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5.26KB ,
资源ID:27959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959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讲认知过程DOC.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讲认知过程DOC.docx

1、第二讲认知过程DOC心理学第二讲 认知过程考点精讲一、 感知(一) 感觉和知觉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2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因此,常将二者统称为“感知”。(二)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1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从感觉器官的角度划分 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即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引起听觉的适宜刺激频率为16-20000赫兹的声波。)2 知觉的分类(1)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

2、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日升月落、昼夜交替、呼吸心跳等。(2)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3)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一般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影视原理)、运动幻觉(包括诱动运动和自主运动)。(4) 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错觉的。例: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就是时间错觉。(三) 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1感受性(1)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

3、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例如,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提高。(2)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即: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3)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也成反比例关系。K=I/I (I为刺激物的变化量,I为原刺激量,K为韦伯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研究

4、证明,只是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费希纳定律:S=KR(S指心理量,R指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不同的感觉道的K值不同。)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却按算术级数在增长。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基本规律)(1) 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又如,暗适应、明适应等。)(2) 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前者如黑皮肤的人穿白衣服显得白;后者如吃糖之后再吃药,显得药更苦。)(3) 感觉的相互作

5、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分析器在其他分析器的影响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美味需要味觉和嗅觉甚至视觉的合作。)(4) 后像(感觉后效)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在各种感觉中,痛觉后效特别显著,视觉的后效也很显著。视觉的后效即是视觉后像。此外,还有联觉现象等。如,听见花开的声音。又如,红黄橙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青绿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四) 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同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观看熟

6、悉人的漫画,虽然被“歪曲丑化”,但我们会立即识别。又如,窥一斑而知全豹。)2知觉的选择性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如,黑板上的白字,白字为知觉的对象,黑板称为了背景。)3知觉的理解性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如熟练的工人,从机器运转声中能辨别出是否有故障。)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如你熟悉的人,无论他如何乔装打扮,通常你能立即辨认。)(五)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感

7、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1) 对比律:根据感知对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教师的音量、板书、图文等应适量、适度、清晰。(2) 运动律: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在直观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教具,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3) 组合律:根据知觉的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晰地感知。教师的讲课、朗读抑扬顿挫应适当。(4) 协同律: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这就要求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如,眼看、口说、脑思、手动并举。2运用感知规律培养

8、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思维的知觉”。观察的品质主要有: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1)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2) 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培养观察的全面性(3) 教育学生在观察前做必要的知识准备,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具体的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4) 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辩多思,发展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5) 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和总结二、 注意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注意是心灵的门户,但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2.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

9、要的和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3注意的分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1)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有: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新异性、运动和变化;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有:人本身的状态,如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水平、精神状态、需要和兴趣等。(2)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

10、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保持有意注意是有条件的:a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b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c对活动的间接兴趣。d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劳累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e过去知识的影响。过去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有意注意的保持。(3)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特征)(1)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在一定的事物或活动上注意持

11、续的时间。持续时间长,注意愈稳定。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人们的目的性、个人的主观状态有关。(2) 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3)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知觉客体的数量。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一个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关。(4)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活动或活动对象的某一部分的熟练程度以及几种活动的统一性。(5)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

12、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和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5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优化教学环境,以防止干扰,保持学生注意的稳定;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以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2) 在组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保持正常的教学进度,防止疲劳现象的发生;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3)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要使有意后注意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3、三、 记忆(一) 记忆概述1记忆及其基本过程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组成。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 记忆表象表象是头脑中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3 记忆种类(1)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运动)记忆(2)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感觉)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1分钟之内)、长时记忆(3) 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技能)记忆(4)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外显记忆、内

14、隐记忆4 暂时神经联系是记忆的生理机制5 记忆系统(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一般把记忆系统分为三种系统,即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瞬时记忆(感觉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存时间极短(几秒钟时间);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像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15-30秒。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保存时间长,容量无限。(二) 记忆过程的规律1识记(1) 根据识记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是否需

15、要意志努力,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影响识记的因素有:识记的目的、学习态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识记方法。(2)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能否了解其意义,可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在头脑中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巩固的过程。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回忆和再认有错误的现象。最先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的是19世界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他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遗忘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随后便趋于平稳。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遗忘的规律:即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遗忘的原因:(1) 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2) 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 压抑(动机)说:遗忘是由于动机或情绪的压抑而引起(4) 提取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