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卷生物【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卷)生物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 )A水 B尿素 C葡萄糖 D无机盐2对于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正确的处理办法是 A腌制后卖给他人 B留作食用 C深埋或彻底焚烧 D制成饲料3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的“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与静脉4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每天观察
2、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A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C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5早春播种以后,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B防止风沙 C 保湿、保温有利种子萌发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6如图为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 在长期的变化中,能终年生存于该湖泊的鱼类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A需水较深的湖泊B具能快速游动的流线型身体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D在环境恶劣时具改变性别的能力7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个体由小到大 B植物体内水分的运
3、输方向根茎叶 C人体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心房流向心室 D物体间热量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二、综合题8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例如,A类动物是以卵生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的。 (1)蟒蛇属于五类脊椎动物中的_类动物。 (2)图中C类动物是以_(选填“终生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9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某些科学规律。(1)如图若反映人体的酶的催化效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酶的催化效率),则曲线中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为_左右。(2)此曲线图还能大致反映_。 A在“草鹿狼”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的一定时期内,鹿的数量变化 B氯化钡溶液巾不断加入
4、稀硫酸,产生沉淀物质量的变化 C通电导体发热的功率随电流的变化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之路。乙学者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型都很庞大。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论点六:恐龙
5、具有羽毛,其主要功用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1)乙学者所提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_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论点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2)若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他所持的理由是_。A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B恐龙能随季节作迁移C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11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
6、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_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_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_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12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们改变了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用沼气渣喂鱼及“肥水”(如图)。(1)在利用蚕沙
7、、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3)不论是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还是改进的“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都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_。A保留在生产者体内B经分解者释放到大气中C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参考答案1C【分析】尿液形成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
8、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尿液没有葡萄糖。因此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葡萄糖。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尿液的形成。2C【解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身上带有病菌或病毒,可以传播传染
9、病,属于传播途径,因此对于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要深埋或彻底焚烧,以防传播传染病A、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体内含有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产生的有害物质,腌制后卖给他人,会传播疾病故不符合题意;B、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体内含有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产生的有害物质,留作食用,有可能传播疾病或引起食物中毒,故不符合题意C、深埋或彻底焚烧,可以消灭病原体,彻底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故符合题意;D、因病死亡的鸡、鸭、鹅、猪等家禽和家畜体内含有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产生的有害物质,制成饲料会使病原体或有害物质进入家禽、家畜体内,通过食物链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10、C3B【解析】【分析】(1)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2)静脉弹性小、管壁薄,血流速度慢。(3)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特点,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当绑扎人体上臂后,由于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而
11、前臂被绑住了,血液无法从手臂运回心脏,于是就在手臂上出现了一条条的“青筋”,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鼓起的静脉血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流的管道-血管。理解掌握静脉血管的概念及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C【解析】此题考查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否放入磁铁,即除了是否放入磁铁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选项A、B、D的实验变量分别是水分、培养基、光照均不符合题意。5C【解析】略6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鱼类的主要特征: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
12、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的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从图中可看出1、2、3、4、5月份的水位较低,然后慢慢升高,到8月份水位最高,再逐渐降低,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水位很低时,鱼类仍能存活,说明其可以在浅水下层泥泞里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才行。7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方向,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物体间热量传递的方向,A、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
13、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个体由小到大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B、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因此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方向根茎叶,C、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能向心室方向打开,因此人体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心房流向心室,D、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物体间热量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8
14、(1)爬行 (2)胎生、哺乳【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识图、分析、解答解:(1)、蟒蛇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卵生,体温不恒定,心脏两心房一心室,且心室内有不完全的膈膜,属于爬行动物(2)、如图可知,C类包括奶牛和山羊,都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A类的草鱼用鳃呼吸,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兼用皮肤呼吸,蟒蛇用肺呼吸,都是卵生;B类包括蟒蛇和奶牛、山羊可见C类动物的分类依据是胎生、哺乳故答案为(1)爬行(2)胎生、哺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动物的分类知识,可结合不同类群的动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9(1)37 (2)A【解析】考点:消化酶;生态系统
15、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分析:此曲线图反映的是某物质的状态随另一因素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解答:解:(1)消化酶的活性受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各种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部分酶被破坏,发生不可逆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所以,人在发烧时,不想吃东西曲线图中的最高点是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应在37左右(2):A、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大量捕杀狼以后,鹿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会迅速升高,但当增加到一定数量后,鹿会因食物不足而发生生存斗争,会导致一
16、部分鹿死去,因此数量又会减少;故符合曲线图的变化B、氯化钡溶液中不断加人稀硫酸,产生沉淀物硫酸钡的质量也会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因此不符合曲线图的变化C、通电导体发热的功率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随电流的减少而减少,因此不符合曲线图的变化故选A故答案为(1)37(2)A点评:做好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图示的曲线反映的是一种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要注意识别10(1)四(2分) (2)B(2分)【解析】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从资料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的能力解答:解:该材料是一个针对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的争辩课题在争辩中甲乙两方或者是反
17、方对正方的论点要相互有针对性的反驳(1)、分析材料中甲乙两方的论点可知,论点五反驳的是论点一,论点六反驳的是论点二,论点七反驳的是论点三,论点四说的是恐龙的体型很庞大,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论点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2)、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据此可知,恐龙能随季节作迁移,使其有机会从寒冷的北极圈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故答案为(1)四(2)B点评:该题突出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1)作对照(2分)(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2分)(3)环割切口处(2分)【解析】分析:本题以研
18、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的实验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此题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方面切入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2)作出假设:根据问题,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呢?作出假设: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3)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树皮的条件不同外,其
19、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实验变量是树皮,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故答案为(1)作对照;(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3)环割切口处12(1)分解者(2分) (2)太阳能(2分) (3)C(2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来源、以及人类建立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解:(1)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了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进入每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过程中被逐步消耗(3)人类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就是在能量传递过程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故答案为(1)分解者 (2)太阳能(3)C点评:生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