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61.59KB ,
资源ID:2799976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9997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非常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非常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师版.docx

1、非常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师版 SJ 化学 必修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课标解读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表示方法。2理解元素周期律和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教学地位结构决定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础,并且在高考题中均有涉及。新课导入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蜜蜂在某一朵花附近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行路径,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东,蜜蜂在一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似乎没

2、有什么规律。但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蜜蜂在花朵附近出现的次数总比在远离花朵的地方出现的次数多。与此类似,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也是有规律的,该规律是怎样的呢?答案就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3.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重点)2.理解元素周期律。(难点)3.会比较粒子半径大小。(重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及其能量高低电子层(n)1234567符号KLMNOPQ离核远近由近到远

3、能量高低由低到高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在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满K层再排L层等。(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结构示意图1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构成有什么差异?【提示】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元素周期律1.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就叫做原子序数。(2)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律(1)原子最

4、外层电子呈周期性变化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除H、He外,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3)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重复出现从1到7(F无正价,O无6价),最低化合价从4到1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4)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呈现由强到弱的周期性变化。Si、P、S、Cl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即随着

5、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呈现由弱到强的周期性变化。(5)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通过哪些实验可说明Na、Mg、Al的金属性强弱?【提示】与H2O或酸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问题导思】【提示】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如何判断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的粒子为阳离子?【提示】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1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

6、Be、Mg。(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Si。(8)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P。(9)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是He、C、S。(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及注意事项(1)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的原子核

7、和电子层结构的表示形式,因此,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相应的元素。但是,由于原子结构示意图未表明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或未表明原子的质量数),所以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元素的同位素。(2)原子通过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形成阴离子,通过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核不变。因此,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迁移应用于表示简单离子的结构。如Cl和Na的结构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概括为“一低四不超”。这些规律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和应用。解答此类问题通常用反例法、假设法或特殊值代入法。A、B、C、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依次递增,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B原

8、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B_,C_,D_。(2)画出C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D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写出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解析】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则A为氢元素;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为氧元素;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B的核电荷数为6,B为碳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它与H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9、则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C为氮元素。【答案】(1)HCNO(2) (3)NH4HCO3或(NH4)2CO3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K电子层和L电子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电子层与N电子层电子数之和,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30 B20C12 D17【解析】由题意可知,K、L电子层电子排布已满,即K层上有2个电子,L层上有8个电子,又知K电子层和L电子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电子层与N电子层电子数之和,故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0,该元素核电荷数为20,选项B正确。【答案】B【问题导思】H2S和HCl的稳定性哪种物质强?【提示】HClH2SO4和HClO4的酸性哪种物质强?【提示】HClO41金属性和

10、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1)金属性指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非金属性指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2)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3)判断方法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a单质跟水或非氧化性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容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c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的强。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a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氢化

11、物的还原性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c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的强。2元素的化合价的判断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O、F除外)最外层电子数8最低负化合价下列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或依据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失电子的多少来确定,失电子较多的金属性较强B用钠来置换MgCl2溶液中的Mg,可验证钠的金属性强于Mg的C根据Mg和Al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D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解析】A项应该根据金属失电子的

12、难易来判断,易失电子的金属性较强,A不正确;B项中钠首先要跟MgCl2溶液中的水反应,无法置换出Mg,B不正确;Mg和Al与水反应都要加热,且现象都不明显,C不正确;D正确。【答案】D2(2014宁波高一检测)(1)用“”或“HI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D结合质子能力:S2Cl【解析】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ClI,所以稳定性HClHI。B项Na、Mg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小,原子半径就越大,因此原子半径:NaMg,正确;C项H2SO3是中强酸,H2SO4是强酸,所以酸性:H2SO4H2SO3,错误。D项元素的非

13、金属性越强,其简单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就越弱,非金属性ClS,所以结合质子能力:S2Cl,正确。【答案】C3(双选)下列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BCl的最高化合价为7,而S的最高化合价为6C酸性:HClO4H2SO3D将氯水滴入Na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解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非金属性越强,A符合题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其最高化合价无绝对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由于H2SO3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不能通过其酸性来判断硫的非金属性,C项不符合题意;将氯水滴入Na2S溶液中,溶液变浑浊,所发生的反应为Cl2S2=2ClS,C

14、l2能将S2氧化为S,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D项符合题意。【答案】AD4有几种元素的微粒的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1)某电中性微粒X一般不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X的化学符号是_。(2)某微粒Y的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时会出现白色沉淀,则这种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3)某微粒Z氧化性很弱,但得到电子后成为一种还原性强的中性原子,且这种原子有一个单电子,这种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4)某微粒M具有还原性,且这种微粒失去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这种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解析】(1)电中性微粒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x28818,为氩原子;(2)Cl能够和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由题意

15、知,Z得到1个电子后成为一种还原性强的原子,所以Z的原子序数为19,该微粒为K;(4)M失去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则其原子序数为18216,该微粒为S2。【答案】(1)Ar(2)Cl(3)K(4)S25A、B、C、D 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其电子总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1)4种元素的符号依次是A_、B_、C_、D_。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2)试写出4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_、B_、C_、D_。它们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3)它们的最高

16、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_,比较它们酸性和碱性的强弱_。(4)写出能够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_,其稳定性顺序是_,理由是_。【解析】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16,A为S。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其电子总数的一半,所以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D为Ca。根据4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可以判断出B为Cl,C为K。S、Cl分别位于第3周期A族、A族,K、Ca分别位于第4周期A族、A族,故原子半径:r(K)r(Ca)r(S)r(Cl)。其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根据“序大径小”的原则

17、可知,离子半径:r(S2)r(Cl)r(K)r(Ca2)。根据元素周期律可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和碱性的强弱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答案】(1)SClKCar(K)r(Ca)r(S)r(Cl)(3)H2SO4、HClO4、KOH、Ca(OH)2酸性:HClO4H2SO4,碱性:KOHCa(OH)2(4)HCl、H2SHClH2S非金属性:SNaOHB相对分子质量:ArKC酸性:HClO4H2SO4D元素的金属性:MgAl【解析】A项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A项不符合题意;B项相对分子质量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B项符合题意;C项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

18、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C项不符合题意;D项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7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解析】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7,选项A正确;但电子层数只有三层,选项B错误;最高正化合价从Na的1价增加到Cl的7价,选项C正确;金属无负化合价,故从14号硅到17号氯负化合价从4到1,选项D正确。【答案】B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

19、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第A族的最大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解析】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其原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但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P、S、Cl的最高正价分别为5、6、7,依次升高,由于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其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增强;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而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第A族的最小;因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它们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应依次减弱。【答案】C9已知:硫酸比次氯酸稳定高氯酸是比硫酸酸性更强的酸S2

20、比Cl易被氧化HCl比H2S稳定铜与盐酸不反应,与浓硫酸能反应。可说明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的是()A BC D【解析】能说明非金属性Cl、S强弱的依据有:HClO4酸性比H2SO4强,HCl比H2S稳定;离子的还原性S2Cl。【答案】B10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4 B5 C6 D7【解析】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即: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由题意,最高正价最低负价4,联立可得,最高正价6,最低负价2,可知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答案】C11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其中L层有5个电子,该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最

21、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R元素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非金属元素,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ROm,则此时R元素的化合价为_,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解析】对于118号元素,元素最高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低价和最高价的绝对值的代数和为8。X为氮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NH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R元素的化合价为(2mn),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mn,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82mnR。【答案】NH3N2O5HNO3(2mn)2mnH

22、82mnR12A元素原子M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B元素与A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2)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3)实验室制取A的单质时,可以用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吸收尾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B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解析】A元素原子各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依次为2、8、7,为氯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B元素原子各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依次为2、8、1,为钠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答案】(1) (2)HClO4(3)Cl22NaOH=NaClNaClOH2O

23、(4)2Na2H2O=2Na2OHH213(2014广东珠海高一检测)写出118号元素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核电荷数为13的原子:_。(2)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_。(3)L层电子数是M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_。(4)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_。(5)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_。(6)某元素原子的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与L层的电子数相同:_。(7)得到2个电子后,电子总数与Ar的电子总数相同的离子:_。 14现有118号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Z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1)T、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2)X、Y的氢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