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上学期七校联考期末检测语文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聊城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七校联考”期末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人们眼中,湿地充满种种意象之美,见之不免令人想起许多美丽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B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让低凋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致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的
2、广泛热议。 C因为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其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D由水污染而引发的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水污染形成的恶性链条已成为危害民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微博本质上是一个“个人媒体”,是个人向社会喊话和向社会表达的工具,它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均衡性与多元化。 B李世民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具有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榜样。 C中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水利部专家指出,
3、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D地下洞穴凭借稳定的环境保留下了很多古老生物,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物种和基因资源,同时,孤立的演化环境也成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极好样本。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开辟 壁橱/躲避 迤逦/风光旖旎B调度/调控 相貌/牦牛 摒除/屏息凝神C戏谑/虐待 鼎盛/酩酊 茶杯/并行不悖D溯源/夙愿 铮铮/挣扎 不啻/瓜熟蒂落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窗临湖开着,满眼波光, , , , , , 。这一切构成了一帧夏晚的佳作,充满了幽闲与静穆的味儿。 近处水浅的地方长着
4、浓密的芦苇 这时常有三两归巢的水鸟展着乌黑的翅膀从水面剪过 远处可以望见琼岛上的白塔和湖里的倒影 村隔岸的晚云分外绯红 芦苇深处时有青蛙出没,在水面打着一个个水圈儿 近黄昏,四周的暮色深了 A B C D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兴隆塔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_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闻名。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_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的_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A积聚引见里程 B积聚引荐历程C积淀 引荐 历程 D积淀 引见 里程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
5、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第三次去隆中,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茅房,被旁人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悠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敞开肺腑,向他请教天下大势。(三国演义)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加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加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C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
6、吞噬了。 (家)D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红楼梦)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学习能力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昆虫也不例外。例如,昆虫的觅食行为不完全都是出自本能,它们也需要通过学习辨别食物的气味。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气味加糖水(烟草天蛾的食物)以及另一种气味而无糖水,来训练烟草天蛾寻觅特定气味。他们将微电极植入烟草天蛾的大脑对其在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的神经细胞活动和进食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它
7、们的神经系统发生了剧烈的重组活动,从而将气味进行编码处理以便于大脑理解,表明烟草天蛾能够学会辨别代表食物和非食物的气味。昆虫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是它们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的环境。科学家已经证实,不同类群的昆虫其学习能力的大小是有区别的:昆虫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比独栖性昆虫强,如蜜蜂和蚂蚁的学习能力较强,行为也较复杂。另外,同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学习能力差异也很大,并且各种昆虫都有一定的学习临界期限。对于寄生于寄主不同发育阶段的寄生蜂来说,幼虫寄生蜂在寄主搜索过程中需要感觉的信号类别多、变异
8、大,需要决策的步骤也较多,故学习能力最强,尤其是对植物气味的学习;蛹寄生蜂则次之,而且主要是对寄主气味的学习;而卵寄生蜂的学习能力最弱。印记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一个特例,只在其生命早期的一个被称为“关键期”的短暂时间内发生。在关键期内,昆虫如果获得了对某种显著刺激的记忆,例如寄主植物的味道,巢穴的气味等,这种记忆就可以终生保留,并在需要的时候被重新唤起。如果蝇在含有苹果提取物的人工饲料中饲养,则雌成虫在寻找产卵地点时就会对苹果表现出极强的偏好。 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的一个主要类型。例如,黑芥子苷对菜粉蝶产卵具有刺激作用,可用黑芥子苷的刺激使其在不同颜色的纸上产卵,一旦产卵后,它就特别喜欢在此种颜色的
9、纸上产卵,甚至在黑芥子苷不存在时,也趋向在此种颜色的纸上产卵。因此,这种中立的刺激(颜色)就同有意义的刺激(黑芥子苷)联系起来了。在自然界,智利小植绥螨可以把寄主植物化学信号与猎物联系起来,提高其捕食效果;一种捕食性的花蝽成虫可以4梨木虱取食诱导的挥发物与猎物出现联系起来,而在室内饲养没有接越到该挥发物的花蝽在嗅觉测定中不显示偏好性:七星瓢虫也可以把气味和颜色的组合与猎物蚜虫联系起来,提高其搜索和捕食效率。 事实上,只有当学习能力不仅仅成为一种自动的反应,而是变成应对环境的更佳方式时,这种能力才会进化到更高层次。例如,有些种类的蜜蜂只依靠单一种类的花朵为生,它们利用自动的感观刺激就能找到足够的
10、花蜜。而另一些蜜蜂能适应多种花期不同、形状各异的花朵。英国科学家发现:学习能力强的大黄蜂比学得慢的其他种类多采集40%的花蜜。一般来讲,食性越广的昆虫,面临的栖息环境就越复杂,其行为可塑性也就越大, 学习的能力也就更强。7下列关于昆虫的学习能力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昆虫的学习能力是昆虫应对变化的能力。 B昆虫的学习能力在不同发育阶段是不相同的。 C高等昆虫学习能力要比低等昆虫学习能力强。 D印记和联系学习是昆虫学习行为的两种类型。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昆虫的觅食行为既是昆虫的先天本能,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形成。 B社会性昆虫的学习能力最强,它们的行为也比低等
11、昆虫复杂得多。 C印记是只有昆虫才有的特殊学习行为,它形成于昆虫生命的早期。 D昆虫的食性越广,意味着其行为可塑性就更大,学习能力也更强。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的学习行为为昆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B联系学习是昆虫捕食等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学习行为。 C为应对环境的变化,昆虫的学习能力可以无限进化提高。 D昆虫学习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其对环境的适应,反之亦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智慧之书 余光中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
12、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
13、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一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食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诗最耐读。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选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
14、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颇有道理。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
15、“一目十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一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年几百年的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读者的“意见领导”。 10下列
16、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班扬与弥尔顿相比,成就并不逊色多少:这说明知识多不一定就意味着智慧高。B古人的经典之作可以让人一读再读,不会生厌;“至今已觉不新鲜”一说未必准确。C诗歌情节最少,这是诗歌最耐读的根本原因。D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夹杂不清,一定意味着写作的人思想混乱。E被迫精读者因为有专业训练而且“为势所迫”,所以精读能力要比主动精读者更强。11对作者所说的“有分量的哲学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人写作,虽有一定的内容,但文字表达却不太清楚。B他们思想混乱,因而文字夹杂不清,浅薄得不值一读。C他们的作品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抹
17、杀。D他们称不上“清晰动人的作家”,是因为在文字上有点“目无读者”。12在作者看来,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什么?(4分)13从全文看,对于智慧之书的试金石是什么?(4分)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潭为庐江,延已为准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以父墓毁去官。寻
18、除尚书郎。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渚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剌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及甘卓讨馥,百姓奔散。甘卓尝为东海王越所捕,下令敢有匿者诛之,卓投潭而免。及此役也,卓遣人求之曰:“华侯安在?吾甘扬威使也。”谭答不知,遗绢二匹以遣之。使反,告卓。卓曰:“此华侯
19、也。”复求之,谭已亡矣。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建兴初,元帝为命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谘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不听。久之,加散骑常侍,屡以疾辞。及王敦作逆,谭疾甚,不能入省,坐免,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忧去职 忧:担忧。
20、B 出为郏令 出:(官员)外调。 C使反,告卓 反:返回。 D狂寇未宾 宾:归顺。1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谭异而存之,遂见升擢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C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谭一岁时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他少时勤奋好学,已表现出论辩的才华。 B华谭为官司能荐贤举能,并获得了“知人”的好名声,他先后举荐过张延、干宝等人。 C华谭为官体恤百姓,卓有政绩,两次升任庐江内史;又为政谨严,常
21、因此得罪上司。 D华谭学识渊博,曾因著辩道而得到元帝赏识,他又因职务清闲,多次提出辞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22分)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
22、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
23、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注】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侔:音mu,相等。易箦:指弥留之际。1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其得上眷如此 亲属B.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处理C. 盖寓微词也 细微D. 足以导公之志欤 开导1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 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B. 为论者所斥 公勉为之出C. 上之除目,自公而止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D. 其得上眷如此 韩侂胄固欲其出19下
24、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A. B. C. D.2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
25、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21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上乙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3分)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3分)评卷人得分四、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8分)2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共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4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6、25被称为“四大悲剧”的 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的艺术形象。26巴金的小说家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其主人公 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评卷人得分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读长恨辞 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注:此句化用了长恨歌中“夜雨闻铃断肠声”。据明皇杂录,玄宗逃奔蜀地,在经过斜谷口时,大雨如注,正思念杨贵妃的玄宗听到雨声与铃声相应和,倍感凄楚和痛
27、苦,于是创作了雨霖铃曲。睡海棠:比喻杨贵妃。27李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28李诗和马曲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事入诗,但对唐玄宗的态度不同,试作分析。(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客发笤溪【清】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2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归客的情感变化。(4分)30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请简要分析今本改句的妙处。(4分)评卷人得分六、语言表达31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5分) 例句: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
28、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32请为下面这段说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40字以内)(4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是我的21岁生日。”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插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己。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维奥斯物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评卷人得分七、作文33阅读
29、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的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那
30、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D3B4D5C6B7D8A9C10C E11B12(1)知识有新旧之分,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更丰富、正确(1分),而智慧难分新旧(1分);(2)知识只要求接受(1分),智慧需要不断品味、不断印证13(1)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分) (2)文字的表达(1分)是否为读者着想(1分) (3)是否经得起特殊读者的再三精读(1分)14A1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