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20.16KB ,
资源ID:2808690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0869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论胎儿利益保护的重要性2.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论胎儿利益保护的重要性2.docx

1、试论胎儿利益保护的重要性2试论胎儿利益保护的重要性2试论胎儿利益保护的重要性摘要:胎儿的权利保护在我国立法中很不充分,导致现实生活中胎儿权益受损时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如何更好的保护胎儿的权益已成为当前民事立法的一项重要义务。因此本文试从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胎儿权益保护的缺陷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以期尽快建立合理而有效的胎儿利益保护制度。关键词: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救济;损害赔偿请求权当今社会,交通肇事、医疗事故导致胎儿死亡的意外事件频频发生,要求保护胎儿人身利益的案件也越来越多。由此,如何加强胎儿利益的法律保护及司法救济,亦不失为一种理性而又务实的选择。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

2、现行民事立法对胎儿权益保护的不足关于胎儿的法律地位,近代各国民法典,几乎都将“胎儿”排除在法律上的“人”的范畴之外,各国法律都奉行一个总的原则:即只有出生的人才被承认是法律上的人,以“人”的现实存在性作为确定法律上“人”的标准。如我国民法通则对胎儿的法律认定是基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理论,即人“独立呼吸、脱离母体”出生,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民事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人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民事法律地位是有所不同的,在出生前的未出生人我们称之为“胎儿”,是没有民事权利能力,是无法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即无法律资格;而出生后的人则有法律资格,具备民事权利能力,是可以享受民事权

3、利和承担民事法律义务的。可见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严格性将直接导致胎儿在出生前的相关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如果对其不作任何保护,将会发生严重不公平的后果,使法律丧失了价值。翻阅典籍,笔者发现其实早在罗马法时期,法律便已开始注重对胎儿权益的保护,认为胎儿从现实角度上来讲虽还不是人,但它仍然是一个潜在的生命,人们必须得为它保存并维护它自受孕之日起的那些权利,不可剥夺。而到法典编纂时期,近代各国民法典在胎儿法律地位问题上,几乎都背离了罗马法,缩减了对胎儿权利的保护。如德国民法典仅承认胎儿的继承权与当抚养人被杀时其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日本民法典规定了胎儿在损害赔偿请求权上的一些特例等。而到现代

4、国家,由于胎儿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有些国家开始转变思想,放宽对胎儿保护的范围,从列举保护主义发展为附条件保护主义,如意大利民法典。当然也有采取概括主义者,较为典型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相比其他国家对胎儿的法律保护,我国现行法律对胎儿的保护可谓少之又少,我们仅仅看到在继承法中,有对胎儿遗产继承份额保留的简单规定,但又同时限定胎儿享有继承权必须是从出生开始,可见对特留份是“留而不给”,又未规定特留份该如何给,给多少,也未规定若胎儿的应得份额受到不法侵害,或并未实际得到法定份额时,在其出生后,是否可以提起诉讼等相关问题都规定不甚明确,可见此规定用语含糊不清、缺乏可操

5、作性,实践性也不强。还有纵观相关法律,我们也仅看到我国劳动法中,只有一些对怀孕妇女的简单保护规定以达到间接保护胎儿。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我们也就从审判时已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中,才触摸到法律对胎儿生命的一丝怜悯。可见我国法律对胎儿利益的保护是多么的不足,因此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历史的发展,破除传统胎儿的限制性规定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是急迫的。有相当合理性,在回避争议点的同时,能够相对充分地保护胎儿的利益,既不必非要摧毁权利能力理论以迎合胎儿利益保护之需要,又无须非要原原本本借助权利能力理论来解决胎儿问题,实际上是对传统理论的修正与变种。人身权利延伸保护说不仅解决了现行法律关于胎儿保护的逻辑

6、矛盾,为胎儿利益得到全面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保证了人格的完整性和延伸性,不因出生前和出生后而被割裂开。当然,胎儿毕竟是未来人,出生只是一种可能,其权利能力显然不同于自然人,应以胎儿利益发生障碍为限。三世界各国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体例胎儿人身利益的法律保护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比较成熟的立法经验可资借鉴。从目前的立法发展趋势和世界各国的立法情况看,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主体资格,承认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接受。纵观世界各国立法和我国台湾省的“立法”,关于胎儿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大陆法系有4种立法体例。1.承认胎儿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必须以活体出生为条件,如瑞士

7、民法典第31条规定:“权利能力自出生开始,死亡终止。”“胎儿,只要其出生时尚生存,出生前即具有权利能力的条件。”捷克斯洛伐克民法典第31条规定:“胎儿,只要其出生时尚生存,出生前即具有权利能力的条件。”如瑞士民法典第31条第2项规定:“子女,只要其出生时尚生存,出生前即具有权利能力。”2.个别保护主义(个别规定主义)。即胎儿原则上无权利能力,但于若干例外情形视为有权利能力。如法国民法典第906条第一项规定:“为有受生前赠与能力,以于赠与时已受胎为已足”。第725条规定:“尚未受胎者,不得为继承人。”第1923条第2项规定:“在继承开始时尚未出生但是已经受孕者,视为在继承开始之前已出生。”第21

8、87条规定:“如果应得馈赠者在继承开始之时尚未受孕或者其身份要通过在继承开始之后方才发生的事件确定,则遗赠归属在前一情形随出生,在后一情形随事件的发生而发生。”第844条第2项之后段规定:“抚养人被杀时,其应受抚养之第三人,虽于其时尚为胎儿,对于加害人亦有赔偿请求权。”日本民法典分别就损害赔偿请求、遗产相续、受遗赠能力以及父亲认领胎儿等,规定胎儿有权利能力。3.采取概括主义保护。胎儿未出生时,为母体身体的一部分,原则上无权利能力,但是法律为保护胎儿将来的利益,采取概括主义,凡胎儿的利益成为问题时,常视为已出生。如我国台湾省“民法”第7条规定“胎儿以将来非死产者为限,关于其个人利益之保护,视为已

9、出生”,“民事诉讼法”第40条第2项规定“胎儿关于其可享受之利益,有当事人能力”。胎儿惟于其利益之范围内,视为既已出生,故关于损害赔偿请求权、认领请求权、继承及受遗赠等,均视为已出生。4.绝对主义。即绝对否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1964年苏俄民法典(第418条)和我国民法通则即采用此种立法模式。上述前三种立法例在坚持了“出生”标准的前提下,都注重胎儿的特殊保护,赋予了胎儿一定的主体资格,但又各具特色,保护的周密程度也有所差异,而第四种立法例则完全否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属于保护力度最弱的。第一种立法例,只要胎儿活着出生,就有权利能力,实际上是以出生为条件须待出生以后将其权利能力溯及既往,这一立法例

10、囊括了该国立法体系中的所有自然人可能享有的民事权利,除了附加一个条件之外,胎儿与出生后自然人权利能力是一致的,这就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胎儿的权利能力。但此立法例在理论上存在一个矛盾,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两方面的资格,如果承认胎儿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就理所当然地要承认胎儿有承担义务的能力,但如果赋予胎儿一定的义务让其出生之后去承担,显然对胎儿不利且违背社会公平之理念。在第二种立法体例下,不承认胎儿在母体中有民事主体资格,只有胎儿出生时为活体的,在某些特定事项上视胎儿已出生,采取列举的办法保护其权利,属于个别保护主义。这种立法体例的优点是以胎儿享有特定的事项上的权益为限,不包括

11、义务内容,既有利于对胎儿的保护,又有利于对第三人利益和正常民事秩序的保护,缺点是由于立法总是会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挂一漏万,对胎儿的权利保护不尽周全。第三种立法例概括保护了出生的胎儿出生前的利益,只要涉及胎儿的重大利益,就有权利能力,既扩大了胎儿保护的范围,体现了法律的基本价值目标,而且由于它不直接规定胎儿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因而也不会对传统的权利能力制度构成强大的冲击。第四种立法例显然对胎儿利益的保护缺陷性比较大,不利于胎儿的权益保护。四、我国未来民法对胎儿权益保护的应有定位我们知道民法的基本内容在于保护每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使其享受权利,承担义务,从而使民事主体得到广泛的普及。而对于现行法律

12、对胎儿利益保护的极大缺陷,无法给予胎儿正常的法律保护,由此基于以上理由,笔者认为应迅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胎儿保护的相应法律规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即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从出生之日起开始产生;凡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视为其有民事权利能力,可主张相关权利;但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权利能力则自始不存在,则获得的相应利益依不当得利返还。”对此笔者认为可作如下解释:第一,为了胎儿更好的生存和成长,法律不得以胎儿未有民事权利能力为由,为胎儿设定民事义务,同时应在立法中规定保障胎儿的各种利益,诸如有继承权、受遗赠权、作为间接受害人的抚养请求权、健康权等。第二,受保护的前提条

13、件为胎儿出生后是活体。只有在胎儿出生时为活体,才享有这些权利,在遭受利益损害时,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先由监护人代为起诉,这样我们既不必对出生前胎儿法律地位的全盘否定与切断,避免法律疏于僵化,也实现了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对胎儿权益进行保护的可能,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的操作。第三,对胎儿的民事权利当然也是有限制条件的,若胎儿出生为死体的,就不溯及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就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等相关权益,先前所获得的利益也依法应按不当得利返还,这样也就避免胎儿出生为死体的法律难题,从而使问题更好的解决。综上所述,虽然胎儿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人,但人的生命却远不止出生为起点,出生前的胎儿是一个潜在的

14、生命,法律仍不能忽视对其利益的保护,因此尽快建立合理而有效的胎儿利益保护制度是必须而又紧迫的。结语:胎儿的权利保护在我国立法中很不充分,导致现实生活中胎儿权益受损时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适值民法典立法之时,有必要重新反思胎儿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目前立法对胎儿保护的妥当性,确认其享有的权利范围。鉴于此文章认为,应扩大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范围,应当对胎儿在健康权、继承权、抚养损害、受遗赠权以及程序法上作为诉讼主体的权利等多方面予以确认。此外,立法上还应对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方式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本文从民法视角讨论了胎儿的人身利益保护问题,论述了胎儿人身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比较了其他国家关于胎儿人身利益保护的立法规定,分析了我国现行民法规定对胎儿保护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对胎儿利益做出特别保护,以体现法律对胎儿的人文关怀。参考文献:【1】.张玉敏.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2】 卲世昌 人身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务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年版 【3】.史尚宽:民法总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梁慧星:民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5】.王利明: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6】.郭卫华:人身权法典型判例研究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年版。【7】.张新宝:侵权责任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