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5.01KB ,
资源ID:278089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8089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岭南建筑工艺特色.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岭南建筑工艺特色.docx

1、岭南建筑工艺特色岭南建筑工艺特色【原文出处】广东文化网 岭南文化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基本特色【正文】石香炉佛山祖庙岭南建筑工艺注重装饰,有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雕刻装饰艺术的宝库。 广州南越王墓前室的石板顶盖、四壁及二道石门都施以来墨两色的卷云纹图装 饰。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岭南建筑饰画。南越王宫署遗址的陶构件上依稀可见 到绿、朱颜色的涂饰从广州汉墓出土的明器陶屋模型;可以见到当时在建筑上 已有装饰意识。广州西汉后期墓出土的干栏式陶屋模型,下屋楼空作舞人像。 这种做法,类似希腊神庙以人体雕像直接作为柱体的 “卡里亚蒂德式 ”。东汉前 的陶屋明器,不仅屋脊脊端翘起。有的正中置一鸟。陶灶明器侧壁上望刻

2、划游 龙和奔牛纹样。门板上刻划图像,有人状,也有动物状,甚至奇形怪状,或者就是后汉 书礼仪志所谓的门神。东汉后期的陶井、井亭四角攒尖顶上立有鸟形装饰。 这些,说明了岭南建筑装饰有久远的历史。明清以后岭南建筑进人成熟的时期,建筑装饰手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其一,实用与艺术结合,结构与审美结合。对关系建筑结构又是立面上最显眼的重要部位,诸如屋脊、墙头、不同墙 面转折处,细部收口等部位,通过装饰手法使之不至于单调,而且更加坚固。 南方多雨,对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防漏的要求很高,屋脊做得特别粗大,粗 大的屋脊,成为展示装饰工艺的理想底地,尤以正脊更为突出,饰以陶、灰塑 甚至嵌瓷,不怕日晒雨淋,历久而鲜艳

3、如新。修筑得特别高大的风火墙,形如 镬耳,不仅起了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够遮阳而使屋面减少日晒,还大大丰富了 建筑的侧立面。对于直接起承重作用的大面积的墙体,在墙上嵌以砖雕,墙头饰以彩画, 既避免了单调的直觉,而透雕的砖雕通风透气,有利于建筑的散热、排气。大 中型的公共建筑物,如庙宇、会馆、祠堂采用穿斗与拍梁式结合结构,多数采 用彻上明造以求建筑物空间的高大通敞,同时,在梁架、照壁额坊、柱头斗拱 等部位精雕细刻,使这些迎面可见、抬头可见的部位给人以美的观感,增加了 此类建筑富丽高贵的格调。潮州开元寺金刚殿后檐石金柱上一共安有 11 个圆形 瓣式檐斗,层层叠叠承托着檐檀,十分壮观。为了防潮、防洪水浸

4、蚀和白蚁, 岭南建筑柱础一般采用石构,而且比北方明显更高,因而将柱础刻成复杂几何 形状,造型饰样不下近百种。在室内,追求通风采光良好状态,采用雕刻精 致、通透的屏风、隔扇、门罩以及挂落。岭南的庙宇、祠堂、会馆、府邸等建 筑注重门面,不同北方一些建筑群入口处不甚显眼,而是集中对梁架、石柱、 屋脊、外墙、门框、匾额楹联、檐头、抱鼓石、石狮乃至门前的亭子、牌坊、 华表淋漓尽致地予以装饰,使建筑物的门面陡增华贵之感。对于建筑物内部的 重要部位,也通过集中雕饰来强调其地位。如建筑组群中的主体建筑,神龛的 装饰,更是集中了装饰的精华,使之光彩夺目。在潮汕地区,梁架被称为 “五脏 内”,以喻其在建筑内部的重

5、要地位。其二,装饰题材上不仅广泛采用传统题材,更突出了岭南地方特色。岭南建筑装饰所采用的题材,几乎囊括了传统的民间装饰题材,有历史故 事、神话传说、渔耕樵读的日常图景、戏曲小说场面、吉祥如意图案、虫鱼麟 甲、走兽飞禽、奇花异草、龙凤随队山水胜境、亭台楼阁,甚至名人诗句、名 家书法。岭南工匠更善于表现有地方特色的题材,通常较多表现的有岭南佳果:洋 桃、番石榴、香蕉、荔枝、芭蕉、桃、李;岭南花木:红棉、茉莉、榕、桂、 兰、芷、芙蓉、指甲花、素馨花;岭南风光,诸如潮州八景,就常作为潮州屏 风、壁画之内容。地方特色的题材,还从侧面反映了岭南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 特殊地位。不仅杂用了西式花纹图案,也有西方

6、人物形象。明嘉靖年间建的广 州琶洲塔塔基托塔力士的形象,竟然是洋人的相貌衣着。晚清以后,更多地表 现了这方面的题材。其三,建筑装饰工艺丰富多彩。主要有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二塑 (陶塑、灰塑)、嵌瓷、琉璃、壁画,还有金属(铸铁、铸铜)、玻璃(蚀 画)等其他手艺。1石雕石雕在广东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 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香港、澳门、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 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最大的一幅高 3 米、长 5 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 1000 年,

7、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 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 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婉蜒曲折的石渠、巨 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南越王赵昧墓, 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 26吨。墓中出土的 244 件 (套)的玉器,其中包括 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舞女、 l 件浮雕卷云纹的 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龙虎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 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 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

8、工艺。在南 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 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石材坚实,耐风化,因而,在岭南建筑中,除了石塔、石桥、石坊、石 亭、石墓,更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作为建筑 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井圈等;二是作为建筑物附 属体的石碑、石狮、石华表以及石像生等;三是作为建筑物中的陈设,如石香 炉、石五供等等。广东石雕工艺以粤东见佳,以潮州石雕见精致。潮州开元寺大殿围廊唐代 石栏板,与潮阳灵山寺唐大颠祖师墓塔须弥座束腰石刻风格皆典雅凝朴。开元 寺内的唐代石经幢,为国内罕见的唐代大型石经幢。潮安宋代王

9、大宝墓前石像 生石武将高达 2.33米。威风凛凛,石狮高 1.46 米,昂首挺胸,造型夸张。潮州明建凤凰塔塔座珍禽瑞兽石浮雕表现手法仍呈浑厚简洁之风格。至清代,潮州 石雕风格为之一变,由浑朴变为精致,由浅浮雕为主改进为深浅浮雕与透雕结 合,工艺水平大为提高,饲堂、府宅、会馆争以石雕竟奇巧。今存于广东民间 工艺馆的清未潮州石雕老鼠荔枝葡萄石雕,为建筑物上构件,高 78 厘米,青色花岗石雕成,以深浅雕结合,雕出一群老鼠在荔枝、葡萄丛中偷吃果实,老鼠 动态各异,生动有趣,葡萄藤蔓缠绕,技艺十分精湛。华侨陈旭年所建潮安彩 塘镇丛熙公祠,耗资 26万元,历 14 年功夫始建成,集中了石雕艺术之精华。 公

10、铜门楼设有一对大抱鼓石、一对石狮子,屋架为石质斗拱,梁枋两端为镂空 石雕,以花卉虫鸟。人物走兽为题材。两条喷水柱磨制得光滑如镜。檐前垂花 柱别出心裁地刻倒挂花篮,层次复杂,剔透玲珑。四幅贴壁石刻,分别以渔、 耕、樵、读,花鸟虫鱼为题材,一幅之中,有土农工商 25 个人物,出没于山村 曲径,穿插于亭台楼阁,神态各异,散聚有致,富有生活气息。其中匠心独运 地采取了镂空手法刻成石网绳、石牛索,极尽工巧。潮州明清代所建石牌坊, 多达 110多座,仅太平路千余米之路段,便有 47 座,形体高大,工艺精致。粤中石雕,以石柱础、石坊、石狮为主。广州博物馆曾经展出过南汉石 墩,座底方形,上部刻圆面,径约一米,

11、环绕圆面刻出十数只狮子,首皆朝 外,形象粗犷,艺术风格明显受西亚艺术影响。南汉主刘垄晚年 “作南戴柱皆通 刻镂础石,各置炉燃香,故有气无形 ”。如此巨大又雕刻生动之座墩,可以想见 彼时建筑之宏伟和手工水平。光孝寺大殿后廊平台勾栏有 13 根砂岩望柱上保留 了宋代石雕狮子,高 45 厘米,胸前围一宽广的绶带,中悬响铃,作凸胸蹲坐 姿,前肢或踩绣球或抚弄小狮,姿势不一,毛发蓬松,尾巴长满茸毛,盘曲于 后肢之下,其造型受北方影响尚深。镇海楼前存有广州明代最大的红砂岩石 狮,这对石狮原置双门底前,民国元年( 1912)拆城开马路,移至今址,高 224 米,连座通高 2.86 米。体态肥大,阴刻狮毛,头

12、如蟾蜍,双耳尖耸,咧嘴露 齿,威猛不足,温顺有余,十分古拙,民间艺术韵味甚浓。同属明代的揭阳仙 桥郑氏家庙前石狮,已经显示出更多艺术加工的活泼姿态和精良的雕刻技术。 狮身细长,轻抚幼狮,体态昂扬,呈优美的外轮廓曲线。清代岭南的石狮,已 经形成特有的风格,形象装饰化,更具有浪漫色彩,较之北方石狮憨态可掬, 少威严凶猛,多喜庆气氛。广州市人民公园内,有清顺治年间用肇庆星岩白石 雕成的一对石狮,原为靖南王府之物,为高要工匠开凿。雄狮踩球;雌狮与胸 前、后背各一幼狮玩耍。石狮高 1.9 米,立于 1.62 米高的石座上,很有气势。清巡抚公署内的一对星岩白石石狮,高度大小与靖南王府石狮相同,在圆雕的 躯

13、体上以深、钱雕及线刻,刻划出卷毛,整体造型浑朴有力,与后期一般岭南 石狮的秀丽玲珑风格迥异。广东迎宾馆门前置一对清末石狮,系从天成路晏公 街迁来,雄狮怀中抚抱一大彩球,口街彩带,肩挂一大串响铃,嘴口以三弯线 刻划。雌狮右前肢抚着一只站立扭头欲跃的小狮及一蹲伏幼狮,情意亲切。这 种法式,常见于晚清广东石狮。清代石雕之精雕细镂,线条流畅,密而不乱,精美 绝伦,在今存华林寺前星岩白石塔之基座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广东各地存有 一批饶有特色的古代石狮。南雄博物馆门前一对红砂岩雕凿宋代石狮,各高 1.2 米,形体修长,雄狮张口侧头左前脚踩石球,雌狮矜特慈爱,右前脚抚一小 狮,神态生动,不落俗套,是宋刻珍品

14、。龙川存有宋衙署内石狮子,高 16 米,身躯高大,线条粗犷有力。德庆学宫院内现有一对麻石狮,颜色黝黑,凸胸昂 首,有南北朝雄健气概。现在清代石狮数目较多,吴川。佛山等处的石狮工艺 精致,风格成熟。石雕也有其他动物形象。徐闻前山圩可见古代石狗、石龟、 石猴、石狮,以石狗数目为多且有特色,大者与人比高,小者如猫,或凶恶或 温驯,无一雷同。石狗在雷州半岛农村几乎村村可见,多少不一,多者一村有 一二十条,置于村口、树下、门前、天并乃至居民窗户顶部飘板上,最早为宋 代雕制,衍至当代,应是图腾崇拜遗制。石雕精品也见于其他品类。罗定分界镇于露出地面的石头上刻成 0.97 米直 径的圆面,凿出 8 片覆莲花瓣

15、,很可能是佛像石座。连平紫云庵旧址,存有 13 尊明代石雕罗汉像,雕工细腻,比例准确。肇庆崇趋塔、高州宝光塔、潮州凤 凰塔塔基浮雕图案以及潮安三元塔各层塔心室藻井上的石刻浮雕图案,题材丰 富,雕工精湛。兴宁学宫大成殿前御路石雕 “游龙吐珠 ”,高浮雕游龙蜿蜒出人 石壁,构思巧妙。饶平王饶古城城隍庙石雕人物浮雕,镇泽镇石井村石砌望柱 栏板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图像浮雕,柘林镇天后官门上 16 幅花鸟图案石雕,皆 栩栩如生。顺德杏坛镇逢简村明远桥栏板花纹及望柱上石狮形象,杏坛镇古粉村爱日 桥栏板雕刻的龙凤牡丹及佛八宝等图案,均是精致的明代建筑装饰石雕。佛山 孔庙红砂岩照壁,原置于 “忠义第一社 ”内,

16、高 2.62、宽 2.27 米,浮雕麒麟,刻 制年代不详,古朴有神。德庆悦城龙母庙的门楼、牌坊、栅门以及内庭,遍饰 石雕,被誉为石雕艺术的殿堂。山门、香亭的清代皤龙花岗石柱,采用深雕和 透雕工艺,盘龙鳞甲毕具,口中珠滚,轻灵通透。龙柱之巨者,当数现存佛山 博物馆院内改装为华表的龙柱。原置社亭铺药王庙,高 17.8 米;柱础直径 0.9 米,花岗石质,高浮雕,部分镂空,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谓其 “非近世工匠所 能造”。客家祠堂前较为常见的是石刻旗杆,平远黄畲乡南龙村之清代花岗石楣 杆,通体浮雕黄龙盘缠而上,柱顶作清代官帽式,高达 15 米。石华表较多见于 墓道、祠庙之前。广州仁威庙前、南海神庙内、黄

17、花岗烈士陵园墓道,均置有石华表,刻制 时间在清代至民国,浮雕盘龙,腾云喷水,艺术性极高。建筑构件的石雕,除 了石柱,还有石梁机石栏板、石基座以及石柱础等。岭南庙堂的石栏板及须弥 座束腰雕刻,由唐至明代,风格均较粗犷简朴,到清代也一变为繁褥精致,以 广州陈家调之栏板、南雄广州会馆之大门次间月梁之装饰为典型。石柱础造型 各异,有方形、圆形、亚字形、八角形、六角形,也有覆缸形、腰鼓形、花篮 状等,充分体现了岭南工匠的创造力。2木雕岭南木雕作为工艺品出现,始现于广州两汉前期汉墓出土的木船模型和划 船俑。木船涌以圆木加工,寥寥数刀,已经能够很立体地表现出人物脸部眉 眼、鼻、两颊,传神勾勒出划船人弯腰用力

18、之态势。表现出岭南先民木雕工艺 的功力。广东木雕分为广州木雕和潮汕木雕两大流派。广州木雕以实用为主,主要 用于建筑饰件(花衽、花罩、门窗)和红木家具。主要产地为以广州作为代表 的珠江三角洲及西江流域一带。潮汕木雕以金漆木雕最为出名,主要用以装饰 厅堂、神龛座件、橱柜门饰等。祠堂、会馆、庙宇及府邪的梁架封檐板,都是 广州木雕和潮汕木雕重点装饰的部位。潮汕木雕始兴于唐,发展于宋明,盛行于清。现潮州开元寺内,挂有唐代 木鱼,宋代政和四年( 1114 年)本龙(悬挂铜钟用)。明代,潮州府衙正门镇 海楼上有三套栏杆,共计 108根木柱的望柱上刻有木雕小猴 108 只,形态各 异。镇海楼后被焚毁,府楼猴难

19、逃其厄,现仅存 3 只。1 只由省博物馆收藏。 2 只由潮州市博物馆收藏,一双手抱膝,闭眸沉思;一左手搂膝,右手挖耳,活 泼逼真。今藏广东民间工艺馆的清代潮州红漆木雕香炉罩,连座高 35.3 厘米, 呈正方形,罩的三面及底座雕刻非常精细,有一面为将军与王爷狩猎图景。罩 的四边分别精雕 “松鼠菩提、 “鸣蝉葫芦 ”、“蝙幅南瓜 ”等纹样。底座四边望柱雕 有狮子、莲花,围栏镂雕各种花鸟。纹饰细致复杂,多种技法娴熟结合,在有 限的范围内精心布局复杂的场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明代以后,在 原来基础上兴起潮州金漆木雕。金漆木雕分为深、浅浮雕和通雕、圆雕,注重 采用多层镂空技术,与浙江东阳木雕并称

20、中国二大木雕品种。今存于开元寺内 的明代金漆木雕千佛塔,高 2.58 米,采用圆雕手法,六角七层,层层有佛像, 塔基刻有唐僧取经故事,细腻精彩。清代潮州木雕鼎盛,乾隆年间,庙宇相堂 遍布潮汕各地,栋梁牌匾、门窗家具,尽如雕饰,潮州城南堤外青龙古庙梁架 装饰半边蟹篓,相传为著名木雕艺人黄开贤所作。晚清金漆木雕精品,当数潮 安彩塘金沙乡的资政第、潮州义安路铁巷的已略黄公祠。已略黄公祠建于清光 绪年间,其正厅门楣、主座、头进屋架,满饰剔透玲政的金漆木雕,题材有 狮、龙、凤等祥瑞动物,又有历史故事,如 “铜雀台 ”。“涨羽煮海 ”、“水淹金山 寺”等,斗拱刻成飞凤,似将屋梁举起腾空而去,雀替刻成连枝花

21、卉透雕。千姿 百态,既美化整体,又起了穿插勾连撑架的建筑功能。横梁上施以金漆画。整 座梁架成为一件层次丰富、金碧辉煌的大型式艺品。潮州金漆木雕作为建筑装饰和摆设,其特点是通透、华丽、精致。今存于 潮州博物馆内有水族图缠罩,反映了以水为题材的地方特色,充分地利用 了透雕的表现能力,在水草、荷花之间,鱼、龙虾、蟹、螺,或游戈、或潜 行、或爬动,生气勃勃。藏于潮州博物馆内的木雕挂屏,采用通雕手法,在高 约 60、宽约 38 厘米的画面上,仅人物就有 45 人,场面复杂,层次分明,极力 渲染欢乐气氛。浮雕湘子桥图,在两幅各高约 54 厘米、宽 32 厘米的木板 上,独具匠心地刻出 “十八梭船甘四洲 ”

22、的湘子桥全景,桥上亭阁、镇水锉牛、 东门城楼,尽收其中,还有神态各异,身份不同的 25 个人物,显示了潮州艺人 善于在方寸之中布局,充分利用深浅浮雕、通雕等技法表现丰富层次的景物。 故事的技巧特色。神器装饰是金漆木雕地方色彩特别浓郁的一个传统门类,藏于潮州博物馆 的清光绪年间金漆木雕神轿,高工 1.1 米、宽 0.8 米,由近百块金漆木雕小品构 成,有轿围屏、交椅围、中盘、下盘、轿脚狮和花牙等。雕刻内容有博古图、 水族图、水淹金山寺、八仙过海等,最高处刻双龙抢宝图案。藏于广东民间工 艺馆的潮州金漆木雕神亭,高 2.1 米、底部 80见方厘米。为游神时所抬的神 器。重檐歇山顶建筑模式,自上至下装

23、饰满各种图形,突出封神榜中的姜 子牙、黄飞虎、雷震子、托塔天王等戏剧性情节和人物。藏于潮州博物馆的清 光绪年间神龛,高达 3.25米、宽 1.78米、深 1.25 米,由 80多块金漆木雕和 20 多幅磨金漆画装饰,灿烂辉煌。广州木雕一开始较为擅长于圆雕人物。 1950 年在广州光孝寺三宝佛腹中发 现唐代木雕罗汉像,体形肥硕,面部丰满,微笑和蔼。用琉璃珠镶嵌眼球,长 耳垂肩,盘腿跌坐。绿衣朱裳,衣服纹褶轻快而富于弯化。左手捋衣袖,右手 上举打手势,可惜已残缺。同时发现的唐代木雕信上像,造型特点类罗汉像, 眼珠也是镶嵌琉璃球,闭嘴张目,昂头看天,右手抚股,母指轻触肚皮,若有 所恩,左手已缺。线条

24、简练富表现力,造型富有生活气息,反映出当时的技巧 已相当成熟。现存于曲江南华寺的 360 尊北宋木雕罗汉像,从像上所刻铭文,可见这批 木雕罗汉像是雕造于广州。其艺术成就十分卓越。木料多采用柏木,也有楠 木、樟木或檀香木的,每尊造像都是用整块木坯雕成,高度在 49.558 厘米之 间,直径 23.528 厘米。每尊佛像都是底座和坐像组成,在这有限的范围中, 设计出姿态不同、生动传神的罗汉形象,不仅坐式、手势变化多样,而且长幼 肥瘦,形貌各异,神态不同,肌肉、衣纹富于质感,可以看出是与光孝寺三宝 佛腹发现的唐代木雕罗汉像一脉相承的。明清以后,广派木雕向建筑装饰和家 具陈设上发展。广州陈家祠内头门黑

25、漆雕花梁架承檀,头门后柱间设 4 扇抽木屏门,双面镂刻渔樵耕读及历史故事,主体建筑聚贤堂内 12 扇柚木屏门双面镂 雕历史故事,后进 5间中堂和两侧 3 间厅堂均有大型花罩,雕刻均十分精美。 广州城隍庙,前廊梁架做工尤为精细,承托卷棚檩子的异形斗拱、墩木、梁枋 出头等构件雕有姿态生动的戏曲人物、编幅、寿字、鳌鱼及卷草纹饰,梁枋出 头上以木雕狮子身背异形斗拱,别具一格,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饰件, 也有不少木雕佳作。广派木雕也有金漆木雕。广州仁威庙的头门梁、杭、驼 峰、雀替,均做成木雕工艺构件,正殿承托梁架的驼峰,斗拱,支撑梁檩的叉 手、托脚等砍削得精细、别致,驼峰分别雕成梅雀、麒麟、龙门等吉

26、祥纹样; 遍施月梁、明间两金柱间的跨空枋,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的梁枋底部雕有花 纹,连檐板都雕刻有精细的戏曲人物故事。木刻均施金彩。清代广派木雕在珠 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十分流行。用于亭台楼阁、厅堂的装饰,主要有花衽、花栏、门廊、花罩、挂落、梁枋、檐板、花舫(紫洞艇)、神台、门窗、藻井、 屏门等。内容包括人物故事、鸟兽花木、博古书画,无所不有,尤擅长于表现 菩提缠竹、玉兰紫藤等网络复杂、图案新颖,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题材、佛山 祖庙庆真楼荔枝挂落,一颗颗累累荔枝果实,悬挂在翠叶丛中,宛若置身荔枝 园中。清末光绪年间,广派木雕以 “三友堂 ”最有名气,原由许、赵、何三位木 雕师傅合伙经营木雕,后分为

27、广州 “许三友”、佛山“何三友 ”和三水“赵三友”三 处,其风格粗壮豪放、夸张洗练,刀法利落,不易损坏。广派木雕盛期代表为 佛山装饰木雕。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参加木雕行会的有 18 家,宣统二年 (1910)全行业聚会包括学徒在内木雕工人有 148 人。民国初年,佛山较著名 的木雕店号有广华、成利店、聚利、恒吉、三友堂、泰隆、合成等。传世的主 要作品今集中于祖庙博物馆内,如清代黄广华造漆金木雕大神案、金木彩门, 成利店造漆金木雕大神案,泰隆造三山屋木雕龙首六角宫灯、大屏风、万福台 等。万福舞台的隔板最为辉煌,木雕共六组,均装置于分隔前后台的隔板上, 内容为八仙、三星拱照、降龙、伏虎、大

28、宴铜雀台等。全部漆金,雕工豪放, 刻划传神。祖庙三门的前檐花衽,长 31.3 米,为光绪二十五年( 1899)泰隆造 共分 14 段,均雕刻人物故事。三门后檐花衽为聚和造,规模不及前檐而雕刻颇 精,内容为郭子仪祝寿,是多层高浮雕。黄广华造金木雕大神案,长 3.3 米,宽1.3 米,正面神龛式多层楼空金漆木雕,共雕刻人物 126 个,上层为荆轲刺 秦王,下层为李元霸伏龙驹。下层场面中还雕刻了几个戴高礼帽,身着燕尾 服,被打翻在地和跪拜献表的洋人。神案背面为松鹤延年大幅木刻,黑漆描 金。神案两侧金漆高浮雕侏儒托瓶,所雕侏儒形象为洋人。黄广华造的金木雕 彩门,通体雕刻人物故事,中段赵美容伏飞熊,也有

29、外国侵略者被打翻在地的 场面。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3砖雕近海地区,因砖质易受海风腐蚀、风化,故砖雕较为少见。广州附近及西 江、北江流域中游则较为常见,多用于门额、埠头、墙头、栏杆、神龛楣边、 天井照壁及通花漏窗。砖雕按技法分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按规模分组合砖 雕(先单个注模,然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和单块砖雕。组合砖雕一般用 于墙头、柱头、照壁等大面积的装饰,大者需数百块砖雕组成。单块砖雕则常 镶嵌于神龛边框或相饰、座饰等处,多为花卉鸟兽之类的图案。在岭南出土的 汉墓砖有花纹纹饰,晋徒有铭文,这些多为模印;也有少数划刻。广州出土的 太原王夫人墓志铭,刻于隋大业三年( 607),可以视为砖

30、雕的滥题。海康元墓 出土线刻砖,有神祗、动物,已属艺术创作,但人物形象较为呆板,这大概与 刻划的对象有关。而作为有深浅层次的砖雕相传始于宋代,这一时期中原砖雕 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从墓室饰砖可以看出,但岭南现存建筑物上砖雕最早为元 代雕制。初时只为浅雕,人物形象不大突出。番围石楼镇善世堂大堂正面左右 的两侧墙上,各有一个砖砌的镂空大花窗,花窗四边镶有人物、花卉图案的砖 雕组群,是保存较完整的明代砖雕组群。现置佛山祖庙郡马梁神牌坊,是明正德十六年( 1521)所建的 4柱 3楼牌 坊。正楼、次楼为砖雕砌建,刻有花鸟、人物、花卉,形象简练,刀法生动, 反映佛山明代砖雕已达到较高水平。广州钟落潭曾氏大

31、宗祠大门墀头砖雕,祠 内石牌坊上嵌 5 跳卷叶形砖雕斗拱,为清乾隆年间所制,是砖雕中较早之实 物。岭南砖雕当推陈家祠正面墙头 6 幅大型砖雕为著称。每幅高度 2 米,宽度 约 4 米,由质地细腻的东莞青砖精雕细刻拼接而成,主要内容为聚义厅、刘义 庆伏龙驹,也有瓜果藤蔓、书法条幅。陈家祠砖雕出自南海、番禺的黄南山、 杨鉴廷、陈兆南、梁澄、梁进等著名民间艺人之手。佛山祖庙砖雕规模也较 大,分别设置于钟楼和鼓楼北侧墙壁,都是光绪二十五年( 1899)郭连川、郭 道生合作雕刻制品。两套作品的规格大小、制作手法和风格一致,各高 1.82 米、宽 2.6 米,内容分别为牛皋守房州和海公大红袍。较之北方砖雕

32、的粗扩、浑 厚,广东砖雕显出纤巧、玲拢的特点,采用精制水磨青砖为材料,往往雕镂得 精细如丝习惯称之为 “挂线砖雕 ”。雕刻手法多以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穿插进行,精细者可达七八 层,造成景致深远的效果,雕成的花卉枝叶繁茂,形如锦绣。戏曲人物衣甲清 晰。在不同时辰日光照射之下,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高光部 更烟烟生辉,画面富于起伏变化。4陶塑在英德、始兴、南雄和南澳等地的原始社会遗址发现广东最早的陶器,距 今约 70008000 年,是红褐色或黑褐色的夹砂粗陶。有了陶器,即使是日常用 具,也有造型艺术的要求、距今 50006000 年前,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贝 丘及沿珠江口的沙丘遗址出现了彩陶,反映了制陶工艺的进步。新石器时代晚 期陶窑,在曲江、韶关、始兴、兴宁、普宁等地仅有发现,陶器表面的花纹装 饰已相当美观,多用陶拍加工出各式各样的几何形花纹。屹今发现的最早的陶 塑艺术作品,见于增城西瓜岭战国早。中期遗址,出土有陶鸡和陶马。前者高 10厘米、竖冠睁目,颇为神气;后者残长 11 厘米,头脚已缺,仍可见鬃毛纷披 的矫健体姿。在深圳、香港也发现有这一时期陶塑动物残件。至西汉前期墓葬中已见有 陶制犀角、象牙模型,最大的陶象牙长 49 厘米,陶犀角长 17 厘米,底均挖空 呈喇叭形。出土的这一时期陶壶铺首,兽头眼、鼻、耳、置免造型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