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文化文明历程考点归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a b)儒家:孔子(儒家创始人)政治:核心是“仁” 与“礼”;对鬼神敬而远之,民本思想。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编纂: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孟子 :“亚圣”,政治:仁政学说(思想核心) 、 民贵君轻荀子: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家:老子(李耳)哲学: 核心“道”,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弱者道之用”(朴素辩证法);政治: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社会庄子:道”乃世界最高原则、“
2、齐物”、“逍遥”庄子文章特点:想像丰富,善于用寓言讲道理,浪漫主义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 “节葬”、节俭等;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认识论“三表”法);逻辑学:“取实予名”、“察类明故”。法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实行重农抑商、思想专制;韩非:“法”、“术”、“势”结合,“事异则备变”、主张变法。(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a b)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2儒学的兴起(1)罢黜百家,倡导儒学(b
3、b)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经过:汉武帝起贤良文学;董仲舒的文化体制改革(核心: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太学的出现(a a)时间:汉武帝时。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生参政:“太学清议”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b c)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主张;学校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影响:是
4、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a a)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3)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a b)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历史观: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以厚重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
5、)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b c)发明: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在西汉,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a b)发明:大约出现在战国。应用: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a b
6、)发明: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使用: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4)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a b)进步历程: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
7、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2中国的古代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a a)起源: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发展: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a a)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之则擅长狂草。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3)中国传统书画的
8、基本特征(a b)参考一: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类型多样;北宋以后的中国画(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注重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画是国画的精粹,通常描绘自然风景,普遍具有气势雄伟、意境深远的特色。参考二: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类型多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注重诗意,追求抒情写意风格。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a b)诗经:概况: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影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离骚:概况
9、:屈原“楚辞”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影响:离骚著称于世,人民又称“楚辞”体为“骚体”。“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南齐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2)“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a b)“诗仙”李白(701-76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他的诗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诗圣”杜甫(712-770):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笼罩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代表作: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
10、。杜诗被后人成为“诗史”。(3)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a b)苏轼:打破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李清照:经历过南渡悲苦、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其词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辛弃疾: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4)明清四大长篇小说(a b)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同上。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在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里,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塑
11、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a b)林则徐的主要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相继问世。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这些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魏源的主要思想: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
12、技以制夷”的思想。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b)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梁启超的文章立论新颖,文字通俗流畅而又犀利,感情色彩丰富,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
13、胆的批判。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1898年 ,翻译天演论出版。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他坚信,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增强了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2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a a)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a)提倡科学与民主
14、,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c d)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各种新思想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马克思主义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加入到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中,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
15、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场文化革新,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四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 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a b)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但当时的知识分
16、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在他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
17、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a/b)提出:1905年8月,在同盟会成立中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为三民主义。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
18、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它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作用:三民主义又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它是在孙中山在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以后,描绘的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
19、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a/c)内容:民族主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其含义: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还强调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
20、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 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平均地权即在核定地价、增价归公的基础上,对缺乏土地而沦为佃户的农民,由国家给予土地,资其耕作;节制资本是指“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对工人,则由国家“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还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在民族主义方面,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
21、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依次,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a/b)实践: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毛泽东走上井
22、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 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a/a) 时间: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
23、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意义: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a/a)时间: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内容: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
24、,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还指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葬送”。意义: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它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2)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b/c)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
25、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a) 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a a) 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著):a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b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d 1970年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
26、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b) 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a b) 空间技术领域:a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讯卫星升空。b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c 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
27、卫星发射市场。运载火箭研究:a 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b 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5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20XX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人性的复苏(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a a)但丁,代表著作神曲彼得拉克薄伽丘,代表著作十日谈,欧洲文学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2
28、)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a b) 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等。(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b b)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3理性与自由的启蒙(1)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a b)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促
29、成了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内容: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大致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等几个方面。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民族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人们已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范围:从英、法两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诸多国家。4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1)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a b)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他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这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孟德斯鸠
30、: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则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而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之外。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意义: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卢梭的”主权在民”民主思想 (a b)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内容: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
31、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意义:卢梭的“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1)牛顿和经典力学(a b) 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在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基础上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在笛卡儿等对碰撞运动研究基础上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开普勒等关于天体力学研究成果,运用自己创立的微积分做计算工具导出)。 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他的力学体系。 意义:牛顿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也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