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0.77KB ,
资源ID:279383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9383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篁岭景区导游词.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篁岭景区导游词.docx

1、篁岭景区导游词篁岭景区导游词【篇一:篁岭导游词】 目录 1、游客中心欢迎辞 3 2、缆车上介绍 3 3、观光索道出口 4 4、二十四节气文化长廊介绍 4 5、水口林介绍 8 6、五显庙介绍 9 7、歩蟾桥介绍 10 8、多宝台介绍 11 9、夫妻树介绍 11 10、雷击红豆杉介绍11 11、廉井介绍12 12、农业观光园介绍12 13、卧云悬索桥介绍14 14、空中溜索介绍14 15、五色池塘介绍14 16、古戏台介绍15 17、培德堂介绍15 18、天街食府介绍16 19、晒秋景观17 20、摄影吧17 21、树和堂18 22、许村文化站?怡心堂19 23、香榧树2024、五桂堂20 25、

2、慎德堂21 26、忠延井24 27、天街24 28、众屋?绣楼25 29、茶禅一味?京卫府26 30、竹虚厅 27 31、客馆 28 32、竹山书院 28 33、曹氏祠堂 29 34、宗祠钱广场 29 35、结束语 29 篁岭导游词(全版) 晒秋人家篁岭 篁岭是婺源古村落的经典作表,保存了大量的农耕文明时代的典型特征。整个篁岭景区,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大地飞歌”,体验多色块梯田组成的大地艺术对视觉的冲击;二是“云中漫步”,彰显大跨度索桥、溜索、高空热气球对胆量的历练;三是“天上人间”,展现篁岭古村的村落构造,古民居上的晒秋传统,还有古老天街的商贾、美食、民居、民俗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位游客真正体

3、验“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 我相信每位朋友都一定会有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开始我们的快乐之旅吧! 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有秩序地上缆车。在观赏景色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哦! 缆车上 我们现在乘坐的缆车,是婺源第一条旅游观光索道。索道全长960米,落差195米,空中运行16分钟。乘坐篁岭观光索道是一次高空揽胜的体验过程。坐在缆车上,田园风光就全都展现在我们眼底了。马路边篁岭新村,那整整齐齐的一排排新房,是篁岭人今天幸福、安乐的家。篁岭人他们自己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景区为他们安置的新家,这在5年前连做梦也想不到啊! 眺望整片田塬,稻田一块接着一块,就像一

4、块硕大无边的调色板。由于农民兄弟在这儿的辛勤劳作,整片田塬“春夏秋冬景不同,一年四季各精彩”。 观光索道出口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岭岭头。修篁遍岭,就有了篁岭的雅名。“篁”,是指修长的竹子。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苦竹、斑竹、观音竹等。可以说,篁竹,曾经是篁岭最显著的特色,在我们景区随处可见。 我们先来看看这导览图,了解一下整个景区的大概情况,景点的具体分布,游览的基本顺序,做到“心中有数”吧。 接下来我们就跨入二十四节气长廊,进入篁岭的第一篇章,以大地艺术的农耕文化为主题。二十四节气长廊全长700米,分别用春和楼、夏耘亭、秋实亭、冬蕴坊作为一年四季的节点标

5、志。 二十四节气长廊 春和楼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春和楼”,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属于徽州传统的五凤楼建筑格式。“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形制,明清时期被徽州人广泛用于祠堂门楼的建造,寄寓了宗族“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在过去的徽州大地上,这样的牌楼到处都有。它的功用是方便过往行人歇息,遮风避雨。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春和楼,沾沾灵气吧。 婺源人到了“立春”,才开始进入辛勤的劳作期。“立春天气暖,雨水送肥晚。”“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懵懵懂懂,清明下种。”这些都是婺源人在长期的农业劳动中总结出来的农谚。这两边的文化墙就形象地展示了婺源农家辛勤劳作的场景。 为了烘托氛围,景区精心打造了四

6、季花海。春天种的是油菜花、萝卜花、二月兰,夏天种的是醉蝶花、紫罗兰、紫薇,秋天种的是金光菊、万寿菊,冬天种的是三角梅。愿每个游客都能成为“护花使者”,而不是“采花大盗”哦! 春和楼与夏耘亭之间有一段比较长的路程,利用这个空当,我来简要介绍一下篁岭村的历史,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我们也来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吧。 篁岭是个曹氏聚居的古村落。它的开基祖是徽州曹氏第18世孙曹文侃。说起来还是个有趣的故事呢。 第二天早上,他来到篁岭一看,那牛果真没有吃一根稻草;那堆烧灰的稻【篇二:婺源篁岭景区导游词】 篁岭景区导游词 游客中心、索道下站 各位朋友:篁岭故事已拉开序幕,不管是停车场精美的地刻还是古朴典

7、雅的游客中心,都为我们走进篁岭故事,预留很多的期许。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婺源第一条载人观光索道,全长960米,高差195米,预计空中运行时间为16分钟。乘坐篁岭观光索道是一次高空揽胜的体验过程,多色彩组合的梯田风光让您心旷神怡!请大家依秩序排队等候上缆车。 索道上站 各位朋友,我们已经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岭岭头,修篁遍岭才有了篁岭的雅名,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方竹、观音竹等珍品。村口竹林见证很多悲欢离合凄美故事:一位曹姓少年下岭外出学艺谋活路,从此杳无音讯。苦了“指腹为婚”的媳妇,天天到岭头盼夫归,一等就是一辈子,其泪撒入竹林,形成片片斑竹。“可怜千滴斑竹泪,洗尽铅华共君眠”。这是“前世不修,生在

8、徽州”悲切生活风貌的缩影,也是深山聚落缺水、缺地、生活艰辛使然。现在好了,村民们已安置岭下新居,篁岭人正用勤劳和智慧在祖辈土地上创造出神奇,写就真实而隽永的“篁岭故事”。 现在就随我跨越“二十四节气”游步道,步入篁岭故事第一篇章,该篇章将以体现大地艺术的农耕文化为主题。二十四节气的步行道全长700米,分别用春和楼、夏耘亭、秋实亭、冬蕴坊作为春夏秋冬四个节点标志。 注意了:这也是第一个问题:24节气游步道四个节点分别用什么作为标志? 24节气游步道入口 “春和楼”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至若春和景明”,属于徽建五凤楼构造。“五凤楼”原为皇宫建筑,明清时期被徽派建筑用于祠堂门楼建造,寄寓宗族人才辈出

9、。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此楼,沾沾灵气吧。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梦里老家婺源最美的季节,祖籍婺源的理学大师朱熹曾赞: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次回故里省亲选的都是春季。婺源人立春始进入辛勤劳作期,立春天气暖,雨水送肥晚,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 清明多栽树,谷雨下春物。这两边的文化墙上都是辛勤劳作场景介绍,而24种节气则通过地刻的方式来表现,大家不妨找寻这些地刻,也算是对节气文化的一种温故吧。为了烘托氛围,景区还在路两旁按照不同季节种植不同色彩的花卉树木,如春天的樱花、桃花、白玉兰及杜鹃花等。 愿每个游客都能成为“护花使者”,不要采摘花卉! 游步道

10、夏季入口 夏耘亭,取夏季耘田之意,构造属于徽州路亭。路亭在古徽州比比皆是,有五里一桥十里一亭之说,有的跨路而建,有的倚路而筑。其功用是供人小憩、饮水、避雨、烘烤食果等。行善者常在亭里摆放茶水,供行人饮用。作用相仿的还有岭亭、桥亭,此外还有村口亭,它既有路亭的价值,又是古时亲人迎送、妻儿惜别之处,还是村口景观。我们这座夏耘亭跨路而建,外立面敞空,兼有观景之功能。 夏季是火热的,婺源大地一派繁忙景致,要除草施肥、种瓜种豆、收早种晚。篁岭的夏季一天温差很大,夜晚需盖被而卧,颇有“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之意境。同样两旁文化墙是婺源夏季劳作场景介绍,节气地刻依然在您脚下,而两旁的花卉树木已变成

11、了栀子花、紫薇、美人蕉等。 第二个问题是:古徽州修建路亭的作用是什么? 游步道秋季入口 秋实亭,亭名取春华秋实之意。也属徽州古亭,是一座四角观景亭,供游人尽览美景、骋目抒怀和休息。徽州古亭大致可分为景观亭、路亭、纪念亭、观景亭和碑亭等五类,而许多亭的功用兼而有之。 霜叶红于二月花,婺源的秋天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的大红、大黄、深绿、浅白。尤其地无三尺平的篁岭,人们将一年的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成就了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路两旁的文化墙上依旧是秋季劳作场景,而花卉植物则成了桂花、山茶花、野菊花。 游步道冬季入口 这是座四柱冲天的徽州牌坊,取冬藏之意,故曰“冬蕴坊”。牌坊与民居、祠堂并誉为徽州

12、古建“三绝”。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古徽州享有“礼仪之邦”美誉,因此,古徽大地上建起牌坊数以千计。借用牌坊作为冬季的标志,并成为篁岭古村的门头,寓意深远。牌坊上“圣旨”二字是曹氏旺族在朝为官的彰显。 冬季的婺源人们忙于将收成集藏,过起了“脚踩一盆火,手捧苞萝粿,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日子。此时,民俗活动和乡村饮食文化成了主角。人们要在自酿的农家米酒中、走街串巷的火龙舞动的弧线中,聊慰终岁的辛劳。别忘继续找寻脚下的地刻,两旁的文化墙依然是这个季节劳作场景,而植物花卉已成了梅竹的天下。 篁岭村五显庙 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篁岭村的水口,左手边是别具一格的

13、“八”字扇形五显庙。五显神是宋代江西德兴、婺源一带供奉的财神,相传唐光启中降临于婺源。城北一座王喻园林,一天红光冲天,五神人从天而降,自称受天之命,当食此方,福佑斯人,说完,又升天而去。于是王喻与城中百姓,修庙虔供祈祷,无不灵验。庙名初为“五通”,后赐为“灵顺”。五神显灵之事,每闻于朝,都得褒封。宋代均被封王,因其封号首字都为显,所以叫五显神。五显在南宋时已经跨越地界,影响至京师临安以及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宋代重要的跨地区民众神祠。明代洪武年间官方将五显纳入祀典,还规定每岁四月八曰与九月二十八曰官祭五显。眼下仅台湾五显神信众就有200多万。 前方是步入古村落的“步蟾桥”取意“蟾宫折桂”,徽州

14、古桥名寄托乡民对“美好未来”的祈望,如“彩虹桥”。就让我们步蟾桥上走一走,祈愿好运随后头。 篁岭村水口 古徽州村落多借山水布局,篁岭水口是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的缩影。所谓水口,指水源出村之口。徽州村落建水口不仅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意义,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水口不仅具有出入口的功用,更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托着群落、宗族美好的希望。有时,为了弥补自然环境不合风水家所设想的理想模式,需用人工造景来加以调整,使景观趋于平衡与和谐,如溪流架桥起到“关锁”作用;辅以亭阁、牌坊、水碓用以镇物;而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水口林多名贵树木。你们看篁岭水口居然存活了近百株“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

15、这可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啊!从古到今,婺源村落都有“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如发现私自采伐山林或水口树木,就将这家的猪杀了给大家吃,这也是珍贵树木得以存留原因之一。 我今天第三个问题是:徽州水口有什么特点? 民俗文化广场 广场前这个水塘当地人称之为“鱼塘”,从风水角度看,对面岭上火星过重,故而在水口修个鱼塘,使村落建筑倒影水中,免犯天灾。 村落民俗广场,也是赶庙会的地方。每到重大时日村民就聚集这里,跳傩唱徽,祭祀游街。早期徽州的民俗活动主要是祭祀汪华,后来发展为各种庙会,但始终以祭祀汪华为主。越国公汪华是“古徽第一伟人”,隋末起兵保境安民,病逝后,徽州一府六县,相继建立了 汪华庙会

16、是徽州庙会的代表,是徽州人为纪念地方神汪华和他九个儿子而进行的活动。祭祀表达的内容与先人的功德、传说神话、农业生产等有关。庙会由简单的仪式逐步向肢体语言发展,由无声向有声唱腔发展,由缅怀、哀悼向娱乐发展,由单纯的仪式向丰富的思想内容发展,由单一的形式向鼓乐发展,于是庙会中出现了傩舞、舞回、跳神、杂技、玩耍等徽戏的原始形态。随着徽商文化的进步,这些原生态祭祀仪式逐渐发展为徽剧。 我们不妨在这里欣赏一场篁岭庙会。 途中互动区域 农耕文化离不开最原始的劳作场景,大家不妨去试试身手。 一号观景台 前面向大家介绍,徽州路亭其功用是供人小憩、饮水、避雨、烘烤食果等。而且行善者常在亭里摆放茶水,供行人饮用。

17、婺源“方婆冢”的故事不知大家听说没,方婆是五代时期一位老婆婆,住吴楚分源之地浙岭,在驿道旁支一茶亭设缸施茶,分文不取,方便过往行人。死后葬在浙岭上,路人感其恩德,拾石堆冢,名为方婆冢,后人有在茶亭上悬挂“方婆遗风”的茶旗,以示对方婆的怀念。瞧,景区承继方婆乐善好施遗风,也在路旁建了茶亭,供应大碗茶以解路人之渴,依旧分文不取哦。 我们第四个问题:何为“方婆遗风”?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来到景区一号观景点,这是个360o全画幅观景平台,周边是层层叠叠、流光溢彩的千亩梯田。在这里,人们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春赏油菜夏观水,秋品菊花冬嬉雪”四季花海在这不断演变着各种“断魂”主题,大地艺术在这里成

18、就了最强音符,我们的篁岭故事第一篇章也将告一段落。请大家在此拍照留影吧! 卧云悬索桥 进入篁岭故事第二篇章“云中漫步”,也开始了对诸位胆量与气魄的考量。这是卧云悬索桥,全长200米,是全省目前最长的悬索桥。走过这段桥面就可以步入花仙子的故里花海。这桥很牢固,承载量达20吨,大家尽管放心迈步。还可以唱着“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的歌上桥。只是在桥面上不要疾跑,也不要摇晃以免影响他人。 二号观景台 我们已经登上景区二号观景台,在这里人走景移、景变花动、花幻情逸、情切身腾,所有的一切都融入了花海,成了取景框内一部分。还在等什么,端起你们的相机,尽情的拍摄美景吧,尽情的享受做一回“花仙子”的滋味吧。只是不

19、要随意践踏下面的梯田,不要误闯别人的镜头,成了不速客。 空中定向、飞行热气球 这是景区新开辟空中定向系留飞行与自由飞行热气球项目。热气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蒙古人曾经在战役中使用过龙形天灯传递信。1982年美国著名刊物福布斯杂志创始人福布斯先生驾驶热气球到中国旅游,自延安到北京,完成了驾驶热气球飞临世界每个国家的愿望。 热气球分定向系留飞行与自由飞行两种,景区热气球也分成两种,既便于欣赏、拍摄花海美景,也带来高空漂移的快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有胆量的人请赶紧排队登临高空吧,有了“一览众山小”方觉“登高我为峰”的气势! 空中溜索 这是景区又一处考量

20、人胆量的运动娱乐项目溜索。溜索原是原始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据说最早是少数民族看见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现代溜索已演化为游乐项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现代化体育游乐项目。可跨越草地、湖泊、河流、峡谷,借助高差从高处以较高的速度向下滑行。使游客在有惊无险的快乐中感受刺激和满足。 返回 现在我们原路返回,步入被称之为“天上人间”的篁岭古村落游览。 村外游步道 朋友们,我们即将进入篁岭故事第三篇章,步入“梯云人家”篁岭古村。已有500年建村史的篁岭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作为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脉,曹氏父子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几

21、乎有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这句俗谚。 秉承祖上遗风,篁岭村民习惯用平和心态与“地无三尺平”崎岖地形“交流”,用自己的方式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寻求新平衡点。祖辈起,就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当日头升起,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的五彩缤纷组合,构成一幅闲适、安详、恬静的古村风情画。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节目:每当日出东方,岭头最高处会冉冉升起红灯笼,霎时家家晒架上竹匾云集,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稻

22、谷辣椒,时令变化竹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您在村内不同角度都会拍到满意的“晒秋”作品。 第五个问题:什么是“篁岭晒秋”? 天街食府 这幢敞亮的精典建筑是景区“天街食府”。它上下共三层,可同时接纳500人就餐。整个食府大宽幅晒台窗户,面向千亩梯田,“窗衔墉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广袤原野的阴晴变化尽收眼底。 篁岭先民以养殖、耕种、采集山货为生。秉性豪爽、好客、喜闹,300米“天街”经常是迎来送往,热闹非凡,红白喜事皆大摆宴席以飨亲邻。菜源料全用自采、自种、自养之物。后人据此创立了闻名遐迩的“八大碗”天街养生农家宴。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 我

23、们千万别错过品尝的机遇哦! 三号观景台 各位游客,我们已站在村落最佳赏景位置。三百米天街胜景一览无余,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集议事、庙会采风交流场所。由于交通等原因婺源古村山区聚落按地形、脉象、水系等分成多种形式。大家看,整个篁岭村枕山面水,后山为来龙去脉,水口则成了聚落核心。围绕水口民居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的u字型聚落古村。天街恰似一条玉带将经典屋舍串接,两旁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活脱脱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天街,走进传统的市井文化吧。 一号官厅 进入天街前我们参观一座徽建“官厅”。官厅顾名思义

24、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清嘉庆年间的官厅属于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势较大,显示了主人的身份。 规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跃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示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 砖雕、木雕、石雕、三雕装饰是徽派建筑重要体系,不仅是入口更是宅居主人身份、智慧的象征,砖雕门楼被称为“文化门”。这官厅门虽属常见“字匾门”,但整面墙体月眉形窗罩配搭顶部八字形窗,门罩飞檐戗角、檐线梁驮、瓦当勾连彰显气势。水

25、磨青砖精雕细刻花边人物应有尽有,“傑應岐靈”的门额则寄托了主人的憧憬。徽式民居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叫马头墙,又谓之“封火墙”。城堡式的建筑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官厅内饰较为简单:天井四水归明堂;高悬匾额下是中堂字画;字画下长条案东置古瓷瓶、西放古方镜,“东瓶西镜”祈祷在外之人灾消安平;案下摆放八仙桌太师椅,这是徽宅基本格局。只是官厅下堂有耳房,上堂无厢房罢了。 凹型正房与一号客馆组合 其实篁岭较为出色的还是各式“客馆”。这是一组典型的徽派“凹”型正房与客馆并联组合的建筑。客馆是晚清“全雕扇”门面,雕工精美、修饰华丽,为客馆之精品。在讲究内敛“财不外露”的徽建民宅中

26、较为罕见。内屋回字围嵌进八仙的“法器”,称为暗八仙。屋外上门檐与牛腿雕刻“和合二仙”,这原是两位僧人,寒山、拾得,后来演变成掌管婚姻和合美满的喜神。拾得持荷花,寒山持盒,取谐音和(荷)、合(盒)好之意,也称和合二圣。 下方隔扇门中绦环板浮雕了礼器;裙板则浮雕各种花卉图案,暗喻四季茂盛;格心是“正八仙”、方格、卷草纹的混搭寄托了主人美好祈愿。雕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徽商在商海中竞争有会心之处,尤其单刻八件法器,称“暗八仙”更是幽默与智慧所在。 正房门罩下水磨青砖雕刻了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世俗中透着文雅。两块地袱石雕的分别是丹凤朝阳、鱼化龙。进门是三水归明堂,石雕水井照壁游龙飞凤巧妙构成“福”

27、字。斜撑牛腿雕刻明八仙,令人称奇的是后进院落不仅设置幽静书房,并配有刻有“沁芳”二字的观鱼池。宅院是徽式民居不可或缺部分,虽属不宽裕的“边角料”,但给主人智慧发挥留下空间,隔墙漏窗、砖雕石刻、徽派盆景乃至鱼池假山就有了“用武之地”。前院为礼仪小院”、中院为“生活小院”、后院则是“杂务小院”,本宅后院精化成了通往书房的过道和养鱼池了。 众屋 跨越这么多商铺,来到天街核心区域,眼前这幢宏伟建筑是篁岭的众屋,是村里族群开会议事地方。门额上“圣旨”二字体现了曹氏家族在朝为官的地位。仪门上是卷棚,接着就是藻井天棚。藻井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多用在高大建筑,最高处作井,

28、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希望压伏火魔的作祟,护祐建筑物安全。众屋藻井图案是“百鸟朝凤”。两侧牛腿雕刻的是“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刘海原是道教人物,原型是一蓬发少年手抛串钱之绳。“刘海戏钱”本意是放弃功名利禄,淡泊修行,可在民间却演变成招财之神,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 大门为牌楼门,这种门多用于祠堂。徽居大门很注重风水朝向,一般朝南朝东,如受限制就在门外加小空间或院落改变朝向,无此可能会将大门凹退斜转,避免直冲西向而不吉利。众屋现在是天街商业文化汇聚点,西式酒吧进驻中式厅堂,两种文化在此形成高高层面交流。 绣楼 众屋隔壁是绣楼,徽派建筑紧把握着封建礼教,“美人靠”“绣楼

29、”虽为艺术精品,却浸透徽州女人辛酸泪。“软禁”中的女人能得到家人专为其设计的靠椅向楼下看,打发时间已知足。而原先务女工的绣楼派生新意,不仅成了家族身份的象征,更成了深宅大院女子抛球选婿的地方。 其实徽派建筑中绣楼就和歙县棠樾女祠“清懿祠”一般,是微观女权主义的特例。绣楼主人千金有机会抛球选婿,已经比指腹为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靠谱了不知多少倍。 门楼匾额“奕挹”二字,深藏了规诫。“奕”同嬉戏、“挹”为“抑”同音字,告诫绣楼千金即使有机会选婿,也需端庄举止,恪守礼教。 第七个问题:古徽州绣楼有什么特点? 二号客馆 眼前这幢二号客馆建筑精雕细刻,华彩纷呈。雀替雕刻“寿、禄、福”,上梁枋雕刻“九代同堂”,下梁枋雕刻“文王访贤”;左上是“子龙救子”,右上“周文王打猎”;左下“关公送嫂”,而右下为“状元及第”,这些木雕从传统的戏文和民间愿景中吸取美好的向往,展现了徽商“贾而好儒”儒雅与睿智。徽地多产木,徽建民宅建筑多为木构架,横梁一般用料硕大,中部微微拱起称月梁又叫“冬瓜梁”;立柱用料则细了很多,所谓“粗梁细腿”,雄而不笨。 三号客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