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1.64KB ,
资源ID:2780877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808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合理分析与使用.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合理分析与使用.docx

1、论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合理分析与使用西安欧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 合理分析与使用 学生姓名: 韩 婷 指导教师: 万 元 元 所在分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班 级: 0805 二O一二年五月摘 要新会计准则将部分未实现资产增值收益纳入利润表,使利润表项目进一步增加,在增加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降低了其可靠性,使得利润信息对公司财务决策及内外部影响急剧扩大,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股东和债权人的决策、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以及企业集团内部的业绩考评等方面都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2、,剖析了会计报表中利润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原因,结果发现:只有通过利润指标客观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综合实力,才能对利润进行真实性、稳定性和质量性的分析,从而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有利于财务资源的集中控制。建议用全面收益代替净利润作为利润表的基础。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利润信息;利润表;会计报表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income statement items, some of the unrealized capital gains income i

3、nto the income statement, which increase th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hile reducing its reliability, makes information on the companys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profits and a sharp inside and outside of expansion, which accounts for listed companies and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set t

4、he decision-making, dividend distribu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enterprises within the group and other aspects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will lead to a certain extent. Analysis of this paper and made improvements, is recommended as the income 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instead of net basis.

5、The profits of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of enterprises can not truly reflect the real business result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rofit target objective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profita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overall strength, the profit must be authenticity,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analysis

6、, and that serve as an effective incentive effect, but also conducive to centralized control of financial resources 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Profit information; Income Statement; Financial Statements目 录1 绪 论 11.1 新准则对利润的变化 11.2 新准则下利润的分析 22 新准则下利润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问题分析 32.1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32.2新准则降低会计

7、信息可靠性 43 新准则下利润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策略分析 63.1 正确看待利润 63.2 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对利润信息进行分析和使用 63.2.1 横向相比:与同行业进行比较 63.2.2 纵向相比: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 83.2.3 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 103.2.4 在报表报出时应该披露的内容 113.3 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利润与母公司报表净利润之间的选择 124 结 论 15参考文献 16致 谢 18 1 绪 论1.1 新准则对利润的变化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又被称为“收益表”和“损益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报告

8、的改进主要集中在利润表的改进方面,重心是报告全面财务业绩,即在传统利润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和绕过利润表的利得及损失)的内容,即扩大了利润的呈报内容。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原会计要素包括六个部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新基本会计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这三者的计量。新会计准

9、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而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Fair Value)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对利润表的呈报作了些新规定:(1)不再区分主营与非主营业务利润。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的格式给予了明确规定,其中之一就是规定单独列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新准则中不再要求区分,只是将营业利润分解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原

10、为“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2)对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单独列示。新第30号会计准则规定在利润表中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要单独列示。(3)净利润的含义与内容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资产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而“其他全面收益”在国际上是列入“全面收益”的。1.2 新准则下利润的分析新会计准则在利润方面变化的最大亮点是突破“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稳健原则”等传统利润确认原则的束缚,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

11、”(未实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由于新会计准则已经对反映全面收益信息的利得和损失会计要素进行了定义。因此,全面收益与报告将能更有利于对利润的分析:(1)可将全面收益内容分为已确认并已实现的利润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两部分。利润反映传统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部分,其他全面收益反映当期已确认、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利得和损失”项目。 (2)从国际上发布的有关财务会计准则来看,对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三种报告模式。一是两表法,即除传统收益表外,增加一张财务业绩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二是一表法,即扩展利润表。即在利润表的净利润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三是

12、在业主权益变动表内报告全面收益。(3)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环境下改进利润表宜采用一表法的模式,即在保留现行利润表原内容的前提下,在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增加其他全面收益的内容,在扩展后的利润表中反映“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利得和损失)”的关系。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收入-费用+已实现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净利润+其他全面收益,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资+本期全面收益-所有者分红(加减等其他所有者交易及事项)。这样可以使资产负债表与扩展后的利润表(全面收益表)重新建立起钩稽关系。 2 新准则下利润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问题分析2

13、.1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将对上市公司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带动A股价值的重估,增加二级市场新的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上市公司投资股票计价方式、债务重组损益确定、资产减值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规定等对上市公司影响将最大。 根据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投资股票等交易性证券,将采用公允价值减去交易所市价计价,将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证券投资上的盈亏得到体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新的投资准则,修订了调整投资的分类方式,包括交易性证券投资、持

14、有到期投资和权益性投资,其中交易性证券投资类似于原先的短期证券投资。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新会计准则一般不把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该类资产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时按照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受益于该规则,我们认为业绩改善和所有者权益增加突出的主要公司有新希望、东方集团、岁宝热电、吉林敖东、辽宁成大等。企业会计准则第8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例如:某企业拥有一台固定资产,某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00万元,累计折旧80万元,账面价值120万元(200 -

15、 80)。由于该固定资产所生产的产品严重滞销,企业已准备停产该产品,从而导致该固定资产将被闲置。经估计,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只有50万元。因此,年末,企业计提了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0万元(120 - 50),计提后,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0万元(120 - 70)。第二年,该固定资产提取折旧9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1万元(50 - 9)。年末,企业决定转产其他产品,且该固定资产可以被重新利用。经估计,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回升到100万元。也就是说,这时的该固定资产的价值恢复到了100万元,高于账面价值41万元。然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有关“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

16、转回”的规定,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虽然由上年末的50万元恢复到了100万元,但是不能据以调整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只能继续以41万元为基础作为其账面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列示。这就是“不得转回”的含义。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对沪深股市无力清偿债务的

17、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该规则主要对当前债务较重的上市公司有利,会带来投机性机会。但本身债务负担较重的上市公司基本以绩差的公司为主,因此,只可投机性介入。 2.2新准则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对可靠性的定义为:“可靠性是指信息使用者可以信任所提供的信息。只有当

18、会计信息反映了其所打算反映的内容,不偏不倚地表现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和结果,既不倾向于事先预定的结果,也不迎合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能够经得起验证核实,才能认为是具有可靠性的。”在这个定义中,可靠性包括了三部分:反映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可靠性的定义相比,这个定义强调了两点。一是可靠的信息必须是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的;二是可靠的信息必须是可以验证的。 由葛家澍等主编的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一书中对可靠性的定义为:“可靠性指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足以信赖。具体地说,对一个理性的,对会计信息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来说,依据这些信息,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信息是可靠

19、的。”这个定义与前两种定义相比,突出了两点:一是信息是否可靠,是对于理性的、对信息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而言,而不是对所有的人;二是可靠的信息必须能使信息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决策。要使会计信息如实反应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他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直是西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个原则。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次把它写进了会计准则中,但仅仅反映在总的准则中,在基本准则中没有反应。这说明我国仅仅把这项准则作为总体指导性准则,而还没有太多实际运用。 由此可见,应从两方面来定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从信息提供者,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来讲,必须遵

20、守会计法规,遵循会计核算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尽可能提供真实、公正的会计信息;以及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能使信息使用者信赖,能够放心地用于投资、信贷等决策的使用。3新准则下利润对上市公司财务决策策略分析3.1 正确看待利润一般来讲,利润应与主业同步增长,因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主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例最大。如果利润增幅与主业增幅差距太大或主业增长而利润反降,则公司经营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或是产品相对成本(相对于同类产品)太高,或是三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膨胀,或是其它业务和投资经营亏损等等,都会冲减主业利润。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利润暂跟不上主营业务发展

21、是正常的。利润反映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当然是越多越好,且最好是年年能平稳增长,但是过份强调利润可能会导致为了利润而放弃市场的短视倾向。因为要扩大市场份额,要么增加广告费用,扩大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因此会增加;要么提高产品质量,而这又会增加产品研制费用,同时带来加工成本提高和废品损失的增加;要么采取市场渗透策略,以低价格占领市场等等。这些途径都可能导致产品利润下降。从消费者角度讲,市场份额就意味着品牌。市场份额大,说明这个企业有实力,产品质量好,产品也就容易获得消费者偏爱;从企业角度讲,市场份额大,对于具有规模经济产业讲,可以获取规模经济;市场份额大,有些时候还可获得垄断利润,

22、因为在这个行业里竞争对手减少,企业可以减少促销等费用,相应降低产品成本。而一些垄断地位比较稳固企业,通过抬高产品单位价格还可获取超额利润所以,扩大市场份额在开始时尽管投入比较多,但从长期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凡看重市场的企业,最终会赢得丰厚的利润,反之,则可能失去利润。3.2 新会计准则下如何对利润信息进行分析和使用3.2.1 横向相比:与同行业进行比较财务报表信息的横向分析应把握的关键问题。横向分析是指一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同一时点(或时期)上的比较。在企业兼并与收购中所作的目标公司估价、管理当局的业绩评估与报酬计划、财务危机预测以及超额利润税的公共政策制订等领域,都需要进行横向分析。但在常用的

23、横向分析过程,容易忽略一些关键问题,财务报表信息的横向分析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是选择可比对象的标准、横向分析中的汇总方法、横向分析中资料的可得性问题。下面分析加以阐述。(1)选择可比对象的标准比较的对象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是“相似”的:供给方面的相似性。是指具有相似的原材料、相似的生产过程、或相似的分销网络等。产业分类一般就是基于供给的相似性。需求方面的相似性。这主要强调最终产品的相似性,以及消费者所认为的产品的可替代性。资本市场特征的相似性。指从投资者观点看,具有类似的诸如风险、市盈率、或资本市值等股票的公司,也可认为是具有相似性的。法定所有权的相似性。指公司之间在供给和需求方面或

24、许十分多样化,但它们为同样的股东群所拥有,因此,这些公司之间需要进行比较,以决定资源的分配。(2)横向分析中的汇总方法在将一公司的财务比率与那些可比公司的财务比率进行比较时,分析者通常可以采取下列两种方法“汇总”那些可比公司的财务比率。使用单一的、概括的集中趋势度量,如中位数、简单平均值、价值(权益市值)加权平均值等。同时使用集中趋势度量和离中趋势度量,如平均值和标准差。当然,如果样本中有极端观察值,就应将各极端观察值描述清楚,或予以剔除。(3)横向分析中资料的可得性问题数据不充分即横向分析中可能得不到我们所关注的实体的数据,其原因包括: 该实体隶属于一个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而该公司只提供有

25、限的关于该实体的财务揭示。该实体是私人持有的,因而并不公开揭示财务报表信息。(注:一部分私人公司可能自愿公布财务报表。另外,产业协会经常公布基于其成员提供的财务报表的汇总数据,并保证不公开这些私人公司的个别的财务比率。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公司都愿意向产业协会提供其报表)。该实体是为一外国公司拥有的,而外国公司只提供有限的财务揭示。可比对象的缺乏,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是该国唯一的航空公司,因而没有国内竞争者。(注: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作国际间的比较。)报告期不一致即财务年度报告期在公司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国际之间。12月是美、英、比利时等国最普遍的财务年度终止时间;3月是日本和新西兰最普遍的终止时间

26、;6月是澳大利亚最普遍的终止时间。当样本中的所有公司并不具有可比的财务年度结束时期时,在作横向分析时就可能存在问题。例如,以12月31日为终止日的公司X可能较以9月30日为终止日的公司Y显示出更强的盈利能力。(3)会计方法不同即当分析所面临的样本公司所采取的会计方法不统一时,可以考虑采取下列办法:将样本公司限制在那些采用统一会计方法的公司范围之内;利用公司提供的信息,将报告数字调整为按统一会计方法取得的数据;利用近似技术,将报告数字调整为按统一会计方法取得的数据。必须指出的是,在有些决策问题中,会计方法选择的不统一并不造成真正的问题。例如,如果分析者关心的仅限于解释公司间存货周转率的差异,那么

27、,其诸如租赁会计方法的差异就不是一个问题。3.2.2纵向相比: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财务报表信息的纵向分析。纵向分析除了有助于发现趋势,从而借以预测未来外,在管理当局业绩评价等方面,纵向分析也是有用的(借以观察利润变化的多少百分比是由于公司以外的因素导致的)。财务报表信息的纵向分析关键问题:结构变化问题、会计方法变更问题、会计分类问题、极端观察值的处理等。(1)结构变化问题所谓结构变化,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及购并等引起的企业经济结构的改变,如技术进步会改变企业产品的本、量、利关系。假设分析者遇到的时间序列确实存在结构变化,那么该怎么处理呢?例如:表1列示了A公司1987-1999年间的收入及净收益序列

28、。在此期间,发生了对这两个序列都有显著影响的一次兼并活动,即1997年8月,A公司与B公司合并。如果分析者在1997年中期欲预测1997、1998及1999年的收入及净收益,就应该采取下列方法之一:方法1:将兼并前的A公司与B公司的时间系列数据结合起来。这样做所隐含的假设有四:1.兼并前在A与B之间没有会产生利润的交易(若有,则应予以消除,否则,A与B以前年度数据就不能简单相加);2.A不必因兼并B而借款,从而增加利息支出;3.兼并不产生协同作用;4.在预测期内,A与B都不会发生现有业务活动的“反投资”(即收缩、撤消分部或子公司)。方法2:将兼并前的A公司与B公司的时间系列数据结合起来,并对那

29、些不符合方法1中假设的方面进行调整。例如,A公司在合并了B公司后的1997年的年度报告中就作了这样的披露:“该结果反映了追加的利息费用就好象说从每年年初起就发生了与购并相联系的借款,利息按同期适用利率计算。在作了这些调整之后,各年的净收益将是”方法3:不考虑兼并前B公司的时间系列,而只关注A公司的时间系列。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其隐含的假设是,兼并后的公司相对于兼并前的A公司而言,公司规模没有重大的变化。方法4:只考察A公司兼并后的时间系列数据。这个办法在1997年是不可行的(因为那年还没有兼并后的观察值数据),1998年起才可采取这个办法。孤立地看以上各种方法,几乎没有一种方法是令人满意的。

30、然而,时间序列分析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在这些不尽完美的方法之间做出选择。(2)会计方法变更问题会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所要求的期间数,严格来讲应该在10年以上(至少5年)。其间,会计方法很可能发生了变化。当会计方法变更时,时间序列分析中可以采取的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不作任何调整。其隐含的假设是,这种变更是并不重大的,或者这种变更是管理当局对商业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当的适应。保留所有观察值,但进行调整,以使整个时间序列中所采用的会计规则保持一贯。只考察该时间序列数据中那些按同样的会计规则得出的观察值。(如果会计变更太频繁的话,此法显然就不可行了)(3)会计分类问题许多事项的记录时间和在财务报表中揭示这些

31、事项的分类方法的选择,公司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分析者假如能够获得比较明细的数据,从而能够了解到报告数字及所采用的分类方法的“内情”,那么,就可以根据分析的需要调整报表中所描述事件的记录时间和分类方法。例如,假设分析者希望利用A公司1989-1999年的非常项目前净收益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但A公司与1991、1995及1997年分厂关闭有关的损失没有采取同样的归类方法:1991年将其归为非常项目,而1995及1997年则没有将其归于非常项目。这时,就有必要进行会计分类的调整。(4)极端观察值的处理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所遇到的极端值从经验上看更多的是“负”而非“正”。当遇到极端观察值时,分析者有多种可供

32、选择的办法。一是不作任何处理,即认为极端值代表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在预测期内再次发生;二是将所报告的损失调整到一个绝对值较小的极端值。做此调整的动机之一是,极端值背后隐含的原因(如工人罢工等)会再次发生,但其严重性不会有极端值发生的那个期间大;动机之二是,极端值出现的原因(如火灾等)在随后的期间预期不会再次发生。3.2.3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旧准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整,内容更丰富。新准则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分析新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1)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 旧准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情况时。一般认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经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进行考核时也会用到经常性收益的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经营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