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96.38KB ,
资源ID:278444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844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解析版.docx

1、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历史解析版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4,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

2、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7,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

3、排除。3(2019年江苏卷,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4(2019届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模拟)在中国封建

4、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小农善于经营,可以上升为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可以上升为大地主,大地主不善经营,也会降为小地主,甚至佃农,也就是说每个人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这就会使人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内的竞争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经济地位处于

5、变化中,发展不稳定,而不是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信息,排除C项。5(2019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农业现实。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时期图像名称牛耕法耕犁初唐陕西三原季寿墓壁画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辕犁盛唐敦煌23窟牛耕图一牛牵引直辕犁敦煌445窟牛耕图二牛抬杠曲辕犁晚唐安西榆林窟25号牛耕图二牛抬杠直辕犁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唐朝仍然以直辕犁为主,故A表述错误,排除A;

6、根据材料无法得出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排除B;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故C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唐朝铁犁牛耕的推广情况,排除D。6(2019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据统计,清前期各地农业短工的日工资,就其平均数说,除东北的奉天、热河地区,以及广东安徽地区以外,其他各省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从雍正十三年(1735)至道光七年(1827)九十多年没有多少变化。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全国工资价格水平趋向平衡B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停滞C闭关政策制约海外市场扩大D重农思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

7、看出,农业短工日工资九十年间没有发生变化,反映出农业发展水平没有大幅度提升,选项B正确;材料农业短工工资“最高为八十文,最低为二十文”,可见当时工资价格水平不平衡,而且从农业工资无法得出全国工资水平,选项A排除;闭关锁国政策与农业发展水平关联性不大,选项C排除;选项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2019年北京卷,12,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

8、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疆地区出土了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制品,由此可判断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故选A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带有西域特征的说法也无从得出,故排除B项;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东周时期楚国和西域地区的交流,但并不能说明生活方式趋同,故排除D项。2(2019年天津卷,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BC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

9、于四川省广汉市,在地图中表示序号为,故选C。为山东省,排除A;为河南二里头文化,排除B;为湖南省,排除D。3(2019年4月浙江选考,3,2分)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A粉彩瓷B黑瓷C青花瓷D白瓷【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D选项符合题意。粉彩瓷器是在清朝出现的,A选项排除。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黑瓷,但是在唐朝并不出名,B选项排除。元朝的青花瓷最为著名,C选项排除。4(2019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模拟)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对下列史料解

10、释合理的是,当时中国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金属锻铸技术成熟C新的生产关系滋生D海外贸易占据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根据天工开物对锚的记载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金属锻铸技术的成熟,故B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故A选项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故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海外贸易占据主导的信息,故D选项排除。5(2019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二模)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

11、关系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B【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故选B。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7,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12、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东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地,江南商人将山东棉花运回江南,再运来棉布,说明江南地区是棉纺织的再加工地区,其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江南地区和山东地区的生产内容不同,地区分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故选D。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27,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

13、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3(2019年天津卷,2,4分)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

14、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解析】由材料“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可知,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推动了武城县的经济发展,故选B。由材料可知,原本山西武城县农村集市就有,只是比较不活跃,故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材料中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县令为了改善集市冷清的局面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不能反映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丰富,排除C;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

15、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材料只是提及了集市的繁荣,无法确知武城县是否已经实现了乡村城镇化,排除D。4(2019年江苏卷,4,3分)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由此证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材料没有谈及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能证明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排除A

16、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故排除B项。官府因为有所需求才取办于市镇,无法判定政府扶持市镇,排除C项。5(2019年江苏卷,5,3分)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明代时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明代还没有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

17、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排除C项;反正统思想在有明一代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故排除D项。6(2019年4月浙江选考,4,2分)“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答案】C【解析】草市是指农村集市,属于国内贸易,不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草市迎江货”说明一般集中于水运发达的地区,材料中说明草市在国内水运方面的作用明显,材料中草市上的征税说明草市逐渐演变为地方性商业中心,故A、B、D项正确,不符

18、合题意。【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考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19年北京卷,14,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19、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答案】C【解析】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茶利的垄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2(2019届河北省高三诊断性大联考)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国策

20、、“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材料反映了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领域的“重商”措施促使抑商政策松动,C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D错误。3(2019届广东省六校高三三模)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

21、、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并未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A选项排除。明清时期的外交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朝贡体系,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4(2019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明中叶以后,各阶层投身于违法的海上贸易己成为东

22、南沿海地区的一种风气。这些人中,不仅有一般贫民百姓、流氓棍徒等失意之人,更有许多富家地主、巨姓大族,他们禁不起海上贸易中高额利润的诱惑,纷纷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这一现象表明A商人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B经济政策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C海外贸易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D市场需求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违法的海上贸易”“新兴行业”可知,明朝海禁政策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变革,故A项排除;生产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并未改变,故C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5(2019届晋冀鲁豫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

23、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C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D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由私人雇佣关系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保证: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现实来说并不符合,故该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私人雇佣关系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C项符合材料;A项中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符合材料意思;B项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正好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列强侵略中断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