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tt填空题及选择题: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教育制度化2、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3、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4、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5、古希腊两种教育: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及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6、罗马两种学校: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7、孔子,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
2、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8、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9、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着。10、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俨然后道尊”。启发式教育“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而弗达“。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11、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教学思想上的两个特色就是提出“知识即道德”观点
3、,以及“产婆术”教育方法。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美德、探求知识、教人怎样做人以及增进健康。12、柏拉图理想国13、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提出。14、世界上最早的相对集中地探讨教育问题的着作一般认为是我国的学记。15、在西方,较早集中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一般认为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又译雄辩术原理)。16、1632年,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17、180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遍教育学
4、一书。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理论专着,是教育理论形成时期的代表性着作。他主张“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人们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及其理论称为”传统教育派”.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18、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其代表作。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构建了完整的使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19、克鲁普斯卡娅1917年出版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教育史的专着。20、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杨贤江1930年出版的新教
5、育大纲。2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2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3、学校文化从其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24、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2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26、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27、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
6、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9、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0、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31、1993年2月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政府正式提倡素质教育的开端。32、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次强调推动素质教育。3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34、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5、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36、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
7、上,主要包括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37、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38、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39、教学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40、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行之41、荀子:“闻、见、知、行”42、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4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4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5、教学方法:讲授法、谈
8、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46、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和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4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4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9、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德育的基本途径名词解释:1、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2、 狭义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
9、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3、 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4、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5、 教育目的狭义概念: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6、 教师: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可以称为教师;狭义上讲是指撞门训练、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7、 课程: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8、 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
10、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9、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10、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1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12、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13、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
11、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14、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5、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16、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进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7、教学策略: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
12、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18、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19、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售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20、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21、班级概念: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22
13、、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23、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24、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体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简答题及论述题:A.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
14、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B.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 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1、 生产力发展水品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E. 学校的文化特征:1、 学校文
15、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F. 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题)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人事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G. 个人身心
16、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述题)1、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时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2、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4、 人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部
17、分补偿。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5、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H.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二)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德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发展起主导的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
18、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解决的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I.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 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J.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敬业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2)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3)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1)了解学生
19、的能力(2)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假影响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K.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简答题)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质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L.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论述题)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质教师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求知欲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敬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2、
2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2)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3)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3、 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1)了解学生的能力(2)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假影响的能力 施加影响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4、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M.教育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N.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
21、力想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的结合O.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校的动机2、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P.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 2、注意启发 3、研究语言艺术Q.简述我国的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主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 学记中提出“道儿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着名的“婆
22、产术”(3)巩固性原则: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4)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要求“学步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R.课的结构: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S.上好一节课的具体要求:(论述题)1、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是指教师上课时英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培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2、重点突出: 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3、内容正确: 是指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
23、想性和系统性。只有内容正确,才能保证教学质量。4、方法得当: 是指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性5、表达清晰: 是指老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语言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6、组织严密: 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课堂气氛热烈:一堂好课,既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师生都处在积极地状态,双方配合协调,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T.班级授课制主要优缺点:(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的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4、。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第一:班级授课制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第二: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U.德育过程的规律:第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第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第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第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它伴随品德认识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解决思想道德生
25、活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它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最后就是要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V.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W.班级体形成与培养: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论述题)(一)班级阶段一个班从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二)班集体的培养应该注意一下五点: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一般是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2.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教师应把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地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规律性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