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08.79KB ,
资源ID:279827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9827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 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 人教版.docx

1、初中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 人教版第一章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课前预习】知识点1化学对人类的作用列举化学在对人类的作用。(至少三个方面)知识点2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自然科学。 通过化学学习不仅可以了

2、解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进而还会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知识点3化学发展史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1)古代化学:从事物质转化的探究阶段:我国古代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春秋战国冶铁炼钢、商代制青铜器。(2)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 学说。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门捷列夫发现了 。在元素周期律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性质,就可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巩固练习】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2没有

3、化学学科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功能材料的制作 B“神七”飞天轨道的设定C农药化肥的研制 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3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和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B.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能源、创造新材料、保护环境 C.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 D.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4 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 )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 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 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5. 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 的破裂和 的重组是化学变化的基

4、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合成新的分子。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学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课前预习】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填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 的变化 的变化,也叫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两者联系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蒸发、扩散、溶解、研碎等)伴随能量的变化,如 、 、 等。还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 、 、 等; 说明化学变化常

5、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实例 、 等。 、 、 等。【巩固练习】1. 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光、发热 B.颜色变化 C.产生沉淀或气体 D.生成其他物质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通电发光 B.水结成冰 C.蜡烛燃烧 D.酒精挥发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电解水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玻璃破碎4.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 )A西瓜榨汁 B湿衣服晾干 C菜刀生锈 D海水晒盐5. 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

6、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会结块 D.用电热壶烧开水6.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电热器取暖 B蜡烛照明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供热7. 下列变化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发生的是 ( )A.石蜡熔化 B.矿石粉碎 C.开水沸腾 D.铁锅生锈 课后作业导航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学习目标】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学习重点】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难点】区分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课前预习】知识点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

7、学性质概念 的性质。 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官看、摸、闻、尝等方法直接得知或从物理变化中得知。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得知。性质内容如: 、 、 、 、 、 、 、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等。如:可 性、 性、 性、等。阅读教材了解沸点、熔点、密度、压强四个概念。1液体的沸点是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水的沸点随压强如何变化,你能举例说明吗?)2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越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者的区别是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反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两

8、个不同的概念。性质常用“易、会、能、可以”等词描述。如碳燃烧是化学变化,碳能燃烧是化学性质。【巩固练习】1 你正在做的这套练习题所用的纸张,其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 B不溶于水 C白色 D易撕碎2下列叙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常温下,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B.加热能使碳酸氢铵分解C.煤油能燃烧 D.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火柴能燃 3 下列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 B.无色无味 C.能跟氧气反应 D.难溶于水4 “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

9、质稳定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可燃冰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6 需要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 ) A.白醋与水 B.铁丝与保险丝 C.铜与铁 D.煤粉与黑火药 7 下列语句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钢铁能变成铁锈 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8 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10、,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 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 化学性质有: 。【巩固练习】1阅读下段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_.);把块状的硫研碎(属_.),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_.),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_.),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_.);硫在空气中易燃烧(属_.)。2某同学用家中的白糖进行探究实验:先取少量白糖观察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有甜味,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把白糖加热,发现白糖熔化为液体。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白糖着火燃烧。(1)

11、 请你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出白糖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_ _ 化学性质:_ _(2)指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导航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2)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习难点】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文,完成填空1、化学是一门以 的科学,化学的许多 和 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2、学习化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的现象的 、

12、 和 等,可以 和 化学原理。3、蜡烛中的石蜡在通常状况下是 色、 态,硬度 ,并有特殊气味。4、把一小块石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石蜡 。【巩固练习】1. 本探究实验的名称 探究实验的目的:(1)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2)探究石蜡燃烧的产物及其现象。实验步骤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1、点燃前(1)观察石蜡外表,切割石蜡,闻气味。(2)将一小块石蜡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1) (2) (1)石蜡能切割说明 (2) 2、点燃烧蜡烛实验过程(1)点燃时(2)在火焰上方罩有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3)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净干燥的烧杯。(1) (2) (3) (1) (2) (3)

13、3、熄灭蜡烛时(1)刚熄灭时(2)点火刚熄灭时上方白烟(1) (2) (1) (2) 结论:(1) (2)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1)石蜡受热 ,这是什么变化? 。(2)蜡烛燃烧过程中有哪些现象?这一过程又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3.三位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段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

14、如果观察到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作业】化学作业卷1.2.1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前预习】阅读课文你能获得有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信息。1.如果某种气体不与水反应、 ,则该气体可用排水法来收集。2、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成 ,可根据 判断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3、氧气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4、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有 , , ,其中对人类生命活动最为重要的气体是 ,【巩固练习】阅读步骤的1叙述回答:1、如何集取人体呼出的气体?这种收集方法叫

15、 。2、收集到的人体呼出的气体,盖上玻璃片后可以瓶口向上放置,倒放可以吗?为什么? 阅读步骤2的叙述和图示,掌握两种成份不同的气体对澄清石灰水作用的实验操方法。1、猜想有何实验现象 。2、为什么要振荡? 阅读步骤3的叙述和图示,掌握两种成份不同的气体对带火星的木条的作用的实验操作方法。1、猜想有何实验现象 。2、联想:用扇子给炉火扇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阅读步骤4的叙述和图示,掌握验证呼出的气体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之外,还含有另一种气体。1、对着玻璃片吹气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2、联想:春天经常看见玻璃窗上挂满水珠,这说明什么? 。探究实验的名称 探究实验的目的: 实验步骤和方法观察到的现

16、象分析原因步骤1:(1)利用排水法采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2)用玻璃片盖好两瓶空气。(1) (1) 步骤2:分别向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滴入数滴石灰水,并且振荡。 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 步骤4:取两块干燥洁净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吹气,并与另一块对比。 结论:(1) (2) 【作业】化学作业卷1.2.2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常见的九15种仪器,了解他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2.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物质的称量、仪器的使用和连接等基本实验操作。3.熟悉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增强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初步养

17、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使用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物质的称量、仪器的使用和连接等基本操作。【学习难点】量筒和滴管的使用,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第一课时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前预习】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毫升。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

18、同的 ,再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 (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 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 ;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应该用 ,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 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 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铁夹、试管夹铁

19、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距试管口 处。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 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 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 处;用手拿住胶头滴管取用少量的液体时可用 ,使用时应保持胶帽 ,不要平放或倒置。【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化学仪器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 )A、试管 B、燃烧匙 C、烧杯 D、蒸发皿友情提醒 :加热须垫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可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2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是,将药品位置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带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为9.5g,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A、9g B、10g C、8.5g D、8g 友情提醒:

20、天平平衡时 左边质量=右边质量+游码质量 游码的质量不大于1g。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平齐,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强调:俯视-读数大,实际少; 仰视-读数小,实际多4: 下列有关仪器连接描述错误的是(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管导管口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玻璃管导管口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二、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应先进行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

21、(3)量取10ml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量液体的体积_(大于、小于、等于)10ml。2、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实验室中哪些常用仪器?_3、 以下有关玻璃棒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蘸取试液B、搅拌溶液C、引流液体D、研磨固体4、请将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_(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第二课时 走进化学实验室(二)【课前预习】1.药品的

22、取用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 ;不能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 取用: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 ,也不要 ,要放在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 放于桌上,然后右手拿起试剂瓶,瓶上的标签向 ,以免 ,倾倒时瓶口要 试管口,使药液慢慢倒入试管。 4. 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药品可用 夹取。取用粉末固体可用 或 ,先将试管 放,然后将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块状固体时,常使用 夹取,先将其放在略倾斜的试管口,使其 落到试管底部, 以免

23、 。4.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 ,试管受热时先 ,再集中加热。(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5.化学仪器清洗干净的标准是: 【巩固练习】1.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剩的试剂一定要放回原瓶 B、可用嘴尝试任何试剂的味道 C、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D、把鼻子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3以下实验方法的归纳正确的是( )A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B过滤时,将待过滤的混合物直接倒入漏斗中C取用液体药品用滴管吸取,也可直接倾倒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小砝码,再依次加较大的砝码 4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5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的是 ( )A B C D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粉末状药品 D给液体物质加热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