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50.27KB ,
资源ID:278753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8753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ocx

1、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1、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 东汉许慎在里对教育的理解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3、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心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社会、学校教育。4、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5、 学校教育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6、 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的诞生而产生的。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学制。7、 中国产生于20世纪初

2、。1902年,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8、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9、 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和古代学校教育。12、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中国、埃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

3、形态。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西周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 “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孔子弟子三千。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隋唐以后科举。宋代后,程朱礼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八股文为科举的固定格式。1905,废科举,兴办学堂。13、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14、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15、古雅典:和谐发展。斯巴达:军事教育。16、西欧中世纪,学校类型是教会

4、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世俗教育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骑士教育是一种结合宗教精神与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17、古代学校教育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18、现代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教育萌牙于文艺复兴时期。20、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措施:(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22、20世纪 60年代,法国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23、学习化社会是社会的所有组织都能使其成

5、员获得学习与发展机会的社会,是终身教育实现的基本条件。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24、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2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教学。26、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在教育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传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

6、,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育教学原则。27、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近,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至今仍有意义。28、春秋战国孔子、先秦时期的孟子和墨子、汉代董仲舒、宋代的宋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王夫之。29、苏格拉底教学法,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它为启发式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柏拉图是欧洲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理想国。充分吸收了斯巴达国立教育和雅典和谐教育工作者,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提供了基础。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全面发展的思想。古罗马的昆体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他的雄辩术原理(亦称

7、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重视老师的作用。30。、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法国的蒙田。31、英国,培根。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32、捷克的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第一人。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的标志。(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2)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3)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4)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卢梭、裴斯泰洛齐

8、继承34、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爱弥儿。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观点: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因而教育应是自然的,即在自由的怀抱里,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运用自然的方法,培养自然人。3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应做到智育、德育、体育一体化,使脑心手都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36、洛克,英国。1)提出了“白板说”,后天教育,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使人人都受到教育。(2)绅士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37、规范教育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美国杜威起了推动作用。38

9、、赫尔巴特,德国。1806年普通教育学,1835年教育学讲授纲要。(1)在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2)突出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兴趣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3)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后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4)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认为教学是手段,教育是目的,二者是统一的。(5)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39、杜威 。美国。20世纪实用主义教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

10、论的首要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1、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1) “教育即生活” 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根本命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教育是生活必需的,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学校应成为儿童生活的场所。(2) “教育即生长”是从生活的过程来说的,生活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相互作用过程必然会带来生长。(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选与改组”是从生活的内容来说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必然带来经验的改造与改组。2在教育目的上,他认为教育“于其之外无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组织力量保证儿童目前的成长。3在师生关系上,他主张儿童中心。4在教学上他倡导

11、“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形成了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色的教学思想。40、1939年,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的教育堂。其主要特点是:(1) 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 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3) 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41、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1) 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教育发展到今天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2) 教育理论异彩纷呈。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影响广泛,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指导意义的教育理

12、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理念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基本思想: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早期学习、发现学习。 赞可夫。苏联。教育与发展。五大教学原则:“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布卢姆。美国。基本思想: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系统论述了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

13、的结合日益紧密。1。一方面进行形而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则密码关注教育实践的发展。2。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他们通过行动研究,将教育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4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论述)。教育和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

14、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的决定因素。(二)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三)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1)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提出了必要性,并提供了可能性。(2)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改变。(3)教育组织形式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

15、)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的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具体体现在:(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2)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还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三)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不仅通过培养劳动者实现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而且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在当代,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日益密切。

16、就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就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来看,最突出的是教育通过科技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对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二) 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43、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舒尔茨提出的,1960年12月,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

17、资本的形态,是人的资本形态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教育基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因为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支出与资本形成及国民收入有密切关系。4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4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3)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46、教育与文化的关

18、系?(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表现: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教育与文化的特殊关系(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47、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华勒。1932年,教育社会学中使用了“学校文化”一词。48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

19、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49、学校文化的构成。观念、规范、物质文化。(1)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2)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3)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50、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51、学校文化的

20、功能:导向,凝聚,规范。52、学校文化的形成?(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5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54、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的体现?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地

21、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56、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1) 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2) 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3)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4) 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57、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提高各级党政府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3)加大政

22、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59、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化化;教育设备现化化;教育制度现化化。61、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对教育学的意义: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的观点,是科学地进行教育的出发点。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

23、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对教育学的意义: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在重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的基础上,要把教育同人的自觉积极性结合起来。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对教育学的意义: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合格+特长)。62、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在教育学上,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方向的发展,亦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

24、生的积极变化。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发展是心事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样,心理发展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6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重要!)(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对教育学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

25、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儿童发展的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初期。所谓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对教育学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对教育学的意义:根据人的

26、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对教育学的意义: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

27、异,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对教育学的意义: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64、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几种典型观点。(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美国的霍尔。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3)二因素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吴伟士。德国的施太伦。基本观点: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65、

28、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66、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3)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 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67、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环境对于的人身心发展来说是外部因素,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人的内部因素

29、有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6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70、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体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危险期、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

30、的阶段特征。71、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是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1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教育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74、教育的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31、,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7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77、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包括(1)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2)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3)实现的基本途径。78、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79、确定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1)个体:中国的孟子。西方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2)社会:代表人物:中国荀子,西方柏拉图,康德和许多现代社会学家。80、确立教育的科学依据: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1)教育目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8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以下内容:(1)人的全面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