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0.81KB ,
资源ID:279676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9676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解析.docx

1、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将下列三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月14-15日,“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青年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是全景式,立体化的。【答案】 中国青年报对5月14-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的专题报道。【解析】【分析】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先整体阅读语段,了解大意,句子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关联词。【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句意,然后结具体句式,特殊词用法,及具体要求辨析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只

2、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sng立在我们面前。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而傍着一颗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ng立_ 缥缈_ 喷薄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亭亭如盖”中“盖”选择恰当的一项( ) 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B.动物的甲壳C.伞;车篷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闭作用的东西(4)将画线句子

3、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耸;mio;b(2)巍俄;巍峨(3)C(4)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 【解析】【分析】(1)本题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耸”的字形和多音字“薄”字的读音。 (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巍俄巍峨。 (3)本题作答一定要结合语境和句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亭亭如盖”一般是指树枝繁茂如同车篷一样。本题中描写的对象是“树冠”,

4、所以“盖”的意思是“伞,车篷”。 (4)原句“简直堪称一绝”是肯定句,改写时,要把肯定句中“必须”“肯定”“一定”之类表示肯定语气的词语可改为“不能不”“不得不”或“非不可”。据此,可改写为: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称之为一绝。 故答案为: 耸;mio ;b 巍俄;巍峨 C 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不能不算一绝。【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

5、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词义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和分析词语的意思。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式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要按照要求作答。3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人间第一爱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

6、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离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问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n),甜蜜和温(x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

8、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注释】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劭,sho(品德)美好。醍醐:t h,古时候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子欲养而亲

9、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庶:sh几乎,差不多。(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写的一篇_(文体名)。 (2)文中为什么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 (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msuxnp_补抖_温_美(4)给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5)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主干是什么?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主干是_。(6)第2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4个字) (7)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

10、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多项选择)( )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C.即使华佗、岐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8)“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9)文章末段说:“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什么? 【答案】 (1)新绿文丛;序言(2)因为母爱“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

11、本能”。(3)弥;擞;馨;媲(4)品味|体味(5)有情况(6)未能把回忆母亲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7)B,C(8)“恨”是遗憾、悔恨之意。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自己想要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遗憾。这种感情和愿望,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9)感谢母爱;敬重、报答(孝敬)母亲;从母爱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找打答案。(2)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

12、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擞、馨、媲”容易写错。(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所以“玩味”的近义词是“品味、体味”。(5)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6)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

13、文章4,5两段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8)考查理解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恨”是遗憾、悔恨之意。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自己想要报答母亲的愿望成为终生遗憾。这种感情和愿望,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9)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4)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5)主要测试学

14、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6)此题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7)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8)此题考查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9)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

15、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文中“你们”指的是_,“我们”指的是_。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3)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演讲者和广大人民(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

16、爱国人士的蔑视。(3)A设问句,B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4)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解析】【分析】(1)“你们”指的是敌人;“我们”指的是广大人民和演讲者;(2)“千百万个李公朴”指的是所有富有正义感的中国人民。(3)根据A有问有答可知是设问;根据B“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可知是反问。(4)去掉疑问词“吗”、去掉否定词“不”即可改为陈述句,但表达效果不够强烈了。故答案为:(

17、1)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演讲者和广大人民;(2)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3)A设问句,B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4)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联系文中中心思想,再确定词语的具体所指即可。(2)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根据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分析关键词语的意思,再判

18、断句子的含义即可。(3)本题考查设问、反问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它们的特点分别为:有问有答、无疑而问。(4)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能力。去掉反问句的部分标志即可变成陈述句,但表达效果变弱了。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使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更强烈。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反问句 :_感叹句:_(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首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答案】 (1)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解析】【分析】(1)陈述句改为

19、反问句 把改成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加上疑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把这个陈述句改为: 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只需在陈述句前或者句末加上感叹词与感叹号就行,比如“啊、呀”等等。据此这句话可以改为: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呀! (2) 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个”或“首个”。 故答案为: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点评】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

20、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6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老当年在游艇中伏案疾书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郭老浮现在眼前。B.满头白发的李老师总是兴致盎然地教我们写作文。李老师教作文。C.我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我相信鬼话。D.鲁迅从青年时

21、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鲁迅立下志向。【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分析句子,应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找出各自的附加成分。所谓“主干”,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单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A项的主干应为“形象浮现在眼前”;B项的主干应为“李老师教我们写作文”;C项的主干应为“我不相信鬼话”。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提取句子主干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汉语句子成分的知识,弄清句子的主干是指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一般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几个部分,提主干就是提句子的主谓宾成分,不涉及定状补,要注意,主谓短语做宾语时,提主干时要全

22、部保留。7下列句子表达情感最强烈的一项是( ) A.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B.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C.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会令人惊叹吗?D.令人惊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答案】 B 【解析】【分析】B相“难道不令人惊叹”是个反问句,语气最强,语意最重。A为一般陈述句。C一般疑问句。D谓语前置句,比A句情感稍强,但没有B句强烈。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的把握,注意明确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等表达感情的不同。8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不相同的一项是( ) 清晨,淡蓝的轻雾中,一片郁郁葱葱的

23、树林静静立在湖边,它们望着水中的自己的倒影。静寂的群山、树木,都用了淡蓝、淡青、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越发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那些远山、丛林、微澜,都有无言的柔情。有风拂过林海,几只白色的小鸟,站在枝头上,真是“林静鸟谈天”。大自然安然、宁静的气息,一时间向你袭来。A.由于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静寂的群山、树林,越发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B.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难道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C.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不都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吗?D.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是因为用了淡蓝、淡

24、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啊!【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句式的转换。由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时,必须保证句意不能改变。题干的意思是“群山、树木都因为有了一些颜色才显示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A.C.D项都与原句意思相同,而B句意思是 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不是因为有了一些颜色。这显然与原句意思相反了。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句式的转换。做题时应该首先明白原句的意思及其句式特点,然后仔细阅读各个选句的意思,找出意思表达错误的一项。一般说,表肯定的陈述句变成反问句,在句子中要使用否定词才能保持句意不变。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

25、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 shn_吸 堤_岸 悸_动(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_。“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 【答案】 (1)(吮)吸;堤(d)岸;悸(j)动(2)沧穹;苍穹(3)举;渴求而不

26、知满足(4)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的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吮吸”:用嘴吸。亦比喻榨取、伤害。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悸”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字音。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沧”“苍”,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

27、语的含义。如“贪婪”本义: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在文中是“渴求而不知满足”之意。 (4)方法: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正在)改为否定词(不正在),在否定词前面加上“难道”等反问语气词(也可不加),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 (吮)吸;堤(d)岸 ;悸(j)动 沧穹 ;苍穹 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

28、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要求考生注意在平时掌握常用词语,注意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考生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的就是,能够灵活运用。10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语意连贯的短句: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答案】真正的中国是这样的:她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 【解析】【分析】把长句化为几个意思,用短句形式表现出来。【点

29、评】考查学生长短句的变换能力。11下面主动句式变换成被动句式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水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远近大小的岛屿被海水吞没了。B.狄杜把奴隶们投入死海,波浪却将奴隶们送回岸边。奴隶们被狄杜投入死海,却被波浪送回岸边。C.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过去沙漠没有被人类征服。D.母亲把蘑菇采了来。母亲采来了蘑菇。【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句式转换的考查。D项中“母亲采来了蘑菇”不是被动句,不符合题干要求。查以改成“蘑菇被母亲采来了。”其它几个选项没有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句式转换首先要明确常见句式有哪些种,然后才能进行彼此间的转换。转换句式有个原则,就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30、。学生在这点上犹其要注意,以免出错。12请分点概括“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三项措施,每项不超过9个字。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连日来,城北街道迅速行动,落实三项措施推进此项活动。3月12日,街道领导在全场开展群众教育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大会上作动员蒋华,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街道成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设立办公室,明确职责,并有专人负责。为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设立意见箱5个,电子邮箱1个,热线电话2部,采用这些创新载体,便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征求群众对全场干部作风的反应。 【答案】广泛动员,周密部署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创新载体,有效推进 【解析】【分析】理解文本意思,分条概括即可。【点评】学生要熟读文本,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1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