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管理改革评价公共管理改革评价篇一:20XX公共管理综述总结一、 公共部份:1、战略的构成要素:组织战略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组成。战略思想是指导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是整个战略的灵魂,对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对策起统帅作用。战略目标是战略决策的核心问题,也是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2、战略的核心内容:确定部门存在的目的、基本使命以及主要目标等根本性问题。3、战略规划的步骤(布莱森战略规划模式):开始制定战略计划过程并形成共识;明确组织权限和使命;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SWOT分析;提出组织面对的战略性问题;制定与选择战略方案。4、公共部门战略管
2、理的功能:(1)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导向,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存亡;(2)有助于应对现代社会公共管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3)有助于应对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4)应对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5)应对公共利益的挑战。5、政府采购遵循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6、公共组织含义:是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可以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特征:1、公共性2、社会性3、合法性4、服务性5、非营利性6、民众参与性7、公开性。功能:1、服务功能: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2、经济功能,政府
3、组织:(1)提供公共产品(2)建立和保持市场竞争制度(3)调节经济运行过程(4)收入再分配;非政府公共组织:(1)弥补政府资源的欠缺(2)倡导竞争与合作(3)拓展社会服务领域(4)提供就业机;3、政策与法律功能,政府组织:通过政策和法律来发挥导向、调控和分配的功能;非政府公共组织:体现在对政策和法律的贯彻执行和服务上。4、社会保障功能,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公共组织:(1)生存与安全保障(2)社会稳定保障(3)发展保障 7、事业单位行政化程度的不同,分三种类型:按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承担行政职能的,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
4、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公益属性,市场不能配臵资源的,划分为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臵资源的,划分为公益二类。8、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个人经历因素、个人兴趣因素、个人价值观念因素、社交因素、共同利害因素 功能:正功能:1、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2、加强内部沟通;3、增强凝聚力;4、使组织保持一致;5、有助于对组织成员的控制;6、给组织成员社会满足感;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负功能:1、抵制变革;2、
5、任务冲突;3、传播谣言;9、公共责任意识: (1)仁爱意识(2)公众意识(3)求实意识(4)宽容意识(5)节制意识10、分配性政策(如按劳分配)、调节性政策(如环保政策)再分配性政策(如个税)、自我调节性政策(如小区物业管理)11、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1)政策问题的特性,包括:政策问题的性质(1分);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1分);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的调适量(1分)。(2)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的正确性(1分);政策目标的具体明确性(1分); 政策资源的充足性(1分)。(3)政策以外的因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1分);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1分);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
6、1分);政策环境(1分)。12、公共政策过程:政策制定:是指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政策执行:指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作出判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政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一种政策活动。意义:a、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b、决定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c、合理配臵资源的有效手段;d、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监控: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进行监控,以
7、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作用:a、保证政策的合法化;b、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c、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d、促使政策终结。政策终结13、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及动因:20世纪80年代,英、美、新西兰等国相继掀起了公共管理改革的浪潮,也被称为“政府再造运动”或“新公共管理运动”,都以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作为其基本取向。具体背景及动因:(1)经济全球化是改革的一个推动力;(2)社会和人口因素的变化是改革的“推进剂”;(3)传统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失效和政府职能膨胀引起的财政危机为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动因;(4)工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是改革兴起的另一个动因;(5)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改革的“催
8、化剂”。14、以公共服务取向为目标的改革主要内容:(1)关心提高质量,强调产出价值,但必须以实现公共服务使命为基础(2分);(2)在管理过程中反映使用者的愿望、要求和利益,以使用者的声音而非顾客的退出作为反馈的回路(2分);(3)怀疑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张将权力由指派者转移到民选的地方委员会(2分);(4)强调对日常服务提供全社会学习过程(2分);(5)要求连续不断的公共服务使命与价值,强调公民参与和公共责任(2分)。15、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公共管理1、法制化(法治政府);2、民主化;3、责任化(责任政府);4、服务化(服务型政府);5、信息化(电子化政府);6、高效化16
9、、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公平公正原则;系统全面原则;连续稳定原则;客观科学原则;操作简便原则;适用宽广原则。17、绩效评估的功能: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有利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有利于监督公共部门的行为,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18、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含义: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界定。19、平衡积分卡的方法(罗伯特S卡普兰)四个角度:财务状况、顾客服务、内部经营过程以及学习和
10、成长。20、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共管理者。其内容有:(1)作为一个执行政治任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政治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清正廉洁,艰苦朴素;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忠诚老实,实事求是。(2)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工作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即遵纪守法,依法管理;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精通业务;谦虚谨慎,文明礼貌。二、卫生事业管理1、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体制就存在差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方针政策及
11、管理方法都会不同。经济基础:卫生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其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即经济落后的国家,难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卫生事业,其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受到影响。(3)管理水平:同样的资源条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期结果。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主要从卫生人力资源,健康教育水平、卫生保健的可接受性等三个方面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状况:人口状况既受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祖国医学事业得到了发展。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卫生事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2、生态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卫生事业的特点:1.政府在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2.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3.服务全体人民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5.卫生事业的垄断性3、卫生防疫机构的类型: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站)、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站)、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站)、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站)、鼠疫防治站(所)、乡镇预防保健站(所)及与上述机构专业相同的单位。4、生人力规划:是和国家、区域的卫生规划的目的和所承担的义务相适应,通过培训卫生人力来满足不同的卫生需要的规划,是对未来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供需关系以及卫生人力的数量、知识
13、和技能类型进行预测,制定卫生人力计划的过程。5、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卫生人力规划的准备2.了解卫生人力及卫生服务现状3.预测卫生人力需求(卫生需要法、卫生需求法、服务目标法、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工作任务分析法)4.估计卫生人力供给量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基层卫生服务;是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是综合性服务;是持续性服务;是可及性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26、卫生服务消费的特殊性或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消费者信息缺乏;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27、影响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人口数量和组成;
14、医疗质量;预防保健工作;文化教育;气候地理条件;居住地点和条件;婚姻;行为心理因素。28、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影响因素,健康状况,一般经济学因素,供给情况,医疗保健制度、时间(时间机会成本)、供给者的双重身份。29、卫生筹资方式:税收、保险、资费支付、社区筹资30、中国卫生服务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卫生第三方组织: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31、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15、等,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指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32、乡镇卫生院的枢纽作用: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综合性卫生事业单位,它不仅是乡(镇)卫生专业组织,而且肩负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是县、乡(镇)、村三级卫生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农村卫生建设的重点。在业务管理体制上,接受县卫生局及县级业务机构的管理,包括接受县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所),以及其他县疾病防治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其人员、业务、经费都是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乡(镇)卫生院主要任务是:(1)负责本地区基本医疗服务(2)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搞好爱国卫生运动的技术指
16、导,疫情报告,传染病管理,各项卫生工作(如学校卫生、食品卫生、妇幼卫生等)和预防接种工作(3)开展日常医疗服务,查治疾病,培训指导乡村医生业务技术,开展卫生宣传教育1、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也就是一些为人民健康服务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2、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科学技术和卫生资源及时提供给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保健需要的科学。3、卫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展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包括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卫生财力资源、卫生信
17、息和技术。4、卫生人力资源是指那些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某种医疗卫生专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具有或可能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员。5、卫生财力资源是指国家、社会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卫生保健服务方面所投入的经济资源。6、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所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卫生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以货币来计量;狭义的卫生费用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7、卫生物力资源,是卫生服务生产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总称。8、效率是指卫生规划或活动的成果同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之间的比较。9、效果是指规划对于解决某一
18、卫生问题或改善不良卫生状况所取得的预期成果。10、卫生政策就是指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医疗卫生需要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属于公共政策的一个范畴。11、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管理,指对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机构及其所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管理。12、卫生服务是卫生机构使用各种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过程。13、卫生服务需要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和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14、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
19、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健状况的收入水平、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15、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的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16、卫生服务利用是卫生服务需要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综合描述卫生服务系统工作的客观指标。17、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它是应用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方法阐明和解决卫生及卫生服务中出现的现象及问题的一门科学。18、成本。卫生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是指实施某项卫生服务规划或方案所消耗的全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包括公共支付的和私人支付的,通常用货币来表
20、示。19、固定成本。有些成本的总额,在一定时期、一定服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化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这类成本称为固定成本。20、变动成本。有些成本的总额随卫生服务量的增减而增减,呈正比例变化,这些成本称为变动成本。21、直接成本是指用于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源或所花的代价,一般把与伤病直接有关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所支出的费用作为卫生服务的直接成本。22、间接成本是指因伤病或死亡所引起的社会成本或代价,包括休学、休工、因病或死亡所损失的工资、资金或丧失劳动生产力所造成的产值的减少等。23、机会成本就是将同一卫生资源用于另一最佳替代方案的效益。24、边际成本就是指在原卫生服务量的基础上在增加(
21、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服务量所增加(或减少)的成本额。25、效果是指有用效果,是由各种使用价值构成的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属性。26、效用。卫生服务领域中,效用是指人们对不同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的满意程度。27、贴现就是把将来不同时间的成本和效益换算成这一时点上的价值,以便各方案之间进行合理的比较。28、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效益和全部预计成本的现值来评价备选方案的方法。29、净现值就是计划期内方案各年效益的现值总和与成本的现值总和之差。30、年当量净效益就是将方案各年实际发生的净效益折算为每年平均净效益值,它是净现值考虑贴现时的年平均值。31、效益成本比率是卫生计划方案的效益现值
22、总额与成本现值总额之比。32、内部收益率就是使一个方案的成本现值总额等于效益现值总额,即使净现值等于零的那个贴现率。33、质量调整生命年。由于实施某项卫生计划或方案,拯救了人的生命,不同程度地延长了人的寿命。但不同的人其延长的生存期质量不同,不同生活质量的生存年数换算成的生活质量相当于完全健康的人的生存年数,称为质量调整生命年。34、失能调整生命年是非致死性健康结果与早逝的复合健康评价指标,用来衡量人们健康的改善和疾病的经济负担。35、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36、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37、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
23、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38、住院率=前一年内总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39、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40、应住院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人(次)数篇二:公共管理改革政府读后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花了近两个礼拜的时间阅读了改革政府这本书。读了之后对美国官僚主义有了一点浅显的想法。本书作者奥斯本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是“重新设计政府联盟”的创办者及前任董事长、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会的研究员、美国进步政策学院的研究员与美国学校治理委员会州分会教育委员会的成员。他在书中明确指出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 时代已经来临。改革政
24、府一书深刻剖析了美国现今腐朽的官僚主义,它描述:官僚制度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 20 世纪初期,官僚主义体制 政府对美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 90 年代 里,官僚体制变得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已不能有效的运转,逐渐趋于破产。序章中有这样一段极具讽刺意味的实例。对此,本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 而力求政府的效率, 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 做,不纠缠征税 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 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 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 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
25、它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何谓“企业家精神”,在本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企业家就是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 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实 效?企业家不去追求风险,他们追求机会”。对美国十分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作者提出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作者开出了解决问题的十种药方。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 服务中去。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 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
26、要不是官僚政治的 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 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 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合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 量进行变革。上述十种原则总结了改革后的政府应具有的几项职能和特点:指引,协调,灵活,高效率,高满意度。这正是如今的政府所缺乏的。而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往往因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得以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大形势中存活,所以作者倡导的企业家精神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化的方法去经营管理,这使政府效率大大提高,为政府 管理注入了许多新内容.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经历了很多次,却没有一次是真正成功的。改革政府一书正可以提供我们大量建设性意见
27、。比如书中对市场的肯定: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市场机制有胜过行政机制的许多优点,诸如市场是分权的;市场在正常情况 下是竞争型的; 他给消费者以作出决定的权力; 并且把资源和效果直接联系起来。 市场对迅速发生的变化也反应敏捷, 市场的重新规范可以使政府达到解决严重问 题所必须具备的规模。如果把市场导向的思维应用到公 共系统上,将在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的变革中取得伟大胜利。 我们可以从以上原则中看到作者将政府看作一个企业, 从经营的角度认识政 府的精神。另一方面,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切实结合实证分析和美国的情况, 是完全为美国政 府写的。各人思考方向的差异,各国发展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各国政府运行的差别。
28、因此,在 我们思考问题时也应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根据中国的 发展方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绝不能照抄照搬。如何使书中的理论“为我所用”,才是真正应该探讨的问题。篇三: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殷晓彦 潘鹏飞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20多年来,我国行政改革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下放权力、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开始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然而,虽然我国行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
29、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索,以推进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 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以英、美为主要代表,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英国政府自1979年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了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进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推行了西欧最为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美国政府以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为理论指导,于1993年克林顿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1994年,美国政府在此基础上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随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日本等国都把顾客导向
30、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环节,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浪潮。 归纳而言,当代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方面:第一,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第二,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第三,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包括: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政府不应做执行政府,而应做一个“治理”政府;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须从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转变为面对顾客与市场,满足他们的需要的政府;政府应广泛采取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管理,使社会参与管理;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克服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31、,它试图改革传统的官僚制管理结构,代之以市场竞争驱动型的合同管理。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理模式。现阶段正在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的目标也正在于此。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改革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借鉴意义在于:1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臃肿、人浮于事,而使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尽管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或私营部门的管理在各自的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种种差异,完全采用企业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