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与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与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具体程序如下:1、按单元每位教师对自己所准备的单元分析材料进行陈述,内容包括:单元内容、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考点预测。2、其余教师进行补充。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材内容:1、把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2、一个方向对立体图形的不确定性。3、三个方向的观察对立体图形的确定性。二、分析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个、个或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个同样大的正
2、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分数所占比例不大。三、考试题目类型:看、画正面则,侧面的图形的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中的正方体数量。课本第3页第1题,第4页第5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一、教材内容包括: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关系、范围。 2、2、
3、3、5的倍数特征。 3、质数和合数。二、分析: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1、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是针对什么样的算式,通过列除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感受因数和倍数的查找过程。让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得来。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号。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1)最大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2)因数个数有限。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最大的倍数。(2)倍数个数无限。2、2、3、5的倍数特征通过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查找,最后找出
4、规律。找出规律后主要在于多练,强化学生对各自特征的熟练与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5的倍数的特征(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3、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是本单元的易混点,应该让学生从定义上明白二者的判断标准。让学生从数字得出结论,从结论查找数字。查找质数的方法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质
5、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三、考试题目 第7页第五题,第8页6、7、8三题,第11页第2、5题,第12页第8、11。第16页第1、2。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材内容及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
6、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二、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表面积和体积概念的建立。 (2)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题型参考1、填空1、正方体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都( )。 2、长方体一共有( )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三组,每组的( ) 条棱的长度相等。 3、仔细观察下图:( )号图是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厘米,有( )个面完全
7、相同;另外一个图形有( )个面完全相同。 2、判断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 ) 、长方体都有6个面,每个面都不可能是正方形。 ( ) 、正方体中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3、课本36页第1、5,第37页第7题,第40页2、1、5第41页7、8、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
8、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二、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
9、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三、特征总结四、典型试题第48页7、8,50页例3做一做第一题,51页1、2、4,52页12题,54页例3,55页1、2、3、5,56页9题,57页例2,58页第6,63页1、3、4。66页3,67页10、11。74页做
10、一做,75页1、2。78页1、2、6,79页8。81页1、2、4、6。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内容及分析图形的运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这些内容为我们这个单元打好了基础,这学期学的图形的运动,重点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90度得到一个稍复杂的图案的过程,或者与平移结合综合运用,得到一个复杂些的图案。下面来看一看具体安排。认识较复杂图案的形成过程。生活中有很多图案看上去很复杂,但是我们把它剖析开来,这些图案都是由简单到复杂,而且这些图案都是由简单经过变化以后得到的复杂图案,这个“变化”就是通过旋转或平移,所以我们要把这样一个思想带给学生,也就是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
11、案很漂亮,很美观,但是学生不知道这个图案是怎样出来的,然后我们就把它剖析、分解出来,怎样把一个简单图案通过平移、旋转,转化为漂亮美观的图案,我们要把这个转变过程,转化思想传授给学生。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四、典型例题:1、(课本85页第3题及83页例3)画旋转图形和平移图形。2、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3、绘画出题目要求的旋转和平移的图形。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
12、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
13、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五、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5)编排体现数学文化
14、的阅读材料。六、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3、处理好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不可偏废任何一种方式。4、用好有关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适当补充涉及分数运算的史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三年级借助直观图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六上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七、重点题型95页1、4,98页做一做。100页第2题。
15、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一、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其中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据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清晰的表示出数据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要分别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项目的数据有便于比较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不同的折线表示时要标明图例。2.能够看懂折线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及回答简单问题;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预测事情的变化趋势。 二、典型题目:109页第4题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本单元要体现的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本单元可以说是不需学生进行什么规律总结,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主要立足以下两点:1.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2.要能分得尽量平均,能平均分的就平均分3分,不能平均分的,应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本次研讨会通过参加的5位教师精心准备,分别对每单元的教材做了分析,对内容所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本册的教学目标,熟知教学重点进而突破难点。为我们的新授课做好了相应准备,对教学的相关知识在本册教材中做了相应的衔接,对考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们上课更有针对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