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27KB ,
资源ID:279285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9285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docx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摘要: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入手,探讨了阻碍大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33103 前言 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且对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达成了共识。教育部

2、高等教育司也于2004年1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主要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仍然较低,中国式英语仍然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差,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欠缺等,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淡薄。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向度、行为向度、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刘学惠,2003)。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人们常指的行为能力,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能力外,还包括了目的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Hanvey将跨文化意识视为一种对他文化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力

3、决定了学习者在复杂的交际环境中能否实现成功的交际(胡文仲,1990)。因此,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阻碍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跨文化意识 沃尔夫森(Wolfson)说:“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毕继万、张占一,1991)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异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也即跨文化意识。然而,目前一些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较为淡薄,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也较狭隘

4、,这直接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跨文化意识的概念作进一步地澄清。 Hanvey(1979)指出,“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的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自觉性。”(贾连庆,2008)由此可见,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它本质上是一种能力,一种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移情能力,跨文化意识培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他文化知识的传授。然而,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

5、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既使有些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但因课程进度的要求或自身能力有限,大都限于表面的异国文化特征的介绍,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此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须以英语学习者本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基础,一个本土文化素养很低的学习者,很难培养其对异国文化的敏感性。因此,跨文化意识也包括了英语学习者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淡薄 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文化素质高、跨文化意识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增

6、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动性。然而,目前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将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总感觉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够强。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所教学生人数的限制和自身能力有限,很难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文化学习情境,因此,英语教学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主,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因此,以教为主的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与跨文化意

7、识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体现在双重文化能力上,有些教师的英语文化知识不够丰富,汉语文化知识也较欠缺,甚至有些教师自身对中英两种文化共有的感情色彩和内涵特点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使得他们在进行文化对比时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缺乏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情境 外语学习中常存在一种现象:即使学习者在获得了有关目的语语言、文化的客观知识之后,当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固定的、概念化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特征和行为规范等仍然会使学习者感到不知所措。原因在于,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要复杂得多,学习者没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

8、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甘成英,2006)。然而,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学中缺少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情境。体现在教材上,一些教材中的课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得不够紧密,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在此情况下,教师只能偏重语言知识的讲解。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角色扮演、模仿表演或辩论等形式活泼自然、充满生趣的课堂活动很少被采纳,这使得学生很难经历真实的文化情境和文化冲击,也就难以培养复杂语境中的交际技能。体现在教学手段上,虽然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普及,但大都有其名无其实。首先,多媒体教室中,网络资源的开发比较滞后,教师根本无法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无法更直观地接触鲜活的文化情境。其次,许

9、多学校无法为大学英语教师建立较为完备的语料库,由此,教师在备课时仅限于做一些有关语言知识的教学课件。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效率低下,无法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也是学生跨文化意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不高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重任的中国学子的本土文化素养却不高。当代大学生对于异域文化大有来者不拒的胸襟,譬如说在语言、衣着等方面对西方文化的宽容性早已不成问题,倒是中国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韩红,2002)。比如,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知道圣诞节的由来,却不知道

10、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年”的由来,也有的学生能列举许多美国文化的象征如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等,而一提到中国文化,不是列举不出来,就是列错。再如,有的学生在进行翻译时,遇到古代诗歌或典故时只能望文生义;当被外国朋友问及中国的儒家思想、书法绘画、气功八卦等知识时更是不知所云。此类现象在国内大学生中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强调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而同时又忽略了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交际”(贾玉新,1997)。交际是交际双方相互的传送和接受,如果只强调目的语文化而忽视本土文化知识,势必影响交际的平衡。此外,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化素养所限,很

11、少涉及中英两种文化的对比。由此,学生产生一种误解,似乎单纯学好英语文化就能把英语学好,而中国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漠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文化平等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个体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桥梁,其跨文化知识积累和意识的强弱将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其最终的文化习得及运用(袁小陆,2006)。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文化素养为前提。首先,在大学英语教师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在选拔的过程中,应加入对备选人员文化素养的考核,不能单凭一节课或

12、论文发表的多少来决定人选,而且文化素养的考核要涉及中英两种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英语教师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整体文化素养下滑的现象,学校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出国培训、学术交流、文化讲座等。此外,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应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了解真实世界的文化生活,从而帮助自己树立客观、公正的文化意识和世界观。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创设异域文化情景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从而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社会文化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在课上,大学英语教师应用全英文授课,充分发掘课本中的文

13、化信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如配音、辩论赛、讲故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等各种活泼有趣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真实地感受异域文化,培养其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文报刊,以此丰富学生的异域文化知识。当然,仅凭课上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英语角、英语广播、文化讲座、英文辩论赛、英语文化节等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此外,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认真做好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使图书馆不仅

14、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的语料库,使教师的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趣。 (三)强化本土文化教育 Kramsch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定位于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文化教学的目的并非是要让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外国化,而是要通过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跨文化对话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Kramsch,1993)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必须重视中国本土文化的输入。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担当起中西文化传播者的重任。在课上,教师可运用对比分析、任务教学法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域文化,同时也可以更

15、好地审视本土文化,增强学生本土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本土文化积累。当然,校园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节、传统经典文化朗诵、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与各种英语文化活动相得益彰,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双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两种文化的异同,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完善四六级考试制度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然而,目前的四六级考试过于注重学生基本英语技能的考察,很少涉及中英文化,这

16、不但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而且成为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四六级考试制度,增加对中英文化的考查内容。而且在条件许可的地区,应增加英语口试的内容,并将其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结论 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客观上,这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意识的提高是确保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自身双语文化素养的提高,根据教材、学生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文化情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让学生在

17、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或模拟交际中亲身体验文化的异同,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e TeachingM.Oxford: OUP,1993. 2毕继万,张占一.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J.天津师大学报,1991,(5). 3甘成英.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1). 4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外语教学,2005,(12). 5韩红.全球化语境下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J.外语学刊,2002,(1). 6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7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8贾连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9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12袁小陆.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责任编辑/ 王建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