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某)3.五言律诗,要求必须是八句,每句不一定要五字。()4.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5.散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某)6.短句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类奇问句并不要求读者给出答案。(某)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这是询问句。(某)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奇问句。()10.修辞格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某)11.修辞格是一种超越语法结构的特
2、定结构格式。()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修辞手法的心理机制是“移情”就将人的情感投射到对象物上。(某)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北鹭上青天”用了比喻手法。(某)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了对偶修辞手法。()15.“富饶的贫困”,这种违反逻辑的组合,在矛盾中表达深邃的思想,在修辞中是允许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这句话属于(C)句。A.询问B.奇问C.设问D.反问2.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么?(鲁迅故乡)这句话属于(D)句。A.询问B.奇问C.设问D.反问3.“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属于(A)。A.主谓倒装B.状中倒装C.定中倒装D.偏句倒装4.“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鲁迅)。这句话属于(D)。A.主谓倒装B.状中倒装C.定中倒装D.偏句倒装5.“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洁白的,海蓝的,鲜红的,碧绿的”(刘白羽火)。这句话属于(C)。A.主谓倒装B.状中倒装C.定中倒装D.偏句倒装6.“士兵拍手了,在接吻的时候。士兵又拍手了,又在接吻的时候”(鲁迅为“俄国歌剧团”)。这句话属于(B)。A.主谓倒装B.状中倒装C.定中倒装D.偏句倒装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个移情于物的典型例子,可看出还运用了(D)手法。A.博喻B.夸张C
4、.排比D.对仗8“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运用了(B)手法。A.博喻B.夸张C.排比D.对仗9.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B)手法。A.博喻B.顶真C.排比D.拟人10.“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围城)。体现了教材所讲的修辞格的(C)。A.目的性B.适应性C.创新性D.丰富性1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这里主要用了(C)修辞手法。A.明喻B
5、.暗喻C.借喻D.连喻12“方鸿渐出了苏家,自觉已成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气,不是两小时前的春天门外汉了”(围城)。这里主要用了(B)修辞手法。A.明喻B.暗喻C.借喻D.连喻13.“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这里用了(D)修辞手法。A.明喻B.博喻C.借喻D.借代14.“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这里用了(A)修辞手法。A.明喻B.博喻C.借喻D.借代15.“去叫两个棒棒来把他抬出去”(山城棒棒军),这里用了(C)修辞手法。A.借代B.暗喻C.借喻D.明喻16选出是反问句的
6、一项(A)。A.拿中国的枪炮打中国,还有比这更大的背叛吗!B.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这张传单是谁写的”C.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到这里来呢?D.你看电影了吗?17选出用了排比句的一项(A)A.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B.实干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就是雷锋精神。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D.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18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B)A.你能不能把书借给我看一下B.请你把书借我用看一下,好吗C.请你把书借给我看一下。D.你把书借给我看。19选出用了对偶的一项(A)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B.无为在歧
7、路,儿女共沾巾。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0选出比喻句的一项(B)。A.他好像睡着了。B.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C.大海日复一日地唱着情歌。D.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词语锤炼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做到(ABCD)。A.准确明白B.稳妥和谐C.形象鲜明D.新鲜生动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音乐声的是(ABC)。A.
8、如怨如慕B.如泣如诉C.不绝如缕D.泣孤舟之嫠妇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洞箫声的作用的是(CD)。A.如怨如慕B.如泣如诉C.舞幽壑之潜蛟D.泣孤舟之嫠妇4.句子修辞的目标是要(ABCD)。A.切合题旨B.适合对象C.符合交际主体身份D.连贯流畅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要用了(BC)修辞手法。A.对仗B.双关C.比喻D.博喻6.“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9、,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敬告青年)。”主要用了(CD)修辞手法。A.对仗B.双关C.排比D.博喻7.“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段话主要运用了(AD)修辞手法。A.博喻B.借代C.接喻D.排比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主要用了(CD)修辞手法。A.明喻B.暗喻C.借喻D.夸张9.“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运用了修辞手法(AD)。A.明喻B.暗喻C.博喻D.夸张10.“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
10、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AD)。A.博喻B.借代C.接喻D.排比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材153页:夸张2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5分)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知识点:第三章句子的选择答题要点:这种题比较灵
11、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类问题首先针对它是提问直接回答:划线部分使用了对偶。其次指出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更有气势,更能增强表达效果。3.利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5分)当1979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访美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在国宴上谈笑风生,席间,史沫特莱对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知识点:第五章“言语交际艺术”中“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答题要点:语境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内容。这个问题可利用教材上的理论作
12、简要回答:邓小平风趣幽默的设喻,既没有破坏当时谈笑风生的融洽氛围,又不失礼貌地侧面回答了提,在当时的语境下,通过中国成语“东山再起”和人们熟知的“奥林匹克奖”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经历,由此能看出邓小平的风范和气度,也显示出他的机智和高超的言语技巧。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4.运用修辞理论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含蓄美。(5分)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参考答案:教材18页。5.运用修辞格理论分析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格。(5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
13、。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而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这是“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理科出身的人当个把校长,不过是政治生涯的开始;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对于第一类,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对于第二类,它是个培养的摇篮只要他小心别摇摆得睡熟了。(钱钟书围城)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常用辞格学习”。答题要点:这是在小说围城中介绍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时所发的议论。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较突出的修辞手法是反语、对比、回环、别解、暗喻。以下分别加以分析。反语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
14、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对比有“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回环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别解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前句的“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后来列入四书)中的一篇,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句中的“大学”是指现代教育机构,概念不同,属于别解修辞格。“自然齐一律”主张自然是齐一的,它的规律一经被发现,就会普遍适用。用在这里讽刺“只要
15、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就可以行政治人”,是别解修辞手法。暗喻如“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它是个培养的摇篮”我们应当注意的是,阅读一定要仔细,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对照分析,当然要深入理解这段文字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俗语“打破砂锅璺(问)到底”,是运用了谐音双关修辞手法。(某)2.文学欣赏中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母雷特,在领悟修辞格时也有这样的现象。(某)3.“小品文是投枪”,运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某)4.“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庄稼”,运用的是拟物法。(某)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的是缩小夸
16、张修辞手法。(某)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是“细浪”、“泥丸”运用的是扩大夸张修辞手法。()7.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8.“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的借喻修辞手法。()9.“大岛茂随三千日本青年来华访问”,用的借代修辞手法。(某)10.“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11.“吹牛吹来村民血汗钱”是用了拈连修辞手法。()12.捻连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关系,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到乙事物上面。()13.别解就是故意曲解词语原来的意思,重新做出解释。(某)14.“老大难,老大
17、难,老大去抓就不难”用的借喻修辞手法。()15.回环也叫回文。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里用主要运用了(D)修辞格A.拟人B.借代C.接喻D.复现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A)A.拟人B.借代C.接喻D.双关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枝上重霄九”(毛泽东)主要运用了(D)修辞手法。A.对仗B.语义双关C.接喻D.谐音双关4.“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朱德)。诗中第三句用了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
18、舍”典故,同时又表现了打败日本侵略军的决心。这是运用了(B)修辞手法。A.拟人B.借代C.接喻D.双关5.中国体育博物馆叹为观止的“豆腐渣”工程,运用了(B)修辞格。A.拟人B.借代C.反语D.双关6.“朱元章出身贫寒,是道地的红五类”,运用了(C)修辞格。A.拟人B.借代C.移用D.双关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D)修辞格。A.拟物B.借代C.反语D.移觉8.“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去抓就不难”用的(B)修辞格。A.拟人B.别解C.移用D.双关9.陈寅恪赠罗家伦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其中包含了罗家伦的名字,这是运用了(D)修辞格。A.顶真B.借代C.
19、借喻D.嵌字10.“风帘一烛对残花,薄雾寒笼翠袖纱。空院别愁惊破梦,东栏井树夜啼鸦。”(高启)这首诗又可倒读为“鸦啼夜树井栏东,梦破惊愁别院空。纱袖翠笼寒雾薄,风残对烛一帘风。”这属于(B)修辞格。A.博喻B.回环C.顶真D.拟人1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运用了修辞手法(D)。A.博喻B.借代C.接喻D.双关12.“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里用主要运用了(A)修辞手法。A.拟人B.借代C.接喻D.双关13.“
2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本诗的流水对是(D)。A.第1联B.第2联C.第3联D.第4联14.“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之二)。这首诗的流水对是(B)。A.第1联B.第2联C.第3联D.第4联15下面用了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科学家发现了两个黑洞“流浪汉”。.她很文静,话很少,这一点像父亲。16
21、下面用了对偶句的是(D)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在我心里。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7选出用了对仗的一项(D)。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电影放完后,掌声雷动,将屋顶抬高了几寸。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8选出夸张的一项(C)。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19选出对比的一项(C)。A.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B.衣带渐宽终不
22、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0选出双关的一项(C)。A.他喜欢泸州,我喜欢茅台。B.干我这一行,人称“爬格子”。在单位上“爬”,回到家里还“爬”。C.莲(怜)子心中苦。D.音乐教学ABC。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运用了(BC)修辞手法。A.回环B.夸张C.借喻D.嵌字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这首诗包含了那些修辞手法(ABC)。A.明喻B.夸张C.对比D.嵌字3.口头语体具有以下特点(ABC)。A.广泛性B.随意性C.生动
23、性D.通俗性4.书面语体应具有以下特点(ABD)。A.针对性B.准确性C.生动性D.严密性5.政论语体具有以下特点(ABC)。A.鼓动性B.逻辑性C.适应性D.随意性6.文艺语语体包含(ABD)三种。A.韵文体B.散文体C.美术体D.戏剧体7.书面语体包括(ABCD)。A.事务语体B.科技语体C.政论语体D.文艺语体8.专业语体具有以下特点(ABC)。A.专用语体B.课堂语体C.执法语体D.文艺语体9.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用的是(BD)修辞手法。A.回环B.跌衬C.反复D.借喻10.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角色原则B.合作原则C.礼貌原则D.协调原则四、分析运用题
24、(每小题5分,共15分)1.指出下面一这首诗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1.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夸张”2.答题要点:1.这首诗用了夸张、暗喻修辞格。分析如下2.诗人以三千丈形容白发,是扩大夸张,更加突出了“愁”的深重,白发因愁而生,达三千丈,表明作为浪漫主义浪漫诗人擅长用极度的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秋霜”是一种暗喻修辞手法,本体白发,喻体秋霜,但没有出现比喻词。“何处得秋霜”表明白发的出现十分突然,出于诗人的意料之外。以三千丈、秋霜形容白发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求我们分析,就不能漏掉。夸张容易理
25、解,看了以上分析,我们也应当理解什么是暗喻。关于对偶,古代诗歌中的流水对,这个问题是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2.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对偶”。答题要点:这是鲁迅诗的一联,明显的运用的对仗,前后两句又形成了对比,应这样回答:这首诗用了对仗、对比修辞格。诗人以“横眉”对“俯首”,以“冷对”对“甘为”,以“千夫指”对“孺子牛”,十分工稳,同时上句与下句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表明诗人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对革命青年的热忱和奉献精神。3.指出下面句子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叠音修辞格,有什么效果。(5分)这么多
26、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具体分析:教材224页。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4.运用修辞理论分析下面这首诗的形式美。(5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知识点:第七章“修辞格的运用”中“五、对偶”答题要点:这首诗一二句和三四句各构成一个对偶。从语音角度看,上下句词语音节对应,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双音节
27、词对双音节词;从语法角度看,上下子中词语的词性完全是互相对应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其结构和层次关系也相对应。如“两个”对“一行”,都是数词与量词组合并相对;“黄鹂”与“白鹭”,是动物相对,又包含颜色相对;“鸣”对“上”是动词相对;“翠柳”对“青天”是名词相对,又含颜色相对;下联“窗含”对“门泊”也十分工稳,“西岭”对“东吴”,是地名相对,又包含方位词相对;“千秋雪”对“万里船”,是名词同时又含有数词相对。从语义角度看,各联上下句的对应十分工整:数目、物量、动物、行为、方位、色彩等都是对应的,如窗对门,千对万,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等等。所以整句体现了形式美,体现了整齐划一的
28、对称、均衡的美。这种由上句的结构引出的下旬的结构的一致性,一方面给人以期待,一方面又与受话人的心理期待保持了默契一致,这是对偶千百年来受到欢迎的心理原因。5.指出下面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运用修辞格理论进行分析。(5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9、。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移接(三)移觉”答题要点: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段文字主要用了明喻、博喻、通感、叠字、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明喻有:“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博喻有“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续用3个比喻,形成博喻。通感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才能感受到的清香用听觉感受“渺茫的
30、歌声”来比喻,这是运用了移觉,也就是通感手法,更能引起读者联想。叠字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拟人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却更见风致”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对仗中的流水对也叫串对。(某)2.排比就是连续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结构一致、语气相同、意思相关的句子的方法。(某)3.“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用的反问修辞法。()4.移觉手法也叫通感。(某)5.“从此,它成为一条欢乐的街”,这句话用了借喻修辞手法。()6.语体就是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某)7.语体不
31、包含书面语体。(某)9.“干这么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面馒头吃着,还能说累?”运用的是设问修辞格。(某)10.言语与文化背景关系不大。()11.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12.庄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某()13.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运用的修辞格是词语仿拟。(某)14.在我国,将“修”与“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某()15.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处美酒能醉人。”(乔羽题山西杏花村酒)用的是(B)修辞格。A.反语B.跌衬C.借喻D.嵌字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这句中用了(D)修辞手法。A.拟人B.别解C.移用D.通感3.“.书籍是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用的(C)修辞手法。A.博喻B.回环C.暗喻D.拟人4.“一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属于(B)修辞手法。A.博喻B.夸张C.暗喻D.拟人5.“他能把这么优美动听的乐曲奏得这么难听,可真有本事”主要用了(A)修辞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