲的旧怀表”的作用。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思想意蕴的能力。探究题的解
25、答,要从题干的要求出发,这里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围绕“父亲的旧怀表”展开探究;二是探究必须涉及“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联系原文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便可写出正确的答案。答案:主题表现:作者不仅通过“父亲的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精神,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人物塑造:“父亲的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结构安排:“父亲的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生活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
26、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他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
27、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做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
28、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
29、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陶渊明拒绝轰动,又没有故事,所以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B陶渊明虽然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他惦念着自己的田园,担心自己的田园荒芜了,因此辞官回到了田园。C中国的文化人格从漫长的古代到东晋末期出现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发展变化。
30、D本文采用了比较、比喻、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解析:选CA项,“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的说法不准确,唐代已经有人对陶渊明有好评了;B项,“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于文无据,从原文看,陶渊明离开官场回到田园的原因不是“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而是回归自我去过自己的生活;D项,“欲扬先抑”错,文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5文章开头说:“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可能有点粗糙”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该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粗糙”一词
31、的含义需要从词语所在的段落入手理解,根据文段内容,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有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解答第二问需要对文段内容进行整合,从二者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入手即可。回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含义: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从大的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从具体局部看还有许多不准确、不合理的地方。理由:二者虽对三国群雄的看法和回归自我的追求相同,但毕竟时代不同,几乎是两代人;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本真、自然,有点故意和表演;魏晋名士没有陶渊明真正彻底放达,过于依赖,过于在乎他人视线。作用: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有人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的看法,总领本段。6根据文章内容,探析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答: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找出本题的答题区间,即第三、四两段。找出关于“安静”的语句,这两段内容关于“安静”的阐述主要涉及三个层面:魏晋名士的安静,屈原、司马迁的安静,陶渊明的安静。把这三个层次的关于“安静”的内容概括出来即可。答案:魏晋名士没有得到安静,也就没有找回自我的去处,或者当众而死,或者重返仕途。屈原、司马迁得到过被迫的安静,身处安静,但心仍惦念朝廷。安静使陶渊明彻底回归自我,身心解放,数百年后成为中国文化高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