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7.13KB ,
资源ID:278125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8125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五从军征.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五从军征.docx

1、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冢(zhng)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舂(chng)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

2、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品鉴赏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

3、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作品鉴赏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

4、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骑(j)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敕(ch)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

5、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作品鉴赏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

6、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白氏长庆集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

7、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作品鉴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

8、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9、作品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10、,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译文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遍地盛开,(我的)容颜却是那么的憔悴。刘邦用四面楚歌战胜了项羽,我漂泊了八年还想着那个家作什么。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的!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里,我要去哪里寻觅知音?(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裳。 作品鉴赏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

11、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因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

12、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暴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2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孟子一则(富贵不能淫)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13、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作者介绍: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释义:1、选自孟子。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2、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14、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3、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5、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6、得志:得,实现。 7、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8、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9、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10、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11、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

15、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

16、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读解】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 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

17、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怎么办呢?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

18、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19、谓大丈夫。”【译文】 名句赏析:“贫贱不能移”,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所谓“防洪堤坝”,意味着假如没有这么一道堤坝,人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被卷入滚滚洪流。 “贫贱不能移”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诫穷人:贫贱是很容易移的,恰如“富贵不能淫”实际上富贵是很容易沾染上淫的恶习一样,贫贱很容易使人将贫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贱。乞丐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亡命之徒为了钱可以放弃人的进化。他们几乎都是穷人

20、,都是抵御不住贫贱的冲击而“放弃”的人,他们的行为也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他们所印证的是:贫贱不是放弃的必然前提。 但是这两大类人都只证明了一半,而又混淆了另一半:贫和贱看上去很像是一回事,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贫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的结果。 贫,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是古代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那当然是缺少财物以至于贫困了。贫是一种与富相对的生存状态。方志敏曾经写下不朽的清贫,他是将贫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财富。 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

21、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一个人可以贫却不可以贱,但是贫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因为贫所以贱,因为贱所以移,因为移所以不贫,因为不贫,所以更贱。这一连串因果关系,就像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所有穷人陷入它的魔圈,而且也确实很多的穷人陷了进去,于是有一种穷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人。 富贵不能淫:这是“仁”、“义”,也是“智”。富贵了也应该要仁爱,不能过于奢侈享乐,要多去帮助别人,不能为富不仁。说它是“智”,是因为它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为富不仁的人是不会长久富贵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整齐的排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自己

22、的立场、志向决不会转移。这句话被古代无数文人、士大夫奉为人生准则,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至今仍影响颇深。于是,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个个“大丈夫”:从孟子到文天祥,再到近代以来的无数仁人志士,正是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辉映千古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中国的希望。 列举几个你心目中的“大丈夫”:河中石兽 纪昀 原文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yn)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n),山门圮(p)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

24、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

25、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字词解释 1.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 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没 7.傎:同“癫”,疯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啮:本意是咬

26、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 12是非:这不是 是: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 15.竟:最终 16.并:一起 17.临:岸边 18.圮:倒塌 19.曳:牵引,拖着 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21.但:只 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24.暴涨:凶猛的河水 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 27.临:面对 28.并:一起 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 31.以为:认为 32.盖:因为 33.溯:逆流而上 古今异义 1.耳:古义:罢了。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2.物理

27、: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种学科。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作者:纪昀 (17241805),字晓岚,清代河间献县(今河北献县)人。著有四库全书。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原文:崇祯五年十

28、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29、。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张岱与梦忆后来在黄裳先生的银鱼集中读到,其实1981年他就连续发表了推介张岱的文字,这也可看成是上世纪80年代张岱重新被发掘的开始。黄裳先生重新推介后

30、,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将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集为一册重新点校出版。二十多年来,这两种书集在一起出版先后有十几个不同版本,足见其普及程度。张岱的书,我后来又买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夜航船,这是叶兆言带我去书店找到的。1991年在太原山西作家成一家里见到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的琅缳文集,爱不释手,硬是逼迫成一割爱,这是我至今翻阅最多的书之一。作家中对张岱文字推崇者,一为阿城,二为叶兆言。两位都是读书极多,又是目前作家中少有存文人习气者,说不清他们谁受谁的影响。我与叶兆言相识于1988年,是阿城先反复向我推荐他的小说处女作悬挂的绿苹果,再主动到南京去相识而成至交。1988年叶兆言在收获

31、发表枣树的故事奠定在文坛的地位,那时他还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当编辑,每天为上班痛苦不堪。我到南京,他与我说起张岱真是眉飞色舞,用他的词表达,“真是好得不能再好”。张岱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他的重要作品其实大多为他49岁、明亡参与抗清后所作。他一生留下600万字,其中明代通史石匮书与后石匮书总计近300卷,约300万字;其他史著200万字;所以首先是个史学家。另外100万字中,夜航船占了40多万字,真正令我们津津乐道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琅缳文集,其实加起来不足50万字。这四本书,快园道古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其实也已出版,我是至今寻觅不到。陶庵梦忆是大家说得最多的,都认为达到了文字表现极致。其中写意境者,我原来最喜欢湖心亭看雪,寥寥150字,写雪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片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仅简练到不能再简练,而且雪中之酒之炉火之痴,真正惜墨如金。西湖七月半写热闹嘈杂,简练文字中包容多而杂的人物景象。以文字线性叙述铺陈熙熙攘攘最难,而二十四桥风月、虎邱中秋夜、扬州清明、西湖香市诸篇均在游刃有余中声光相乱、斑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