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61.38KB ,
资源ID:278905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890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1、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高一年语文科试卷一、课内文言知识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河内凶 凶:有战乱 B.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C. 填然鼓之 之:代“鼓” D. 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能力。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也就是结合字词所在的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A项,凶:谷物收成不好, 荒年。B项,加:更。C项,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故选D。2.

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 学不可以已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题中,A项,停止/罢了。B项,横渡/隔绝。C项,都是助词,帮助停顿、判断。D项,连词,转折关系/连词,承接关系。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寡人之于国也 月出于东山之上.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 则无望民之多于

3、领国也 以其无礼于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虚词的把握能力。题中,A项,中,前一“于”,介词,对;后一“于”,介词,从;C项,前一“于”,介词,与;后一“于”,介词,比;D项,前一“于”,介词,比;后一“于”,介词,对;B项,都是介词“在”。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词类活用的掌握能力。题中,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树,种

4、植;王,称王;水,游水。5.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外连衡而斗诸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间至赵矣A. / B. / C. /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词类活用的把握能力。题中归类依据分别为: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B.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寿命C.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顾:回头D. 负荆请罪 负:背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的掌握。题中

5、,B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寿”名词作动词,献礼。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鸡豚狗彘之蓄 豚:猪。彘:小猪B.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饿莩:快饿死的人。 发:开仓赈民。D. 不积跬步 跬步:半步,古代跨出跨一脚为“步” ,两脚为“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的掌握。题中,B项解释正确;A项,前者为小猪,后者为猪;C项,饿死的人;D项,.跬为跨出一脚,步是跨两脚。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并吞八荒之心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B. 外连横而斗诸侯 连横:秦国采用苏

6、秦的建议,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与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C. 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天地四方,这里与“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同义。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题中,B项,应为张仪;C项,不一样,前者指天下,后者指良辰吉日;D项,应该是“诗、书、礼、乐、易、春秋”。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今君乃亡赵走燕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B. 秦王因曰:“今杀相如” 相如因持璧却立C. 乃使其从者衣褐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秦亦不以城予赵【答案

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虚词的把握能力。题中,A项,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副词,竟然/副词,就;B项,趁机;C项,代词;D项,把。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 余嘉其能行古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作师说以贻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虚词的把握能力。题中,D项,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目的连词,可译为“来”;A项,即使/虽然;B项,他的/大概;C项,才/竟。11. 下

8、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且庸人尚羞之B. 而耻学于师C. 秦王恐其破璧D. 商人重利轻离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言词类活用的把握能力。题中,A项,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羞耻的;B项,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羞耻的;C项,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碎;D项,形容词意动用法,重视。1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1)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来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 “之”、“负”)(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庠序”、“申”)

9、【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 “之”、“负”;“庠序”、“申”。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用星宿分野由秦入蜀难行的诗句是:_,_。(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从婉转流利到滞涩不畅这一变化的诗句是:_,_。(4)师说中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内心想法是:_,_。(5)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6)锦瑟中运用鲛人泪珠、良玉生烟的典故,表现理想可

10、望而不可及的诗句是:_,_。(7)马嵬中写唐玄宗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的诗句是:_,_。(8)过秦论中采用比喻句写陈涉起义影响的诗句是:_,_。(9)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10)过秦论中体现始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一句是:_。(1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回应门客谏言,体现其“高义”的一句是:_。【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一手抚膺坐长叹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间关莺语花底滑 (6). 幽咽泉流冰下难 (7). 位卑则足羞 (8). 官盛则近谀 (9). 择师而教之 (10)

11、. 则耻师焉 (11). 沧海月明珠有泪 (12). 蓝田日暖玉生烟 (13). 空闻虎旅传宵柝 (14). 无复鸡人报晓筹 (15). 天下云集响应 (16). 赢粮而景从 (17).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8). 寒衣处处催刀尺 (19). 白帝城高急暮砧 (20).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题中易错字“参”“谀”。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

12、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二、课外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

13、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

14、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节选

15、自旧唐书韩愈传)【注】 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荣悴:兴衰。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B. 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延:延请C. 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 鄙:鄙陋D.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振:传开1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A. 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B. 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

16、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C. 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D. 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B. 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

17、;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 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D. 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政绩以及文学成就,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17.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2)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答案】14. B 15. A 16. D 17. (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省、饯、乃)(2)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

18、睛不予理睬。(而、仆隶、顾)【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将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B选项中,延:扩展,可引申为传布。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19、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答题时重点抓住关键词“真率、坚正”,题中句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句是说他偏袒或疏漏。运用排除法,答案为A项。16.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

20、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D项,“政绩”“高傲自大”错。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17.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省、饯、乃;(2) 而、仆隶、顾。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21、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

22、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因此他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处理事务上却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

23、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山阳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元和初年,召韩愈去做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负责政绩考评的官员,起草政令,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属官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

24、。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都城长安,他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李愬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这两位名声没有人知道,也

25、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睱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之士则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曾经说道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赋体,可是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有振作起来的迹象呀。所以韩愈写的文章,都要回归近体风格,抒情达意,他自称一家新风。后来的学者,都师

26、法韩愈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小题。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贺铸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18.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终日怀归翻送客”一句写自己客中送客、宦愁又添离愁、思乡又加怀友的怅触、感伤、凄楚悲凉的心态。为下文奠定沉郁悲凉的调子。B. “春风祖席南城陌”一句,点明别离的时间、地点。“祖”,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祖席”这

27、里便指饯行的酒宴。C. “临水驿,空山驿”四句,运用连续反复的手法,将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了对友人的牵挂。D.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至结尾数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真挚的友情将会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使他们在现实中近在咫尺地相会。E. 这首词一大特点是多处使用叠句。这些叠句的使用,一方面加深了词的蕴含及情感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词的声情美,显得优美动人。19. 词中“动管色,催行色”和“何处投鞍风雨夕”句,在内容和写法上与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哪些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8. CD 19. “动管色,催行色”和“何处投鞍风雨夕”与雨霖铃中的“留恋处,兰舟催

28、发”和“今宵酒醒何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动管色,催行色”描写管弦的声音催促着行人,表现了此时此刻作者心头茫然若失、伤感惆怅、不忍分别的情感。“何处”句是作者为范殿监设身处地地思虑,体现了作者对朋友何处安歇的深深担忧。而“留恋”句写船儿开启,声声催促,欲留不得,欲饮无绪,表达了诗人与恋人难分难舍的心情。“今宵”句流露出词人不知何处安身的无比惆怅。【解析】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选项中,C项,“运用连续反复的手法”错误,应该是间隔反复;D项,词中千里为空间,且是梦中而非现实中相会。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29、考生对于诗歌艺术内容和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中关键词“内容和写法”“异曲同工”。“动管色,催行色”四句为叠句,以声传情,点明临行分别在即。酒酣耳热之际,席间奏起了凄婉的骊歌,那就是催人泪下的阳关三叠吧!那凄凉哀伤的乐曲在席间回荡,也在别离人的心头回荡。它似乎在提醒离人,分别的时候到了,行人该启程上路了。这里,三字短句的回环反复,音节急促,使离人的情感更加悲凉,“动”、“催”二字的两次出现,这一切都更加深化了此时此刻离人心头茫然若失、忉怛惆怅的情感。这与柳永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何处投鞍风雨夕”这是词人为范殿监设身处地的思虑,这一别之后,他在风雨飘摇的傍晚时分

30、,不知宿息在何处?这充分体现了词人与范殿监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词人对朋友的无限关怀。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半份礼物 罗伯特巴里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在我们俩想来,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我们激动不已的日子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这是我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好的是我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我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我答道。“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尼克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父亲说:“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想法,竟出自你这么个小脑袋瓜儿里,你可真聪明!”尼克高兴得面泛红光。他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肩头,说:“鲍勃也是这么想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