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8.06KB ,
资源ID:277904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77904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历史月考试题1精装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1精装版.docx

1、高二历史月考试题1精装版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1-精装版编 辑:_时 间:_【精选】20xx最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1考试范围:选修一1-4一、单选题(共60题:1-50题,50分;51-60题20分)1.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力分配原则,主要是指( )A.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 B.债务奴隶制的废除C.创立“四百人会议” D.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社会“六一汉”制度盛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六一汉”的状况是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B.“六一汉”已丧失了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C.“六一汉”制可以避免下层平民沦为债务奴隶D.“六一

2、汉”制是贵族剥削平民的真实反映3.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的工商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该阶层不可能( ). A.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B.不满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权C.要求改变平民的处境 D.反对进行激进的社会变革4.恩格斯说:“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梭伦的这种做法( ). A.得到了下层平民的拥护 B.获得了贵族的广泛支持C.使雅典率先消除奴隶制 D.导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5.关于梭伦改革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民发生大规模暴动B.普通民众没有充分享受民主C.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土地财产D.个人独裁现象严重6.财产等级制度之

3、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7.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8.关于梭伦改革中政治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带有否定贵族特权的进步性 按财产多少进行权力分配,不能满足所有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带有局限性 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有利于民主制的发展 其民主改革是非常彻底的A. B.

4、 C. D.9.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B.将雅典的民主推到新阶段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法律依据 D.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10.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为民主制打下坚实的阶级基础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制C.鼓励发展工商业 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11.关于贵族政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从所有公民中选举产生B.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C.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等D.与君主制相比是一种进步12.约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建立了城邦国家的雏形,其标志是( )A.公民大

5、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C.长老会议成为最高决策机关D.债务奴隶制被彻底废除13.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利的措施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14.根据梭伦改革的规定,年收入在200300麦斗之间的等级应为城邦提供重装步兵,自备武器和军装,但不需要提供马匹.这一等级应是( ).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15.下列各项中,能明显体现出商鞅变法局限性的是( ). 轻罪重罚 推行连坐法 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劳役沉重A. B.C. D.16.商鞅变法

6、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A. B.C. D.17.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可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 连坐法的推行 轻罪重罚 户赋、劳役沉重重农抑商A. B. C. D.18.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发展农业生产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9.梭伦改革前和商鞅变法前都曾进行了大辩论,下列对这些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往往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对B.改革在最初阶段往往招致社会各阶层的攻击C.重大改革的推行不会是一帆风顺的D.推行改革要求改革者

7、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20.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21.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22.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逐渐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 A.诸侯争霸的冲击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C.变法改革的冲击 D.“百家争鸣”的冲击23.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

8、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4.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 )发展封建经济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刺激宗室成员建立军功的欲望 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 B. C. D.25.商鞅变法在秦国建立县制( )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 地方官员直接由国君任免 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 强化了中央集权A. B. C. D.26.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增强国家的实力A. B. C. D.27.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

9、 )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A. B. C. D.28.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29.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0.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 )A.便于接受汉文化 B.保证改革

10、顺利开展C.便于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 D.洛阳是中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31.关于孝文帝改革中傣禄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最早给予官吏物质补贴的 B.是孝文帝整顿吏治的重要措施C.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吏的贪污 D.每月发放一次俸禄32.以下因素对北魏的发展最为有利的是( )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33.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 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 C

11、. D.3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3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 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A. B. C. D.36.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它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洛阳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 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37.北魏推行的均田制( ). 确认受

12、田农民对国有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 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A. B. C. D.38.鲜卑民族创造了北魏文明,北魏融合了中原文明.透过下图能获知( ). 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 B.C.D.39.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北宋统治黑暗腐朽 财政危机的困扰 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阶级矛盾的突出A. B. C. D.40.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

13、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41.对北宋中期军队现状的评述正确的是( )军队数量不断扩充 领兵权与调兵权分开 军队指挥效率高,战斗力强 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获胜A. B. C. D.42.造成北宋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A.地主隐瞒占有的土地 B.宋太祖对行政制度的改革C.“冗官”、“冗兵”现象严重 D.集中军权于皇帝,分散将领权力43.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发生的下图现象中可借鉴的反面教训不正确的是( ). A.关注民生 B.吏不得人则法不得行C.变革应符

14、合社会现实 D.应用严厉手段推行法规44.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45.王安石理财新法的主要作用包括( ). 抑制兼并 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增加农民负担A. B. C.D.46.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有利于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它能稳定物价调节市场 政府

15、能增加国库收入A.B.C. D.4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48.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0万人,宋仁宗时140万人.这说明( ). A.边患日益严重 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 D.藩镇拥兵自重4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

16、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5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均输法 市易法A. B. C. D.51.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52.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

17、向往 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 B C D53.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5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5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

18、“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5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57.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58.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

19、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59.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60.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二、材料问答题(30分)6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20、.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

21、,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5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6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民舍本而事末

22、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匚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材料三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这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四 联(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5分)(2)材料四中,清政府以“

23、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5分)(3)用史实评价商鞅变法措施中影响深远的一项.(5分)高二历史3月考试卷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回答本题应首先明确贵族政治的权力分配原则是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特权垄断政权,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这一局面.2.答案:C解析:“六一汉”是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他们必须将土地收入的六分之一交给富人,他们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3.答案:C解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争取自身的权益,他们并没有提出改变平民处境的要求.4.答案:A解析:“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是指废除债

24、务奴隶制.梭伦的这种举措,虽然遭到了贵族的强烈反抗,但得到了广大下层平民的拥护,缓和了雅典的社会矛盾.5.答案:C解析:平民虽然不满,但大规模暴动尚未发生;普通民众的民主不是不充分而是没有;当时已废除了个人独裁,故排除A、B、D三项.6.答案:C解析:A、B两项都是财产等级制度的结果或意义,而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原因.D项是“解负令”的作用.7.答案:B解析: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在于他们的血缘资格.8.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梭伦政治改革的理解.解题应注意分析评价的角度,因为梭伦改革中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反映了其民主改革不彻底,故排除.9.答案:D解析:在成文法制定前,雅典贵族利用自己把持法庭

25、的机会肆意歪曲法律,欺压平民,造成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激化.所以,为了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实行法制改革,制定成文法,成为社会改革的方向之一.10.答案:C解析:发展工商业,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有利于多元化政治格局的稳固,为民主制奠定了阶级基础.11.答案:A解析:解题应注意贵族制的特征.B、C两项符合史实,D项从贵族制否定个人独裁等方面可看出是一种进步.A项中执政官是从贵族中选举的.12.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城邦国家.典型的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若干村落组成,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正符合这一特征.13.答案:B解析:工商业奴隶主拥有较多的

26、社会财富,而根据财产划分社会等级,正好适应了他们的需求.14.答案:C解析:根据梭伦财产等级制的内容可知.15.答案:A解析:都符合题干之意.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商鞅变法有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17.答案:A解析:重农抑商政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利益.18.答案:D19.答案:B解析: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在推行前,反对改革的派别往往是既得利益的维护者,而不是社会各阶层.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20.答案:D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27、新兴地主阶级出现,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他们不断要求取得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以维护自己的利益.21.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通过各国的变法,封建制度相继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2.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礼乐秩序,使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趋于瓦解.23.答案:A解析:商鞅之所以出现悲惨的结局,在于变法从根本上触犯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24.答案:C解析:废除“世卿世禄制”针对的是宗室成员,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十分容易选择了.25.答案:B解析:符合史实 是前三者的作用.26.答案:D解析:、各小项是因果关系,是,是变法主要目的,因而必须达、各小项的目的.故都合题意.27.答案:A解析:都属变法法令内容,而承认土地私有必然成立.28.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主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兼并战争中争取优势的需要,在冷兵器时代粮食、布帛是基本的战略物资,所以变法中采取重农政策,而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故抑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