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30MB ,
资源ID:280161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016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天气学考试要点汇总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天气学考试要点汇总解析.docx

1、现代天气学考试要点汇总解析第二章 天气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选择地图投影法的三个要求:正型,等积,正向天气图底图常用的正形投影法有:极射赤面投影法【适用范围南北纬度60-90地区】、兰勃脱圆锥投影法【适用范围南北纬30-90】和麦卡托圆柱投影法【适用于南北纬度0-30】等值线分析的基本规则:1. 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2. 等值线一侧的要素值总是高于或低于另一侧。 3. 等值线不能相交、分支和在图中中断。 4. 高值区和低值区相邻的等值线两者的数值总差一个间隔而两个高值区或两个低值区之间相邻的等值线 其数值相等。天气图的种类: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辅助天气图等压线:遵循地转风关系

2、,即等压线和风向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以1000hPa为基线每隔2.5hpa画一条等压线。等温线:以0oC为基准每隔4oC画一条等温线。分析地形等压线的规定: 1. 分析地形等压线以波状线表示 2. 当地形等压线很拥挤时,可将若干条地形等压线合并成一条或几条波状线表示,但是,几条等压线不能在一个点上与波状线相接,而应进出有序,两端条数相等。 3. 地形等压线要画在山的迎风面或冷空气一侧;地形等压线应与山脉平行,而不能横穿山脉。 我国天山、祁连山、长白山和台湾等地常出现此种地形等压线槽线:是低压槽区内等高线曲率最大点的连线。切变线:是风的不连续线,在这条线的两侧风向或风速

3、有较强的切变。 地面天气图分析内容:1、绘制等压线、等三小时变压线 2、分析天气区和锋 3、标注高、低压中心及中心数值 高空天气图分析内容:1、绘制等高线、等温线 2、分析槽线、切变线 3、标注高低压中心及冷暖中心 第三章、实际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由于地面地形及海陆差异的作用,平均海平面气压场环流分布表现为沿纬圈方向的不均匀性,而且呈现出一个个巨大的闭合高、低压系统,称为永久或半永久性活动中心。长年存在的活动中心称为永久性的,而有季节性变化的则称为半永久性的。冬季:北半球的主要活动中心是两个低压一个是阿留申低压另一个是冰岛低压。高压中心有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 夏季:冬季大陆上的两个冷高压到了

4、夏季变成了两个热低即亚洲低压和北美低压。槽脊系统 冬三夏四冬季:东亚大槽在140E的亚洲东岸。 北美大槽位于80W的北美大陆东岸。 欧洲浅槽在10E60E之间乌拉尔山以西由欧洲北海向西南方向伸展的较弱的浅槽是三个槽中最弱的一个。在三个槽之间有三个平均脊分别位于阿拉斯加、西欧沿岸和贝加尔湖地区脊的强度要比槽弱得多。夏季:中高纬度的西风带上由三槽三脊转变为四槽四脊。等高线变稀疏其强度比冬季显著减弱。 北美大槽的位置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东亚大槽向东移20个经度乌山以西的浅槽已不存在。北美大槽和东亚大槽之间的距离加大而形成两个相对较弱的波动在欧洲西岸和乌山以东附近各出现一个弱的浅槽。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

5、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后影响到下游地区长波系统的变化下游效应:下游某地区长波系统的显著变化也会影响到上游使上游长波系数也随之发生转变。阻塞高压(名):长波脊不断向北伸展在长波脊中可形成闭合的暖高压。 特征:阻塞高压中心位于30N以北;阻塞高压持续时间至少不小于5天。东侧盛行偏北气流,在它的西侧盛行偏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暖高凌驾于地面变性冷高之上。在阻高控制下的天气为晴朗少云;在阻高东部常有冷平流和下沉运动,天气以晴朗为主;切断低压:长波槽不断向南加深时在长波槽中可形成闭合的冷低压。特征:以闭合低压单独出现,在它的一侧或两侧有明显的高压脊或高 压;与阻高同时出现,切断低压出现在阻高的南

6、侧。第四章 中纬度天气系统 锋面: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习惯上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有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楔型锋模式:将锋面看成一种倾斜的不连续面,在锋的两侧气象要素,温度、密度、沿锋面风速等分布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有时称为零阶不连续。物质面:有相同空气质点组成的不连续面。 锋面附近气象要素的特征:(简答题) 8分(1)温度场锋区内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平梯度特别大),其密集程度愈强,表示锋面愈强,同时温度的密集区随高度增加而向冷空气一侧倾斜。锋区内温度的垂直梯度较小。(2)位温场锋区内等位温线特别密集。

7、(3)气压场和风场特征 1)气压场 在地面上,锋面位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呈气旋式弯曲,其折角指向高压。2)风场特征 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风速切变和风向切变)。地面摩擦导致锋线附近强的风场辐合。锋区水平温度梯度大热成风原理锋区有较大的风速垂直切变。在冷锋附近有冷平流,风随高度增加呈逆时针旋转;在暖锋附近有暖平流,风随高度增加呈顺时针旋转。在地面锋的上空,可出现大风速区,有时可以出现急流。 (4)变压场变压:指某一点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大小。变压的大小和分布与该地的辐合、辐散、温度平流等有关。锋面附近变压的特征和分布与锋面附近的温度平流、锋面坡度及锋面移动有关。锋生:指锋的生成或加

8、强。锋消:指锋的减弱或消亡。 气旋(低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逆时针旋转。根据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按其热力结构可分为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无锋面气旋分为两类: 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当其中风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台风。 局地性气旋:由于地形作用或下垫面加热作用而产生的地形低压或热低压,很少移动,一般不会带来云雨天气。反气旋(高压):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反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顺时针旋转。地理分法: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热力分法:冷性反气旋、暖性反气旋 温带气旋的源地

9、:(1)1月和7月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有两个气旋最大频率中心。冬季气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夏季,同时东亚气旋路径夏季比冬季偏北。(2)气旋源地分布基本上与纬圈平行,呈东西向。(3)巨大山地的背风坡一侧及其以东地区都是气旋主要的发生地。(4)海湾以及内陆湖泊,在冬季温度较高,很容易有气旋生成。 锋面气旋天气(1)初生阶段在暖锋前会形成云雨和连续性降水,能见度恶劣。云层厚的地方在气旋波顶附近。在冷锋后,云和降水带常比暖锋前要窄一些。 (2)发展阶段气旋区域内的风速普遍增大,气旋前部有暖锋天气特征,气旋后部具有冷锋后冷气团的天气特征在气旋的暖区部分,其天气特点主要取决于暖区气团的性质。 (3)锢囚阶段地面

10、风速很大,云和降水区扩大,降水强度加剧。(4)衰亡阶段云和降水开始减弱,云底抬高。云和降水具有中尺度结构,降水呈多带分布。P坐标中涡度方程:Petterssen发展方程 : 方程:西风带槽脊的移动低纬度天气系统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世界气象组织将不同强度的热带气旋分别称为 热带低压最大风速 10.8至17.1m/s 6-7级 热带风暴最大风速 17.2至24.4m/s 8-9级 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 24.5至32.6m/s 10-11级 台风最大风速32.7m/s 12级以上 成熟热带气旋的基本结构 :1、热带气旋的温压场 【眼区:风弱

11、、干暖、少云。最大风速区与热带气 旋眼壁的云墙相一致 天气最恶劣。】 2、热带气旋的流场 3、热带气旋的眼和螺旋云雨带。热带气旋降水 (主要灾害 狂风、暴雨、风暴潮) 热带气旋降水有四类(填空): 1、热带气旋眼区周围云墙区降水2、热带气旋眼区外围螺旋云雨带降水3、热带气旋和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降水4、与热带气旋相联系的热带云团的降水 注意 地形可使降水增幅。热带气旋形成的必要条件 1、要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2、暖性洋面 海水温度高于26.5 3、生成位置一般距赤道5个纬距之外 4、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热带气旋移动 (受力分析) 外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内力:热带气旋内部空气质

12、点因运动(如:垂直运动、旋转运动、径向运动)引起的地转偏向力不同而造成的。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大型环流系统(简答):6分 副热带高压 对热带气旋转向前的移动路径起主要作用。 西风带长波 对热带气旋移动的直接影响主要发生在其转向以后。 双热带气旋 在一定的距离内同时出现两个热带气旋 称双热带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动用什么来表示副高的变动(填空)?(1)副高脊线:副高内东西风的分界线。我国常用120E上副高的脊线所在的纬度的变化来表示副高的南北移动。(2)副高西脊点:500hpa月平均图上588线最西端所在的经度。(3)面积指数:取500hpa月平均图上10N以

13、北、110180E范围内588线所包含的范围,这个量表示副高的强度。副高的季节性变动:指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随季节而发生的变化。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与我国天气(简答)6分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好。副高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也是副热带锋区所在,当西风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锋区上空时,而产生大范围的降水,通常还伴有暴雨。雨带位置一般在副高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江淮梅雨:当副高脊线位于2025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黄淮雨季:当副高脊线徘徊于2530N时,雨带位于黄淮流域。华北雨季:当副高脊线越过30N,雨

14、带位于华北。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变动的因子1、西风带短波槽脊的影响。(槽移近时,副高东撤南退;脊移近时,副高西伸北进。)2、长波调整与副高变动。(当在80E巴湖附近有低槽发展南伸时,则在下游半个平均波长即110附近将有高压脊形成,此时西太副高将北进西伸;当80E巴湖附近有高压脊发展时,则在110附近将有低压槽生成,此时西太副高将东撤南退。)3、与热带环流的关系。)当热带气旋在副高南侧西移时,副高将西伸北进;当热带气旋移到副高西南方时,副高东退。副高较弱时,强热带气旋可将副高截断,穿越副高北上。) 南亚高压南亚高压:夏季,在南亚地区上空的对流层高层(100hpa附近)存在一个庞大的高压系统。 西部型

15、:主要高压中心位于80E附近,西风槽在90130E之间。东部型:主要高压中心位于100E以东,西风槽在7090E之间。带状型:高压外形呈带状,有两个以上弱的中心,不太稳定,西风带无大槽。热带辐合带(ITCZ)和热带云团 热带辐合带(ITCZ):出现在热带对流层低层,在流场上表现为一条连贯的南北两个半球的信风汇合区;在地面气压场上表现为一个低压槽,故又称“赤道槽”。是一个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 信风辐合带: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和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的汇合区。静风辐合带(季风槽):赤道西风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的汇合区。汇合区风速很小,几乎是静风。 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地形和海陆分布会

16、影响热带辐合带的季节变化。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辐合带的位置在北半球的冬春季节位于5S附近,夏季辐合带的位置可达20N附近。热带辐合带的季节内变动(短期变化)1、不活跃阶段ITCZ较弱,位置偏南,且比较稳定,移动较小。当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较弱时,赤道西风较弱、范围较小,它与东北信风的汇合区位于南海地区。菲律宾以东的赤道地区的洋面上为两个半球的信风的汇合区,主要是面积较小的分布散乱的信风云系。很少有热带气旋形成。2、活跃阶段当南半球的东南气流加强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大范围的西南和偏南风,ITCZ主要由东北信风和西南季风组成。副高北抬,辐合带北移。产生大面积的云团。云团的分类(1)一般云团云区宽度212个

17、纬距。一个云团由许多积雨云所组成。常见于ITCZ中,对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有较大的影响,是发生热带气旋和东风波的源地。 (2)爆米花状云团云区宽度小于1个纬距,由若干个积雨云胞组成。(3)季风云团69月间出现在东南亚及邻近海上。南北宽度由几个纬距到10个纬距,东西长度达2040个经度。 东风波(名词解释):在副高南侧对流层中、下层的东风带中,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区,呈波状形式自东向西移动。卫星云图里长什么样?洋中槽(热带对流高层槽TUTT):热带太平洋中部的对流层高层,夏季存在一个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高空大槽。 赤道反气旋:当南半球的气流越过赤道以后,发生反气旋性弯曲,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形成

18、具有高压性质的闭合环流。第六章 亚洲季风和中国主要的天气过程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季风的三个特点 1. 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 甚至接近于相反。 2. 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 因而气团性质有根本的不同。 3. 能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季节差异。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的影响。 相互作用: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又共存于一个大季风环流区内,又是相互作用的。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东伸,可影响到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

19、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引起孟加拉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季风的爆发和建立: 夏季风建立过程开始于五月中旬前后,这时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往往有一次爆发的过程。中国夏季风的进退不是连续的,而是阶段性的。每一个稳定阶段伴随有一条雨带或暴雨带,即华南前汛期、长江流域的梅雨期、黄淮雨季和华北雨季。冬季风最显著的地区是中国的东岸,影响范围经南海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一带。在700hpa以下这里盛行强的偏北或东北风。印度冬季风也相当明显,在孟湾北部有明显的北风分量。冬季风的建立一般在10月中旬,这正是亚洲大陆高压加强,寒潮首次侵袭到华南沿海以至东南亚的时候。季风的形成机制(填空)1海陆热力差异 2行

20、星风带的季节变化3大地形的作用4南北半球气流的相互作用 结论海陆热力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的基础而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半球间气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大气内部过程则是起到加强季风特色的作用。 寒潮:指一种与强大冷高压相伴随的大规模的强冷空气的活动过程。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冷空气的强度共分5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寒潮标准: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冷空气的源地和路径三个源地: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洋面。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洋面。冰岛以南的大西洋洋面。 冷空气经关键区南下入侵我国有四条路径:西路、中路 西北路 、东路、 东路加西路强冷

21、空气过境时的天气:大风和剧烈降温,有时伴有风沙、雨、雪、雨淞和霜冻,春秋两季江南地区,还可能有雷暴产生。冷高压中心出海后,沿海地区有时会出现回流低云,特别在我国黄海、渤海和东海,有时在南海。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的结构及其变化1、南下冷空气降温强度的垂直分布冷空气愈强,降温越大,冷空气越厚,降温层次越高。最大降温高度平均在900800hpa的高度(原因:锋区强,冷平流最强)。最大降温高度北方高于南方,平原高于高原。平均每向北增加一个纬度,最大降温高度升高40m。各高度上的降温强度,平均来说也随纬度向南减小,而且是高层减小快低层减小慢,在最大降温高度上,平均每向南一个纬度约减小0.3。2、南下冷空气过

22、程中的厚度变化及三维路径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牵连涡度是减小的。如气柱相对涡度加大,流线呈气旋式弯曲,则气柱厚度变化不大,或流线呈反气旋式弯曲,则气柱厚度强烈收缩。因而,冷空气南下时的厚度就取决于冷空气运动的轨迹。3、空中槽在冷空气南下中的作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不仅有厚度的变化,且还有温度的变化。(增暖:下垫面的非绝热加热、由垂直运动引起的绝热加热。)寒潮天气形势(填空):1、小槽发展型 (经向型) 2、槽脊东移型 (纬向型) 3、 横槽型 (阻高崩溃型) 夏季季风与中国的暴雨规定:日雨量50mm为暴雨,日雨量100mm为大暴雨,日雨量200mm为特大暴雨。两个不同的雨季:华南前汛期(46月):它

23、是西风带环流系统与热带季风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降水。台风汛期:有台风、ITCZ等热带系统造成的降水。影响:1、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很多每年都要出现10次以上的暴雨过程多区域性或连续性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尤其是广东省。2、梅雨(霉雨):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半月的初夏,在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频繁出现连阴雨降水过程,常有暴雨。3、七月上、中旬,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雨季开始。北方降雨多为过程性的,很少出现连阴雨。形成暴雨的宏观条件(填空):充沛的水汽 强烈的上升运动持久的作用时间 有利的地形夏季暴雨的环流形势夏季风和雨带的三次北跳与高空行星锋区西风急流和副高的演变密切相关,影响我国东部地区

24、的主要雨带就位于西太平洋副高的西北侧。华南前汛期暴雨主要环流特征?梅雨期主要环流特征?连续稳定的降水(指连阴雨天气)都产生于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这就要求具有两个主要的环流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稳定,90E附近的印缅地区维持一低槽,该槽前的西南气流与西太平洋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源源不断输送暖湿空气到达降雨带。西风环流稳定并有弱冷空气源源不断南下,从而在低层形成静止锋、切变线,而造成连绵阴雨。西风带的稳定,在高纬度地区有阻高,在中纬度地区西风带环流较平直,小槽活动频繁,带来的冷空气形成和维持静止锋。华南地区的暴雨过程绝大多数都与冷空气、锋面活动有关。夏季暴雨的天气系统1、造成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三类降水系

25、统(简答):6分地面斜压区(华南冷锋和静止锋),天气尺度辐合区(季风槽、锋面低压槽)和暖湿区。低空急流、低涡、切变线和边界层辐合线。与中高层天气系统有关,如南支槽、中纬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脊、副热带急流和高空辐散气流。2、引起梅雨期暴雨的主要降水系统:江淮切变线、西南涡、地面梅雨锋、江淮气旋、台风、低槽等。在梅雨期降雨位于梅雨锋到700hpa切变线之间平均宽度约5个纬距。西南涡:产生于我国西南地区低层离地面23公里的一种中间尺度的低涡。西南涡常沿切变线从四川盆地东移配合江淮气旋的强烈发展引起梅雨期一次大暴雨。可见梅雨基本上是由于冷暖空气交汇而造成而江淮切变线、西南涡、江淮气旋往往引起梅雨期暴雨、

26、大暴雨。3、引起北方盛夏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西南涡(或黄河气旋)、暖切变和高空冷涡;少数台风第七章 中尺度天气系统 中尺度天气系统是介于大尺度和小尺度之间的天气系统,它研究水平空间尺度100103km量级、时间尺度103105s量级的天气系统和现象。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填空):1、水平尺度小、生命期短2、气象要素梯度大,天气强烈 3、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 中尺度系统的形成机制:由非均匀性质下垫面引起强迫作用的结果,如山地背风波、背风槽和中尺度低压等。由大气内部过程产生出来的,如高空急流和中尺度雨带等。 中尺度雨团基本特征:(1)水平尺度小,通常不超过200km。(2)生命期短,一般在1

27、0小时以内。(3)低空辐合强,对流层低层水平散度量级达10-4s-1(4)多次发生,一次强降水过程中可出现多个中尺度雨团。(5)降水强度大,1小时降水量可达50mm以上。(6)两种动态:移动性和准静止性。多数中尺度雨团是移动性的。中尺度雨带基本特征:(1)中尺度雨带常几条并存,并相互平行,其间距大致相同,约为100km。每条雨带的宽度约1050km。有时中尺度雨带只有一条。(2)一条中尺度雨带由更小的对流单体组成,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多数情况下,北面的单体是成熟的或衰老的,南面的单体是新生或年轻的。(3)中尺度雨带的移动方向,明显偏向平均风方向的右侧,移动速度可大于平均层的风速。(4

28、)中尺度雨带多出现在大气层结为位势不稳定的地区。(5)中尺度雨带通过测站时,地面气象要素会发生明显变化,如气压聚升,气温下降,湿度上升及风向风速突变等。 中尺度雨带的种类:锋面气旋区中尺度雨带梅雨区中尺度雨带台风区中尺度雨带。Hobbs按雨带在气旋中所处的部位分成六类:暖锋雨带、暖区雨带、宽冷锋雨带、窄冷锋雨带、锋前冷涌雨带和锋后雨带。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一种有组织的对流天气系统,与一般的中尺度系统相比,这种系统的生命期较长,面积也大得多,它被称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MCC可引起龙卷、冰雹、大风和闪电等对流天气,但最常见的是广阔地区的暴雨天气。飑线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简答 5个条件

29、)6分飑线是具有强烈对流的中尺度系统。飑线形成后,在其成熟阶段,有四方面特征:冷空气丘(雷暴高压) 气压跳跃线 飑锋 中尺度低压我国春末、夏初多飑线活动,华北平原平均每年近9条(19701986年)。可能出现飑线的最早时间为4月下旬,最晚时间为9月下旬,67月居多,其频率占全年的70%。一天中1316时发生的频率最高,达84%。飑线多在19时后消失,约占90%。飑线移动路径: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包括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占90%;自西南向东北移动(或自南向北)移动,占67%;自东北向西南移动,不足4%。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境条件 大尺度环境条件:位势不稳定层结并常有逆温存在强的垂直风切变

30、低层有强水汽辐合和湿舌常有急流活动低空辐合和上升运动地形的作用。 1、环境风的垂直切变对强风暴的作用:1、在切变环境中使上升气流倾斜从而使上升气流中形成的降水质点能够脱离出上升气流而不致因拖带作用减弱上升气流的浮力。2、可以增强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加强风暴中的下沉气流和低层的冷空气外流。3、造成一定的散度分布有利于风暴在顺切变一方不断再生,使风暴向前传播。4、能产生流体动力学压强有利于在风暴右侧新的对流单体增长。 2、低空急流:出现在对流层低层,风速最大值达12或16m/s以上的强风区。 高空急流:300或200hpa层上风速等于或大于30m/s的强风区。 3、上升运动分布:上升运动区和强天气落区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暴雨位于上升运动区但不一定和上升运动最大中心区相一致。 4、各种物理条件对强风暴发生发展的作用 第8章、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预报引导气流原理(名词解释)西南涡(名词解释)位势倾向方程(综合分析)10分平流雾的三个天气形势(填空)影响气温的日变化(填空)运动学常用的定性预报规则(全背了,出了两道填空)地面天气图的填涂外推法的两个注意事项(填空,这个我们几乎都不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