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讲稿1doc双凤中心卫生院中医基础护理第一单元基本特点和总则第一节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一)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联系。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经络互相联系或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功能上也都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的。2、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在自然生活实践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对适应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时,必然相应地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人体适应自然界的机能还表现在对地理环境、居住条件以及
2、一天中昼夜晨昏等各方面变化,一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机能,或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二)辨证施护1、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2、施护: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既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又从辨证所确定的治则治法中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因此,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是诊治与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第二节护理总则及其内容一、护理总则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以整体观和辨证的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所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不同
3、的病证中制订出各种不同的治疗与护理原则。二、扶正祛邪、护病求本、标本缓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含义、内容及其运用(一)扶正祛邪任何疾病的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不外科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斗争的过程。邪虽然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是唯一的,还必须取决于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治疗与护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正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各种治疗与护理手段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防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这种“扶正”既以祛邪为目的,但又更注重保护正气,避免邪气入侵,减少发病机会。1、扶正法:适用于单纯正虚而无外邪者。2、祛邪法:适用于单纯有邪而正虚不显著者。3、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
4、正虚者。4、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甚者。5、扶正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的病证。(二)护病求本“治病必求其本”是指护理与治疗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和治疗。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应从诸多复杂的因素变化中找出病变的本质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护理治疗。这种针对病因、病位和病变性质所在的护理与治疗,就是护病求本与治病求本的原则。1、正治与正护法: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如热邪所致的热证,其病的现象和本质均为热,在治疗和护理上,取用寒性药治疗及取寒凉护理法护理热性病;用热性药治疗及取温热护理法护理寒性
5、病;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法与护理法则。同样如“虚则补之”取补虚护理法,“实则泻之”取攻下护理法,都是逆其证象而护,即属正治正护法范畴。2、反治与反护法:指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护法。又称“从治从护法”即顺从其疾病的现象而治护的方法,如:热因热用:指用热药、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又称“热因热用“法。寒因寒用:指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称“寒因寒用“法。塞因塞用:指用补塞法、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指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泄泻症状的方法,称“通因通用”。(三)标本缓急标,即指现象。本,即指
6、本质。从正邪关系分,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疾病本身分,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新旧或发病先后分,旧病为本,新病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从病变部位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矛盾斗争过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在“标本”治疗与护理中,有“急则护(治)其标”、“缓则护(治)其本”及标本同护(治)的不同。1、急则护(治)其标法:这是指标病甚急,如不先护(治)其标病,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总体治疗的一种方法。如肝病出现以腹水胀满为主而致的呼吸喘促、二便不通的危急证时,治护均因立足于先解决标证紧急的腹水,用水消退后再治肝之本病。2、缓则护(治)其本法:这是指从疾
7、病根本上着手的护(治)之法,大都用于症状与病势较缓的病证,如虚劳内伤的阴虚发热,发热是标,阴虚是本,在发热不甚、症状不急时,护(治)上采用滋阴治本法,当阴虚平复后,发热症状就可缓护(治)。但“缓则护(治)其本”与“急则护(治)其标”是相对而言,是应根据疾病的矛盾主次变化而变化的。3、标本同护(治)法:标病本病同时俱急,在时间、条件上不允许单一护(治)标或单一护(治)本时,可采取标本同护(治)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如原有肾炎,又复患风寒感冒,出现严寒无汗,咳嗽胸满,腰痛尿少,全身浮肿时,病之本在肾虚水泛,病之标在风寒束肺,两者俱急,可采取解表、温阳化水同时并举的护(治)方法。(四)三因制宜是
8、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1、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2、因地制宜:不同的地理互不干涉与生活习惯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因此,运用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的特点来确定临床护理原则、保健及用药,称因地制宜。3、因人制宜:根据患者不的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体质强弱、文化修养及精神状态的特点,进行辨证护治,称为因人治宜。第三节预防与护理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含义、内容及其运用1、未病先防:即在未病之时,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护理工作应立足于病先防。(1)调摄精神,锻炼身体调摄精神,中医学高度重视情场活动与疾病及身体
9、健康的关系。提出七情为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虚伤脾,悲优伤肺,惊恐伤肾等,说明不同的情场可以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不良的精神刺激,如果其程度严重或持久,可以引起休体的阴阳失调,气血运行紊乱,经脉阻塞不通而发生疾病,或者使正气内夺,抗病能力降低而招致外邪诱发疾病。护理工作者要用美好、和蔼、诚奶、充满信心的语言,大方高雅的举止和仪态,能使病人消除焦急、恐慌的不安情绪;对病人人格的尊重可能形成对护理人员的信赖,积极的情绪可以加强机体的抗邪能力与康复能力,能有效地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协助药物的作用而加速痊愈,甚至不药而愈。锻炼身体
10、:体育锻炼对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预防疾病有着重要作用,中医有“引导”与“吐纳”的锻炼方法,“引导”是指“摇筋骨,动支节”通过有规律的呼吸,全身肢体适量运动,以达到舒利关节、调和气血、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在导引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吐纳”是种内养功,通过静心思念,集中精神,并与特殊的呼吸方式相结合,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如气功就是这一方法的发展。(2)调节饮食:劳逸适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积极休息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护理措施。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食物种类与调配合理,不偏嗜等。中医强调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如过劳过逸,都可使气血失调
11、或耗损,疾病由此发生。(3)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中医学“天人相应”学说强调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避其毒气”等,这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保健护理内容。由于四季气候的寒热温凉变化,必须根据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身体健康。(4)药物预防,人工免疫中医强调强身防病养生法,且辅以药物调养,对素体衰弱者,以及一些素来不重视摄生养性的,可借助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民间有以雄黄、艾叶、苍术等熏烟以消毒防病以及采用人工免疫接种方法者,在预防医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既病防变中医对既病者,强调既要争取早期积极治疗,又要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书展的规律及
12、其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预防,早有准备。有护理与防治疾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和发展,控制疾病由表入里,以至侵犯内脏。若能根据疾病传变规律进行有效的护理,则能够“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第二单元一般护理第一节生活起居一、顺四时调阴阳的原则及运用(一)原则指患者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化,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二)运用1、春夏之季,由寒转暖,由暖转暑,万物新生正茂,人们要早起去户外散步,使阳气更充沛。护理中,保护患者体阳不过分消耗,慢性阳虚患者,除春季用食物或药物补阳气以外,还应防止风邪侵袭,夏季不贪凉夜露,损害阳气,在酷暑炎热之白昼,
13、当阴居避暑热,以免出汗多伤卫阳,可适当饮用生津止渴降温饮料,此时体内阳气即无过多损耗,若有所储备,则到翻阅能抵御寒邪侵扰,这样不但有益于病人康复,亦可预防秋冬发生腹泻哮喘等症。2、秋冬之季,气候逐渐转凉,万物都趋于收藏状态,人们应防寒保暖,使精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所以在秋冬时节要保护患者机体阴津藏而不泄,对慢性阴虚精亏患者秋冬季节以食物或药物来填补阴精,使阴精积蓄,才能预防春夏阳亢之时对阴精的耗散。应以平调为宜,患者衣着不宜太厚,或近火取暖或少食辛温之品驱散寒气,以防春来之时因冬不藏精而春病于温的病证,肾阳虚而又多寒的病人,则应温补阳气,此时以食物或药物温补为宜。二、六淫致病与病室环境的要求
14、及生活起居护理的内容(一)六淫致病自然界中四季气候正常变化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如气候反常,人体不能适应或抵抗力低下,六气便成为致病因素而称为六淫。护理工作中应主动掌握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二)病室环境要求1、病室整洁,安静,通风,空气新鲜,病室内光线充足,保持明亮,使人舒适愉快。2、休息时拉上窗帘,让患者很好地睡眠,急性热病患者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光线可稍暗;眼病病人可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3、风湿以及阳虚里寒证的患者,室内光线应充足,可增进患者食欲,促进疾病康复。4、夏季,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降温、保持凉爽,其他季
15、节时每天至少通风1-2次,但在通风换气时注意患者不宜直接吹风,防止寒邪侵袭。5、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的虚弱程度、疾病的阴阳属性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房间的湿度一般以18-20为宜。三、生活起居护理的内容治疗过程中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劳或过逸,动静结合才能利于疾病的痊愈,应做到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是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都要保持适度的休息与活动。适度的活动能促使气血流畅,增强体魄及加强搞御外邪能力,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尽快恢复脑力。第二节情志护理一、七情致病与护理喜、怒、忧、思、悲、惊七情概括了复杂情感过程的基本状态、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情志变
16、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突然受到强烈或持续过久的精神刺激,影响人体脏腑的功能,就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情志致病主要是影响内脏气机的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属内伤疾病范围。(一)七情致病情志异常、内伤脏腑:情志的异常变化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加重病情或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七情异常超越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脏腑、气血的功能紊乱,导致内脏发生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情志过激常常加重病情。疾病的全过程即是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过程,由于情志过激能免损伤脏腑的神和气,神伤则脏腑阴阳气血无所主:气伤则脏腑阴阳气血随之失调。所以在疾病过程中,如果产生过激的情志变化,就会加重脏腑阴阳气血的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