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77KB ,
资源ID:279251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9251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伶官传序作业DOC.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伶官传序作业DOC.docx

1、伶官传序作业DOC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识1、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北宋时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他的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品。代表作有、等。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记叙了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是为了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文言基础整理一、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今义:录用管理人员的工作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做某种工作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今义:前导,先驱者4、不知所归,至于誓

2、天断发古义:;今义:表另提一事二、词类活用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3、函梁君臣之首4、抑本其成败之迹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7、仓皇东出8、而告以成功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一词多义1、负(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6)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覆盖2、告(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

3、牢告庙(伶官传序)(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3、顾(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2)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顾念、顾惜(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但是(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4、归(1)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归向、归属(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归聚,汇聚(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7)后五年,吾妻来

4、归(项)(8)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5、患(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3)今张君不以谪为患(黄州快哉亭记)忧愁(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讳忌6、困(1)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伶官传序)(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困倦、疲乏(4)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贫困,贫乏(5)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困窘、困难7、驱(1)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驱驰(后出师表)(3)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驱赶(4)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5、(孔雀)驱使(5)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驱逐(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追赶8、盛(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伶官传序)(2)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5)太后盛气而揖之(触詟说赵太后)怒气(6)今又盛寒,马无藁草(赤壁)非常(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采草药)茂盛(8)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丰盛9、微(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石钟山记)轻微(4)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5)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6、(左忠毅公逸事)隐蔽身份(6)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暗暗地(7)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微弱(8)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屈原列传)含蓄、深奥(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稍微,略微10、知(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识别(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送东阳马生序)感觉,觉得(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四、文言虚词1、而(1

7、)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2)而皆背晋以归梁(3)凯旋而纳之(4)数十伶人困之,身死国灭2、其(1)其后用兵(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3、以(1)盛以锦囊(2)以三矢赐庄宗(3)而皆背晋以归梁(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4、与(1)与尔三矢(2)与其所以失之者(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于(1)而皆自于人欤(2)祸患常积于忽微(3)智勇多困于所溺6、之(1)及凯旋而纳之(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梁,吾仇也2、此三者,吾遗恨也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6、君臣相顾,

8、不知所归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8、夫祸患常常积于忽微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10、以三矢赐(于)宗,而告之曰11、(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12、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13、请其矢,盛(之)以锦囊省略句1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固定句式,表反问,难道吗15、岂独伶人也哉固定句式,表反问,难道吗16、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固定句式,表感叹,多么阅读全文完成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函梁君臣之首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D、抑本其成败之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与尔三矢B、与其所以失之者/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三矢赐庄宗/而皆背晋以归梁D、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文:(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文:(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作者认为唐庄宗“盛”是由于,而衰是由于。(用课文中的话回答)5、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

10、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第二、第三两段运用了哪些史实来论证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答:运用了以下几则史实:(1)晋王临终遗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庄宗受三矢,秉承遗命,志在复仇。(3)灭燕。(4)灭梁。(5)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史论作品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1)引出历史教训,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2)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以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覆辙。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

11、识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品。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是为了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文言基础整理一、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人为之事;今义:录用管理人员的工作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泛指官员;今义:做某种工作3、盛以锦囊

12、,负而前驱古义:往前走;今义:前导,先驱者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以至于;今义:表另提一事二、词类活用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名作动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订立盟约,名作动3、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名作动4、抑本其成败之迹探求、考察,名作动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在前面,名作状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名作状7、仓皇东出向东,名作状8、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使动用法1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词作名词三、一词多义1、负(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背(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13、赵(廉颇)辜负(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背弃(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使承担(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倚仗(6)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失败(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覆盖2、告(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告知(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祭告(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禀告3、顾(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面面相觑(2)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头(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拜访(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顾念、顾惜(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顾及(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但是(

14、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4、归(1)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归附,归依(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归往,奔向(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归向、归属(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归聚,汇聚(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归还(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使回去(7)后五年,吾妻来归(项)旧称女子出嫁(8)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指南录)返回,回来5、患(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祸患,灾祸(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忧虑,担心(3)今张君不以谪为患(黄州快哉亭记)忧愁(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

15、壁之战讳忌6、困(1)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伶官传序)围困(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困,困住(3)牛困人饥日已高(卖炭翁)困倦、疲乏(4)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贫困,贫乏(5)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困窘、困难7、驱(1)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驱驰(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驱驰(后出师表)奔走效力(3)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驱赶(4)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孔雀)驱使(5)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孔雀)驱逐(6)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追赶8、盛(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强盛、兴盛(2)请其矢,盛以锦

16、囊(伶官传序)装(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伶官传序)盛大,雄壮(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职位高(5)太后盛气而揖之(触詟说赵太后)怒气(6)今又盛寒,马无藁草(赤壁)非常(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采草药)茂盛(8)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丰盛9、微(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细小的事情(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石钟山记)轻微(4)至微至陋,过蒙拔擢(陈情表)地位低微,卑贱(5)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隐蔽身份(6)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左忠毅公逸事)暗暗地(7)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微

17、弱(8)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屈原列传)含蓄、深奥(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稍微,略微10、知(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知道(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知识(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懂得,了解(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识别(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送东阳马生序)感觉,觉得(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通“智”,智慧(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主持四、文言虚词1、而(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连词,表递进,并且(2)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但是(3)凯旋

18、而纳之连词,表承接,接着(4)数十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连词,表原因,因而2、其(1)其后用兵代词,那(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一定(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3、以(1)盛以锦囊介词,用(2)以三矢赐庄宗介词,把(3)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承接,而(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助词,的原因4、与(1)与尔三矢动词,给(2)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跟(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通“欤”,助词,吗5、于(1)而皆自于人欤介词,由于(2)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在(3)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被6、之(1)及凯旋而纳之代词,代箭(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代词,代天下(

19、5)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代词,代庄宗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梁,吾仇也判断句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5、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被动句6、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宾语前置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8、夫祸患常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状语后置10、以三矢赐(于)宗,而告之曰省略句11、(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省略句12、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状语后置省略句13、请其矢,盛(之)以锦囊状语后置省略句1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固定句式,表反问,难道吗15、岂独伶人也哉固定句式,表反问,难道吗16、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0、固定句式,表感叹,多么走近文本呜呼!盛(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探究、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燕王,吾所立(拥立),契丹与吾约(订立盟约)为兄弟,而皆背(背叛)晋以归(归顺)梁。此三者,吾遗恨(遗憾)也。与尔三矢,尔其无(毋,不要)忘乃父之志(心愿)!”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告)庙,请(请出,取出)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面前驱(冲锋),及凯旋而纳(收藏)之。方(当)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子),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

21、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匆忙)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觑),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还是)本(考察)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使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全部的)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困扰)于所溺,岂独(仅仅)伶人也哉?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C)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函梁君臣之首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D、抑本其成败之迹【解析

22、】A、探究,名作动。B、用木盒装,名作动。C、在夜里,名作状。D、探求,名作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与尔三矢B、与其所以失之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三矢赐庄宗/而皆背晋以归梁D、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解析】A、介词,跟;动词,给。B、代词,他;副词,还是。C、介词,把;连词,并且。D、介词,表被动。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

23、这个道理了。(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译文:庄宗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了,背着(剑)一马为先,等到得胜回来时,再把箭放回原处。背着它走在队伍前面,等到凯旋再把箭送回太庙。(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文: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是推究那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呢?忧虑和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和享乐可以使自己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祸患灾难常常是从极细微的事情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的聪明勇敢往往

24、会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困扰。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一个国家的盛衰成败是由于人事(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作者是从唐庄宗得天下和唐庄宗失天下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作者认为唐庄宗“盛”是由于忧劳可以兴国,而衰是由于逸豫可以亡身。(用课文中的话回答)5、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第二、第三两段运用了哪些史实来论证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答:运用了以下几则史实:(1)晋王临终遗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庄宗受三矢,秉承遗命,志在复仇。(3)灭燕。(4)灭梁。(5)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史论作品常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第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1)引出历史教训,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2)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以免重蹈“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覆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