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市高三省质检考试地理科目厦门2014年厦门市高三省质检考试地理科目质量分析报告一、考试范围及依据1.考试范围2.命题依据二、试卷内容分析1.试卷结构(1)试卷的考试形式、时间及卷面情况项目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卷面总分选择题比例非选择题比例阅读量答题量图表数页码数2014年厦门市高三省质检2014-04-08100.00.480.521001006(2)命题规范细目表大题小题分值知识点和认知层次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与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难度值区分度选择题14.0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应用)(2.0)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应用)(2.0)4.00
2、.92450.0选择题24.0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应用)(2.0)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应用)(2.0)4.00.56720.0选择题34.0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应用)(2.0)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应用)(2.0)4.00.87270.0选择题44.0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2.0)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综合)(2.0)4.00.60760.0选择题54.0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2.0)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综合)(2.0)4.00.67010.0选择题64.0工
3、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综合)(2.0)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2.0)4.00.90470.0选择题74.0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综合)(2.0)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2.0)4.00.73250.0选择题84.0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分析)(4.0)4.00.59360.0选择题94.0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分析)(4.0)4.00.25110.0选择题104.0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析)(4.0)4.00.58190.0选择题114.0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分析)(4.0)4.00.79850.0选择题124.0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析)(4.0)4.00.60610.0非选择题地理37-1题6.0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2.0)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2.0)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2.0)6.00.61210.0非选择题地理37-2题9.0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3.0)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3.0)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3.0)9.00.49090.0非选择题地
5、理37-3题12.0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4.0)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4.0)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4.0)12.00.6050.0非选择题地理37-4题10.0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3.3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分析)(3.33)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3.33)10.00.38970.0非选择题地理40(A-1)题9.0海洋和海岸带(分析)(4.5)气象灾害(分析)(4.5)9.00.28630.0非选择题地理40
6、(A-2)题6.0海洋和海岸带(分析)(3.0)气象灾害(分析)(3.0)6.00.38680.0非选择题地理40(B-1)题9.0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分析)(4.5)认识环境管理(分析)(4.5)9.00.63070.0非选择题地理40(B-2)题6.0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分析)(3.0)认识环境管理(分析)(3.0)6.00.77540.0非选择题地理40(C-1)题9.0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分析)(4.5)认识环境管理(分析)(4.5)9.00.65280.0非选择题地理40(C-2)题6.0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分析)(3.0)认识环境管理(分析)
7、(3.0)6.00.95780.0注:红色代表难度小于0.6的小题(难题)备注:采用难度值进行分析,各个难度值的试题的分值所占全卷的比例,例如X轴0.6指难度在0.60,0.69范围,Y轴为该范围的试题满分值相加的和占全卷满分值的比例%(3)试卷的题型及所占分值选择题非选择题合计48.052.0100.0题型分值所占比例:选择题48.0%非选择题52.0%(4)考试内容分布及占分比例主题题型分数比例相关小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与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选择题20.01.08,9,10,11,1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与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非选择题00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选择题28.00.251,2,3,4,5
8、,6,7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非选择题82.00.75地理37-1题,地理37-2题,地理37-3题,地理37-4题,地理40(A-1)题,地理40(A-2)题,地理40(B-1)题,地理40(B-2)题,地理40(C-1)题,地理40(C-2)题2试卷试题的主要特点3试卷试题的创新点(不要全面罗列,只要求分点描述试题突出的创新之处,并结合试卷实际或例题加以佐证说明)4试卷试题的不足之处(分析试卷的主要不足,涉及到具体题目时应举出题例并剖析)三、成绩的统计数据1厦门市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及成绩总体情况总分考生数平均分反映难度标准差最高分最低分信度效度难题0,0.35)中等题0.35,0.7)易题0.
9、7,1区分度=0.4100.0450163.00.6313.3637100.08.00.00.0212100002厦门市选择题实测数据题号赋分选A率选B率选C率选D率平均分得分率难度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区分度140.04110.02330.01110.92453.70.92450.92450.00.00.0240.04380.07220.56720.31642.270.56720.56720.00.00.0340.87270.03380.05440.03873.490.87270.87270.00.00.0440.26840.04070.60760.08262.430.60760.60760.00
10、.00.0540.00870.67010.30730.01362.680.67010.67010.00.00.0640.90470.03240.01510.04783.620.90470.90470.00.00.0740.73250.0760.14090.05072.930.73250.73250.00.00.0840.11490.59360.08310.20772.370.59360.59360.00.00.0940.26440.34040.14330.25111.00.25110.25110.00.00.01040.08640.27260.58190.05842.330.58190.581
11、90.00.00.01140.1060.79850.07820.01713.190.79850.79850.00.00.01240.05840.18570.14950.60612.420.60610.60610.00.00.0注:红色代表得分率小于0.6的小题3厦门市非选择题实测数据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难度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区分度370163.670.61210.61210.00.00.0370294.420.49090.49090.00.00.03703127.260.6050.6050.00.00.03704103.90.38970.38970.00.00.0401192.580.28630
12、.28630.00.00.0401262.320.38680.38680.00.00.0402195.680.63070.63070.00.00.0402264.650.77540.77540.00.00.0403195.880.65280.65280.00.00.0403265.750.95780.95780.00.00.0注:红色代表得分率小于0.6的小题4各分数段人数统计(1)各分数段人数统计项目10090,100)80,90)70,80)60,70)50,60)40,50)0,30)人数1453611106126797552552积累14640715132780375542804332
13、(2)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图(柱状图)5各区考试总体情况(1)各区考试总体情况表区市辖区思明区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湖里区市直属(民办)厦门市得分率0.7040.62470.6240.60020.59070.56450.56390.48140.63及格率0.83560.6420.57810.53930.49640.39080.39510.18710.6176优秀率0.19630.04940.0260.02690.01990.01090.00820.01440.0904(2)各区考试总体情况图四、考生答卷情况分析1客观题题目平均分标准差区分度难度正确答案ABCD13.62 1.18 0.16 0.
14、90 B0.02 0.90 0.06 0.02 23.66 1.12 0.14 0.91 A0.91 0.02 0.07 0.01 31.70 1.98 0.49 0.43 A0.43 0.44 0.07 0.07 43.42 1.41 0.22 0.85 D0.05 0.07 0.02 0.85 51.65 1.97 0.33 0.41 C0.13 0.31 0.41 0.14 61.14 1.81 0.17 0.29 B0.40 0.29 0.23 0.08 73.32 1.50 0.28 0.83 C0.05 0.04 0.83 0.08 80.74 1.55 -0.04 0.18 B0
15、.03 0.18 0.77 0.01 92.69 1.88 0.52 0.67 A0.67 0.15 0.03 0.14 101.90 2.00 0.48 0.48 C0.06 0.29 0.48 0.16 110.91 1.68 0.15 0.23 D0.20 0.28 0.29 0.23 121.94 2.00 0.45 0.48 D0.10 0.14 0.28 0.48 2综合题小题号满分值平均分标准差及格率最高分区分度难度370195.56832.62910.625190.38110.6187370294.66033.11450.499290.49560.51783703105.703
16、82.65150.5155100.42440.5704370496.16752.18160.680290.24490.685340B71.75831.1170.024870.20240.251240B86.40242.22530.829580.29670.800340C73.62911.71750.365670.26850.518440C87.18981.30240.944680.17370.8987注我是没有40A选答考生典型试题答题情况分析37(1)本题要求答出甲河流域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属于看图说话,但要有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答案只要答出“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都为正确,
17、判断理由写成依据河流流向也可。均分3.62。存在问题1对地势特点的答题要求不清楚,胡乱作答如:海岸线曲折;甲河流域的地势较为弯曲;地势高而弯曲;南临黑海,东临俄罗斯,地势平坦广阔,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支流多,水源充足,交通便捷,航运优势大,含沙量小;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平坦等。2 把地势特点与地形特征混为一谈。如:河流上游地势高,起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起伏小;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上游地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中游地势平缓;地势起伏大,落差大;以平原,山地为主;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势北高南低;甲河流域地势以平原为主等。3无关信息堆积,答题与要求不一致。如:因为甲河流域有大面积黑土区
18、,同时干流有多个梯级水电站,说明该地域平原分布广泛,能大规模种植粮食;甲河流域不属于河流源头,地势较低,又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所以为盆地;位于中位度之间,因为大面积黑土区,说明地势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广,土壤肥沃,干流有多个梯级水电站,说明水源丰富;降水海拔越高夏季降水越多,有冰雪融水;地势低平,是众多河流交汇处,有大面积黑土,土壤肥沃,以河谷为主,流量大;地势平缓,依据:纬度偏高,地形舒缓平坦,水流量正常,因为地势原因,较少发生自然灾害;年降水量60MM,夏季降水大,位于城市边;盐碱地、低洼地广布;降水丰富,环境好,水源丰富,因为靠近河流等4不会判断河流流向如:北部支流密集,数量多,应
19、为上游,南部支流少,河流径流量大,应为下游;因为河流流向较为直顺;河流自西向东流;甲河源头为黑海,北部纬度高于南部等。5没有审清题目没有搞清甲河与甲河流域有什么区别,答成:甲河以北地势高,甲河以南地势低。6错别字北部高,南部地;河流自北向南河;北部起势高,南部起势低;7表述不清河流流向:由北向南走向教学建议1搞清基本概念,明确答题要点。让学生明确地形特征与地势特点各自的答题要点,形成规范。2教学生一些技巧。地势特征的描述较为混乱,不同的人表述都不一样,但最根本的技巧就是根据河流干流流向判断地势特征,这点必须让学生清楚。37(2)本小题问的是“说明甲河(第聂伯河)径流量主要(81%)来自N市以上
20、河段的自然原因”,考查的实质是比较上、下第聂伯河对河口水量贡献的差异。存在的问题 审题不认真。本小题只要求分析“自然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如“下游城市多,人口多,用水量大”等。 答题不规范。本小题是一道间接比较的试题,但不少学生答题缺少“主语”,或只论述“N市以上河段”自身怎么样,如“支流多”、“降水量大”等。 比较对象选择不明智,导致得分不高。部分学生虽然明白本小题要进行比较分析,但把“N市以上河段”和整条“甲河”进行比较。应该说,这样的答题思路也是有一定道理,但很难展开分析形成正确的表述。如从降水的角度,N市以上河段的平均降水量高于全流域的平均值,但降水总量却低于全流
21、域,在答题过程要注意这些的差别才能形成正确的答案。其次,这样的比较选择与主流答案不同,在改卷时很难获得高分。 分析思路存在严重偏差。本小题比的是年径流总量的差异,部分学生却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角度来论述,认为“上游河段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另一典型错误思路是认为“上游的积雪量较大”,忽视了“积雪量大小”的本质是降雪量的大小。不管是“积雪融水”还是“降雨”,其实质都是降水,而“积雪量大小”只是影响了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知识结构混乱,答题不完整。对影响流域径流总量的影响因素考虑不齐全,即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知识结构,导致出现一些与径流总量无关的因素出现,如“含沙量小”、“上游流速快”等,而影响较大的
22、“蒸发”因素却很少学生考虑涉及,导致高分学生偏少。 答题技巧差,逻辑关系混乱。本小题已给出降水量的差异,但还是有些学生对降水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的分析非常好,但有的分析逻辑关系混乱。教学建议 通过对比分析,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如可选择比较“干流”和“流域”,可干流的不同河段,选择差异明显的两条河流(长江和尼罗河)等。 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注意试题考查的是时间分配还是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规范答题,提高答题技巧。37(3)存在问题本小题评分关键词:水源、降水量、土壤、科技、基础、交通、风沙危害等(写出6点给12分)。1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需加强。如材料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有些学生并没有将“降水量
23、”作为比较项目。 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答不全,只讲自然因素,不讲人文因素。 只说不评。如考生只写出:“有粮仓、有大面积黑土地、曾是原苏联的粮仓、有水库、湖泊”等现象,没有用“农业区位因素对这些现象进行评价”。 说错或评错。如考生写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丰富”;“靠近海洋,水源充足”。 用词不当或无效词语。如考生写出:“水源便利”、“有降水量”、“自然条件优越”;“优秀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更适合种植”;“气候适中”;“气候和降水的协调程度好”等。 错字别字。如考生写出:“土形平坦”;“地型平坦”;“冲击平原”;“交通遍地”;“地壤肥沃”等。 概念不清。如考
24、生对“水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水电资源”混为一谈。 几乎没有学生将风沙危害少等自然灾害列入农业生产条件。教学建议1加强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训练。可以先列区位因素再提信息,做到有的放矢。2加强对农业各区位因素的解读。各因素的含义及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如“水源”是指什么,如何影响农业生产。3加强答题规范。包括审题步骤、专业术语的准确和逻辑表达37(4)主要存在问题 地理概念不明确。不懂得“梯级开发”是什么,不懂得农业涵盖哪些部门,回答问题只能是“扯”。如“梯级开发促进农业的发展” “梯级开发有利于发展观光农业”,甚至大部分同学不提水产养殖业 知识结构不完整。大部分同学不懂得从流域梯级开发的6个
25、综合效益(发电、防洪、航运、供水、养殖、旅游)进行分析,结果是表达不完整,仅从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角度回答问题者居多。 地理原理没弄懂。大部分同学不懂得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三个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自然灾害)进行分析。结果是不懂得回答“梯级开发为农业生产提供航运条件,减少旱涝灾害,确保农业的高产、稳产。” 逻辑推理欠过程。有个别同学回答“梯级开发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 梯级开发为什么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没有说明白。理论上,应该是梯级开发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规模化。教学建议: 加强审题指导。在综合训练时,提取关键字词,明确题意要求、题中限定条件,解读并提取图中的重要
26、信息,应作为重点加以指导,才能准确答题;如“简析甲河的梯级开发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重点应抓住“梯级开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重视夯实基础。针对人文地理,尤其是工业和农业部分,抓住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加强分析和理解,弄清不同产业部门以及不同区域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制约因素。 构建知识框架。引导学生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地理概念区别,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懂得知识迁移。 强调语言规范。教学中加强答题方面语言表达规范性训练,重视提高学生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答题尽量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语言规范,字迹工整。40(B)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存在问题 第一问应先比较指出甲乙两地区损失的大小差异再分析原因,原因应从致灾因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